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受美学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
1
作者 吴桂金 崔新域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3期28-31,共4页
近年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国也在努力推广优秀的文学作品。然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成为了我国优秀文学作品走向世界的阻碍。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为研究对象,发现可以通过两... 近年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国也在努力推广优秀的文学作品。然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成为了我国优秀文学作品走向世界的阻碍。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为研究对象,发现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翻译文化负载词:第一,迎合读者的期待视野;第二,拓宽读者的期待视野。这两种翻译方法在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同时,能有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声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文学翻译 文化负载词 《生死疲劳》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葛浩文习语翻译研究——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
2
作者 朱琳 马莉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期373-381,共9页
《生死疲劳》是诺奖得主莫言的集大成之作,蕴含丰富乡土文化及地域特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研究基于韦努蒂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以葛译本《生死疲劳》中习语英译为研究对象,借助ParaConc自建汉英平行习语语料库,从翻译策略及方法两个... 《生死疲劳》是诺奖得主莫言的集大成之作,蕴含丰富乡土文化及地域特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研究基于韦努蒂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以葛译本《生死疲劳》中习语英译为研究对象,借助ParaConc自建汉英平行习语语料库,从翻译策略及方法两个层面对葛译习语进行量化统计与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解读不同习语种类所对应的翻译倾向。研究发现,葛浩文倾向“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兼含异化与归化结合”翻译策略。成语、谚语、粗俗语、歇后语等习语显著倾向采用异化策略,占比高达70.49%,归化策略占比约为30%,异归结合法占比最小,仅为1.08%;俗语、典故等习语异化策略占比约为50%、归化策略占比超40%,而异归结合法可达8.16%。本文为葛译《生死疲劳》中习语英译提供翻译风格及倾向的语料库支撑,以期对文学作品中习语英译提供借鉴,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习语翻译 翻译研究 葛浩文 《生死疲劳》
下载PDF
论葛译《生死疲劳》中诗学特征的传递与变异——基于文学文体学视角
3
作者 于亚晶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4-70,共7页
基于文学文体学二元论理论,对《生死疲劳》葛浩文译本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葛浩文在尽量保持原文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通过抽象表达与具象表达的相互替换、转换句子形式、使用押韵等方式,增强了小说译文语言的陌生化效果和诗学特征。这种... 基于文学文体学二元论理论,对《生死疲劳》葛浩文译本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葛浩文在尽量保持原文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通过抽象表达与具象表达的相互替换、转换句子形式、使用押韵等方式,增强了小说译文语言的陌生化效果和诗学特征。这种形式上的改写或风格上的变异,不仅没有违背原文的文学意义,而且可以提高译文读者的审美体验,是对原文更高程度的忠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诗学 文学文体学 《生死疲劳》 葛浩文
下载PDF
原始主义视角下当代小说中志怪元素的英译研究——以莫言小说《生死疲劳》葛浩文译本为例
4
作者 李若君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3期81-87,共7页
志怪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怪文类兴盛于六朝,从六朝到北宋中叶,志怪作品逐渐退出主流位置,地位逐渐下降。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莫言为代表的一大批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家开启了对中国小说志怪传奇传统创造性改造... 志怪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怪文类兴盛于六朝,从六朝到北宋中叶,志怪作品逐渐退出主流位置,地位逐渐下降。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莫言为代表的一大批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家开启了对中国小说志怪传奇传统创造性改造的潮流。此次潮流受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和中国古代的志怪述异文学传统的双重影响、启迪,同时兼具本土性和现代性,但究其本质,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场创造性复兴。志怪元素充满原始文明的神秘色彩,代表着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原始美好的向往,这一特征与西方原始主义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从原始主义视角,以莫言的《生死疲劳》为研究对象,研究小说中志怪元素中体现的西方原始主义的两大外延——文化原始主义和年代原始主义以及四种内涵,剖析在英译本中原始主义要素产生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怪 《生死疲劳》 原始主义 莫言 归化与异化
