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业性的动机和现代性的追求——论施蛰存编辑的《现代》杂志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洪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5-160,共6页
《现代》杂志的商业性特征、自由独立的话语空间和对现代派文学的培植充分体现了施蛰存的现代编辑理念,成就了1930年代中国文坛一道独放异彩的风景。
关键词 商业性 现代 施蛰存 《现代》杂志
下载PDF
《现代》杂志的“现代”性追求与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动向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旭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7-74,共8页
关键词 《现代》杂志 戴望舒 中国新诗 意象派 施蜇存 象征 现代 “第三种人” 邵洵美 近代派
下载PDF
《现代》杂志书刊广告宣传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黄雅玲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5-107,共3页
《现代》杂志书刊广告对研究我国现代出版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章以史实为依据,对其版面空间里的书刊广告进行梳理分析,探究其宣传策略:一是采用多元手段,宣传书刊内容;二是借助名人效应,影响受众;三是强调装帧设计精美,吸引受众... 《现代》杂志书刊广告对研究我国现代出版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章以史实为依据,对其版面空间里的书刊广告进行梳理分析,探究其宣传策略:一是采用多元手段,宣传书刊内容;二是借助名人效应,影响受众;三是强调装帧设计精美,吸引受众;四是推出促销策略,服务受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杂志书刊广告价格分类 宣传策略
下载PDF
于现实中求艺术之美——从批评家群体看《现代》杂志的批评态度
4
作者 张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42,60,共11页
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初的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杂志的批评家的构成,批评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及其批评路径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现代》杂志所倡导的批评具有独立的品格,其核心理念为既关注作品的现实性,又不忘追求艺术的完整性。
关键词 《现代》杂志 批评家 批评态度 艺术 20世纪30年代 群体 实中 价值取向 具体分析 核心理念
下载PDF
杜衡与《现代》杂志及写实主义
5
作者 葛飞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3期65-73,共9页
本文以杜衡的创作、批评、编辑活动为中心,考察1930年代写实主义的流变,梳理《现代》与《文学》的观念冲突、人事纠纷。
关键词 杜衡 鲁迅 茅盾《现代》杂志
下载PDF
为中国文坛吹响“现代”的芦笛——《现代》杂志外国文学译介与创作的互文性研究
6
作者 孔令云 《阅江学刊》 2012年第3期121-125,共5页
作为一份在20世纪30年代颇具特色与影响的杂志,《现代》上翻译取向的"现代"特色引人注目。《现代》的诗歌与小说译介活动,呈现出翻译与创作的互文性特征,从一个侧面凸显了《现代》杂志乃至那一时代的形态丰富的文学现象。
关键词 《现代》杂志 翻译与创作 互文性
下载PDF
《现代》杂志与丁玲
7
作者 秦林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7,共7页
从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到1933年5月丁玲被捕,《现代》与丁玲的关系是一个文学刊物和一个知名作家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现代》及时报道了丁玲的文艺活动,刊发了有关丁玲的书讯,多次向丁玲约稿并发表了丁玲的作品;另一方面,丁玲也... 从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到1933年5月丁玲被捕,《现代》与丁玲的关系是一个文学刊物和一个知名作家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现代》及时报道了丁玲的文艺活动,刊发了有关丁玲的书讯,多次向丁玲约稿并发表了丁玲的作品;另一方面,丁玲也以自己的作品和批评表现出了对《现代》的关注和重视。从1933年5月至1934年11月,因丁玲的被囚失语,二者的关系演变为单向的授受关系:《现代》通过及时报道丁玲被捕消息、精心编发(搜集)丁玲相关资料、多次刊登丁玲著作广告和组织刊发丁玲创作评论,一再表现出了对丁玲的关注、声援与追念。二者这一"互动—授受"关系,呈现出了30年代"自由主义文人"与"左翼文人"这两个文人群体关系之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杂志 丁玲 自由主义文人 左翼文人 关系
下载PDF
《现代》杂志的现代主义译介
8
作者 殷齐齐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72-73,69,共3页
