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百年语文教材中的编排变迁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玲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63-67,共5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其经典性多次入选语文教材。宏观来看,其编排大致经历了起步、探索、发展、丰富、完善五个时期,由只有选文到选文、助读、知识、练习等系统的搭建完善,其背后是教育理念由灌输式向启发式的转变。微观而言,篇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其经典性多次入选语文教材。宏观来看,其编排大致经历了起步、探索、发展、丰富、完善五个时期,由只有选文到选文、助读、知识、练习等系统的搭建完善,其背后是教育理念由灌输式向启发式的转变。微观而言,篇名、课文组合、课前提示、注解、选文版本、插图、课后练习、单元编排及其提示等内容的有无与异同,呈现了不同时期教材的特征和选文承担的不同教学任务,揭示了教材编写的非线性和多维度样态。本文以该篇选文的编排变迁见微知著,为当下及未来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语文教材 编排
下载PDF
情境创设·诵读联想·归纳比较——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2
作者 朱芯苇 《语文教学通讯》 2023年第46期43-44,共2页
作为四个核心素养之一,思维能力的训练对于学生成长至关重要。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学案例,阐述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种策略,包括情境创设、诵读联想、归纳比较等。教学中教师应采用适切的方法和策略,有意... 作为四个核心素养之一,思维能力的训练对于学生成长至关重要。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学案例,阐述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种策略,包括情境创设、诵读联想、归纳比较等。教学中教师应采用适切的方法和策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思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核心素养 思维能力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下载PDF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一处标点质疑
3
作者 胡建国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初中 语文 标点符号 注释
下载PDF
法家乱纲,拂士乱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商
4
作者 孙发琪 彭世贵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0年第1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礼治” 拂士 《汉书·艺文志》 “人治” 德治 治国思想 贤人政治 孔子
下载PDF
我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
作者 万福友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2年第11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教学设计 文言文教学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下载PDF
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一处注释的质疑
6
作者 蒋礼斌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7年第6期85-85,共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对“拂乱”一词的翻译和词语用法的判断不合理。
关键词 注释 质疑 孟子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下载PDF
让文言文学习变得有趣一些——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学为例
7
作者 李文秀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8年第5期28-29,共2页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 采取比较探究、 想象具象、 理解故事内涵、 认识类比等学习方法, 可以使文言文学习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教学 教学方法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下载PDF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
作者 俞陶然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09年第6期52-54,共3页
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此话发人深思。
关键词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中学 作文 语文教学
原文传递
谈文言文的背诵教学
9
作者 林泽友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0年第S2期90-90,共1页
关键词 文言文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修辞特点 背诵教学 节奏规律 篇章结构 机械识记 节奏感和韵律感 文言文教学
下载PDF
读《孟》新解之一——从“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之句读说起
10
作者 王文贤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43-43,共1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自《孟子·告子下》)一文中“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总给人一种读来拗口,释来牵强的感觉。其原因如下: 此章从“必先苦其心志”起至“所以动心忍性”句前,都是论述“天”给“将降大任”者预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自《孟子·告子下》)一文中“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总给人一种读来拗口,释来牵强的感觉。其原因如下: 此章从“必先苦其心志”起至“所以动心忍性”句前,都是论述“天”给“将降大任”者预先设置用以磨练其品性的种种困难,用动宾短语句构成排比,使动词“苦”、“劳”、“饿”、“空乏”、“拂乱”支配以“其”为首的五个宾语。可是按现在的句读,本该整齐划一的句式在本两句突然变得参差不齐──双音节的“心志”、“筋骨”、“体肤”、“所为”中夹了一个单音节的“身”,动词“拂乱”前又兀自多了一个“行”。”从译文的角度看“空乏其身”尽管勉强能讲通,“行拂乱其所为”中的“行”和“所为”就免不了语义重复之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 死于安乐》 使动词 双音节 动宾短语 语义重复 单音节 “五行” 《生于忧患 “其”
下载PDF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试谈文言文单元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11
作者 辛华茹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1999年第6期49-50,共2页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中有各类文章,包括政治性文章与文学作品,皆须善读, 由语言文字深明其内容,且有裨于思想的提高,品德的修养.”叶老所说的“各类文章”,当然包括文言文.对文言文也应“善读”,并借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中有各类文章,包括政治性文章与文学作品,皆须善读, 由语言文字深明其内容,且有裨于思想的提高,品德的修养.”叶老所说的“各类文章”,当然包括文言文.对文言文也应“善读”,并借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品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 单元教学 思想教育 思想内容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比较分析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语言文字
下载PDF
“而后喻”新解
12
作者 黄绍祥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1997年第10期42-42,共1页
“而后喻”新解□江苏连云港黄绍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系《孟子》名篇,初中语文第五册选此篇,编者沿用名家传统注释,将“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为“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表现在脸色上,吐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所了解”,把“喻... “而后喻”新解□江苏连云港黄绍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系《孟子》名篇,初中语文第五册选此篇,编者沿用名家传统注释,将“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为“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表现在脸色上,吐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所了解”,把“喻”释为“人们才了解他”。笔者执教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犯过失 “作”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辩证法 江苏连云港 古代文献 初中语文 生而知之
下载PDF
“而后喻”释疑
13
作者 海宇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0年第1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教师教学用书 应注释 生存发展 “作” 对偶性 宋代文学 解决办法 对偶排比
下载PDF
运用记忆的支撑点
14
作者 于漪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02年第3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支撑点 兴奋点 语文学习 脑皮层 网络图 神经通路 机械记忆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驿路梨花》
下载PDF
进行逆向思维训练的尝试
15
作者 颜进棠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1995年第6期5-6,共2页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不人云亦云,着眼于求异。当别人都说好的时候,想想里面是否潜藏着坏的因素,当别人都谈美的时候,想想其中是否隐含着丑的成份;反之,当别人都加以否定的时候,想想是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对事物若能作一番这样的思考,常...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不人云亦云,着眼于求异。当别人都说好的时候,想想里面是否潜藏着坏的因素,当别人都谈美的时候,想想其中是否隐含着丑的成份;反之,当别人都加以否定的时候,想想是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对事物若能作一番这样的思考,常常能慧眼独具,有所创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推陈出新,标新立异,让人耳目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慧眼独具 认识问题 名人广告 长勺之战 语文教材 稀世之珍
下载PDF
“人恒过,然后能改”怎么解
16
作者 郑昌松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0年第11期36-36,共1页
初中语文第五册《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有'人恒过,然后能改'一句,课本注解'恒'为'常','过'为'犯过失'。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师教学用书》将此句译为'一个人常犯错误,... 初中语文第五册《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有'人恒过,然后能改'一句,课本注解'恒'为'常','过'为'犯过失'。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师教学用书》将此句译为'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笔者认为,这样的注解和翻译值得商椎,既有悖于事理逻辑,也不符合孟子在文中阐述观点时理论上的推论。从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来看,一个人之所以能改正错误,其条件无外乎有二:一是别人及时指出,并批评帮助,使其认识并改正错误;一是他自己能'吃一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恒过 然后能改” 初中 语文 第五册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人教版 注解 翻译 文言文
下载PDF
“人恒过,然后能改”怎么解?
17
作者 张世礼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1999年第11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常犯错误 主观因素 人才造就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改正错误 《孟子二章》 造就人才 犯过失 批评和自我批评
下载PDF
《〈孟子〉二章》学法指导
18
作者 崔景国 刘文 《山西教育(管理版)》 2001年第20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孟子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文言名篇 学法指导 心理状态 通假字 教学大纲 借鉴意义 初中语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