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学古典戏曲教学策略探析——以《牡丹亭·惊梦》为例
1
作者 汪龙麟 李悦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5,共4页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代学生对于戏曲较为陌生。通过对特定戏曲作品主题内涵、人物心理及语言风格的研读赏析,对戏曲系统的宏观把握以及对与作品相关联知识的链接整合,来把握特定戏曲篇目的知识结构;再通过曲词...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代学生对于戏曲较为陌生。通过对特定戏曲作品主题内涵、人物心理及语言风格的研读赏析,对戏曲系统的宏观把握以及对与作品相关联知识的链接整合,来把握特定戏曲篇目的知识结构;再通过曲词的诵读及戏曲的排演,深化学生的感悟实践,从而传承戏曲这一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戏曲 《牡丹亭·梦》 教学策略
下载PDF
叙事理论视角下小说的翻译策略——以白先勇《游园惊梦》为例
2
作者 何佳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2期682-688,共7页
《游园惊梦》是著名短篇小说家白先勇先生的作品。该作集历史与现实于一体,技巧上融中西于一炉,意蕴丰富,可谓短篇小说的典范。本文以莫娜•贝克(Mona Backer)的叙事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游园惊梦》英译本的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翻译叙事... 《游园惊梦》是著名短篇小说家白先勇先生的作品。该作集历史与现实于一体,技巧上融中西于一炉,意蕴丰富,可谓短篇小说的典范。本文以莫娜•贝克(Mona Backer)的叙事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游园惊梦》英译本的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翻译叙事构建的四个原则:时空构建、选择性挪用、标志性构建和参与者重新定位。通过对这些原则的研究,文章揭示了翻译策略在译文中的巧妙应用,并详细分析了译者如何通过这些手段构建译文的叙事结构,使之更好地满足目标读者的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理论 白先勇 《游园梦》 翻译策略
下载PDF
从生态翻译三维转换角度分析《牡丹亭惊梦》英译
3
作者 邓芷妍 盘创玲 +1 位作者 罗梦琳 陈瑾 《海外英语》 2023年第21期16-19,共4页
近年,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时明确将粤剧纳入到非遗的传承和外宣当中。粤剧的外宣离不开剧本翻译。面对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运用生态翻译理论研究粤剧剧本是激发粤剧外宣新活力的尝试。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 近年,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时明确将粤剧纳入到非遗的传承和外宣当中。粤剧的外宣离不开剧本翻译。面对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运用生态翻译理论研究粤剧剧本是激发粤剧外宣新活力的尝试。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来探讨粤剧《牡丹亭惊梦》英译本的翻译,探索广府文化在港澳大湾区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文化纽带作用,以提高粤剧英译的运用与外宣,增强地区文化凝聚力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 三维原则 粤剧英译外宣 牡丹亭
下载PDF
昆曲《牡丹亭·惊梦》在数字插画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史钰婷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3年第5期118-121,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集合体,昆曲是其中璀璨辉煌的一页。将昆曲视觉元素运用在数字插画中,不仅能使昆曲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播和传承,同时也为中国数字插画的发展带来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下快节奏的时代,昆曲主题的插画创作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集合体,昆曲是其中璀璨辉煌的一页。将昆曲视觉元素运用在数字插画中,不仅能使昆曲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播和传承,同时也为中国数字插画的发展带来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下快节奏的时代,昆曲主题的插画创作需要不断反思与创新,不断审视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昆曲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与珍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视觉元素 数字插画 游园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从《牡丹亭·游园惊梦》六曲看杜丽娘其人 被引量:1
