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科幻小说《玫瑰与蠕虫》的“二元合一”叙事 |
刁科梅
雷艺轩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都市情感剧的“她故事”共情传播——以《玫瑰的故事》为例 |
王肖肖
刘保庆
|
《视听》
|
2024 |
0 |
|
3
|
“家”的流变史与女性的百年身份——重读铁凝《玫瑰门》 |
王文林
林萌
|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艾柯代码理论和符号生产理论用于解析文本——以《玫瑰的名字》为例 |
林夏青
|
《中国民族博览》
|
2024 |
0 |
|
5
|
解构母性神话——《玫瑰门》中的母性观 |
贾宁
|
《世界文学研究》
|
2024 |
0 |
|
6
|
时代背景影响下中国艺术歌曲的情感演绎——以《玫瑰三愿》《故乡》为例 |
贾忠
|
《黄河之声》
|
2024 |
0 |
|
7
|
一株妩媚而狰狞的罂粟花──谈《玫瑰门》中的司绮纹 |
黄轶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16
|
|
8
|
书与书的游戏——《玫瑰的名字》叙事结构论 |
朱桃香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9
|
女性宿命的演绎与突破——《玫瑰门》的女性世界及其在20世纪晚期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意义 |
张霞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
8
|
|
10
|
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情感处理与演唱技巧分析 |
王慧忠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4
|
|
11
|
《玫瑰花园中的阴影》的象征手法和阶级主题 |
赵祥凤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4 |
6
|
|
12
|
有效的女性叙事转身与追索——重读《玫瑰门》 |
田泥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3
|
女性,不该做心狱中的囚徒——由《金锁记》和《玫瑰门》说开去 |
张华
|
《昌吉学院学报》
|
2002 |
4
|
|
14
|
《玫瑰之名》的元小说特征探幽 |
孙慧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5
|
艺术歌曲《玫瑰三愿》二度创作刍议 |
陈晓霞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6
|
《玫瑰门》女性形象探析 |
耿英春
|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3
|
|
17
|
理查·施特劳斯中期歌剧的重唱与戏剧建构——《玫瑰骑士》、《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阿拉贝拉》三部歌剧的研究 |
朱依依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
2013 |
1
|
|
18
|
《玫瑰园中的影子》:时代桎梏下的婚姻悲剧 |
徐密娥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19
|
“梅雨”与“玫瑰”的新生——从《玫瑰之歌》看中国现代诗与古典诗和西方诗的互文性 |
徐立钱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20
|
“玫瑰门”里看“身体”——从《玫瑰门》看铁凝身体写作的意义 |
王志华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