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3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球时报》头条标题的语言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韩书庚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0-71,共2页
人类社会在20世纪后期进入了信息社会,其中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是新闻的主要传播工具。毋庸置疑,新闻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在新闻中,新闻标题被誉为新闻的眼睛,是新闻内容的精华之所在。关于新闻标题的概念,
关键词 新闻标题 《环球时报》 语言特点 头条 人类社会 信息社会 20世纪 传播工具
下载PDF
浅析《环球时报》社评的特点 被引量:1
2
作者 迟昕 丁磊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13期313-,共1页
《环球时报》是在当今国际舆论上十分有影响力的一份报纸,其社评自2009年创办以来,在新闻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本文以《环球时报》的社评作为个案进行分析,以期探索《环球时报》社评的特点。
关键词 《环球时报》 社评 特点
下载PDF
争议制造者《环球时报》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涛甫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94-94,共1页
有批评者指出,《环球时报》只是一味地给政府抬轿子,说好话。其实不然。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不遇的特大暴雨,首都北京的排水系统在这场暴雨面前变得不堪一击。《环球时报》发表社论,称这场暴雨“冲出了中国现代化的原形,... 有批评者指出,《环球时报》只是一味地给政府抬轿子,说好话。其实不然。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不遇的特大暴雨,首都北京的排水系统在这场暴雨面前变得不堪一击。《环球时报》发表社论,称这场暴雨“冲出了中国现代化的原形,以及北京作为发展中国家首都的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球时报》 制造者 特大暴雨 国家首都 中国现代化 排水系统 批评者 北京
下载PDF
框架分析视野下国际新闻编译的选择和建构——以《环球时报》的“关注中国”栏目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玲宁 《东南传播》 2009年第9期42-44,共3页
本文借助新闻框架理论,运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从新闻来源、报道议题和报道方式三个方面,对《环球时报》"关注中国"栏目,如何选择和建构境外媒体的涉华报道进行了分析。"关注中国"通过对新闻材料的选择和建... 本文借助新闻框架理论,运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从新闻来源、报道议题和报道方式三个方面,对《环球时报》"关注中国"栏目,如何选择和建构境外媒体的涉华报道进行了分析。"关注中国"通过对新闻材料的选择和建构,呈现的图景是西方主流媒体中的和平崛起的中国形象,体现了支持国家利益和既有政治立场的编辑政策,在解读国际舆论上,对西方涉华报道虽有所遮蔽和凸显,但是作为一份国际新闻报,也显示了其力图听取多种声音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新闻 框架分析 《环球时报》
下载PDF
用“国际眼”看世界——访《环球时报》副总编辑胡锡进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瑾 《对外大传播》 2005年第2期21-23,共3页
《环球时报》被市场青睐,显示了当今读者对“放眼全世界”的一种需求。报纸如何办得受市场欢迎?把握舆论导向的读物如何在“必读”与“可读”之间做出选择?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环球时报》副总编辑胡锡进,他做了自己的阐述。
关键词 《环球时报》 副总编辑 报纸 记者 舆论导向 读者 国际 市场 世界 需求
下载PDF
《环球时报》:探索国际报道的市场化操作 被引量:1
6
作者 贾靖峰 《传媒观察》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在媒介市场不断出现“新大陆”的今天,与民众越来越关注国际事件同步,国际新闻报道作为明显有别于国内消息的一大新闻内容,也越来越成为业界炙手可热的一块蛋糕。中国传媒的报道中,国际新闻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报纸以及电台,国际报道... 在媒介市场不断出现“新大陆”的今天,与民众越来越关注国际事件同步,国际新闻报道作为明显有别于国内消息的一大新闻内容,也越来越成为业界炙手可热的一块蛋糕。中国传媒的报道中,国际新闻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报纸以及电台,国际报道的内容都在迅速扩张,报纸有了国际新闻的专版,甚至有的出了国际的专刊。乃至省级的电台都有了国际新闻,这一切,在过去都是没有的,持续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将中国与世界融为一体,过去看来跟中国毫不相干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球时报》 国际新闻 市场化 报纸定位 新闻来源
下载PDF
新闻报道互动框架的建构——以《环球时报》奥运报道为例
7
作者 曹茹 王蕾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5,共5页
框架是人们用来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心理模式。框架之所以会导致认知偏差在于框架的偏向性和刻板性,互动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偏向性和刻板性。本文通过对《环球时报》对北京奥运的报道,分析了互动框架的运用与建构。
关键词 互动框架 新闻报道 《环球时报》
下载PDF
飞机上的《环球时报》
8
作者 张涛甫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92-92,共1页
