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闵安琪《狂热者》中的文革叙事
1
作者 周亚萍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47-50,55,共5页
华裔女作家闵安琪的文革叙事作品,以主题独特、风格突出而备受瞩目。其中《狂热者》表现了文革对女性正常情感造成的压抑和人性欲望在纠结中的迷惑、沉沦和丧失。借助于故事本身及其语言的陌生化效果,作家笔下的中国和中国人是"自... 华裔女作家闵安琪的文革叙事作品,以主题独特、风格突出而备受瞩目。其中《狂热者》表现了文革对女性正常情感造成的压抑和人性欲望在纠结中的迷惑、沉沦和丧失。借助于故事本身及其语言的陌生化效果,作家笔下的中国和中国人是"自我"与"他者"观照下的形象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闵安琪 《狂热者》 文革
下载PDF
菲利普·罗斯《狂热者艾利》中的服饰书写与身份政治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星怡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3-78,共6页
美国犹太移民群体的身份政治问题是美国犹太文学史重点关注的问题。菲利普·罗斯在其早期作品《狂热者艾利》中,巧妙运用服饰这一文化符码,借以书写伍登顿这一美国公共社区中两个不同时期犹太移民群体有关身份问题的矛盾与冲突。以... 美国犹太移民群体的身份政治问题是美国犹太文学史重点关注的问题。菲利普·罗斯在其早期作品《狂热者艾利》中,巧妙运用服饰这一文化符码,借以书写伍登顿这一美国公共社区中两个不同时期犹太移民群体有关身份问题的矛盾与冲突。以图里夫为代表的大屠杀幸存者群体坚持戴圆帽、穿黑袍,表明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对犹太族裔身份的高度认同;而以艾利为代表的美国当地犹太人强烈要求另一群体更换主流服饰的高压姿态,引发了两个群体之间的身份冲突。小说以艾利与无名者互换服装后疯癫作为故事结局,流露出作家本人对美国主流文化对异质文化涵化的批判与讽刺,以及如何在当代美国社会重构犹太族裔身份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热者艾利》 菲利普·罗斯 服饰书写 文化冲突 身份政治
下载PDF
从《狂热者艾利》看菲利普·罗斯的典型叙述模式
3
作者 周丽娅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7期94-98,共5页
菲利普·罗斯在五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风格多变,但其典型叙述模式却一脉相承,通过考察其早期短篇小说《狂热者艾利》已可窥见。罗斯通过操纵现实素材,模糊现实与虚构的界限,将社会事件转化为"时代寓言";他善用物象化... 菲利普·罗斯在五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风格多变,但其典型叙述模式却一脉相承,通过考察其早期短篇小说《狂热者艾利》已可窥见。罗斯通过操纵现实素材,模糊现实与虚构的界限,将社会事件转化为"时代寓言";他善用物象化的象征,将复杂的社会困境转化为符号化的具体现象,揭示犹太传统文化危机;他书写的虽是犹太民族的生存状态,却极力摆脱族裔身份的束缚,是一位超越自身犹太性的世界作家,他所思考和担忧的问题对处于夹缝中的许多世界民族都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犹太文学 《狂热者艾利》 叙事
下载PDF
《智利地震》和乌合之众的平庸之恶 被引量:2
4
作者 许环光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德国作家海因利希·冯·克莱斯特的成名作,短篇小说《智利地震》叙述了一个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人伦惨剧:家庭教师罗尼莫·鲁赫拉和自己的学生何塞法小姐自由恋爱,造成后者未婚先孕,最终,男女主角在一场感恩弥撒中双双被暴民... 德国作家海因利希·冯·克莱斯特的成名作,短篇小说《智利地震》叙述了一个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人伦惨剧:家庭教师罗尼莫·鲁赫拉和自己的学生何塞法小姐自由恋爱,造成后者未婚先孕,最终,男女主角在一场感恩弥撒中双双被暴民乱棍打死。结合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德国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的“平庸之恶”以及美国作家埃里克·霍弗的《狂热分子》等的相关政治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探求小说悲剧发生的根源,认为《智利地震》的悲剧之所以发生,本质上是一个乌合之众的平庸之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因利希·冯·克莱斯特 《智利地震》 平庸之恶 乌合之众 《狂热分子》
