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牡丹亭》《红楼梦》“至情”主题之异同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松来 方立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56-60,共5页
"至情"堪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核心主题之一,也是打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深层文化意蕴的一把钥匙。如果说"至情"主题的文化意蕴在《牡丹亭》中得到了充分彰显,那么《红楼梦》则是这一主题在小说文体中最高的呈现方式... "至情"堪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核心主题之一,也是打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深层文化意蕴的一把钥匙。如果说"至情"主题的文化意蕴在《牡丹亭》中得到了充分彰显,那么《红楼梦》则是这一主题在小说文体中最高的呈现方式。本文认为,《红楼梦》继承了《牡丹亭》"以情抗礼"的思想理路,而且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梦的表现形式,这是二者的共同之处。它们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梦之悲喜———"至情"主题不同的色彩基调;梦之阴阳虚实———"至情"主题不同的心理与哲学意蕴;梦之归路———"至情"主题不同的人生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红楼梦 至情 主题 异同
下载PDF
从《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看元明清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 被引量:7
2
作者 同银娣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2年第2期66-68,共3页
五四及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的蓬勃兴起,常被认为是女性意识觉醒的标志.其实不然,从元明清时期便可见到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本文试以元明清时期的代表文学作品--<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为例,探讨她... 五四及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的蓬勃兴起,常被认为是女性意识觉醒的标志.其实不然,从元明清时期便可见到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本文试以元明清时期的代表文学作品--<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为例,探讨她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的逐步觉醒和深化,以此反观当时社会上具有相似境况的女子追求自我意识和个体价值的心路历程,旨在探索我国女性主义文学发展前身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远朝 明朝 清朝 女性意识 觉醒
下载PDF
《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女性意识初探
3
作者 舒红霞 王骁 《大连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98-101,共4页
《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展示了元明清三个不同时代女性生活的画面 ,呈现了女性意识逐步觉醒与不断深化发展的历史样态 ,为五四之后女性的解放与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女性意识
下载PDF
论《牡丹亭》《红楼梦》中女性意识觉醒
4
作者 王佳玉 《今古文创》 2021年第17期34-35,共2页
汤显祖以超常的生命意识在《牡丹亭》中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以情抗理的艺术形象,丽娘对至情的讴歌感动了一代读者。《红楼梦》主要叙写贾府由兴到衰,作者曹雪芹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富有人文内涵的叙事策略,凸显宗法制下女子的苦情以及宝黛... 汤显祖以超常的生命意识在《牡丹亭》中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以情抗理的艺术形象,丽娘对至情的讴歌感动了一代读者。《红楼梦》主要叙写贾府由兴到衰,作者曹雪芹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富有人文内涵的叙事策略,凸显宗法制下女子的苦情以及宝黛爱情悲剧。在文学创作上超越了当时的俗见。本文主要以《牡丹亭》和《红楼梦》中女主角杜丽娘和林黛玉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女性自我意识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红楼梦 女性意识
下载PDF
《牡丹亭》《红楼梦》怎样写“情”
5
作者 刘梦溪 《青春期健康》 2013年第2期38-41,共4页
《红楼梦》的作者不回避自己的写作曾受到《牡丹亭》的影响。第二十三回标题大书特书:“《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曲惊芳心。”而且描写的极细致.写出了林黛玉聆听《牡丹亭》曲文达致共鸣的全过程。
关键词 《红楼梦 牡丹 “情” 林黛玉
下载PDF
隔墙人唱《牡丹亭》——论《红楼梦》与《牡丹亭》的互文性
6
作者 李思涯 《克拉玛依学刊》 2023年第6期82-88,共7页
《红楼梦》与《牡丹亭》之间具有很强的互文性,学界虽有论及但颇多支离与误解。这种互文性体现在四个方面:《牡丹亭》戏文在《红楼梦》小说的结构上具有整体象征意义;《红楼梦》中“情”的生发以《牡丹亭》为蓝本;是否阅读《牡丹亭》是... 《红楼梦》与《牡丹亭》之间具有很强的互文性,学界虽有论及但颇多支离与误解。这种互文性体现在四个方面:《牡丹亭》戏文在《红楼梦》小说的结构上具有整体象征意义;《红楼梦》中“情”的生发以《牡丹亭》为蓝本;是否阅读《牡丹亭》是《红楼梦》中女子闺塾心性、情感教育成败的关键;《牡丹亭》的梦对《红楼梦》之梦有着整体性的渗透影响。《红楼梦》与《牡丹亭》形成了深入的互文关系,达到了精神性上的深刻联系,小说的价值由此得以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红楼梦 互文性
