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缘起、意义与反思:论美国《现代中国文学通讯》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松 舒萌之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4-180,189,共8页
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通讯》是中国学领域专门刊载现代中国文学论文的第一本学术期刊。该刊物在中美国际关系由冷转暖的特殊语境中创办,成为美国现代中国文学研究具有破冰作用的学术平台,记录了美国、欧洲、中国内地和其他地区学术交往... 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通讯》是中国学领域专门刊载现代中国文学论文的第一本学术期刊。该刊物在中美国际关系由冷转暖的特殊语境中创办,成为美国现代中国文学研究具有破冰作用的学术平台,记录了美国、欧洲、中国内地和其他地区学术交往的良性互动以及美国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进展。它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是现代中国文学研究在美国学界取得独立地位的标志。研究者对西方学者研究中国文学的合法性以及领域分化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文学通讯》 区域研究 中国 现代文学 戈茨
下载PDF
主体、主题与方法:学术史视域中的美国《现代中国文学通讯》(MCLN)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松 舒萌之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2年第6期94-108,共15页
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通讯》(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Newsletter)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美关系的解冻期,扮演了文学交流的重要角色。从研究主体、主题与方法入手,可以发现它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历史转型期西方学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领... 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通讯》(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Newsletter)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美关系的解冻期,扮演了文学交流的重要角色。从研究主体、主题与方法入手,可以发现它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历史转型期西方学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的学术建设,体现了西方文学理论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批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文学通讯》 学术史 语境 主题 方法
下载PDF
美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美学范式与谱系
3
作者 李松 陈国伟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40,159,160,共16页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汉学史的内在流变等诸多因素。内外因素交织的历史语境生成了文学性历史与历史性文学的辩证以及解构主义思路。通过考察三位华裔学者不同的美学范式与交叉谱系,可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整体脉络,为国内文学史研究提供互鉴与交流的跨文化阐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美学范式 文学史谱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少数民族文学表达及其叙事话语建构
4
作者 徐俊六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表述,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诸多方面反映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面貌。少数民族文学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和国家话语建构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表述,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诸多方面反映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面貌。少数民族文学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和国家话语建构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各民族的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共同体等几个方面表达中国式现代化。从历史维度、时空维度及学科主体性角度重新梳理少数民族的话语结构,实现传统叙事话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学叙事话语的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表达 叙事话语 建构
下载PDF
性别: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纠葛
5
作者 臧晴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3,共8页
自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被引入国内以来,关键词研究一度成为文学艺术研究领域的一股热潮:以“关键词”直接命名的各种专著有三四十余种,其中不乏《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关键词》等名作,以此命名的各类... 自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被引入国内以来,关键词研究一度成为文学艺术研究领域的一股热潮:以“关键词”直接命名的各种专著有三四十余种,其中不乏《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关键词》等名作,以此命名的各类专栏与译著更是不胜枚举。然而,不少研究仍停留在词典编纂式的研究阶段,从知识论的角度来梳理特定词源的语义源流和古今演绎,尚无法呈现词语背后生活与思想的复杂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艺术研究 西方文论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文化与社会 雷蒙·威廉斯 关键词研究 词典编纂 现代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文学本土化探索的新进路——以近年长篇小说创作为中心的考察
6
作者 彭岚嘉 郝婷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61,共10页
