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史景迁和蒲松龄的“缘识”——以《王氏之死》为中心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宝祥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9期96-100,共5页
史景迁是当今国际汉学界杰出的史学大师,在其史作《王氏之死》中,蒲松龄这个名字进入了读者的视野,《聊斋志异》的篇章也被数次采用。史景迁和蒲松龄的"缘识"决非偶然,而是有诸多因素做支撑。在《王氏之死》中,史景迁借助《...
史景迁是当今国际汉学界杰出的史学大师,在其史作《王氏之死》中,蒲松龄这个名字进入了读者的视野,《聊斋志异》的篇章也被数次采用。史景迁和蒲松龄的"缘识"决非偶然,而是有诸多因素做支撑。在《王氏之死》中,史景迁借助《聊斋志异》解读蒲松龄,并通过蒲松龄观察郯城社会现实。另外,史景迁整合《聊斋志异》的故事材料,使这一史著极具文学色彩,史景迁和蒲松龄的"缘识"也可以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作一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景迁
蒲松龄
《王氏之死》
《聊斋志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悲哀——读《王氏之死》有感
2
作者
杨超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13期244-,246,共2页
《王氏之死》展现的是清初山东郯城、淄川农村人民的贫苦生活,通过对底层人民生活的描述揭示出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悲惨命运。主角之一的王氏不堪生活的重压,与人私奔,终惨死在丈夫手下,反映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王氏虽已死去,...
《王氏之死》展现的是清初山东郯城、淄川农村人民的贫苦生活,通过对底层人民生活的描述揭示出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悲惨命运。主角之一的王氏不堪生活的重压,与人私奔,终惨死在丈夫手下,反映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王氏虽已死去,但是在当今社会男尊女卑的观点依旧存在,只有真正做到男女平等,"王氏"才能真正的离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氏之死》
男权社会
女性的悲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区域史研究与方志利用——论史景迁《王氏之死》
被引量:
1
3
作者
姜成洋
李文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3-168,共6页
近几十年,中国史学研究出现重视地方、深入平民的部分转向。伴随区域史研究的兴起,方志资料受到高度重视。美国汉学家史景迁曾撰写小书《王氏之死》,可谓方志入史的学术典范。通过方志资料挖掘,史景迁建构了明清交替之际山东郯城动荡的...
近几十年,中国史学研究出现重视地方、深入平民的部分转向。伴随区域史研究的兴起,方志资料受到高度重视。美国汉学家史景迁曾撰写小书《王氏之死》,可谓方志入史的学术典范。通过方志资料挖掘,史景迁建构了明清交替之际山东郯城动荡的城乡面貌,体现了方志入史的价值。但由于核心故事没有充分展开,也折射出历史研究过分依赖方志时导致的问题。盛世修志,当代中国已有数次编修方志的热潮。对于中国当代史研究而言,审视方志价值,合理利用方志,意义尤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史
方志
当代史
史景迁
《王氏之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严肃历史写作对虚构文学作品的利用--论《王氏之死》对《聊斋志异》的引用
4
作者
侯方峰
《殷都学刊》
2021年第4期89-94,共6页
《王氏之死》作为一部严肃的历史作品,却大量引用了虚构文学作品《聊斋志异》。这种引用不是偶然的、零散的,而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引用的方式多样,引用的字数约占全书总字数的16%。详细分析作者引用《聊斋志异》的目的,可以发现这一...
《王氏之死》作为一部严肃的历史作品,却大量引用了虚构文学作品《聊斋志异》。这种引用不是偶然的、零散的,而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引用的方式多样,引用的字数约占全书总字数的16%。详细分析作者引用《聊斋志异》的目的,可以发现这一大胆的创造行为对历史研究、历史写作颇具启发意义,同时也留下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氏之死》
《聊斋志异》
历史写作
文史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变与不变:史景迁《王氏之死》中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
4
5
作者
郭琳波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306-308,共3页
作为美国著名的史学家和汉学家,史景迁在《王氏之死》中遵循求变的原则,以自己的理解个性化地建构着中国的形象。然而作为一位西方学者,他在对中国形象的想象背后又隐藏着不变的西方固有的思想意识和文化心态。尽管如此,他为我们提供了...