下载PDF
论《红楼梦》之画骨三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瑛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13,共8页
《红楼梦》中人性之真善美,令人怦然心动,人多赞之。然《红楼梦》对人性恶之批判,一样侵骨噬魂。仅以叙述者可靠与否为视角察赵姨娘、王夫人、王熙凤等三人,即可发现叙述者振奋精神,调整态度,时而真诚,时而作伪,时而故作缄默,手段不同,... 《红楼梦》中人性之真善美,令人怦然心动,人多赞之。然《红楼梦》对人性恶之批判,一样侵骨噬魂。仅以叙述者可靠与否为视角察赵姨娘、王夫人、王熙凤等三人,即可发现叙述者振奋精神,调整态度,时而真诚,时而作伪,时而故作缄默,手段不同,却同样揭了这三位女子光鲜的表皮,暴露出她们骨子里的卑劣、刻毒与凶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可靠叙述 不可靠叙述 人性恶
下载PDF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牡丹亭》委婉语研究
8
作者 谢世坚 申越欣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00-104,共5页
委婉语是人类在交际活动中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语言形式。汤显祖的《牡丹亭》中使用了大量的委婉语。国内外学者对汤显祖戏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鲜有学者研究其中的委婉语。本文运用认知社会语言学理论,对《牡丹亭》中的委... 委婉语是人类在交际活动中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语言形式。汤显祖的《牡丹亭》中使用了大量的委婉语。国内外学者对汤显祖戏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鲜有学者研究其中的委婉语。本文运用认知社会语言学理论,对《牡丹亭》中的委婉语进行研究。《牡丹亭》中的委婉语大致有六类,分别与死亡、性爱、金钱、犯罪、年老等话题有关;委婉语的基本认知机制是概念转喻,主要通过部分代替整体和地点代替行为或机构等两种转喻方式实现;《牡丹亭》中委婉语的产生受到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两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婉语 《牡丹亭 认知社会语言学
下载PDF
论《红楼梦》中家具的时代特色及文化寓意
9
作者 杨一宁 戴向东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90,共5页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展现了清朝中后期封建豪门的生活百态,曹雪芹对于贾府的家具装饰描写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不同清式家具类型应用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其蕴含的传统文化,择其菁华为今所用。通过梳理《红楼梦》中典...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展现了清朝中后期封建豪门的生活百态,曹雪芹对于贾府的家具装饰描写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不同清式家具类型应用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其蕴含的传统文化,择其菁华为今所用。通过梳理《红楼梦》中典型家具,分析了当时贵族阶层家庭的家具的用材选择、工艺造型、功能类型等特点,揭示了清式贵族家具装饰所折射出来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让清式贵族家具进入大众生活成为可能,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提出传承清式优秀的传统元素融入现代家居的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贵族家具 艺术价值 室内装饰
下载PDF
再造范式:胡适《红楼梦考证》现代论争的思想史价值
10
作者 温庆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1,共9页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学者对胡适《红楼梦考证》的长时段批评,呈现出赞誉与批判并存的态势。赞誉者主要基于知识“兴味”与“红学史”,肯定该文的“考证”方法契合了现代人的知识结构,推动《红楼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批判者不...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学者对胡适《红楼梦考证》的长时段批评,呈现出赞誉与批判并存的态势。赞誉者主要基于知识“兴味”与“红学史”,肯定该文的“考证”方法契合了现代人的知识结构,推动《红楼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批判者不仅否定该文的“材料”使用与纠缠于“政治问题”,而且意图构建适应现代社会情境的新艺术性研究范式。这是一种以现代学者“当下”需求重构《红楼梦》“过去”意义的言说模式,诱导世人对《红楼梦考证》的“未来”价值予以新的研判。可以说,《红楼梦考证》的现代批评是时人以“新目光新方法”的文艺批评为抓手,努力参与现代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理应引起学界的充分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红楼梦考证》 范式 经典构建
下载PDF
论《牡丹亭》中“画像”的运用
11
