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菩萨戒的善巧方便——《瑜伽菩萨戒》对声闻戒的涵摄与调适
1
作者 方强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21-25,共5页
遮戒与性戒是佛教戒律的基本类别,这种区分一般限于声闻戒。与声闻戒相对应的是菩萨戒,可用三聚净戒进行概括。由于菩萨戒可以涵盖声闻戒,所以遮戒与性戒的区分在菩萨戒中也有所表现。在《瑜伽菩萨戒》中,遮戒与性戒是菩萨戒与声闻戒共... 遮戒与性戒是佛教戒律的基本类别,这种区分一般限于声闻戒。与声闻戒相对应的是菩萨戒,可用三聚净戒进行概括。由于菩萨戒可以涵盖声闻戒,所以遮戒与性戒的区分在菩萨戒中也有所表现。在《瑜伽菩萨戒》中,遮戒与性戒是菩萨戒与声闻戒共同涉及的内容。对此,菩萨戒与声闻戒所持有的态度和采用的处理方式,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明显差异。同异并存的情形,表现了菩萨戒的善巧方便,亦即对声闻戒的涵摄与调适:其一,以三聚净戒之律仪戒的形式将声闻戒纳入菩萨戒体系;其二,以(特殊情况下)开许声闻遮戒与性戒的形式充分彰显菩萨戒的圆融立场。前者即涵摄,后者即调适。在佛教戒律学的理论与实践中,这两个方面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进行佛法的日常修学时,准确把握其间的微妙平衡,是清净持守菩萨戒的关键,同时也是正确处理菩萨戒与声闻戒之关系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伽菩萨戒》 菩萨 声闻 善巧方便
下载PDF
尸罗波罗蜜(六章)——《瑜伽菩萨戒》初闻
2
作者 林洁华 《广东佛教》 2005年第4期62-64,共3页
通过学习瑜伽菩萨戒本,了解到菩萨戒是行者发菩提心、行菩萨行,利益众生的一种身心规范,是大乘道的根本所依,是七众弟子都可以发心持受的三聚净戒,对我们的生活有指导和保障的作用。
关键词 《瑜伽菩萨戒》 佛教 宗教信仰 文化传统
下载PDF
《瑜伽菩萨戒本》的四摄法
3
作者 郑丽梅 《广东佛教》 2005年第4期64-65,共2页
四摄法是菩萨利益他人、化导众生摄归佛法的方法。在《瑜伽菩萨戒本》中有较具体的介绍。
关键词 《瑜菩萨本》 四摄法 佛法 佛教 宗教信仰
下载PDF
如何面对违缘
4
作者 蔡菁 《广东佛教》 2005年第4期66-67,共2页
这个寒假,因缘殊胜,我们得以听闻“中国第一尼”隆莲法师的侍者果平法师为我们讲解《瑜伽菩萨戒本》。这次讲课使我们法喜充满,并启发了我们以法生活的智慧。其中有两句话对我影响很大:“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要还账,不能... 这个寒假,因缘殊胜,我们得以听闻“中国第一尼”隆莲法师的侍者果平法师为我们讲解《瑜伽菩萨戒本》。这次讲课使我们法喜充满,并启发了我们以法生活的智慧。其中有两句话对我影响很大:“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要还账,不能逃避,要依靠三宝,要坚信佛菩萨会帮助我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菩萨本》 隆莲法师 宗教信仰 佛教 情绪 思维方式
下载PDF
请勿倒说
5
作者 徐丽嫦 《广东佛教》 2005年第4期66-66,共1页
假如菩萨,受了菩萨戒以后,生起这样的知见,造立这样的论说:菩萨不应该贪爱涅粲的快乐,而于涅架应生厌弃才是,对于种种烦恼及随烦恼,不应感到害怕而求断灭,不应一向心生厌离,因为菩萨在成佛的路上要经过无数劫的流转生死。如果... 假如菩萨,受了菩萨戒以后,生起这样的知见,造立这样的论说:菩萨不应该贪爱涅粲的快乐,而于涅架应生厌弃才是,对于种种烦恼及随烦恼,不应感到害怕而求断灭,不应一向心生厌离,因为菩萨在成佛的路上要经过无数劫的流转生死。如果这样说的话就犯了菩萨戒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宗教信仰 佛法 思维方式 《瑜菩萨本》
下载PDF
三宝时时在心中
6
作者 郑丽梅 《广东佛教》 2005年第4期67-67,共1页
“下至以身一拜礼敬,下至以语一四句颂赞佛法僧真实功德,下至以心一清净信随念三宝真实功德。”这句话出自《瑜伽菩萨戒本》的“悭心不供三宝戒”。
关键词 佛法 《瑜菩萨本》 宗教信仰 佛教 公德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