如今纸媒行情一路走跌,时不时会传出消息:XX报纸停刊了。但有些纸媒似乎不受大行情的影响,甚至活得很滋润,《环球时报》即是一例。
关键词 《环球时报》 飞机 行情 纸媒 停刊 报纸 消息
下载PDF
向世界传递中国人的声音——访《环球时报》副总编孟宇红
9
作者 方仁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11,共3页
《环球时报》,创刊于1993年1月3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是中国权威性的国际新闻报纸,《环球时报》在世界75个国家和地区驻有350多位特派、特约记者,刊发的文章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
关键词 《环球时报》 中国人 总编 声音 人民日报社 国家领导人 国际新闻
下载PDF
英文《环球时报》的编辑特色
10
作者 马寅桂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6-67,共2页
英文《环球时报》正式创刊于2009年4月20日,是我国:第二份面向全国发行的英语综合类报纸。该报与《环球时报》中文版的风格一致,传递中国民众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和看法。《环球时报》英文版每星期一至星期五出版,与该报中文版... 英文《环球时报》正式创刊于2009年4月20日,是我国:第二份面向全国发行的英语综合类报纸。该报与《环球时报》中文版的风格一致,传递中国民众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和看法。《环球时报》英文版每星期一至星期五出版,与该报中文版同步。英文Ⅸ环球时报》的受众主要是国内受教育程度较高、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群体,如公司白领、高校师生、国家公务员等,而真正西方国家的受众则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球时报》 英文版 编辑特色 2009年 综合类报纸 国家公务员 国际问题 中国民众
下载PDF
从《环球时报》中英文版同题社评看观点类新闻翻译
11
作者 刘小燕 孙啸波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15-119,共5页
采用文本分析法,从内容、形式两方面比对《环球时报》中英文版同题社评异同。研究发现,译者注重内容对等而非形式对等,并对民族主义话语区别对待:对比较激进的民族主义话语,译者采取“去民族主义化”翻译策略,或删除或重构;对比较温和... 采用文本分析法,从内容、形式两方面比对《环球时报》中英文版同题社评异同。研究发现,译者注重内容对等而非形式对等,并对民族主义话语区别对待:对比较激进的民族主义话语,译者采取“去民族主义化”翻译策略,或删除或重构;对比较温和的民族主义话语,译者采取忠实翻译策略。环球社评“取其观点,略其形式,适可删减,有理有节”的翻译原则对观点类新闻翻译具有指导作用,对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球时报》 社评 观点 翻译
下载PDF
主流新闻机构的微传播——以《新华网》《环球时报》《人民日报》等媒体微博运营实践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甬平 孙祥飞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51-52,共2页
在传统媒体网络化发展的过程中,新生媒体与传统媒体形式之间的融合出现了很多矛盾,网络平台的全媒体性质成为传统媒体网络化发展中的一道“门槛”。但是经过国内主流媒体的不懈努力,以《新华网》《环球时报》《人民日报》等为代表的... 在传统媒体网络化发展的过程中,新生媒体与传统媒体形式之间的融合出现了很多矛盾,网络平台的全媒体性质成为传统媒体网络化发展中的一道“门槛”。但是经过国内主流媒体的不懈努力,以《新华网》《环球时报》《人民日报》等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主流商业网站上开设官方微博,开始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结合,并且在不长的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环球时报》 传统媒体 新华网 新闻机构 实践 网络化发展 运营
下载PDF
《环球时报》社评:主流话题与民间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闻迪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47,共4页
《环球时报》社评多涉及社会生活的重大议题或热点事件,表现主流的价值倾向;表达方式自由、直白、形象,并带有反讽、戏谑的韵味,形成民间话语风格;社平将具有规训性质的议题放置在民间语境中进行讨论,制造出独特的语言狂欢。这些都在客... 《环球时报》社评多涉及社会生活的重大议题或热点事件,表现主流的价值倾向;表达方式自由、直白、形象,并带有反讽、戏谑的韵味,形成民间话语风格;社平将具有规训性质的议题放置在民间语境中进行讨论,制造出独特的语言狂欢。这些都在客观上提升了评论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球时报》社评 主流话题 民间表达 狂欢
下载PDF
《环球时报》英文版经营管理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傅祯裕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38,共2页
《环球时报》英文版逆全球金融危机之流、在报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创刊已近一年。英文版《环球时报》不仅帮助报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还为中国开辟了新的国际舆论阵地。在过去的半年里,报纸新生的喜悦伴随着成长期的阵痛,而其引入的英文... 《环球时报》英文版逆全球金融危机之流、在报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创刊已近一年。英文版《环球时报》不仅帮助报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还为中国开辟了新的国际舆论阵地。在过去的半年里,报纸新生的喜悦伴随着成长期的阵痛,而其引入的英文报纸新发展模式也值得我们从媒介经营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球时报》 英文版 经营管理
下载PDF