5
作者 潘建宏 《大理大学学报》 CAS 1987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明代汤显祖的杰作.这个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作品围绕着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和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矛盾,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家庭关系的冷酷和虚伪;同时,又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明代汤显祖的杰作.这个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作品围绕着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和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矛盾,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家庭关系的冷酷和虚伪;同时,又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在追求幸福自由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故事大致是这样的:聪明、美丽的少女杜丽娘,十多年来整日被父母禁锁在太守府的深闺内院,过着“思衣有罗绢千箱,思食有珍馐百味”的雍荣华贵的生活.整日和女工、诗书打交道,生活十分的寂寞、单调、烦闷、孤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游园 还魂记 爱情生活 青年男女 爱情故事 封建统治阶级 晴丝
下载PDF
浅析《牡丹亭》“游园惊梦”的现代演绎——以电视剧和白先勇改编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毛梦婷 《文教资料》 2017年第19期78-80,共3页
昆曲作为中国的“百戏之祖”对中国戏曲的发展影响深远,近年来更是受到多方重视。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旧时的戏曲舞台越来越无法适应当代人生活的节奏与习惯,各种《牡丹亭》改编本应运而生。“游园惊梦”历来是《牡丹亭》舞... 昆曲作为中国的“百戏之祖”对中国戏曲的发展影响深远,近年来更是受到多方重视。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旧时的戏曲舞台越来越无法适应当代人生活的节奏与习惯,各种《牡丹亭》改编本应运而生。“游园惊梦”历来是《牡丹亭》舞台上的保留曲目,文章从2011年电视剧与白先勇的改编入手,分析这一曲目的现代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园 《牡丹亭 电视剧 白先勇改编
下载PDF
《牡丹亭·游园惊梦》室内乐戏剧创作解读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净伊 《北方音乐》 2020年第2期219-222,共4页
以西洋室内乐编制重新创作编改的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曾用名《汤·莎音乐传奇》),是创作者以中国乐派风格创作手段编配成的西洋室内乐,主要配合传统唱腔演绎的写作方式,探索了以西洋乐编制与中国传统曲艺新的对话与可能... 以西洋室内乐编制重新创作编改的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曾用名《汤·莎音乐传奇》),是创作者以中国乐派风格创作手段编配成的西洋室内乐,主要配合传统唱腔演绎的写作方式,探索了以西洋乐编制与中国传统曲艺新的对话与可能。这次创编的新版《牡丹亭》选段,在编配中完全取代了昆曲种以往用鼓、板控制的演唱节奏和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原有定式,只保留了唱念语音,依照原汁原味的戏剧行文,将色彩和声以及西洋室内乐惯有的重奏形式搬上舞台,保留了原剧的章节、律动和节奏,并将各个流派、唱腔、唱本的多种版本融合成一种新的编排模式。与此同时,作曲家也考虑到作品为戏剧服务的演绎功能,对原素材故事进行挖掘,尊重剧情演变,以不同的创作风格配以不同的篇章,在营造戏剧效果的同时,兼又实现了室内乐各个乐器的展现。这种"室内乐戏剧"的创新方式,非常方便在剧院中、小型音乐厅中呈现在观众眼前,成为一种新曲艺的"室内乐戏剧",同时这种与以往不同的装载形式,为中国传统曲艺、戏剧演出与传播提供了提供了极大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乐戏剧 中国乐派 象征主义 昆曲 《牡丹亭·游园梦》
下载PDF
电影版与舞台版《牡丹亭·游园惊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安琪 《民族艺林》 2020年第3期81-87,共7页
