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棚杂忆》: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
1
作者 李钦业 《安康师专学报》 1999年第3期5-8,共4页
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忆》,是一部文情并茂的散文杰作,是一部说真话的书,是以个人经历写的“文化大革命”信史,是对“文革”这场浩劫的血泪控诉,是整个“文革”的缩影;作品极其注重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具有慑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忆》,是一部文情并茂的散文杰作,是一部说真话的书,是以个人经历写的“文化大革命”信史,是对“文革”这场浩劫的血泪控诉,是整个“文革”的缩影;作品极其注重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具有慑人心魄的艺术力量;语言机智幽默,间以反语、排比、博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给人以应接不暇之感。这部作品是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成为永远的警世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棚杂忆》 季羡林 散文 文化大革命 中国
下载PDF
推荐《牛棚杂忆》
2
作者 孙军业 《语文学习》 2000年第6期42-43,共2页
“什么是牛棚?”
关键词 《牛棚杂忆》 季羡林 新书介绍 中学 语文 课外阅读 推荐书目
原文传递
儿子眼中的季羡林——比较阅读《牛棚杂忆》与《我和父亲季羡林》
3
作者 李建珍 《社区》 2010年第23期59-59,共1页
没有哪一本人物传记如此饱受争议,没有哪一个子女像季承这样,因为写父亲而蒙受巨大压力。书还未出版,网络上“倒承”派和“挺承”派已经形成两大阵营。支持者赞同季承从一个儿子的角度如实地反映“国学大师”冠冕之下的真实季羡林复... 没有哪一本人物传记如此饱受争议,没有哪一个子女像季承这样,因为写父亲而蒙受巨大压力。书还未出版,网络上“倒承”派和“挺承”派已经形成两大阵营。支持者赞同季承从一个儿子的角度如实地反映“国学大师”冠冕之下的真实季羡林复杂的人生与思想,反对者则认为季承是在靠出卖父亲的隐私赚钱,更有盗窃季羡林财物者公然威胁季承“要为孩子积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羡林 《牛棚杂忆》 父亲 比较阅读 儿子 人物传记 国学大师 支持者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的见证文学——“文革”后中国文学中的“文革记忆”之一 被引量:6
4
作者 何言宏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39,共15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文革” 当代中国 文革记 《说假话年代》 《干校六记》 《牛棚杂忆》 《少年凯歌》
下载PDF
传记、回忆录失实种种
5
作者 杨奇 《广东党史》 2007年第1期53-54,共2页
我在70岁离开工作岗位以后,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于是每日看报读书,自得其乐。正如《论语》所谓:“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据《辞海》注释⑧:“老”,是“死”的讳称)。15年来,我读的书很杂,主要是中国近现代史,以及... 我在70岁离开工作岗位以后,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于是每日看报读书,自得其乐。正如《论语》所谓:“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据《辞海》注释⑧:“老”,是“死”的讳称)。15年来,我读的书很杂,主要是中国近现代史,以及有关的人物传记等文章。许多前辈写的回忆佳作,例如李维汉的《回忆与研究》,李锐的《“大跃进”亲历记》、《庐山会议实录》,季羡林的《牛棚杂忆》,夏衍的《懒寻旧梦录》等等,都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史料,使我从了解前尘往事及先贤事迹中受益良多。但同时也发现,有不少传记和回忆录的一些记述与历史事实大相径庭。例如:有两位曾在香港新华社工作过的中层干部,退休后大写往事秘闻,真真假假,不尽不实;把自己描写成一贯正确,并且俨然与中央某些长者平起平坐。这使得当年中央驻香港代表机构几位领导人感到“啼笑皆非”。又如:一位东江纵队首长的回忆录,出版后发现有十多处与事实不符,而这本书还是由北京一家出版社审阅正式出版的;至于那些自己印行或买书号出版的传记、回忆录差错之多,更是不胜枚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传记 《庐山会议实录》 《懒寻旧梦录》 中国近现代史 《牛棚杂忆》 “大跃进” 出版社
下载PDF
每月推荐
6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6,共4页
《作家的隐私》;《牛棚杂忆》;《青春在这里绽放——10个外来工的30年》;《COLORS黑暗中的色彩》;《胡言乱语——一个广告人的段子》
关键词 《牛棚杂忆》 外来工 广告人
下载PDF
为往圣 继绝学——怀念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
7
作者 郑元发 《新作文(小学教学版)》 2010年第3期28-28,共1页