国际新闻市场上的一场“战争”——《环球时报》对《参考消息》的挑战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辉 高宏丽 《采写编》 2002年第6期41-43,共3页
美国9.11事件的发生和阿富汗战局的延续使得国际新闻日趋低迷的市场再次涌起了热潮.一时间,以国际新闻为主的报纸成为零售市场的宠儿.但是,诱人机会的背后往往伴随着严峻的挑战,媒体普遍陷入了报道阿富汗战局的争夺大战中.马克斯韦尔... 美国9.11事件的发生和阿富汗战局的延续使得国际新闻日趋低迷的市场再次涌起了热潮.一时间,以国际新闻为主的报纸成为零售市场的宠儿.但是,诱人机会的背后往往伴随着严峻的挑战,媒体普遍陷入了报道阿富汗战局的争夺大战中.马克斯韦尔·E·麦库姆斯曾经用"相对稳定原理"来解释这种媒体间争夺"大饼"的竞争.这一原理认为,人们花在大众媒体上的金钱和时间,都相当稳定而且较少,因此竞争是媒介尤其是同类媒介间关系的一个必然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球时报》 《参考消息》 品牌意识 版面形态 国际新闻报道 比较 市场竞争
下载PDF
浅谈媒体应该如何进行专题人物报道——以《环球时报》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百日内的形象报道为例
16
作者 刘慧 林鹭萍 张末冬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0年第8期65-67,共3页
以《环球时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百日内的报道分析为例,探讨媒体如何在内容选择、态度设置等方面,通过版面位置、新闻类型、新闻长度、再现视角、新闻主题、立场态度等报道方式,构建重要人物的形象。研究发现《环球时报》对美国总... 以《环球时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百日内的报道分析为例,探讨媒体如何在内容选择、态度设置等方面,通过版面位置、新闻类型、新闻长度、再现视角、新闻主题、立场态度等报道方式,构建重要人物的形象。研究发现《环球时报》对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报道具有相对客观、完整、公正的特点,对其他媒体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巴马 《环球时报》 内容分析 再现视角 再现主题 立场态度
下载PDF
遵循发行规律 打破发行成规——兼论《环球时报》的发行风格
17
作者 魏金成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环球时报》 发行规律 发行量 发行风格 中国
下载PDF
《环球时报》:读图时代的内容经营
18
作者 钟家斌 赵鹏 《青年记者》 2007年第12期50-51,共2页
现在,谁也不能否认图片在纸媒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读图时代,《环球时报》仍然坚持了内容定位策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取得了成功。 发展历程及其成就《环球时报》创刊于1993年,其前身是《环球文萃》,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现已发展... 现在,谁也不能否认图片在纸媒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读图时代,《环球时报》仍然坚持了内容定位策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取得了成功。 发展历程及其成就《环球时报》创刊于1993年,其前身是《环球文萃》,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现已发展为中国的一份权威新闻报纸。《环球时报》副总编辑段静涛说,当时创办这份报纸的目的很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球时报》 读图时代 内容经营 人民日报社 定位策略 媒体竞争 副总编辑 报纸
下载PDF
《环球时报》对国家形象的提升作用——从其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谈起
19
作者 罗丹 《新闻世界》 2010年第8期110-111,共2页
《环球时报》作为一份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日报,中英文版相得益彰,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及时地反映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审视与交融,从而使其在对内、对外传播中成为纸质媒体的典范。本文从《环球时报》对一些重大国际、国内事件的报道中分析... 《环球时报》作为一份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日报,中英文版相得益彰,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及时地反映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审视与交融,从而使其在对内、对外传播中成为纸质媒体的典范。本文从《环球时报》对一些重大国际、国内事件的报道中分析该报的议程设置、宣传策略,进而解读该报如何在对内和对外传播的双向传播中逐步提升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球时报》 国家形象 国际传播 议程设置 媒体外交
下载PDF
从邱永峥、郝洲战地日记看《环球时报》国际新闻报道的领先性
20
作者 吕红星 《新闻世界》 2010年第11期69-70,共2页
《环球时报》驻阿富汗记者邱永峥、郝洲通过与美军签生死状,从而得以"嵌入"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作战部队,以战地日记这一独特的报道方式记录下了他们眼中的阿富汗战争,给广大读者架构了一个真实、客观、全面的战争场景。本文... 《环球时报》驻阿富汗记者邱永峥、郝洲通过与美军签生死状,从而得以"嵌入"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作战部队,以战地日记这一独特的报道方式记录下了他们眼中的阿富汗战争,给广大读者架构了一个真实、客观、全面的战争场景。本文从战地日记这一角度出发,研究"嵌入式"采访以及这种手法给《环球时报》在国内国际新闻报道上带来的领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球时报》 嵌入式 战地日记 领先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