戏曲电影在中国实践的一百余年中,对于电影和戏曲的融合一直在不断尝试。其中处理好舞台艺术戏曲和电影之间的关系更能促进二者融合并共同发展。但近年戏曲电影研究对昆曲电影的关注较少,文章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对1986年电影版《牡... 戏曲电影在中国实践的一百余年中,对于电影和戏曲的融合一直在不断尝试。其中处理好舞台艺术戏曲和电影之间的关系更能促进二者融合并共同发展。但近年戏曲电影研究对昆曲电影的关注较少,文章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对1986年电影版《牡丹亭》和1987年舞台版《牡丹亭》的选段《游园惊梦》从调度、景别和表演方式做了对比分析。电影版《牡丹亭》基本尊重了舞台版的内容核心,并利用镜头语言塑造出更细腻的人物形象,还营造了中国水墨画般的美学质感。电影版与舞台版互为补充,可以促进电影和昆曲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电影 《牡丹亭 《游园梦》 舞台调度 昆曲表演
下载PDF
针锋相对 旗帜鲜明——《牡丹亭》“游园惊梦”与《琵琶记》“牛氏规奴”
9
作者 陆联星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68-71,共4页
在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后代文学对前代文学既有继承,也有斗争。不同的思想倾向和不同的艺术见解,往往通过论争表白,而有时也见之于创作。《牡丹亭》“游园惊梦”与《琵琶记》“牛氏规奴”(戏目为清人毛声山所标),就是创作上针锋... 在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后代文学对前代文学既有继承,也有斗争。不同的思想倾向和不同的艺术见解,往往通过论争表白,而有时也见之于创作。《牡丹亭》“游园惊梦”与《琵琶记》“牛氏规奴”(戏目为清人毛声山所标),就是创作上针锋相对的典例。 16世纪,大戏剧家汤显祖的杰作《牡丹亭》问世。通过写一对青年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批判封建礼教,歌颂反礼教斗争,宣扬个性解放。全剧55出戏,第10出“惊梦”(通称“游园惊梦”)是关键性的一出。这出戏揭开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爱情故事的序幕,以下剧情便由此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园 《琵琶记》 《牡丹亭 杜丽娘 毛声山 思想倾向 爱情故事 个性解放 崔莺莺
下载PDF
论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中杜丽娘的审美活动
10
作者 徐紫云 王霞辉 《新乡学院学报》 2019年第8期24-27,共4页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中杜丽娘以花园和自身容貌为审美对象,经历游园、喟叹、入梦、回味等一系列审美活动,展现了审美期待、审美展开、审美弥漫等完整的审美心理过程。审美活动的描写为深入理解“因梦而死”的情节提供了帮助,表...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中杜丽娘以花园和自身容貌为审美对象,经历游园、喟叹、入梦、回味等一系列审美活动,展现了审美期待、审美展开、审美弥漫等完整的审美心理过程。审美活动的描写为深入理解“因梦而死”的情节提供了帮助,表现了杜丽娘追求自由的天性,以及具有审美能力和自我觉知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梦》 杜丽娘 审美活动 审美心理
下载PDF
白先勇小说英译文化顺应策略研究——以《游园惊梦》为例
11
作者 张舒婷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6期2370-2376,共7页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是译者不断进行语言选择,对文化语境进行动态顺应的过程。白先勇小说《游园惊梦》英译本不仅再现了原作的语言特点与文化内涵,同时与英语读者的文化语境相融合,取得了成功。本文以文化顺应理论为基础,分析...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是译者不断进行语言选择,对文化语境进行动态顺应的过程。白先勇小说《游园惊梦》英译本不仅再现了原作的语言特点与文化内涵,同时与英语读者的文化语境相融合,取得了成功。本文以文化顺应理论为基础,分析研究《游园惊梦》英译本中所运用的文化顺应策略,论证该译本如何在文化顺应理论的指导下成功再现原作语言特点和风格,以期为中国文学译介作品走向世界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园梦》 文化顺应理论 文学翻译
下载PDF
杜丽娘青春的觉醒--赏析《牡丹亭》的《惊梦》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晓云 金闻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11-,共1页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是封建时代的青年叛逆者,她大胆地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并与封建礼教作了殊死决斗,她因情而死,又因情而生。其中《惊梦》这出戏表现了杜丽娘青春的觉醒,这是她走上叛逆道路的关键。
关键词 游园 伤春 哀怨 觉醒
下载PDF
汪榕培英译《牡丹亭》之《惊梦》个案浅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21-122,共2页
文章主要分析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中的第十出《惊梦》,从译者显身的层面,探讨译本的翻译策略,并认为译文中存在的否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译文质量。