下载PDF
共同体消泯的见证——《狂热者伊莱》中的大屠杀记忆书写 被引量:1
5
作者 信慧敏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2-131,160,共11页
有关纳粹大屠杀的记忆和书写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逐渐进入美国公众视野。菲利普·罗斯的短篇小说《狂热者伊莱》(1958)作为美国最早的大屠杀文学作品之一,呈现了二战后不久伍登屯社区里大屠杀记忆遗忘与铭记的冲突。本文探究伍登... 有关纳粹大屠杀的记忆和书写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逐渐进入美国公众视野。菲利普·罗斯的短篇小说《狂热者伊莱》(1958)作为美国最早的大屠杀文学作品之一,呈现了二战后不久伍登屯社区里大屠杀记忆遗忘与铭记的冲突。本文探究伍登屯犹太人集体失忆背后的心理和社会机制,揭露战后美国犹太人的真实处境。伍登屯犹太人排挤犹太同胞的行为某种程度上重复着大屠杀发生的逻辑,体现了去犹太身份的同一性暴力。主人公伊莱的悖谬式疯癫喻示他对犹太身份和大屠杀记忆的重新接纳,也标志着以集体失忆为基础的共同体的解体。同时,罗斯通过戏谑严肃的记忆写作手法来再现缺场,化解了大屠杀小说的再现困境,承担起为大屠杀作见证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热者伊莱》 大屠杀记忆 失忆 戏谑严肃 见证
原文传递
“换装”与“换位”——论菲利普·罗斯《狂热者艾利》中的犹太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曲涛 陈然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犹太性是菲利普·罗斯作品中所表现的重要主题之一。在细读文本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其小说《狂热者艾利》中主人公艾利"换装"这一隐喻性行为的解读与剖析,旨在阐释罗斯是如何解决美国犹太人与二战犹太幸存者之间的冲突和矛... 犹太性是菲利普·罗斯作品中所表现的重要主题之一。在细读文本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其小说《狂热者艾利》中主人公艾利"换装"这一隐喻性行为的解读与剖析,旨在阐释罗斯是如何解决美国犹太人与二战犹太幸存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以及犹太民族如何在美国社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从而揭示罗斯在作品中所倡导的"换位"思考、尊重犹太文化传统、回归犹太民族本性的犹太伦理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狂热者艾利》 犹太民族 犹太性
原文传递
沃格尔戏剧《狂热与悸动》中的叙事
7
作者 张巧珠 陈爱敏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52,共7页
美国剧作家保拉·沃格尔的剧作《狂热与悸动》融多种叙事手法为一体,是颇具革新性和后现代主义特征之作。本文从非自然叙事学视角入手,对剧中的叙事手法与策略进行考察。论文认为:"剧内音"与"剧外音"的使用,架... 美国剧作家保拉·沃格尔的剧作《狂热与悸动》融多种叙事手法为一体,是颇具革新性和后现代主义特征之作。本文从非自然叙事学视角入手,对剧中的叙事手法与策略进行考察。论文认为:"剧内音"与"剧外音"的使用,架起了观演双方间的桥梁,帮助观众了解剧情,推动故事发展。普通舞台灯光和蓝色舞台灯光塑造的两个横向平行空间叙事,外化了人物内心世界,揭露了单身女性的生存状态。纵向、非线性、碎片化的意识流空间叙事,则展露了女主人公的意识流动,凸显了不同角色的追求与欲望。通过非自然叙事,剧作者批评了当下美国社会的家庭暴力与失衡的男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拉·沃格尔 《狂热与悸动》 非自然叙事
原文传递
狂热才会杰出
8
作者 李阳波 《河北自学考试》 2005年第4期1-1,共1页
关键词 李阳波 《狂热才会杰出》 当代文学作品 小品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