近年来,长篇小说在主题意涵、语言形态和文体变革等方面形成回归本土化的创作趋向,成为文学领域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种路径。具体体现为作家们不仅在主题意涵层面通过重述历史和观照现实对本土化经验进行拓展和深化,而且还在语言... 近年来,长篇小说在主题意涵、语言形态和文体变革等方面形成回归本土化的创作趋向,成为文学领域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种路径。具体体现为作家们不仅在主题意涵层面通过重述历史和观照现实对本土化经验进行拓展和深化,而且还在语言表达方面通过借鉴本土话语资源以恢复汉语表述方式在表现国人情感结构和文化心理方面的独特修辞作用,同时也在文体结构方面通过对中国本土性小说传统的传承与赓续,积极探寻文体革新。这一回归本土化的创作趋向,是全球化语境、中国式现代化等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学自身寻求原创性突破共同促推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本土化探索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题材同质化、处理方式简单化、人物塑造贫乏和超越性缺乏等问题。对此,作家们需要在更加深入生活、更新经验和认知方式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入地把握中国本土现实的新变,将关注的焦点拓展到与国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从多方面借鉴中国本土性传统,塑造出更多具有人性深度和彰显本土文化精神的典型人物,并以超越性视野和未来意识关注全人类的生存困境和精神难题。与此同时,本土化文学应更新对本土文化传统的价值认知,以现代意识和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一种本土化的方式通达“世界性”,彰显中国文学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本土化 中国现代 中国故事 汉语主体性 文体革新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越境”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的再思考
7
作者 柴红梅 刘楚婷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全新认识“越境”中国的日本文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和进一步探索的可能。本文在探讨外国文学研究作为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的有益视角,应根植于中国现实,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越境...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全新认识“越境”中国的日本文学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和进一步探索的可能。本文在探讨外国文学研究作为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的有益视角,应根植于中国现实,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越境”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的方法和路径,以战后日本作家笔下的热爱和平、以和为贵的中国形象为例,深度阐释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民族经过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后,以博大的胸怀,善待和救助被日本政府抛弃的日本侨民,展现了中日两国由于选择了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带来了迥异的国家前途和各自的民族命运,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并借以批判和否定了日本的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越境 日本文学研究 中国形象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互构——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实践属性研究》
8
作者 赵凌河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独有的理论品格,《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实践属性研究》一书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理论视阈中展开的,其理论视角在现代文学批评研究中比较新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实践作为现代文学批评的生成土壤,使得现代文学批...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独有的理论品格,《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实践属性研究》一书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理论视阈中展开的,其理论视角在现代文学批评研究中比较新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实践作为现代文学批评的生成土壤,使得现代文学批评内生地指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参与并作用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社会实践,二者实现历史互构,共同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批评 中国现代文学 新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 生成土壤 理论品格 实践属性 互构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学理论创新与文学批评实践
9
作者 兰轲轲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22-127,共6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理论何来、批评何为的问题需要被重新思考和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生成要植根于文学实践中,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文艺现代化发展的实际,借助于更广泛的译介,积极创造本土化、形象化的文论术语,构建中国特色... 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理论何来、批评何为的问题需要被重新思考和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生成要植根于文学实践中,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文艺现代化发展的实际,借助于更广泛的译介,积极创造本土化、形象化的文论术语,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学理论体系。文学批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铺路架桥的重要作用,关注文学本身,阐发文学的语言、形象、情节之美,紧扣时代精神,发挥价值导向作用,构建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召唤无愧于新时代的伟大艺术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文学理论创新 文学批评实践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
10
作者 钟永宁 《粤海风》 2024年第2期37-40,共4页