下载PDF
《生死疲劳》英译本中熟语的翻译策略
5
作者 于鑫宇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0期19-23,共5页
莫言《生死疲劳》中的叙述语言极具特色,乡土气息浓厚,使得英译的难度大大增加。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列举《生死疲劳》葛浩文英译本中的熟语翻译实例,探析其翻译策略,发现葛浩文在翻译熟语时以异化策略为主,归化策略为辅,最大限度地展现... 莫言《生死疲劳》中的叙述语言极具特色,乡土气息浓厚,使得英译的难度大大增加。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列举《生死疲劳》葛浩文英译本中的熟语翻译实例,探析其翻译策略,发现葛浩文在翻译熟语时以异化策略为主,归化策略为辅,最大限度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语 翻译策略 《生死疲劳》 英译
下载PDF
论莫言《生死疲劳》中的非自然叙事
6
作者 牛艳争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65-67,共3页
《生死疲劳》借由佛教六道轮回的艺术图像,通过讲述一个村落近半世纪的历史变化和发展,展现出广阔历史环境下的真实人性。小说中多重叠加的叙事视角、双重循环和二元对话叙事结构以及非自然叙事空间都体现出其反规约和反模仿的“非自然... 《生死疲劳》借由佛教六道轮回的艺术图像,通过讲述一个村落近半世纪的历史变化和发展,展现出广阔历史环境下的真实人性。小说中多重叠加的叙事视角、双重循环和二元对话叙事结构以及非自然叙事空间都体现出其反规约和反模仿的“非自然”叙事特点。文章以非自然叙事为理论基础,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事空间几个方面聚焦《生死疲劳》中的非自然叙事元素,解析作者对传统叙事规约的颠覆和解构,深化对莫言文学特质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对《生死疲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生死疲劳》 非自然叙事
下载PDF
《生死疲劳》的悲剧意蕴
7
作者 杨政福 《湛江文学》 2024年第5期0053-0055,共3页
莫言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作家,《生死疲劳》是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莫言用悲凉而又荒诞的笔触书写了1950—2000年发生在他家乡山东高密的乡村变迁的故事。以六道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为载体,展现了人在历史发展洪流裹挟... 莫言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作家,《生死疲劳》是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莫言用悲凉而又荒诞的笔触书写了1950—2000年发生在他家乡山东高密的乡村变迁的故事。以六道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为载体,展现了人在历史发展洪流裹挟下的渺小与无奈,通过对群像人物悲剧命运的描写,再现伤痕的历史,披露人性的弱点。文章将对《生死疲劳》中的人性、执念、命运三方面作简要分析,探寻作品的悲剧意蕴和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疲劳》 悲剧意蕴 人性 命运
下载PDF
莫言小说《生死疲劳》对民间叙事策略的传承研究
8
作者 汪淑倩 《东方娱乐周刊》 2024年第2期153-155,共3页
莫言的小说作品立足于民间文学,聚焦于民间叙事,为小说创作增添了魅力。文章以《生死疲劳》为例,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找到了莫言小说与民间叙事之间的客观联系,阐述了莫言的传承策略与创新发展,探讨了莫言运用民间叙事策略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 莫言 小说 《生死疲劳》 民间叙事
下载PDF
论莫言小说叙述者的价值——以《十三步》《酒国》《生死疲劳》为例
9
作者 万水 徐大威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01-107,共7页
叙述者的功能在莫言的小说《十三步》《酒国》和《生死疲劳》中已经远远超出了故事。《十三步》通过多层级叙述的设置以及大量第二人称叙述产生了主客转换的叙述效果;《酒国》通过叙述者兼小说人物“莫言”的设置,实现了对批判主体的批... 叙述者的功能在莫言的小说《十三步》《酒国》和《生死疲劳》中已经远远超出了故事。《十三步》通过多层级叙述的设置以及大量第二人称叙述产生了主客转换的叙述效果;《酒国》通过叙述者兼小说人物“莫言”的设置,实现了对批判主体的批判;《生死疲劳》通过动物叙述者的设置以及两种思想范式的矛盾冲突,探讨了叙述本身的可靠性与否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叙述者 《十三步》 《酒国》 《生死疲劳》
下载PDF
《生死疲劳》人物形象前景化表达的翻译研究
10
作者 王振平 冯旭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6-120,共5页
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的前景化语言在刻画人物性格、突出人物社会地位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葛浩文在翻译时为达到其翻译目的,在处理前景化语言时,采用了保留前景化、去前景化和创造前景化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小说主人公... 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的前景化语言在刻画人物性格、突出人物社会地位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葛浩文在翻译时为达到其翻译目的,在处理前景化语言时,采用了保留前景化、去前景化和创造前景化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小说主人公西门闹这一人物形象,其翻译策略对于文学翻译中如何忠实传达人物形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生死疲劳》 前景化 人物形象
下载PDF
从《生死疲劳》的谚语翻译看葛浩文的后殖民主义翻译观
11
作者 王振平 冯旭冉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3-98,共6页
