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性的严肃审视——谈《畸形审美与人性异化》的社会认识意义
1
作者 刘德辉 《船山学刊》 2002年第3期142-143,共2页
关键词 人性 审视 《金瓶梅》 《畸形审美与人性异化》 社会认识意义
下载PDF
人性异化与审美错位——读《鸿门宴》有感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方 《师道(人文)》 2003年第8期47-48,共2页
一 今人读<鸿门宴>,往往抑项扬刘,说项羽有勇无谋,女人心肠,不该放走刘邦,以致后来败走垓下,皇帝没做上,连命也丢了,真是大傻一个.其鄙夷不屑之情,溢于言表.而对刘邦则赞美有加,说他有头脑,会办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该他做.
关键词 人性异化 审美错位 《鸿门宴》 项羽 人性 中学 语文 课文分析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基础:审美人性的复归
3
作者 谢静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31-40,共10页
马尔库塞为了找到20世纪2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转入低潮的原因,试图从构建完满丰富的感性人性入手,以培养出不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所操控的自由主体为目标,走上了一条审美政治解放之路,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体现出来的... 马尔库塞为了找到20世纪2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转入低潮的原因,试图从构建完满丰富的感性人性入手,以培养出不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所操控的自由主体为目标,走上了一条审美政治解放之路,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体现出来的乌托邦式的未来观为他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论支持。马尔库塞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一文中重新解释了《手稿》,重新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奠基于审美人性的复归之上。他揭示了人性中包含异化和超越两种向度的可能性,而这两者之间必须通过人的此在本身的存在——“劳动”作为中介进行联系。马尔库塞将人性中的情感解放的哲学起点定位在劳动的哲学概念上,在人性的内部寻求异化劳动的根源,从而放弃了对私有制结构的深入研究。他把人性定位在劳动中自由、自觉的人类审美精神本能,缺少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生产实践底色。《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开启了马尔库塞以后的“人性—美感—爱欲—游戏—新感性—新左派—审美之维”的政治美学研究路向,其美感政治学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境遇中人的生命与资本流通之间的张力问题研究具有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库塞 人性 劳动 异化 审美 自由
下载PDF
中国传统复归意识、山水审美及其文化解释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怡 刘振中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8-102,共5页
复归意识的本质就是复归自然。魏晋时期,士人们以具体的山水景色象征自然,山水就成为士人们的游居环境和精神境界的追求目标,并由此纳入审美范畴。于是,多种形式的山水文化和艺术渐次产生发展起来。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看,复归意识是远... 复归意识的本质就是复归自然。魏晋时期,士人们以具体的山水景色象征自然,山水就成为士人们的游居环境和精神境界的追求目标,并由此纳入审美范畴。于是,多种形式的山水文化和艺术渐次产生发展起来。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看,复归意识是远古灵魂回归观念在新生活经验中的积淀。在现代社会中,复归意识具有克服人性异化的积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归意识 山水审美 人性异化
下载PDF
权力对人的异化——《玉米》解读 被引量:3
5
作者 翁菊芳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0-53,66,共5页
毕飞宇的中篇小说《玉米》通过讲述与权力得失相关的乡村女子的命运,揭示出权力对人性的可怕异化,其主题具有超越历史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 权力 人性 异化 审美意义
下载PDF
沈从文的创作与审美现代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罗伟文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66-70,共5页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坛一个独异的存在。须从审美现代性的维度去解读沈氏创作,其创作所内蕴的独异性才能得到充分的揭示。沈氏创作呈现的审美现代性精神主要体现在:对进步时间观的反思,对感性生命的崇扬,对人性异化的忧虑三个方面。沈氏...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坛一个独异的存在。须从审美现代性的维度去解读沈氏创作,其创作所内蕴的独异性才能得到充分的揭示。沈氏创作呈现的审美现代性精神主要体现在:对进步时间观的反思,对感性生命的崇扬,对人性异化的忧虑三个方面。沈氏创作的这一审美现代性视野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是大胆而独异的,它必然注定沈氏在中国现代文坛的孤独者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审美现代性 时间观 感性生命 人性异化
下载PDF
怀念自然的野性:《怀念狼》生态审美价值意义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春民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11-115,共5页
