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出版
1
《书摘》 2024年第6期126-126,共1页
左东岭的新作《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2024年4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试图以打通文、史、哲的方式,考察阳明心学在历史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对士人心态的影响方式与影响结果,探讨阳明心学产生的历史前提与发生契机,梳理阳明心学在中晚... 左东岭的新作《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2024年4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试图以打通文、史、哲的方式,考察阳明心学在历史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对士人心态的影响方式与影响结果,探讨阳明心学产生的历史前提与发生契机,梳理阳明心学在中晚明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对士人精神生态所造成的实际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心态 历史演变过程 心学 士人精神 商务印书馆 士人 王学
原文传递
晚明士人生活心态与明亡历史的写照——以杨文骢及其诗文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商传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1-247,共7页
杨文骢是晚明著名的诗人,但因其与马士英有姻亲关系,而马士英又与阉党余孽阮大铖沆瀣一气,时人和后人的评价,多避不开党社是非观,对他多有非议。清军南下江南,杨文骢却以身殉国,以事实表明:对晚明士人节气的判定,不能简单地以党社是非... 杨文骢是晚明著名的诗人,但因其与马士英有姻亲关系,而马士英又与阉党余孽阮大铖沆瀣一气,时人和后人的评价,多避不开党社是非观,对他多有非议。清军南下江南,杨文骢却以身殉国,以事实表明:对晚明士人节气的判定,不能简单地以党社是非观为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文骢 亡历史 士人生活心态 党社是非观
下载PDF
晚明科场风变与士人科举心态的演变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晓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0-136,共7页
明代科举体制的相对完善,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科举竞争压力、内外廉考官权力的不对等与试文的程式化等内在弊端。随着晚明科举流通机制的日渐壅滞,这些弊端也日渐显露,导致了舞弊、权力寻租及揣摩等科场风变的泛生。科举取士公正与公平性... 明代科举体制的相对完善,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科举竞争压力、内外廉考官权力的不对等与试文的程式化等内在弊端。随着晚明科举流通机制的日渐壅滞,这些弊端也日渐显露,导致了舞弊、权力寻租及揣摩等科场风变的泛生。科举取士公正与公平性的削弱,使基层士人之科举生存环境渐趋恶化,并促动了士人科举心态由"中和恬退"向"燥竞"与"游离"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场风变 士人 科举心态
下载PDF
从《五杂俎》看晚明士人的心态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玉宝 《兰州学刊》 CSSCI 2010年第4期169-173,共5页
晚明社会的种种变化对敏感的士人产生了巨大影响,谢肇淛的《五杂俎》是晚明社会的一面镜子,士人们对天下至尊地位的怀疑、对政治经济领域巨变的无奈、对士风日益衰颓的绝望、绝望之余的自解自慰等心理变化在书中都有所反映。
关键词 五杂俎 士人 心态
下载PDF
煮水品茗与中晚明士人社会交往生活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林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3-155,共3页
明代中后期,茶文化勃兴,备受士人及社会的青睐,在士人社会交往具有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频度的社会背景下,煮水品茗成为士人社会交往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以茶会友,甚至以茶交友,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而茶馆的兴盛从一个侧面佐证了... 明代中后期,茶文化勃兴,备受士人及社会的青睐,在士人社会交往具有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频度的社会背景下,煮水品茗成为士人社会交往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以茶会友,甚至以茶交友,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而茶馆的兴盛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士人社会交往的频繁程度。在士人和社会对茶与茶人的赞美和推崇的表象下,实际上暗示着明中后期士人乐于交游、广辟游道的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交往 品茗 生活 社会文化现象 后期 社会背景 交往活动 社会现实 士人 茶文化 人社会 勃兴 兴盛 交游
下载PDF
中晚明王学“以内在证超越”之取径新探——以江右王门王塘南之孟子观为线索
6
作者 程海霞 《华夏国学》 2018年第3期73-77,共5页