在中西学界,现代主义是一个并不新鲜然而却较难取得共识与定见的话题。创刊于1932年上海的《现代》杂志,在积极译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系统介绍现代主义各种流派理论学说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现代派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艺术... 在中西学界,现代主义是一个并不新鲜然而却较难取得共识与定见的话题。创刊于1932年上海的《现代》杂志,在积极译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系统介绍现代主义各种流派理论学说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现代派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借鉴的基础,推动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杂志 现代主义 施蛰存 翻译
下载PDF
《现代》杂志与中国现代散文生态的变革
9
作者 王金胜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17-26,共10页
《现代》杂志对中国现代散文生态的变革和散文文体流变有着重要影响,这主要体现在散文作者生态的建构、现代散文文体特质及功能论争、各种体式散文的创作等方面。通过《现代》杂志这一窗口,可以窥见散文现代性转化的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 《现代》杂志对中国现代散文生态的变革和散文文体流变有着重要影响,这主要体现在散文作者生态的建构、现代散文文体特质及功能论争、各种体式散文的创作等方面。通过《现代》杂志这一窗口,可以窥见散文现代性转化的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杂志 中国现代散文 散文文体 公共领域
下载PDF
儒墨一堂 兼收并蓄——论《现代》杂志的编辑理念
10
作者 殷齐齐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3年第11期100-101,共2页
刊物特色的形成、个性的彰显与编辑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代》杂志主编施蛰存以开阔的胸襟,积极打破门户之见,兼收并蓄各个文学流派的作品,使《现代》杂志成为中国文学史和出版史上特异的存在。
关键词 《现代》杂志 编辑理念 兼收并蓄 中国文学史 刊物特色 文学流派 施蛰存 出版史
下载PDF
浅析《现代》杂志的跨语际实践及其借鉴意义
11
作者 周宁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70-73,共4页
《现代》杂志的翻译作者群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寻找前卫的文学思潮,并通过文学翻译将其传入中国,以期能够为中国新文学的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这种译介活动作为文学选择和接受的方式,又影响到他们及上世纪30年代的部分作家的创作,这... 《现代》杂志的翻译作者群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寻找前卫的文学思潮,并通过文学翻译将其传入中国,以期能够为中国新文学的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这种译介活动作为文学选择和接受的方式,又影响到他们及上世纪30年代的部分作家的创作,这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在当今高职教育研究中,如果我们能很好地运用翻译这种手段,恰当地引介一些国外在高职教育方面的先进理念、经验和做法,同样会起到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杂志 翻译 跨语际实践
下载PDF
试论《现代》杂志作者群的构成特点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永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89-93,共5页
《现代》是我国 2 0世纪 30年代初影响巨大的一本文学杂志 ,本文从其核心作者群的形成上来探讨《现代》杂志风格的成因 ,并以诗歌和小说为例具体论述了它的部分重要特征。
关键词 《现代》杂志 作者群 构成特点 现代 心理分析 诗歌 小说 编辑风格 成因
下载PDF
探索“现代”──施蛰存及《现代》杂志的文学实践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欧梵 沈玮 朱妍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1-52,共12页
关键词 施蛰存 戴望舒 《现代》杂志 象征主义 现实主义 文学实践 现代主义 历史小说 主人公 波德莱尔
下载PDF
政治的悬置,文艺的聚焦--《现代》杂志“现代美国文学专号”翻译活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叙一 《外语与翻译》 2018年第1期19-23,共5页
文学期刊中的翻译活动通常会受到杂志出版方、编者和译者的三重操控。本文从翻译动机、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入手,考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大型综合类文艺杂志《现代》中"美国文学专号"的翻译活动。本文关注的焦点不是两种语... 文学期刊中的翻译活动通常会受到杂志出版方、编者和译者的三重操控。本文从翻译动机、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入手,考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大型综合类文艺杂志《现代》中"美国文学专号"的翻译活动。本文关注的焦点不是两种语言之间交换层面的翻译,而是将专号的翻译活动视为翻译史上的一个事件,回到历史场景去研究其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在专号中,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系统三要素得到了均衡与统一,翻译中作品的文学性得到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专号 《现代》杂志 翻译活动 文学性