五卷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下文简称《通史》)由黄修己先生主编,刘卫国、姚玳玫、吴敏、陈希分别撰著,于2020年4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套书将1917年至2000年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历史,按照中国现代史的分期。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中国现代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黄修己 通史 五卷本
下载PDF
出版社视角下的现代中国文学研究——评《启蒙·生意·政治:开明书店史论(1926—1953)》
11
作者 段煜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4年第1期178-185,共8页
时至今日,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出版结合起来展开研究的成果已不鲜见。早年间,这类研究多以文学为主体,将出版作为文学研究的切入点,研究文学作品的出版缘起、传播途径、版本变迁、文本流变,作家的出版活动、与出版机构及出版人的... 时至今日,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出版结合起来展开研究的成果已不鲜见。早年间,这类研究多以文学为主体,将出版作为文学研究的切入点,研究文学作品的出版缘起、传播途径、版本变迁、文本流变,作家的出版活动、与出版机构及出版人的交游来往,以及作家同时从事出版行业所带来的影响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出版”的主体地位开始被更多的学者所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出版并非文学的附庸,进而提升了对出版人、出版机构、出版制度、出版经营等方面对于文学影响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本变迁 文学作品 开明书店 现代出版 文本流变 现代中国文学 出版行业 出版经营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教育救国叙事的谱系追踪与价值探究
12
作者 刘秀珍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9-108,共10页
教育救国叙事是现代文学创作的独特一面。现代文学作家糅合多元教育体验与自觉启蒙意识,造就了纷繁多样的教育救国叙事。现代文学教育救国叙事融文学和救国教育于一体,构成了多重主题的现代文学类型,而教育救国文学也开辟了文学写作的... 教育救国叙事是现代文学创作的独特一面。现代文学作家糅合多元教育体验与自觉启蒙意识,造就了纷繁多样的教育救国叙事。现代文学教育救国叙事融文学和救国教育于一体,构成了多重主题的现代文学类型,而教育救国文学也开辟了文学写作的新路径,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学内涵及创作风格。现代文学所展示的教育救国探索史,为现代教育改革提供了意义深刻的思想与价值重要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救国 中国现代文学 叙事 话语 谱系
下载PDF
新时期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书写的突破与局限——以王永生《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为例
13
作者 周明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6,共13页
1922年,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首次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史”的研究和历史描述。1939年出版的李何林的《近二十年文艺思潮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研究现代文艺思潮的第一部专著。自1922开始,朱自清、周作人、王哲甫、伍... 1922年,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首次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史”的研究和历史描述。1939年出版的李何林的《近二十年文艺思潮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研究现代文艺思潮的第一部专著。自1922开始,朱自清、周作人、王哲甫、伍启元、李何林等学者,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王瑶、蔡仪、张毕来、刘绶松、唐弢等学者对现代文学史都有考察和研究。相较于数量庞大的新文学史或现代文学史,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却一直未得到有效的梳理。直到1986年王永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册)出版,才终结了现代文学理论批评无史的局面,开创了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的先河。这本以通史体例写作的理论批评史,文类的涵盖面、资料的丰富度都是最全的。然而,这部多有创建的理论批评史,因与时代共名脱节,而淹没在历史中,令人唏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永生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文学史编撰 新时期 批评史
下载PDF
“包括在外”的多维展开——《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定位和渊源
14
作者 黄奕扬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1,共6页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面世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和研究带来新意,但其文学史价值则因自身后现代“百科全书”式的样貌而受到怀疑;惟此,读者可以援用“包括在外”这一微妙的辩证观念切入此书并逐层推演,观照其体例选择上对海外...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面世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和研究带来新意,但其文学史价值则因自身后现代“百科全书”式的样貌而受到怀疑;惟此,读者可以援用“包括在外”这一微妙的辩证观念切入此书并逐层推演,观照其体例选择上对海外“重写文学史”风潮的呼应和权衡,内容剪裁上与大陆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对话和互补,以及叙述方法上对中国文史传统的接续,以真正理解王德威这一编撰实验的意义;而后可知,其“新编”之所在并非离经叛道、徒具热闹而已,其中实有深切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包括在外” 体例 “制式”书写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家国情怀传承
15
作者 任现品 田明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最为突出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核心所在;依据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内容的特点,从现代文学发生的根本动因、现代经典作家的人生选择、代表性文本的内在意蕴等三个方面加强课堂教学对家国情怀的强化与传承...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最为突出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核心所在;依据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内容的特点,从现代文学发生的根本动因、现代经典作家的人生选择、代表性文本的内在意蕴等三个方面加强课堂教学对家国情怀的强化与传承,这种传承既有助于彰显专业教育的人文内涵,又有利于凸显课程学习与个人价值实现、民族复兴的互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学 中国现代文学 家国情怀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方法探析