孟子之于中晚明王门,所系甚重。阳明之学,标孟子之良知为宋儒之天理,属“以内在证超越”之理路。阳明后学,虽门派众多,论学缠绕,然凡举孟子,多以此为取径。相较而言,举后者而前者毕矣。后者以江右、浙中为大。以江右思想家王塘南为例。... 孟子之于中晚明王门,所系甚重。阳明之学,标孟子之良知为宋儒之天理,属“以内在证超越”之理路。阳明后学,虽门派众多,论学缠绕,然凡举孟子,多以此为取径。相较而言,举后者而前者毕矣。后者以江右、浙中为大。以江右思想家王塘南为例。王塘南(1522-1605),名时槐,字子植,号塘南,江西吉安人。于王学风起云涌之际,受教江右,参访浙中,“多方求质”,默会深契,集诸家之大成,启为学之新境,终成王学之“光大”者。其著述颇丰,然多出自晚年,尝以“初未有著述”、“六十三偶出《三益轩会语》”为言。其言甚谦,其举实重。然王塘南所论之孟子,并不始于《三益轩会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王学 后学 思想家 著述 天理
下载PDF
中晚明士人陆树声的学术倾向探析
7
作者 刘鲜鲜 朱冶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80-90,共11页
江南士人陆树声的学术倾向在中晚明时期具有代表性,其学问旨在修正阳明后学的空疏弊病。陆氏反省中晚明士人远离“明经”之旨的现象,他在认同阳明学说的基础上,对于阳明后学存在的问题有清醒认识。陆树声不积极支持阳明从祀,对王学末流... 江南士人陆树声的学术倾向在中晚明时期具有代表性,其学问旨在修正阳明后学的空疏弊病。陆氏反省中晚明士人远离“明经”之旨的现象,他在认同阳明学说的基础上,对于阳明后学存在的问题有清醒认识。陆树声不积极支持阳明从祀,对王学末流的虚谈之风也提出批评,他强调由深造自得而“致”良知,并警惕阳明后学“跻阳明而为禅”的倾向。陆树声平以济世的学行特色,在他的学术取向、文学表达与言行实践中均有体现,亦是中晚明学者深入反思和救弊阳明学说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树声 学术取向 修正王学 后学
下载PDF
传统士人心态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胡运宏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35-42,共8页
魏晋六朝士人在个体意识的觉醒和自然美的发现的基础上,将内在情感投入到外在自然之中,除了在诗词中吟咏自然和在绘画中描绘自然外,还在居住场所里模拟自然,于是促使了山水园林的出现,这也在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特质。中唐... 魏晋六朝士人在个体意识的觉醒和自然美的发现的基础上,将内在情感投入到外在自然之中,除了在诗词中吟咏自然和在绘画中描绘自然外,还在居住场所里模拟自然,于是促使了山水园林的出现,这也在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特质。中唐两宋士人在"中隐"思想的推动下,折中于"小隐"之山林和"大隐"之朝堂的园林,遂成为安顿士人心灵的主要场所。园林也在中唐两宋士人心态"内敛化"和"精致化"的影响下,空间越来越小,诗意越来越浓,于是对于士人来讲,无论是现实还是内心,园林都成为一个闲适自足、精美雅致的"壶中天地"。晚明士人生存的困局,迫使他们走向一条世俗、物欲和心灵超越的道路,承担他们理想与情感的园林也因之变得"物化"和"雅化":"物化"体现于园人的分离,离开了人的园林仍能表达其意境和内涵;"雅化"则要求摒弃俗气,是园林中既要物质又要精神、既要超越又要享乐的士人对生活审美的必然选择。同时,生活于社会中下层的晚明士人,也有兴趣将眼光投向了园林技艺,其亦有能力总结园林理论,《园冶》《长物志》作品方能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 心态 古典园林 魏晋
下载PDF
别开生面的湛甘泉思想研究——评《湛甘泉思想研究——以“生”为中心》
9
作者 陆永胜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53-155,共3页
在宋明理学中,王学和王学后进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焦点和重点。近年来,更成为显学,其影响甚至扩展到人生修为,商业运作等非学术领域。相对于王学的热度,湛学则显得清冷了许多,这与中晚明"时海内主盟道术,惟有吾夫子(王阳明)与甘泉翁&q... 在宋明理学中,王学和王学后进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焦点和重点。近年来,更成为显学,其影响甚至扩展到人生修为,商业运作等非学术领域。相对于王学的热度,湛学则显得清冷了许多,这与中晚明"时海内主盟道术,惟有吾夫子(王阳明)与甘泉翁"[1](P591)的心学盛况相去甚远。近年来,海峡两岸出版了多部湛学研究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甘泉 道术 王学 理学 心学 王阳 海峡两岸
下载PDF
评近年来关于知识分子研究的几本史著
10
作者 何晓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7-24,共8页
学术界近年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呈现三大特点:一,“体验中的理解”,利用研究主客体在血脉、情感上的亲密关系,勉力进入先辈生存的精神家园,以理解他们的所思所言所行;二,“建构中的阐释”,力求在某种独特、精致的理论建构... 学术界近年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呈现三大特点:一,“体验中的理解”,利用研究主客体在血脉、情感上的亲密关系,勉力进入先辈生存的精神家园,以理解他们的所思所言所行;二,“建构中的阐释”,力求在某种独特、精致的理论建构中提出假设,表达观点完成叙述;三,“批判中的反思”,通过广义上的学术批判,对古往今来的士之论士、儒之论儒、知识分子之论知识分子的成果进行反思。此外知识分子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也值得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研究 《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儒生与国运》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 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