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之“摭利病”四语疏证商略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发国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38-42,共5页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颇有误漏。对"才高辞赡,举体华美。气少于公干,文劣于仲宣"数句的《疏证》补证如下:1.指出《疏证》所引葛洪《抱朴子》语有四处错误。2.通过疏释"才高辞赡,举体华美。气少于公干,文劣于仲宣&qu...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颇有误漏。对"才高辞赡,举体华美。气少于公干,文劣于仲宣"数句的《疏证》补证如下:1.指出《疏证》所引葛洪《抱朴子》语有四处错误。2.通过疏释"才高辞赡,举体华美。气少于公干,文劣于仲宣"数句,补述《疏证》对陆机诗源出问题的疏漏;其中特别对比了曹植、陆机、谢灵运等三个同源诗人的六异十同;并指出《诗品》对陆机的这几句评语体现了钟嵘主"中和"的诗学理想及评诗时所用的所谓"圣贤"、"英雄"的标准和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陆士衡 《疏证》 中和 圣贤 英雄
下载PDF
《疏证》与《冤词》对垒的思想学术意义
2
作者 李海生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8-105,共8页
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是清初《书》经辨伪的扛鼎之作,而毛奇龄的《古文尚书冤词》则是持论相左的兴讼问状;《疏证》与《冤词》的对垒,其实也是当时《书》经辨伪与辨真两大阵营最高水平的交锋,其结果不仅从学术上有利于经学研究的深... 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是清初《书》经辨伪的扛鼎之作,而毛奇龄的《古文尚书冤词》则是持论相左的兴讼问状;《疏证》与《冤词》的对垒,其实也是当时《书》经辨伪与辨真两大阵营最高水平的交锋,其结果不仅从学术上有利于经学研究的深入,同时还从思想根柢上动摇了理学的学问基础,为朴学思潮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证》 《冤词》 《书》经辨伪 反理学运动 朴学思潮
原文传递
梁启超视界中的《孟子字义疏证》
3
作者 丁成际 余建军 《黄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42-45,共4页
《孟子字义疏证》是戴震的主要哲学著作,涵盖戴震的主要哲学思想。梁启超对中国学术思想深有研究,而他对戴震的评价可谓极高,这与他看重《孟子字义疏证》不无关系。因而,从梁启超视界这个维度来论述《孟子字义疏证》,不失为一个新颖的... 《孟子字义疏证》是戴震的主要哲学著作,涵盖戴震的主要哲学思想。梁启超对中国学术思想深有研究,而他对戴震的评价可谓极高,这与他看重《孟子字义疏证》不无关系。因而,从梁启超视界这个维度来论述《孟子字义疏证》,不失为一个新颖的视点。从总体上来讲,梁启超对《孟子字义疏证》的评论符合实际,较为中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疏证》 戴震哲学
下载PDF
《广雅疏证》对同源词的揭示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其昀 谢俊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74-78,共5页
《广雅疏证》因声证义的过程,往往就是揭示同源词的过程。作者确认同源词的主要根据是声纽。扩充于《广雅》之外的同源词揭示往往具有词族研究的性质。对于同源词的揭示,是《广雅疏证》为现代语言科学的建立所作出的一大贡献。
关键词 《广雅证》 同源词 声纽 词族
下载PDF
《广雅疏证》证义的异文相证与互文相证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其昀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28-32,36,共6页
异文相证和互文相证都是《广雅疏证》所运用的一般性证义手段。异文相证,是指运用异文现象来证明双方同义。互文相证,是指运用互文现象来证明双方同义。
关键词 《广雅证》 异文相 互文相
下载PDF
《广雅疏证》“轻重”、“缓急”、“侈弇”解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其昀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01-105,共5页
文章考察论证了《广雅疏证》所使用的"轻重"、"缓急"和"侈弇"三类术语的含义和用法。"轻重"是指四声的不同;"缓急"近乎反切与反切倒用,亦可用如"轻重";"侈弇"... 文章考察论证了《广雅疏证》所使用的"轻重"、"缓急"和"侈弇"三类术语的含义和用法。"轻重"是指四声的不同;"缓急"近乎反切与反切倒用,亦可用如"轻重";"侈弇"是指呼与等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雅证》 轻重 缓急 侈弇
