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戈达尔《电影史》的图像政治、救赎精神与影像诗学
- 1
-
-
作者
程艺
-
机构
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摄影系
-
出处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5,共9页
-
基金
2022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历史与影像——戈达尔影像政治性研究”(项目编号23HQZZ23YB)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图像将在复活时刻到来”,意指戈达尔在《电影史》中通过重新聚焦欧洲文化、艺术作品来复兴欧洲整体的“精神性”和新历史;通过拼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片段来完成电影在历史中的“未竟之业”;这些被蒙太奇复活的图像时刻和被救赎的电影精神在戈达尔的视觉场域中,作为“一种思想的形式”撕裂了历史的连续,摧毁了知识的确定,交织在其内部成为可看可感物,将政治和审美相连,从而构建成戈达尔自身的美学体制和诗学空间。
-
关键词
让-吕克·戈达尔
《电影史》
欧洲艺术
影像诗学
-
Keywords
Jean-Luc Godard
Histoire(s)du cinéma
European art
poetics of the image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让-吕克·戈达尔书中的《电影史》“残片”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琰(译)
惠政(译)
-
机构
法国普瓦捷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128,共9页
-
文摘
安娜-塞西尔·吉尔巴德探究了戈达尔《电影史》系列作品的视觉呈现与文学写作之间的复杂联系。她以《电影史》录像版本中的两分钟片段与书籍版本中的四面内容作为对照,详细分析了录像中的运动影像是如何在书中被重新剪辑和再合成的,并指出,书中的影像“残片”在“戈达尔式蒙太奇”的运作下唤醒了更为丰富的“可见”。该研究从跨媒介的角度为我们理解《电影史》系列作品打开了一条图像与文学对话的通道。
-
关键词
戈达尔
《电影史》
图像
文学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世界图象时代、景观社会与电影之“罪”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刘斐
-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与电视艺术研究所
-
出处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4-49,共6页
-
文摘
在当代视觉文化研究领域,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对“世界图象时代”困境的沉思和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对“景观社会”的描述,曾是受到广泛征引的经典文献。然而,上列论点的具体社会意味及其所针对的欧洲思想史语境,迄今为止尚未得到足够的阐发。欧洲思想跨越文化界限的有效性和有限性,仍有待进一步验证。另一方面,电影理论的成长和突破,也应在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广泛对话中展开。因此,如何在电影本体层面理解和吸纳来自思辨的挑战,仍不失为当下电影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重大理论命题。本文以“电影与20世纪”的总体性视野为参照系,通过梳理让-吕克·戈达尔、克劳德·朗兹曼、阿兰·巴迪欧、雅克·朗西埃、莲实重彦等人围绕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影像再现问题展开的争论,廓清有关电影之“罪”问题的诸个面向,以期为重新激活电影研究的社会历史触感做出初步的尝试。
-
关键词
电影本体论
世界图象时代
景观社会
“奥斯威辛之争”
《电影史》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电影考古学与世纪记忆——戈达尔访谈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孙松荣(译)
-
机构
不详
台北艺术大学艺术跨域研究所
-
出处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96,共8页
-
文摘
伊朗影评人尤瑟夫·伊沙布尔对让-吕克·戈达尔进行了长篇访谈,于2000年出版,对话内容主要围绕戈达尔的系列作品《电影史》展开。《电影史》系列是戈达尔基于他自身对电影史的反思和超越精神,历经数年完成的工程浩大、但极具实验色彩的非虚构作品,其内容的独特性以及语言的实验色彩,公映后不断引起争议、讨论和研究。本节选部分当中,戈达尔与伊沙布尔主要对《电影史》中复杂的视听蒙太奇、史事(实)、电影与历史的复杂关系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让-吕克·戈达尔
《电影史》
档案星丛
电影考古学
蒙太奇
-
Keywords
Jean-Luc Godard
Histoire(s)du cinéma
archival constellation
film archeology
montage
-
分类号
J91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