16
作者 李贤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2-56,共5页
新媒体的发展,为中国现代文学课堂教学带来新变化。教学方法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借助影视资源,感性呈现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背景知识。直观的影视画面有助于学生理解新文学发生和现代文学思潮嬗变的外部环境,拉近学生与现代文... 新媒体的发展,为中国现代文学课堂教学带来新变化。教学方法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借助影视资源,感性呈现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背景知识。直观的影视画面有助于学生理解新文学发生和现代文学思潮嬗变的外部环境,拉近学生与现代文学课程之间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对现代文学的兴趣;二是化用音像图文,解读现代文学作品。教师可以把文学史相应的音像图文变成学生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三是善用新媒体,利用新媒体的便捷性,多种渠道拓展学生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中国现代文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版本修订与比较
17
作者 沈子瑜 黄德志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1-119,共9页
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目前共有英文、繁体中文、简体中文三个版本。《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哈佛系列“新编文学史”的特色:宏观文明视野与微观文学现场的碰撞。这部文学史的版本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次修订上,其... 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目前共有英文、繁体中文、简体中文三个版本。《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哈佛系列“新编文学史”的特色:宏观文明视野与微观文学现场的碰撞。这部文学史的版本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次修订上,其一是从英文版到繁体中文版,修订主要体现在篇章标题的修改、序章篇幅的增长和篇目数量的增加上;其二是从繁体中文版到简体中文版,修订主要体现在文章篇目的增删上。版本变化将不同文化语境产生的差异具象化,让这部文学史蓦然成为展现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发展动态的可读文本。王德威在编纂过程中有意呈现海外汉学研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差异性的目标,在版本变化中不期而然地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版本比较 文化语境 王德威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第五届中国高校外国文学研究高峰论坛通知
18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4,共1页
为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外国文学研究的关系,推进我国高校外国文学研究高质量发展,我们将于2024年5月24-26日举办第五届中国高校外国文学研究高峰论坛。会议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本次会议由中国高校外语... 为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外国文学研究的关系,推进我国高校外国文学研究高质量发展,我们将于2024年5月24-26日举办第五届中国高校外国文学研究高峰论坛。会议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本次会议由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主办,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山东外语教学》和《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编辑部协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 中国现代 英美文学研究 中国视角 高峰论坛 山东外语教学 会议主题
下载PDF
文学史重写:从王德威的“方法”说起——以《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为例
19
作者 梁楠萍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2-67,共6页
海外汉学的研究思路搅扰着我们曾经习惯的应答系统和思维模式,王德威的文学史观及其文学史书写实践挑战着我们惯常的文学史书写方式。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体现了他寻找文学“起点”、想象历史、文学史“书写”以及... 海外汉学的研究思路搅扰着我们曾经习惯的应答系统和思维模式,王德威的文学史观及其文学史书写实践挑战着我们惯常的文学史书写方式。王德威主编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体现了他寻找文学“起点”、想象历史、文学史“书写”以及探索文学边界的种种思路和方法。作为一个书写实践,这本文学史从多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学“起点”出发,展示了另一种看待和处理历史的方式,当历史不再执拗于提供一种价值定论,历史中的“人”便成为重心,“文学”在这个意义上拥有了更广阔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德威 文学史书写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的“树形教学法”
20
作者 张连义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6-21,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多和课时少的矛盾,注重“史”的梳理还是重点作家作品的介绍成为教学的两种思路,虽各有所长但也各有不足。“树形教学法”注重“史”的梳理又不忽视重点作家作品的讲解,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现...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多和课时少的矛盾,注重“史”的梳理还是重点作家作品的介绍成为教学的两种思路,虽各有所长但也各有不足。“树形教学法”注重“史”的梳理又不忽视重点作家作品的讲解,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现代文学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中国现代文学 树形教学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