作为美国著名的史学家和汉学家,史景迁在《王氏之死》中遵循求变的原则,以自己的理解个性化地建构着中国的形象。然而作为一位西方学者,他在对中国形象的想象背后又隐藏着不变的西方固有的思想意识和文化心态。尽管如此,他为我们提供了看待自身的不同视角,也启示我们异质文化之间要相互审视和参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景迁
《王氏之死》
中国形象
西方意识
文化互视
原文传递
融文入史 亦译亦创——史景迁《聊斋志异》译介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李海军
蒋凤美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56-61,共6页
史景迁在《王氏之死》中通过全译、摘译、概述、提及、合译五种方式援引了百余篇《聊斋志异》故事,其目的是为了补传统历史行政文献之不足,为"王氏之死"创造一个更加全面鲜活的社会历史背景。其中全译和摘译简洁易懂,译笔流畅...
史景迁在《王氏之死》中通过全译、摘译、概述、提及、合译五种方式援引了百余篇《聊斋志异》故事,其目的是为了补传统历史行政文献之不足,为"王氏之死"创造一个更加全面鲜活的社会历史背景。其中全译和摘译简洁易懂,译笔流畅;比较忠实,但存在一定的误译。合译比较灵活自由,以创译为主。学界对于史景迁将《聊斋志异》这种虚构的文学作品融入历史著作的做法,既有赞同意见、也有反对意见。史景迁的《聊斋志异》译介方式独特、效果明显,促进了《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氏之死》
《聊斋志异》
翻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显微镜下放大历史:微观史学
被引量:
20
7
作者
周兵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7年第2期38-43,共6页
微观史学兴起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是当代西方史学新潮之一。微观史学把研究的视线投向历史中特定时间和空间内的个人和小的社会群体,将它们聚焦在历史学的显微镜下,放大、重现和传递普通人生动真实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体验,从而完成见微而...
微观史学兴起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是当代西方史学新潮之一。微观史学把研究的视线投向历史中特定时间和空间内的个人和小的社会群体,将它们聚焦在历史学的显微镜下,放大、重现和传递普通人生动真实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体验,从而完成见微而知著、由特殊到一般的历史认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史学
《乳酪与蛆虫》
《马丁·盖尔的归来》
《王氏之死》
原文传递
题名
史景迁和蒲松龄的“缘识”——以《王氏之死》为中心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宝祥
机构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9期96-100,共5页
文摘
史景迁是当今国际汉学界杰出的史学大师,在其史作《王氏之死》中,蒲松龄这个名字进入了读者的视野,《聊斋志异》的篇章也被数次采用。史景迁和蒲松龄的"缘识"决非偶然,而是有诸多因素做支撑。在《王氏之死》中,史景迁借助《聊斋志异》解读蒲松龄,并通过蒲松龄观察郯城社会现实。另外,史景迁整合《聊斋志异》的故事材料,使这一史著极具文学色彩,史景迁和蒲松龄的"缘识"也可以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作一解读。
关键词
史景迁
蒲松龄
《王氏之死》
《聊斋志异》
Keywords
Shi Jingqian
Pu Songling
The Death of Woman Wang
Strange Stories from my Studio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悲哀——读《王氏之死》有感
2
作者
杨超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13期244-,246,共2页
文摘
《王氏之死》展现的是清初山东郯城、淄川农村人民的贫苦生活,通过对底层人民生活的描述揭示出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悲惨命运。主角之一的王氏不堪生活的重压,与人私奔,终惨死在丈夫手下,反映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王氏虽已死去,但是在当今社会男尊女卑的观点依旧存在,只有真正做到男女平等,"王氏"才能真正的离开。
关键词
《王氏之死》
男权社会
女性的悲哀
分类号
C913.68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区域史研究与方志利用——论史景迁《王氏之死》
被引量:
1
3
作者
姜成洋
李文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3-168,共6页
文摘
近几十年,中国史学研究出现重视地方、深入平民的部分转向。伴随区域史研究的兴起,方志资料受到高度重视。美国汉学家史景迁曾撰写小书《王氏之死》,可谓方志入史的学术典范。通过方志资料挖掘,史景迁建构了明清交替之际山东郯城动荡的城乡面貌,体现了方志入史的价值。但由于核心故事没有充分展开,也折射出历史研究过分依赖方志时导致的问题。盛世修志,当代中国已有数次编修方志的热潮。对于中国当代史研究而言,审视方志价值,合理利用方志,意义尤为深远。
关键词
区域史
方志
当代史
史景迁
《王氏之死》
Keywords
regional history
local chronicles