葛浩文在翻译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的谚语时,没有一味迎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多数情况下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力图传达小说特有的语言和文化表达,为西方读者建构真实的“他者形象”,体现了其后殖民主义翻译观。他如此处理文化信... 葛浩文在翻译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的谚语时,没有一味迎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多数情况下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力图传达小说特有的语言和文化表达,为西方读者建构真实的“他者形象”,体现了其后殖民主义翻译观。他如此处理文化信息的目的,是想让读者体味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进而推动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出去”,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语翻译 《生死疲劳》 葛浩文 异化 后殖民主义翻译
下载PDF
图式理论观照的民俗文化负载表达认知翻译——以莫言《生死疲劳》及葛译本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于翠红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7-124,共8页
葛译本对莫言所著《生死疲劳》中的民俗文化负载表达采用了不同的认知翻译处理,从图式理论视角看,可归纳为文化对应、冲突和缺省三种情况。文化图式对应时,认知路径畅通,译者直接匹配对等表达;文化图式冲突时,主要通过转换文化负载词的... 葛译本对莫言所著《生死疲劳》中的民俗文化负载表达采用了不同的认知翻译处理,从图式理论视角看,可归纳为文化对应、冲突和缺省三种情况。文化图式对应时,认知路径畅通,译者直接匹配对等表达;文化图式冲突时,主要通过转换文化负载词的表层含义使之契合译语文化语境;文化图式缺省时,不同类型的民俗文化负载词呈现出不同的翻译范式:因富含鲜明的文化特色,社会和信仰类负载词大多需要译者对其底层文化内涵进行明示化处理;物质、社会及信仰类负载词主要通过表层或底层含义的转换得以在译语中加以呈现。总体来看,表层含义转换这一路径更适用于语言民俗文化负载词翻译,可以使用简单词汇和语法结构保留民俗之文本风格。相关发现对于当前我国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外译与文化传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疲劳》 图式理论 文化负载词 认知翻译
下载PDF
布迪厄场域理论视域下的葛译《生死疲劳》翻译策略与方法
13
作者 史爱清 肖辉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翻译《生死疲劳》为莫言在2012年成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效助力。目前视《生死疲劳》为葛浩文翻译策略转向期的研究对象并运用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进行分析的研究较罕见。运用布迪厄场域理论的三大核心概念“惯习、资... 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翻译《生死疲劳》为莫言在2012年成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效助力。目前视《生死疲劳》为葛浩文翻译策略转向期的研究对象并运用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进行分析的研究较罕见。运用布迪厄场域理论的三大核心概念“惯习、资本、场域”分析《生死疲劳》英译本中体现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并深入阐释译者选取这些翻译策略及方法的原因和动机。研究发现,译者的动态惯习、葛浩文逐步积累的文化资本以及翻译场域整体态势都与《生死疲劳》翻译策略的选取有着不可忽视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疲劳》 布迪厄场域理论 葛浩文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莫言《生死疲劳》:超拔的后现代主义拓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爱松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3年第4期180-187,共8页
迄今为止,在莫言所有作品中,长篇小说《生死疲劳》是其最为独特、也最具超拔写作气象的一部实验之作。它借助非凡的架构与想象,依托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根脉,结合对历史、现实、人性的深刻洞见,将现实主义、象征主义、魔幻主义等巧妙地... 迄今为止,在莫言所有作品中,长篇小说《生死疲劳》是其最为独特、也最具超拔写作气象的一部实验之作。它借助非凡的架构与想象,依托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根脉,结合对历史、现实、人性的深刻洞见,将现实主义、象征主义、魔幻主义等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对后现代主义写作进行了有力的拓展。可以说,这是莫言对于长篇小说这一文体的特殊贡献。本文将从生命意识的悲悯流转、透视角度的多元架构、叙述语言的奇妙反讽等方面,对这部长篇进行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生死疲劳》 后现代主义 生命意识 透视角度
下载PDF
翻译中的语义空缺现象分析——以《生死疲劳》俄译本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雅洁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9期100-102,共3页
翻译是一门涉及语言及文化相互转化与融合学科。翻译过程是两种意识,更是两种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因各民族之间存在地理位置、生活习俗、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和语言结构特点、表达方式的不同,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了多种语... 翻译是一门涉及语言及文化相互转化与融合学科。翻译过程是两种意识,更是两种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因各民族之间存在地理位置、生活习俗、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和语言结构特点、表达方式的不同,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了多种语义空缺现象。《生死疲劳》中丰富的中国化元素虽是吸引海外读者阅读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对翻译来说也构成了极大的障碍。本文以《生死疲劳》俄译本为例,列出语义空缺类型并对其翻译策略进行分析,以期推动中俄人文交流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空缺 尤金·奈达 翻译策略 《生死疲劳》