下载PDF
《说文古文考》、《说文古文疏证》与《说文中之古文考》之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慧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2期136-148,共13页
胡小石《说文古文考》、舒连景《说文古文疏证》和商承祚《说文中之古文考》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全面研究《说文》古文的代表性著作。三书均利用当时所能见到的古文字资料研究《说文》古文,但在古文的判定、数量、体例、内容、考证方法... 胡小石《说文古文考》、舒连景《说文古文疏证》和商承祚《说文中之古文考》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全面研究《说文》古文的代表性著作。三书均利用当时所能见到的古文字资料研究《说文》古文,但在古文的判定、数量、体例、内容、考证方法等方面各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古文考》 《说文古文证》 《说文中之古文考》 比较
下载PDF
《广雅疏证》对于名物关系的阐释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其昀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59-62,共4页
名物关系的阐释,是《广雅疏证》的一个重要内容。《广雅疏证》中阐释名物关系,重在考辨异名同物和同名异物,其阐释面面俱到而细致入微。在阐释中亦或对同源词有所揭示,亦或对有关误会和谬说有所辩驳。
关键词 《广雅证》 名实关系 异名同物 同名异物
下载PDF
《广雅疏证》以“凡”语所揭示的“某声皆某义”的同源词的书写字形浅析
9
作者 马景仑 《励耘语言学刊》 2010年第2期75-86,共12页
《广雅疏证》以"凡"语所揭示的"某声皆某义"的同源词,其基本表达格式是"凡言A者,皆B之义也",这充分表现了同源词的本质特点是"音同义近"或"音近义同"。记录这些同源词的汉字即同源字的书写字形,分为两种情况:1.一组同源字只... 《广雅疏证》以"凡"语所揭示的"某声皆某义"的同源词,其基本表达格式是"凡言A者,皆B之义也",这充分表现了同源词的本质特点是"音同义近"或"音近义同"。记录这些同源词的汉字即同源字的书写字形,分为两种情况:1.一组同源字只用一种表声部件,即"凡"语中的标音字或标音字所用的声旁;2.一组同源字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表声部件,"凡"语中的标音字或标音字所用的声旁只表示其中的一种表声部件。这种情况反映了同源字在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雅证》 “凡”语 同源词 书写字形
下载PDF
《广雅疏证》以类比手法说明“名”“实”“义”关系情况浅析
10
作者 马景仑 《励耘语言学刊》 2008年第1期27-45,共19页
《广雅疏证》以类比手法所说明的“名”、“实”、“义”之间的关系,包括两种情况:一、“名”与“实”之间的关系。分为类比词前、后的两个被称事物与类比词前、后的两个称名之间的关系,以及类比词前的被称事物和称名之间与类比词后... 《广雅疏证》以类比手法所说明的“名”、“实”、“义”之间的关系,包括两种情况:一、“名”与“实”之间的关系。分为类比词前、后的两个被称事物与类比词前、后的两个称名之间的关系,以及类比词前的被称事物和称名之间与类比词后的被称事物和称名之间的关系。前者表现为具有共同特征的两个被称事物称名完全相同、称名音同或音近、称名的命名之义相同三种情况;后者表现为“同类者并得同名”、“类相近而名相假”等十一种情况。二、“名”与“义”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义相同,则名相同或音同音近”、“义相近,则名相同或音同音近”、“义相因,则名音同或音近”三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雅证》 类比手法 名、实、义关系
下载PDF
王念孙《广雅疏证》与《博雅音》校文对《博雅音》语音研究的作用
11
作者 张冰 《中文论坛》 2021年第1期221-234,共14页
以往研究曹宪《博雅音》的音系,通常采用反切比较法,即把《博雅音》音切与《广韵》反切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二者语音的主要异同点。不过采用这种方法时,如果不注意厘清《博雅音》中有别于《广韵》记录的特殊音注,就很容易导致比较结果出... 以往研究曹宪《博雅音》的音系,通常采用反切比较法,即把《博雅音》音切与《广韵》反切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二者语音的主要异同点。不过采用这种方法时,如果不注意厘清《博雅音》中有别于《广韵》记录的特殊音注,就很容易导致比较结果出现误差。而关于如何清理《博雅音》里的这些特殊音注,清代学者王念孙《广雅疏证》和《博雅音》校文的相关注解,能为我们提供很有价值的辨析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雅证》 《博雅音》 反切比较法 音义对应