contemporary history
Jonathan Dermot Spence
The Death of Woman Wang
分类号
K062 [历史地理—历史学]
K2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严肃历史写作对虚构文学作品的利用--论《王氏之死》对《聊斋志异》的引用
4
作者
侯方峰
机构
齐鲁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殷都学刊》
2021年第4期89-94,共6页
基金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海登·怀特与历史哲学的叙事主义转向研究”(项目编号:19BYSJ35)阶段性成果。
文摘
《王氏之死》作为一部严肃的历史作品,却大量引用了虚构文学作品《聊斋志异》。这种引用不是偶然的、零散的,而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引用的方式多样,引用的字数约占全书总字数的16%。详细分析作者引用《聊斋志异》的目的,可以发现这一大胆的创造行为对历史研究、历史写作颇具启发意义,同时也留下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王氏之死》
《聊斋志异》
历史写作
文史关系
分类号
K249.3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变与不变:史景迁《王氏之死》中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
4
5
作者
郭琳波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306-308,共3页
文摘
作为美国著名的史学家和汉学家,史景迁在《王氏之死》中遵循求变的原则,以自己的理解个性化地建构着中国的形象。然而作为一位西方学者,他在对中国形象的想象背后又隐藏着不变的西方固有的思想意识和文化心态。尽管如此,他为我们提供了看待自身的不同视角,也启示我们异质文化之间要相互审视和参看。
关键词
史景迁
《王氏之死》
中国形象
西方意识
文化互视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融文入史 亦译亦创——史景迁《聊斋志异》译介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李海军
蒋凤美
机构
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56-61,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BXW093)
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8ZDB030)资助.
文摘
史景迁在《王氏之死》中通过全译、摘译、概述、提及、合译五种方式援引了百余篇《聊斋志异》故事,其目的是为了补传统历史行政文献之不足,为"王氏之死"创造一个更加全面鲜活的社会历史背景。其中全译和摘译简洁易懂,译笔流畅;比较忠实,但存在一定的误译。合译比较灵活自由,以创译为主。学界对于史景迁将《聊斋志异》这种虚构的文学作品融入历史著作的做法,既有赞同意见、也有反对意见。史景迁的《聊斋志异》译介方式独特、效果明显,促进了《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和传播。
关键词
《王氏之死》
《聊斋志异》
翻译
Keywords
The Death of Woman Wang
Liaozhaizhiyi
translation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显微镜下放大历史:微观史学
被引量:
20
7
作者
周兵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7年第2期38-43,共6页
文摘
微观史学兴起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是当代西方史学新潮之一。微观史学把研究的视线投向历史中特定时间和空间内的个人和小的社会群体,将它们聚焦在历史学的显微镜下,放大、重现和传递普通人生动真实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体验,从而完成见微而知著、由特殊到一般的历史认识过程。
关键词
微观史学
《乳酪与蛆虫》
《马丁·盖尔的归来》
《王氏之死》
分类号
K09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史景迁和蒲松龄的“缘识”——以《王氏之死》为中心
李宝祥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悲哀——读《王氏之死》有感
杨超
《黑龙江史志》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区域史研究与方志利用——论史景迁《王氏之死》
姜成洋
李文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严肃历史写作对虚构文学作品的利用--论《王氏之死》对《聊斋志异》的引用
侯方峰
《殷都学刊》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变与不变:史景迁《王氏之死》中的中国形象
郭琳波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4
原文传递
6
融文入史 亦译亦创——史景迁《聊斋志异》译介研究
李海军
蒋凤美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显微镜下放大历史:微观史学
周兵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7
2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