下载PDF
文明建构与文学想象——游戏视阈中的《生死疲劳》
16
作者 佘国秀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8期13-24,94,共13页
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描述了主人公西门闹生死轮回的游戏式经历,以及高密东北乡西门屯这片游戏场域中“扮假”的众生相。在莫言的文字操控和阎王的游戏操控中,游戏参与者的谐谑自嘲与深沉反思、滑稽沉浸与严肃跳脱、佯装“扮假”与... 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描述了主人公西门闹生死轮回的游戏式经历,以及高密东北乡西门屯这片游戏场域中“扮假”的众生相。在莫言的文字操控和阎王的游戏操控中,游戏参与者的谐谑自嘲与深沉反思、滑稽沉浸与严肃跳脱、佯装“扮假”与克己求真消解了游戏与“真实”生活的绝对界限,在游戏与严肃、虚构与生活间建立了不确定性。荷兰文化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的游戏理论与莫言在写作中构建的游戏操控具有惊人的相似性。《生死疲劳》在游戏场域中充分演绎了赫伊津哈所言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游戏在文明建构中的作用和意义,赫伊津哈的游戏理论则再度佐证了莫言写作的全人类性高度。二者的互证、互识建立了东西方文化在精神层面的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疲劳》 游戏 真实 严肃 大地情结
下载PDF
莫言《生死疲劳》中乡土语言法译策略研究
17
作者 张一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12期5748-5754,共7页
乡土语言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乡土语言所联系的乡土文学的海外译介一直是国内译学界关注的热点。因而本文以乡土文学领军人物莫言的代表作《生死疲劳》原著为背景,以法国汉学家尚德兰的法译本中乡土语言... 乡土语言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乡土语言所联系的乡土文学的海外译介一直是国内译学界关注的热点。因而本文以乡土文学领军人物莫言的代表作《生死疲劳》原著为背景,以法国汉学家尚德兰的法译本中乡土语言的翻译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翻译理论对乡土语言翻译策略进行归纳分析,有助于我们提高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疲劳》 乡土语言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莫言《生死疲劳》的民间意象研究
18
作者 张袁 周春雨(指导)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S01期58-65,共8页
民间文化浩瀚辽远,博大精深,是无数作家进行文艺创作的宝贵源泉。莫言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的代表作《生死疲劳》以民间文化为精神原乡,架构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意象群,并显现出鲜明的民间立场和独特的人文风貌。通过文本细读法、对... 民间文化浩瀚辽远,博大精深,是无数作家进行文艺创作的宝贵源泉。莫言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的代表作《生死疲劳》以民间文化为精神原乡,架构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意象群,并显现出鲜明的民间立场和独特的人文风貌。通过文本细读法、对比研究法等方法,整合《生死疲劳》中主要的民间意象类型,从动物意象、自然意象、鬼魅意象三大方面入手,发现这些意象为文本注入了充沛活力,增加了小说的魔幻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而这些意象的生成正得益于莫言自小在农村生活中的长期接触和耳濡目染,以及他超于常人的惊人想象。从民间的角度对《生死疲劳》中包含的主要意象类型进行了梳理分析,能进一步拓宽《生死疲劳》的民间性研究,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莫言“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意象 《生死疲劳》 动物 土地 月亮 鬼魅
下载PDF
莫言与莫里森小说中魔幻现实主义比较研究——以《生死疲劳》和《宠儿》为例
19
作者 陈鹏芳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9期8-10,共3页
莫言作为首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其代表作《蛙》《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皆为人所熟知,但是他的另一部作品《生死疲劳》相较于前三部作品关注度不高。莫言说过“诺奖的评委主要是因为读完了《生死疲劳》,才把这个奖项颁给我”,由... 莫言作为首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其代表作《蛙》《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皆为人所熟知,但是他的另一部作品《生死疲劳》相较于前三部作品关注度不高。莫言说过“诺奖的评委主要是因为读完了《生死疲劳》,才把这个奖项颁给我”,由此可见莫言对《生死疲劳》较为满意,并且莫言称只用了43天写出此书。通过分析此书我们能感受到莫言那高超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生死疲劳》讲述了地主“西门闹”冤死之后转世还魂成西门屯的驴、牛、猪、狗、猴以及最后一世为人“蓝千岁”的轮回故事,因此每一段故事大都以轮回转世的动物作为叙述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幻现实主义 《宠儿》 《丰乳肥臀》 《红高粱家族》 莫言 《蛙》 《生死疲劳》 莫里森小说
下载PDF
葛译《生死疲劳》中的误译现象与中国文化译介策略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森 张世瑾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116,共6页
莫言的作品在海外的流行离不开葛浩文的英译。葛浩文是莫言小说唯一的英译者,他的译本提升了莫言在海外的文学声望和文学地位。然而笔者在仔细阅读葛浩文的译本之后,发现确有一些翻译不恰当之处。现以《生死疲劳》葛氏译本为例,分析葛... 莫言的作品在海外的流行离不开葛浩文的英译。葛浩文是莫言小说唯一的英译者,他的译本提升了莫言在海外的文学声望和文学地位。然而笔者在仔细阅读葛浩文的译本之后,发现确有一些翻译不恰当之处。现以《生死疲劳》葛氏译本为例,分析葛浩文在英译莫言小说时所出现的误译现象,探究其误译根源,也为翻译界敲响警钟,进而探讨中国文化的译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疲劳》 误译 中国文化 译介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