下载PDF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青松 《汉字汉语研究》 2018年第1期46-52,共7页
《隶定古文疏证》吸收了当时文字学研究的新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疏漏。有的古文其实是隶楷阶段出现的俗字,如嗄即嚘字之变,即躓字之省,?、訔皆誾字之讹,?即字之讹。其中,嗄、訔、?三字形均有后出的仿古文形体。
关键词 隶定古文 古文 俗字 仿古文形体 疑难字
下载PDF
《通俗常言疏证》同义词研究
13
作者 袁耀辉 《现代语文》 2020年第5期16-20,共5页
清末民初孙锦标辑录的《通俗常言疏证》收录了许多同义词,这些同义词主要来源于释义、文献、通俗用法以及不同词目等。此书同义词的辑录体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以词条内部为主体;二是名词性同义词占绝大多数。同时,由于同义词内部的词义表... 清末民初孙锦标辑录的《通俗常言疏证》收录了许多同义词,这些同义词主要来源于释义、文献、通俗用法以及不同词目等。此书同义词的辑录体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以词条内部为主体;二是名词性同义词占绝大多数。同时,由于同义词内部的词义表现形式不同,这些同义词在类型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常言证》 同义词 俗语词
下载PDF
《山中白云词疏证》研究
14
作者 薛竹 《现代语文》 2021年第12期17-21,共5页
有清一代,词学兴盛,学者们对于词集的编纂、刊刻、考证等工作日益重视,尤其是乾嘉时期考据之风盛行,词集笺注取得了突出成就。《山中白云词疏证》就是江昱以经学考据之法疏证南宋词人张炎词集的成果。全书共有疏证和按语近二百条,引书... 有清一代,词学兴盛,学者们对于词集的编纂、刊刻、考证等工作日益重视,尤其是乾嘉时期考据之风盛行,词集笺注取得了突出成就。《山中白云词疏证》就是江昱以经学考据之法疏证南宋词人张炎词集的成果。全书共有疏证和按语近二百条,引书一百三十多种。江昱将大量精力用于对人名、地名和时间的考证,补充了相关的唱和词作及张炎的佚词,并且评点作者风格,发掘文本寓意。《山中白云词疏证》推进了张炎在清代词坛的经典化进程,江昱将经学与词集笺注相结合的疏证方法也为后世所采用,有效提升了词体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中白云词证》 江昱 词集笺注
下载PDF
《白虎通疏证》校补札记
15
作者 邵红艳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23年第2期37-42,共6页
《白虎通》比较早的版本是元大德本与元刻本,而精校善本是清代卢文弨校订本。陈立据卢本撰《白虎通疏证》,成为诠释《白虎通》的最好著作。《白虎通疏证》校理选取了《白虎通》的重要版本与《疏证》的全部版本,揭示了所校版本的优劣与... 《白虎通》比较早的版本是元大德本与元刻本,而精校善本是清代卢文弨校订本。陈立据卢本撰《白虎通疏证》,成为诠释《白虎通》的最好著作。《白虎通疏证》校理选取了《白虎通》的重要版本与《疏证》的全部版本,揭示了所校版本的优劣与源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通》 《疏证》 版本 校正
原文传递
阎若璩的主观武断法——《尚书古文疏证》研究之七七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善群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共8页
自南宋以来,学术界出现了一股疑古思潮,其中以清初阎若璩撰《尚书古文疏证》为典型代表。该书以128条论据证明古文《尚书》之"伪",历来受到热烈追捧。但笔者经过长期研究考查,发现其采用了八种不正当的辨伪方法,歪曲事实,欺... 自南宋以来,学术界出现了一股疑古思潮,其中以清初阎若璩撰《尚书古文疏证》为典型代表。该书以128条论据证明古文《尚书》之"伪",历来受到热烈追捧。但笔者经过长期研究考查,发现其采用了八种不正当的辨伪方法,歪曲事实,欺骗读者。其所用二难推理、吹毛求疵、虚张声势、颠倒先后、厚今薄古等五种辨伪方法,笔者已撰文作了剖示。本文着重评析其第六种辨伪方法——主观武断。这种方法运用于各条论据的"疏证",其谬误与特点,本文一一进行摆事实,讲道理,予以详尽的辨别和考论。由此读者可以对阎氏所著该书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反思疑古思潮造成的负面影响,从中得到深刻的教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氏《疏证》 古文《尚书》 辨伪方法 主观武断 歪曲事实
原文传递