贾平凹是较早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态问题的作家,其小说蕴涵着浓厚的生态气息和鲜明的生态意识。《怀念狼》通过人与狼关系的书写,从生态意识、价值立场、精神异化等方面阐释了代表自然野性的狼对于人自身的重要意义,蕴藏着丰富的生态... 贾平凹是较早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态问题的作家,其小说蕴涵着浓厚的生态气息和鲜明的生态意识。《怀念狼》通过人与狼关系的书写,从生态意识、价值立场、精神异化等方面阐释了代表自然野性的狼对于人自身的重要意义,蕴藏着丰富的生态审美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念狼》 生态意识 价值立场 人性异化 审美共在
下载PDF
多维空间中的人性探索——评周大新长篇小说《第二十幕》
8
作者 武新军 《中州学刊》 CSSCI 2003年第3期88-93,共6页
《第二十幕》是作者长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一个大的总结。该书对人性问题的追问 ,深深扎根于 2 0世纪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的变革历程中 ,比较成功地实现了对 2 0世纪社会历史和国民精神分析的双重使命。作者在经济纬度、政治纬... 《第二十幕》是作者长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一个大的总结。该书对人性问题的追问 ,深深扎根于 2 0世纪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的变革历程中 ,比较成功地实现了对 2 0世纪社会历史和国民精神分析的双重使命。作者在经济纬度、政治纬度和文化纬度的多维空间里的人性探索 ,为我们处理文学创作的文学性和社会性的关系问题 ,提供了某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异化 审美 人文资源
下载PDF
论湖湘文学的审美现代性
9
作者 张惠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82-87,共6页
湖湘文学的现代性由启蒙现代性、革命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三个方面构成:启蒙现代性主张文学的理性化与西方化;革命现代性主张文学的本土化与民族化;审美现代性主张文学的抒情化与反思化。审美现代性精神主要表现为:对线性时间观的质疑,... 湖湘文学的现代性由启蒙现代性、革命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三个方面构成:启蒙现代性主张文学的理性化与西方化;革命现代性主张文学的本土化与民族化;审美现代性主张文学的抒情化与反思化。审美现代性精神主要表现为:对线性时间观的质疑,对乡土空间的想象,对感性生命的张扬,对人性异化的反思。湖湘文学的审美现代性以抒情化的方式表达了对启蒙现代性与革命现代性的审视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文学 审美现代性 感性生命 人性异化
下载PDF
金庸武侠小说的审美内涵 被引量:4
10
作者 柳青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3-66,共4页
从传统理念和现代意识双重视角来审视金庸武侠小说文本,或许能更深入地解读其审美内涵。金庸武侠小说文本体现了金庸独特的思维模式,突现了其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尤其是在对读者接受心理的把握上体现出了明显的双重视野,正是这种双重视野... 从传统理念和现代意识双重视角来审视金庸武侠小说文本,或许能更深入地解读其审美内涵。金庸武侠小说文本体现了金庸独特的思维模式,突现了其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尤其是在对读者接受心理的把握上体现出了明显的双重视野,正是这种双重视野与读者的“成见”和当下“视界”达成了广泛的融合。而这正是金庸热产生的根源,也是其广受学术界关注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视界融合 审美心理 人性异化 游戏
下载PDF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的审美内涵
11
作者 吕晓明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19-120,共2页
金庸武侠小说体现了金庸独特的思维模式,突现了其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尤其是在对读者接受心理的把握上体现出了明显的双重视野,正是这种双重视野与读者的"成见"和当下"视界"达成了广泛的融合。而这正是金庸热产生的根... 金庸武侠小说体现了金庸独特的思维模式,突现了其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尤其是在对读者接受心理的把握上体现出了明显的双重视野,正是这种双重视野与读者的"成见"和当下"视界"达成了广泛的融合。而这正是金庸热产生的根源,也是其广受学术界关注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视界融合 审美心理 人性异化 游戏
下载PDF
美学研究的新突破-评陈弘《走出审美迷宫-人类审美深层心理透视》
12
作者 王木林 《珠海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美学 审美心理 异化美观念 审美法则 哲学美学 人性异化
下载PDF
“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理想和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笔谈讨论(30) 现代性与审美异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星 《美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60-62,共3页
中国文化之源决定了它一开始就是以“人自身的问题”为轴心而展开的。三皇五帝时代游牧与农耕并存。所以,无论是我们今天通过考古挖掘所能见到的石礅石斧,还是高布山涯的彩绘岩画,它们都体现出一种永恒的主题——生命、渴望、合作与... 中国文化之源决定了它一开始就是以“人自身的问题”为轴心而展开的。三皇五帝时代游牧与农耕并存。所以,无论是我们今天通过考古挖掘所能见到的石礅石斧,还是高布山涯的彩绘岩画,它们都体现出一种永恒的主题——生命、渴望、合作与创造。生命是本,是真,是原动力,渴望是一种期待,一种情感.合作则通过相互的帮助体现出爱,善、同情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当代 艺术审美理想 西方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现代性 审美异化 人性 视像源 审美心理
原文传递
《饥饿游戏》的反乌托邦书写:从小说到电影 被引量:2
14
作者 盛娜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3-55,共3页