关键词 汪榕培 《牡丹亭 梦》 译者隐身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游园惊梦》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
14
作者 梁琛璐 《时代人物》 2023年第22期16-18,共3页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新时代背景下,小说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桥梁。中文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的恰当翻译有助于目的语读者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传播。立足于目的论,通过解析小说《游园惊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新时代背景下,小说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桥梁。中文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的恰当翻译有助于目的语读者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传播。立足于目的论,通过解析小说《游园惊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发现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应基于翻译目的灵活选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最大限度保留源语文化的信息,从而才能有效实现文化交流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园梦》 文化负载词 目的论 英译
下载PDF
从中国传统元素角度分析《游园惊梦》
15
作者 陈萱 《快乐阅读》 2023年第4期44-46,共3页
小说《游园惊梦》是白先勇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细腻的语言、精彩的情节和中西方融合的写作手法成为文坛佳作。作品通过民国旧将遗孀蓝田玉(钱夫人)在宴会上的所见、所思、所感,刻画出一群逐渐没落却仍沉浸在繁华美梦中的台北旧贵族,... 小说《游园惊梦》是白先勇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细腻的语言、精彩的情节和中西方融合的写作手法成为文坛佳作。作品通过民国旧将遗孀蓝田玉(钱夫人)在宴会上的所见、所思、所感,刻画出一群逐渐没落却仍沉浸在繁华美梦中的台北旧贵族,表现出一种人生如梦的沧桑感。作品中充斥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元素,这些元素对解读《游园惊梦》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园梦》 白先勇 中国传统元素 沧桑感 蓝田玉 人生如 写作手法 旧贵族
下载PDF
粤剧英译与文化传承——以《牡丹亭·惊梦》译本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浩然 张映先 《海外英语》 2021年第7期172-173,175,共3页
粤剧是广东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又称“广府大戏”,发源于佛山,是以粤方言演唱的广东地方传统戏曲剧种。粤剧是受到弋阳腔、昆腔、汉剧、等多个剧种的影响而发展起来,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既与传统的戏曲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浓郁... 粤剧是广东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又称“广府大戏”,发源于佛山,是以粤方言演唱的广东地方传统戏曲剧种。粤剧是受到弋阳腔、昆腔、汉剧、等多个剧种的影响而发展起来,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既与传统的戏曲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粤剧《牡丹亭·惊梦》融合了多种戏曲文化的精髓,是综合戏曲文化在岭南的共同盛放。拟以金佐宁《牡丹亭·惊梦》英译本(以下简称“英《惊梦》”)为例,探究粤剧剧本的对外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 文化传承 《牡丹亭·梦》 翻译
下载PDF
昆曲《牡丹亭·惊梦》之音乐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晨 《人文天下》 2019年第4期78-80,共3页
昆曲《牡丹亭》中展示的中国传统艺术之美令后世望洋兴叹,至今仍是昆曲舞台上的常演剧目,其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从原作出发,结合苏州昆剧院和北方昆剧院的演出资料对其中《惊梦》一折展开分析,依此剖析其艺术及文化特征。一、... 昆曲《牡丹亭》中展示的中国传统艺术之美令后世望洋兴叹,至今仍是昆曲舞台上的常演剧目,其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从原作出发,结合苏州昆剧院和北方昆剧院的演出资料对其中《惊梦》一折展开分析,依此剖析其艺术及文化特征。一、"惊梦"剧情分析"惊梦"一折是杜丽娘不顾父母拘禁,走出绣阁与丫鬟春香游园赏春,在看到春色美景后不禁陶醉,少女情怀荡漾,并入梦与一俊俏书生相遇,可惜好梦不长,醒来后怅然若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音乐学分析 昆曲 中国传统艺术 梦》 文化特征 杜丽娘 剧院