作者 李舒婷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画像”作为剧中的重要道具,涵盖了自画像、替代物以及杜丽娘的个性表现等意义。首先,“画像”作为线索串联全剧叙事,推动情节发展;其次,“画像”有助于深入解读剧中的人物形象;此外,“画像”也有助于解析...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画像”作为剧中的重要道具,涵盖了自画像、替代物以及杜丽娘的个性表现等意义。首先,“画像”作为线索串联全剧叙事,推动情节发展;其次,“画像”有助于深入解读剧中的人物形象;此外,“画像”也有助于解析汤显祖的至情观。基于此,诠释“画像”在本剧中的运用可以视为探析《牡丹亭》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画像 汤显祖
下载PDF
现代“小说话”与《红楼梦》文学经典的建构
12
作者 温庆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59,共8页
现代“小说话”不仅关注《红楼梦》的文化典范价值,而且将《红楼梦》当作重要的文学经典作品;不仅从小说类型归纳与小说史定位来强调《红楼梦》的文学经典性,而且基于现代文化语境发掘出《红楼梦》新的审美意义。这是现代“小说话”批... 现代“小说话”不仅关注《红楼梦》的文化典范价值,而且将《红楼梦》当作重要的文学经典作品;不仅从小说类型归纳与小说史定位来强调《红楼梦》的文学经典性,而且基于现代文化语境发掘出《红楼梦》新的审美意义。这是现代“小说话”批评者对《红楼梦》阅读“体验”后,意图与文本进行怡然自得交流的体现。作为一种批评与阅读媒介,现代“小说话”不仅对传统小说的现代接受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而且能够揭示彼时小说批评的新原则与新意义导向的文化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话” 《红楼梦 阅读史 经典建构
下载PDF
《牡丹亭》至情思想的表现与影响
13
作者 倪勤丰 《文教资料》 2024年第6期19-21,共3页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以梦幻的形式将一个“情”字贯穿首尾,深刻地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思想。这一思想源于汤显祖的生平经历,更离不开他自身对生命的“合理性”思考。《牡丹亭》中蕴含的“至情”思想超脱时代,在封建礼教的暗夜...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以梦幻的形式将一个“情”字贯穿首尾,深刻地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思想。这一思想源于汤显祖的生平经历,更离不开他自身对生命的“合理性”思考。《牡丹亭》中蕴含的“至情”思想超脱时代,在封建礼教的暗夜中散发出人性解放的光芒,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至情思想
下载PDF
修辞心理学视角下《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关修辞对比研究
14
作者 谢世坚 彭宁艺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0-55,共6页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使用了大量的双关修辞,文章从修辞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两部作品中双关的修辞特点和心理机制。就修辞特点而言,两部戏剧的双关辞格都以同音异义和同形异义的形式呈现,但二者的个人修辞风...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使用了大量的双关修辞,文章从修辞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两部作品中双关的修辞特点和心理机制。就修辞特点而言,两部戏剧的双关辞格都以同音异义和同形异义的形式呈现,但二者的个人修辞风格有所不同,莎士比亚在运用双关时体现了诙谐幽默的修辞风格,而汤显祖则展现了含蓄婉约的修辞风格。从修辞心理学角度分析双关修辞的心理运作机制,可以发现双关修辞文本的建构和解构与“心理距离”有着密切关系。修辞个性心理特性对个人修辞风格具有较大影响,文章对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生活经历、个人性格、时代背景展开分析,阐释双关修辞运用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双关 修辞心理
下载PDF
变译理论视域下《牡丹亭》英译文本探析
15
作者 陈露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8-73,共6页
作为中国“四大名剧”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文学成就颇高。该剧讲述了官家小姐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之间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迄今为止,《牡丹亭》已经被译介为多种语言在国际舞台上... 作为中国“四大名剧”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文学成就颇高。该剧讲述了官家小姐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之间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迄今为止,《牡丹亭》已经被译介为多种语言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于海内外享有盛誉。文章运用变译理论探析《牡丹亭》的各种英语译介,研究发现变译的运用在该剧的翻译中特别常见,对中外译者皆是如此,变译为《牡丹亭》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变译理论 译介 文本分析 戏剧翻译
下载PDF
半个桃花源 半个囚徒院——《红楼梦》政治哲学主题的再考察
16
作者 张国清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132,共12页