在《饥饿游戏》这部作品中,小说作者柯林斯创作灵感来源于实际生活的真人秀比赛和与人类战争有关的报道,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人类空虚寂寞的精神世界,娱乐至死的游戏心态,最终造成人性异化。乌托邦不再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天堂世界,而是... 在《饥饿游戏》这部作品中,小说作者柯林斯创作灵感来源于实际生活的真人秀比赛和与人类战争有关的报道,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人类空虚寂寞的精神世界,娱乐至死的游戏心态,最终造成人性异化。乌托邦不再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天堂世界,而是对现代社会发展的讽刺,乌托邦也就此转换成了"反乌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乌托邦 人性异化 娱乐至死 人类战争 创作灵感 柯林斯 畸形发展 视觉画面 一遍遍 叙事层面
下载PDF
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简论
15
作者 张木荣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69-74,86,共7页
在法兰克福学派这个“批判理论家”团体中,马尔库塞(1898~1979)可谓是一位富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和美学家。他与本雅明、阿多诺一样,致力于把美学和艺术理论纳入现代西方文化批判的范畴,并且美学成了他们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 在法兰克福学派这个“批判理论家”团体中,马尔库塞(1898~1979)可谓是一位富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和美学家。他与本雅明、阿多诺一样,致力于把美学和艺术理论纳入现代西方文化批判的范畴,并且美学成了他们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就哲学抑或美学,马尔库塞的姿态都能充分体现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特征,这就是:“要在工业社会和有组织的资本主义制度内拯救价值是不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美学思想 美学形式 马尔库塞 现实原则 审美 代表性 异化 感受力 人性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文艺观与人本主义文艺观
16
作者 樊篱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8,共5页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研究解决文艺问题的卓越范例。它从我国当时的文艺的实际和革命的实际出发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认为中国革命文艺发展中的根本问题是“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并根据历史唯物主...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研究解决文艺问题的卓越范例。它从我国当时的文艺的实际和革命的实际出发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认为中国革命文艺发展中的根本问题是“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并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根据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动力,根据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和审美性以及二者的统一,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观 革命文艺 刘再复 梁实秋 启蒙主义 意识形态性 审美 人性异化 历史创造者 五四时代
下载PDF
从《审美教育书简》看席勒的审美现代性思想
17
作者 邹玲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1年第3期90-93,共4页
现代性包含了两个基本层面,一个是社会(启蒙)现代性,另一个具有反思、质疑和否定性质的审美现代性。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一书中,把古希腊审美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完整人性作为审美现代性批判和反思启蒙现代性的一个标准和参考系,在这个... 现代性包含了两个基本层面,一个是社会(启蒙)现代性,另一个具有反思、质疑和否定性质的审美现代性。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一书中,把古希腊审美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完整人性作为审美现代性批判和反思启蒙现代性的一个标准和参考系,在这个参考系下,席勒不仅仔细的分析了现代性异化的具体表现和原因,而且指出了带有解放性质的审美游戏是达到人性完整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异化 人性完整 审美游戏
原文传递
《老海失踪》的生态伦理关怀及其启示
18
作者 沙媛 《民族大家庭》 2004年第4期53-54,共2页
19世纪初期,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有一句名言:"森林先行于各族人民,沙漠在人后接踵而来",这一思想代表了文学家在生态问题上的忧患意识。当代湖北作家胡发云更以具体的文学实践为批判的武器,在其小说《老海失踪... 19世纪初期,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有一句名言:"森林先行于各族人民,沙漠在人后接踵而来",这一思想代表了文学家在生态问题上的忧患意识。当代湖北作家胡发云更以具体的文学实践为批判的武器,在其小说《老海失踪》中反映出如下理念:生态问题看似一个环境问题,但其本质却是一个人类应当如何善待与自己共生的各种生命,而落脚点也就是如何善待人类自身的伦理问题。通过充分发挥审美作用来促进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是文学和文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老海失踪》所表达的深切的生态伦理关怀,胡发云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实践 伦理关怀 浪漫主义作家 夏多布里昂 环境问题 人与自然 生态文化 审美作用 人性异化 生活享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