下载PDF
满园春色启芳心——《牡丹亭》“惊梦”赏析
18
作者 吴孟君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58-60,共3页
明人王骥德《曲律》说:“《还魂》妙处种种,奇丽动人”。“临川汤若士婉丽妖冶,语动刺骨”。清人李渔又说;“若士之传,《还魂》传之也。”《牡丹亭》令人陶醉,而“惊梦”又是其中最精采的一出。丽娘对生活的热爱之心,丽娘对爱的渴望之情... 明人王骥德《曲律》说:“《还魂》妙处种种,奇丽动人”。“临川汤若士婉丽妖冶,语动刺骨”。清人李渔又说;“若士之传,《还魂》传之也。”《牡丹亭》令人陶醉,而“惊梦”又是其中最精采的一出。丽娘对生活的热爱之心,丽娘对爱的渴望之情,都借助那“姹紫嫣红开遍”的满园春色而荡漾在字里行间。同时,丽娘的被压抑的情怀,被埋没的青春也让那“成对的莺燕”唱了出来。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随着春风中的“晴丝”,袅袅娜娜,飘飘拂拂,在花园中缠绕,在读者心中萦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真挚的情感 花园 幽怨 姹紫嫣红 语动 游丝 张生 丫环
下载PDF
《牡丹亭·惊梦》中“晴丝”“烟丝”非“游丝”辨
19
作者 刘儒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20-20,共1页
《牡丹亭·惊梦》出中[步步娇]曲“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晴丝”和[好姐姐]曲“荼(蔗糸)外烟丝醉软”的“烟丝”,各家注本都以“游丝”作解。笔者认为“晴丝”“烟丝”均非“游丝”,而是柳丝。 《诗》云:“昔我往矣,杨... 《牡丹亭·惊梦》出中[步步娇]曲“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晴丝”和[好姐姐]曲“荼(蔗糸)外烟丝醉软”的“烟丝”,各家注本都以“游丝”作解。笔者认为“晴丝”“烟丝”均非“游丝”,而是柳丝。 《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早就把杨柳作为春天的象征了。送别亲友常折柳相赠,庭院、码头、驿亭亦多植杨柳,杨柳几乎和古代人民的生活、感情,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尤其是对那些深闭幽闺、足不出户的贵族少女们,更是其感春怀人的昔遍信物。《古诗十九首》中“郁郁园中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丝 牡丹亭 梦》 杨柳依依 信物 古代人民 垂杨 闲庭 不可分割 条烟
下载PDF
学生毕业论文摘编——从“惊梦”看《牡丹亭》的景物描写
20
作者 赵树云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97-98,共2页
一、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牡丹亭》的景物描写 杜丽娘是处在封建礼教重重包围中的青春少女。但是,当丫环向她描述花园的景致时,简短的几句话就唤醒了她爱好自然的本性,产生了去观赏美好大自然的渴望。“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绚丽美... 一、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牡丹亭》的景物描写 杜丽娘是处在封建礼教重重包围中的青春少女。但是,当丫环向她描述花园的景致时,简短的几句话就唤醒了她爱好自然的本性,产生了去观赏美好大自然的渴望。“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绚丽美好的春光,令人眼花乱。这与杜丽娘戒律苛刻的闺塾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淋浴在美好的春光里,情感已融入到春色如许的美景之中。“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晴朗的天空,游丝袅袅进庭院,春光如缕缕丝线摇曳荡漾。这一切对深居幽闺的杜丽娘来说,是多么新奇美好。她“停半晌,整花袖”,想把自己打扮得春天一般的美丽。“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不仅写她热爱美丽的大自然,而且表现了杜丽娘执着地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既是对绚丽春景的描绘,也是杜丽娘芳华虚度的象征。姹紫嫣红的百花争奇斗艳,美不胜收,然而却无人欣赏,只得在破烂不堪的断井颓垣中听任花开花落。这里也蕴含着杜丽娘对自己深居幽闺人未识的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正是自然景物与自身处境的鲜明对比,“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一幅幅多么美好的画面:朝朝暮暮,云霞飞卷;烟波浩渺,悠悠画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景物描写 杜丽娘 毕业论文 姹紫嫣红 观众欣赏 唱词 年光 爱好自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