评阎若璩考据的欺骗性——《尚书古文疏证》综合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善群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6-83,220,共18页
清初阎若璩撰《尚书古文疏证》,以128条论据证明古文《尚书》之"伪",自此书问世三百多年来,一直好评如潮,盛行不衰。但笔者经过长期研究探索,发现其运用了二难推理、吹毛求疵、虚张声势、颠倒先后、主观武断、厚今薄古、胡编... 清初阎若璩撰《尚书古文疏证》,以128条论据证明古文《尚书》之"伪",自此书问世三百多年来,一直好评如潮,盛行不衰。但笔者经过长期研究探索,发现其运用了二难推理、吹毛求疵、虚张声势、颠倒先后、主观武断、厚今薄古、胡编乱造、自相矛盾等8种不正当的考据方法,歪曲事实,欺骗读者。他的绝大部分论据都似是而非,因而是不能成立的。除了清朝政府和皇帝以"钦定"的形式,对阎氏《疏证》作了不实事求是的吹捧和褒扬外,其书之所以长期受到推崇,乃因为其考据方法极富欺骗性。本文就从十个方面,一一揭露其对历史事实的歪曲,如何欺骗天真的读者。文章最后还对阎氏《疏证》采用欺骗性考据的原因及其危害,作了简明的评析。详细揭露阎氏《疏证》考据方法的欺骗性,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与危害,在中国学术史上具有相当重大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氏《疏证》 古文《尚书》 考据方法
原文传递
王念孙《广雅疏证》撰作因缘与旨要 被引量:1
18
作者 虞万里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37,219,共10页
王念孙《广雅疏证》刊行二百年来,经学与语言学界奉为圭臬,研究论著层出不穷。然对其之所以曾校理《说文》而不注,撰《方言疏证补》一卷而置之,转而疏证《广雅》,虽各持一说而尚有融会申发余地;其疏证《广雅》之内在理路、撰著旨要,及... 王念孙《广雅疏证》刊行二百年来,经学与语言学界奉为圭臬,研究论著层出不穷。然对其之所以曾校理《说文》而不注,撰《方言疏证补》一卷而置之,转而疏证《广雅》,虽各持一说而尚有融会申发余地;其疏证《广雅》之内在理路、撰著旨要,及其疏证过程中发现周秦两汉经典文献中声音贯穿训诂之奥秘,乃至其后所以与其子合撰《读书杂志》和《经义述闻》之意图,皆忽焉不谈或语焉不详。统观王氏一生读书与行事,分析其学术转折之节点,其疏证《广雅》,与其受教于戴震时,深知《说文》《方言》《广雅》之训释相通,而撰《方言疏证补》时每每引述《广雅》有直接关系。而疏证过程中,独得方言声转之奥秘,发现声音贯穿训诂之旨,导致其完稿后即转入实施周秦两汉经典正讹计划。《疏证》撰著起讫时间,综合各家意见,亦应定为乾隆五十三年秋至六十年末,延续到嘉庆元年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雅证》 撰作因缘 《疏证》旨要 撰作年月
原文传递
试论转语理论的历史发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国理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6,共5页
转语的名称最早见于汉扬雄的《方言》,后人从音义关系和音转规律等方面充实丰富了转语说。王念孙在继承前人特别是他的老师戴震成果的基础上,扩大了转语的研究领域,将传统的转语说改造成研究同源词的利器。在《广雅疏证》中,发挥自... 转语的名称最早见于汉扬雄的《方言》,后人从音义关系和音转规律等方面充实丰富了转语说。王念孙在继承前人特别是他的老师戴震成果的基础上,扩大了转语的研究领域,将传统的转语说改造成研究同源词的利器。在《广雅疏证》中,发挥自己的古音学特长,运用转语理论进行语源研究取得了远超前人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语 同源词 《广雅证》 音义关系 《方言》 音转 古音学 戴震 历史发展 扬雄
下载PDF
评阎若璩的二难推理——《尚书古文疏证》研究之二
20
作者 楊善群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12年第1期118-140,共23页
清人阎若璩所著《尚书古文疏证》,以128条论据证明古文《尚书》之'伪',历来评价极高,但笔者经通认真阅读,论验查证,发现其探用了八种不正当的辨伪方法,错误丛生,矛盾百出。本文集中剖示其一种辨伪方法——二难推理,归纳出《疏... 清人阎若璩所著《尚书古文疏证》,以128条论据证明古文《尚书》之'伪',历来评价极高,但笔者经通认真阅读,论验查证,发现其探用了八种不正当的辨伪方法,错误丛生,矛盾百出。本文集中剖示其一种辨伪方法——二难推理,归纳出《疏证》进行二难推理的三种程式,并对其23个具体推理作细致辨析。本文证明,《疏证》是根据作者的主观想象进行大胆假设,而用二难推理进行小心求证。由于这些二难推理严重背字事实,存在着众多无法解释的问题,因而都是不能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难推理 古文《尚书》 阎氏《疏证》 辨伪 大胆假设 小心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