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浅论福克纳和莫里森对种族主义的凝视——以《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和《宠儿》为例 |
顾晓璇
|
《语言与文化研究》
|
2024 |
0 |
|
2
|
从《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看福克纳的写作风格 |
郑咏梅
艾格平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3
|
艾米莉逃不脱的悲剧命运——福克纳《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接受美学分析 |
马英
|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5
|
|
4
|
论威廉·福克纳《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反讽艺术 |
游容华
|
《长春大学学报》
|
2018 |
1
|
|
5
|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不可靠叙述外现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
张煊
|
《海外英语》
|
2023 |
0 |
|
6
|
美杜莎之眼——论福克纳《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艾米莉的凝视 |
梁宇笛
吴相如
|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1 |
1
|
|
7
|
威廉·福克纳与他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 |
唐红梅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0 |
3
|
|
8
|
可悲的“替罪羊”——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艾米莉 |
李杨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43
|
|
9
|
试析福克纳《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中的矛盾 |
马英
|
《今日科苑》
|
2007 |
0 |
|
10
|
带刺的滴血玫瑰——谈《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反讽艺术 |
张春美
李燕
王茜
|
《文教资料》
|
2009 |
0 |
|
11
|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叙事艺术论析 |
李碧云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1
|
|
12
|
从语言象似性角度解读《献给艾米莉的玫瑰》 |
潘学权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6
|
|
13
|
《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中的哥特式手法 |
郝转萍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4
|
就《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主人公谈人物描写 |
李根灿
|
《内蒙古电大学刊》
|
2002 |
2
|
|
15
|
从混沌阅读理论解读《献给艾米莉的玫瑰》 |
游容华
|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16
|
死亡主题与平实风格——《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与《林中之死》比较解读 |
卢伟萍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7
|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与《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人物以及人物塑造对比 |
杜娟
|
《海外英语》
|
2013 |
0 |
|
18
|
“我们”与“她”的南方往事——基于图形-背景理论的《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花》认知诗学解读 |
左佳
朱蕴轶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21 |
1
|
|
19
|
时代的变迁,时序的颠倒——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叙事时间特征 |
吴仙仙
|
《文教资料》
|
2009 |
0 |
|
20
|
孤傲中枯萎的玫瑰花——《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玫瑰象征意义初探 |
张捷
|
《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