曹雪芹所著《红楼梦》既是一部蕴含末世意味的市井人情小说,又是一部具有个人主义自由思想的人生哲理小说,书中所述女性追求的自由美好生活大多属于私人性质,不具公共属性或政治属性。她们关心个人情感和家族琐事之类的私人事务,展示自... 曹雪芹所著《红楼梦》既是一部蕴含末世意味的市井人情小说,又是一部具有个人主义自由思想的人生哲理小说,书中所述女性追求的自由美好生活大多属于私人性质,不具公共属性或政治属性。她们关心个人情感和家族琐事之类的私人事务,展示自我创造的私人自由所能达到的可能程度,不触及个体是否享有政治权利的问题,不触及与争取人身自由、维护人格尊严、享有政治权利相关的基本制度问题。大观园是实现一半自由的乌托邦,呈现出一幅“半个桃花源、半个囚徒院”的景象。曹雪芹批判封建社会普遍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表达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孕育的个人主义自由思想。他没有提出人民主权之类的近代民主思想,但他触及男女地位平等的性别政治问题,注意到朝代兴衰轮替的历史规律问题。从政治哲学上看,《红楼梦》的主题是自由而非民主。曹雪芹的自由平等思想遥相呼应于欧洲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思想,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为未来中国政治与社会变革和女性解放埋下伏笔。曹雪芹成为探索近代个人主义自由思想的先行者,在中国政治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桃花源 囚徒院 女性自由 全人类共同价值
下载PDF
《红楼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研究
17
作者 张楠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6-58,共3页
翻译是两种文化间的转化和交流,是文化解码的过程,翻译中的异化或归化的选择逐渐成为文学作品翻译的核心内容。其中异化翻译有助于体现文化与语言差异,以及规避文化帝国主义、种族中心主义、文化自恋等问题。归化翻译则能处理好源语文... 翻译是两种文化间的转化和交流,是文化解码的过程,翻译中的异化或归化的选择逐渐成为文学作品翻译的核心内容。其中异化翻译有助于体现文化与语言差异,以及规避文化帝国主义、种族中心主义、文化自恋等问题。归化翻译则能处理好源语文本中的文化形态问题,使翻译作品易懂、自然,对于不了解文化背景的读者也不难理解。《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著作,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思想,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应从概念内涵出发,明确两种翻译策略在《红楼梦》翻译中的应用方向及策略,从而为后人更好地翻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翻译 归化 异化
下载PDF
从“茶文化”视角对《红楼梦》中“茶”相关词条的分类和演化比较研究
18
作者 任敏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2期223-225,共3页
从现代茶学划分为茶之品类、茶之用具、茶之用水、茶之饮用方式、茶之健康、茶之俗语、茶之风俗习惯七方面,对《红楼梦》120回中112回涉及491个“茶”字及“茶”的相关词条,进行分类,归纳,解释,研究在这本文学巨著中所呈现的中华茶文化... 从现代茶学划分为茶之品类、茶之用具、茶之用水、茶之饮用方式、茶之健康、茶之俗语、茶之风俗习惯七方面,对《红楼梦》120回中112回涉及491个“茶”字及“茶”的相关词条,进行分类,归纳,解释,研究在这本文学巨著中所呈现的中华茶文化的茶之“大俗”的广泛性、普遍性与生活性和茶之“大雅”的恢弘性、精美性与艺术性,是对红学研究提供的新视角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红楼梦 红学 文化特征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红楼梦》译者群体研究
19
作者 季淑凤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36,96,127,共8页
以20世纪前半期《红楼梦》的英译者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该时期同一文化系统下译者怎样参与、回应以致影响《红楼梦》的翻译与传播;基于译者群体在身份、国籍等方面呈现的变化,分析这些因素对翻译选材、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所产生的影响... 以20世纪前半期《红楼梦》的英译者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该时期同一文化系统下译者怎样参与、回应以致影响《红楼梦》的翻译与传播;基于译者群体在身份、国籍等方面呈现的变化,分析这些因素对翻译选材、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所产生的影响。译者群体从自己的身份出发,或出于服务语言的需要,或出于传播中国文化的需要,抑或为了满足读者异域情调的需要,大都采取意译和创造性翻译的策略,从不同侧面再现了《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的文学价值和意义,展示了时代和文化因素对该译者群体所起的整体作用,为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译者群体 20世纪前半期
下载PDF
从“三美论”视角评析集唐诗英译——以《牡丹亭》许渊冲英译本为例
20
作者 袁森 冯黎明 邢少华 《今古文创》 2024年第8期113-115,共3页
集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汤显祖的《牡丹亭》是较早使用集唐诗的戏剧作品,剧本中集唐诗与剧情发展相互呼应,总结提示,承前启后,起到为剧情的文学性叙述画龙点睛、增色添彩的作用。典籍翻译是中国文化外译的特殊领域,具有... 集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汤显祖的《牡丹亭》是较早使用集唐诗的戏剧作品,剧本中集唐诗与剧情发展相互呼应,总结提示,承前启后,起到为剧情的文学性叙述画龙点睛、增色添彩的作用。典籍翻译是中国文化外译的特殊领域,具有专业性极强、对译者翻译能力要求极高的特点。故本文从国内翻译理论三美论的“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角度,具体分析许渊冲诗歌翻译理论在集唐诗翻译实践中的运用,感受译本与原作的对等程度和英译传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集唐诗 三美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