2009年7月11日,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溘然长逝。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对季老最好的怀念就是重读他的著作。季老的回忆录《牛棚杂忆》,这是一本用血和泪写成的文字。这是一代宗师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重读此书,感... 2009年7月11日,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溘然长逝。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对季老最好的怀念就是重读他的著作。季老的回忆录《牛棚杂忆》,这是一本用血和泪写成的文字。这是一代宗师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重读此书,感触良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大师 季羡林 怀念 《牛棚杂忆》 2009年 重读
下载PDF
至善
8
《中国房地产业》 2012年第5期69-69,共1页
《牛棚杂忆》 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清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翌年作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
关键词 至善 《牛棚杂忆》 清华大学 1934年 大学学习 季羡林 外语系 研究生
下载PDF
日记贵在无雕饰
9
作者 季羡林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13年第5期20-21,共2页
我从来没有认真地想写什么《自传》。可是也曾想到过:如果写的话,就把一生分为八段。《留德十年》是其中一段,《牛棚杂忆》是其中另一段,这都已写成出版了。如果再写的话,就是清华求学四年,因为我自己的成长是与清华分不开的。但... 我从来没有认真地想写什么《自传》。可是也曾想到过:如果写的话,就把一生分为八段。《留德十年》是其中一段,《牛棚杂忆》是其中另一段,这都已写成出版了。如果再写的话,就是清华求学四年,因为我自己的成长是与清华分不开的。但也只是想了想,并没有真正动笔,一直到了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饰 日记 《牛棚杂忆》 《自传》 清华
下载PDF
“老朋友”与“素心人”——季羡林与金庸的交往
10
作者 蒋连根 《名人传记》 2015年第9期20-25,共6页
20世纪末。在北京大学.如果向一个来访者提问:“你喜欢读什么书?”他往往会毫不迟疑地告诉你:“《牛棚杂忆》。”如果再问他:“你最敬佩的北大教授是谁?”他同样会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季羡林。”从香港到北京大学访问的金庸就曾... 20世纪末。在北京大学.如果向一个来访者提问:“你喜欢读什么书?”他往往会毫不迟疑地告诉你:“《牛棚杂忆》。”如果再问他:“你最敬佩的北大教授是谁?”他同样会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季羡林。”从香港到北京大学访问的金庸就曾这样回答过提问。季羡林说过,他需要“老朋友”,需要“素心人”。“在我为数不多的朋友里,都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季羡林和金庸“淡如水”的友谊,是两位著名的文化人之间的友谊,体现着一种沉重的文化承载,更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文化灵魂和人格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羡林 金庸 朋友 交往 《牛棚杂忆》 北京大学 20世纪 北大教授
原文传递
季羡林:人在世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11
《中华儿女》 2009年第2期7-7,共1页
近日,季羡林先生迄今唯一一套亲定自选集的最后一册——季羡林全彩图文自传《风风雨雨一百年》由华艺出版社隆重出版。《季羡林自选集》丛书包括《牛棚杂忆》、《我的心是一面镜子》、《读书·治学·写作》等,共12册,2008年... 近日,季羡林先生迄今唯一一套亲定自选集的最后一册——季羡林全彩图文自传《风风雨雨一百年》由华艺出版社隆重出版。《季羡林自选集》丛书包括《牛棚杂忆》、《我的心是一面镜子》、《读书·治学·写作》等,共12册,2008年5月开始陆续出版,前后历时9个月。在书中,季羡林说,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羡林 《牛棚杂忆》 出版社 自选集 大自然 治学
原文传递
为何要称大师?
12
作者 闾丘露薇 《中国社会保障》 2009年第9期53-53,共1页
几年前,在北京的一家书店转悠了好久,书很多,却少有让自己下决心拿起,然后掏钱回家好好品读的。最终,选择了季羡林的《牛棚杂忆》,因为这个名字在一些媒体上看到过,心想既然被称为国学大师,大家写的东西,特别是回忆文革那段日... 几年前,在北京的一家书店转悠了好久,书很多,却少有让自己下决心拿起,然后掏钱回家好好品读的。最终,选择了季羡林的《牛棚杂忆》,因为这个名字在一些媒体上看到过,心想既然被称为国学大师,大家写的东西,特别是回忆文革那段日子的,想必值得一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棚杂忆》 国学大师 季羡林 文革
原文传递
“看见”与“看不见”——在“本简语文”教学主张视角下探究课文的话语表达
13
作者 汤俊 《小学语文教学》 2020年第15期25-25,共1页
作家叶开先生说:"写作,是使不被看见的东西被看见。"这话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作者想让我们"看见"什么,他就会在文章里写什么;他若不想让我们"看见"什么,也就不在明面上去写它们了。但是不是作者不明写,我... 作家叶开先生说:"写作,是使不被看见的东西被看见。"这话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作者想让我们"看见"什么,他就会在文章里写什么;他若不想让我们"看见"什么,也就不在明面上去写它们了。但是不是作者不明写,我们就看不见他隐去的部分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主张 《牛棚杂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