下载PDF
《现代》杂志与现代派文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以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6期31-37,共7页
八十年代中期,当读者惊诧于《春之声》《你别无选择》《小鲍庄》《车站》等作品中的“现代派”时,曾有人认为这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开始引进。其实,不论是象征主义、意识流,还是未来主义、弗洛伊德的“性心理”,早在三十年代就已频频... 八十年代中期,当读者惊诧于《春之声》《你别无选择》《小鲍庄》《车站》等作品中的“现代派”时,曾有人认为这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开始引进。其实,不论是象征主义、意识流,还是未来主义、弗洛伊德的“性心理”,早在三十年代就已频频光顾中国文坛并产生硕果——这就是以穆时英、施蛰存、刘呐鸥、杜衡、戴望舒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文学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杂志 施蛰存 西方现代派文学 穆时英 弗洛伊德 作品 姑娘 刘呐鸥 梅雨 小说集
下载PDF
论《现代》杂志译介活动的特点
16
作者 王鲲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5-48,共4页
译介活动是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而西学的涌入、报刊的传播与现代文学的发生有着源流的意义。“现代派”文学的成熟和传播与《现代》杂志中的译介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现代》杂志中的译介活动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和世界潮流同步的... 译介活动是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而西学的涌入、报刊的传播与现代文学的发生有着源流的意义。“现代派”文学的成熟和传播与《现代》杂志中的译介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现代》杂志中的译介活动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和世界潮流同步的先锋姿态。同时,它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对美国文学进行集中介绍的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杂志 施蛰存 先锋想象 译介活动
下载PDF
超越文本的审美建构——以《现代》杂志的访谈译介为例
17
作者 刘叙一 《美育学刊》 2019年第6期106-111,共6页
作家访谈作为较特殊的一种文类在介绍作家和传递作品审美特征方面发挥了不同于一般介绍文章的独特功能。通过分析20世纪30年代初创刊于上海的《现代》杂志所开展的国外作家访谈,可以发现这些访谈有意识地形成了以传递作品文学性为主要... 作家访谈作为较特殊的一种文类在介绍作家和传递作品审美特征方面发挥了不同于一般介绍文章的独特功能。通过分析20世纪30年代初创刊于上海的《现代》杂志所开展的国外作家访谈,可以发现这些访谈有意识地形成了以传递作品文学性为主要目标的审美模式,是一种超越文本的审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谈 《现代》杂志 审美建构
下载PDF
那时风景——从《现代》杂志看20世纪30年代的书刊广告
18
作者 张生 《出版广角》 2003年第3期39-42,共4页
纵观《现代》杂志上的书刊广告,大部分都还是不错的,这说明当时的书刊广告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尽管还有一些小的缺憾,但这也都是可以理解的瑕疵,无碍其所取得的成绩。这些广告,有的是简短的作家论,有的是气势磅礴的议论文,有的是... 纵观《现代》杂志上的书刊广告,大部分都还是不错的,这说明当时的书刊广告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尽管还有一些小的缺憾,但这也都是可以理解的瑕疵,无碍其所取得的成绩。这些广告,有的是简短的作家论,有的是气势磅礴的议论文,有的是美文,还有的是优美的诗歌,无一不将人们带回那个尘封已久的时代,从中,我们也可以再次体验到那一个时代独有的书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杂志 20世纪30年代 书刊广告广告规格 广告业 广告性质
下载PDF
萨特在《现代》杂志的轶事
19
作者 杰尔曼娜.索尔贝 《青年记者》 2005年第9期77-78,共2页
脑袋胀得像南瓜 有5年时间,直到波拿巴路那次炸弹案为止,我们两周一次在星期日十七点三十分聚集开会.萨特、杂志的九位编委、科和我.在曼西太太公寓所在的五层楼上往下看是圣日耳曼广场和雷恩路的远景.
关键词 《现代》杂志 萨特 轶事 面对面 办公桌 编委
下载PDF
施蛰存杂志编辑思想探究——以《现代》杂志为例
20
作者 王瑶 《传播力研究》 2021年第26期105-106,共2页
施蛰存,一个编辑洪流中永不会褪去的传奇人物。其在1930年主编的《现代》杂志,具有“中西合璧”“兼收并蓄”的开放思想,大胆地引进现代主义思潮,追求诗歌、小说等文学创作的现代主义意识。并先创性地将丰富的内容、形式糅合于《现代》... 施蛰存,一个编辑洪流中永不会褪去的传奇人物。其在1930年主编的《现代》杂志,具有“中西合璧”“兼收并蓄”的开放思想,大胆地引进现代主义思潮,追求诗歌、小说等文学创作的现代主义意识。并先创性地将丰富的内容、形式糅合于《现代》的编辑中,将读者的内心需求与商业价值挂钩.其新型前卫的编辑思想促进了《现代》杂志在民国时期的蓬勃发展,对现今杂志编辑仍不乏借鉴和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编辑思想 《现代》杂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