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读《白门柳》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炯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75-78,共4页
明末清初,这是个风云突变,山河易帜的时代。明代统治者的腐败和对于被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与剥削,不但激起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而且引来满族铁骑入关,有如摧枯拉朽,使朱氏王朝迅速瓦解,并导致清王朝的建立。在这世积乱... 明末清初,这是个风云突变,山河易帜的时代。明代统治者的腐败和对于被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与剥削,不但激起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而且引来满族铁骑入关,有如摧枯拉朽,使朱氏王朝迅速瓦解,并导致清王朝的建立。在这世积乱离,历史变色的年代里,一般老百姓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门柳》 刘斯奋 明末清初 社会背景 历史小说 人物形象 知识分子
下载PDF
《白门柳》的结构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从云 《德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4,共4页
刘斯奋在《白门柳》中所追问的历史意义向来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但是,对历史意义的追问与小说结构的关联却少有人注意。剖析《白门柳》的结构与意义的关联,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刘斯奋的艺术匠心和小说的思想意蕴。
关键词 《白门柳》 结构 意义
下载PDF
物语精魂——长篇小说《白门柳》赏读随笔 被引量:1
3
作者 傅修海 《阅读与写作》 2011年第2期7-8,共2页
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被赞誉为“描写晚明社会的长篇历史小说的双璧”①之一。作者刘斯奋先生用审视的、驾驭历史巨变的艺术气魄,成功刻画众多丰富而痛苦的士人灵魂,展现了在文化激变时代人物心灵... 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被赞誉为“描写晚明社会的长篇历史小说的双璧”①之一。作者刘斯奋先生用审视的、驾驭历史巨变的艺术气魄,成功刻画众多丰富而痛苦的士人灵魂,展现了在文化激变时代人物心灵苦痛的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门柳》 长篇小说 长篇历史小说 “茅盾文学奖” 随笔 赏读 精魂 物语
下载PDF
再探《白门柳》
4
作者 裴喆 《文学与文化》 2022年第3期57-64,共8页
本文认为,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龚鼎孳的词集《白门柳》即余怀所说的传奇《白门柳》,龚鼎孳完全具有创作传奇剧本《白门柳》的可能性;词集《白门柳》不能称之为联章叙事之作,因之认为龚鼎孳词集《白门柳》具有“以词为传奇”的特色也是... 本文认为,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龚鼎孳的词集《白门柳》即余怀所说的传奇《白门柳》,龚鼎孳完全具有创作传奇剧本《白门柳》的可能性;词集《白门柳》不能称之为联章叙事之作,因之认为龚鼎孳词集《白门柳》具有“以词为传奇”的特色也是不能成立的。这一以事件线索聚合词作的形式,更接近于词与小说、戏曲等俗文学体式丛生的时代原貌,由此更能窥见清词中兴的原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鼎孳 《白门柳》 传奇 清词中兴
下载PDF
晚明文人叙事的艺术探索——论刘斯奋的《白门柳》
5
作者 廖四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1-86,108,共7页
刘斯奋的《白门柳》主要通过对钱谦益、黄宗羲、侯方域、冒襄等晚明文人政治、文化等方面活动的描写,颇为广泛地反映了明朝晚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晚明文人的生存困境及其内在原因、中国17世纪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以及中国传... 刘斯奋的《白门柳》主要通过对钱谦益、黄宗羲、侯方域、冒襄等晚明文人政治、文化等方面活动的描写,颇为广泛地反映了明朝晚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晚明文人的生存困境及其内在原因、中国17世纪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矛盾等;篇幅浩大、内容丰富而又线索清晰、结构宏阔而又精致严谨;题材、叙述方式新颖独特;重史实而又不拘泥于史实;文化意味浓烈;人物个性鲜明;语言多姿多彩;但也存在着部分情节不够完整、内容略显庞杂等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斯奋的《白门柳》 晚明文人叙事 艺术探索
下载PDF
以当代意识写历史风云──评《白门柳》第一、二部
6
作者 李爱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96-103,共8页
本文探讨了《白门柳》一、二部的创作特色。作者认为,刘斯奋以当代人的意识去把握、观照和展现明末的风云史。他在作品《白门柳》中采用了人文视角来俯瞰史海,以唯物史观作为评判尺度,并把古今对话的交接点建筑在对事物内因的探求上... 本文探讨了《白门柳》一、二部的创作特色。作者认为,刘斯奋以当代人的意识去把握、观照和展现明末的风云史。他在作品《白门柳》中采用了人文视角来俯瞰史海,以唯物史观作为评判尺度,并把古今对话的交接点建筑在对事物内因的探求上,极具理性思辨力,从而使作品呈现出与前人相迥的风云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斯奋 《白门柳》一、二部 创作特色 当代意识 观照视角 评判尺度 交接点
下载PDF
《白门柳》与古典文学
7
作者 易文翔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0期34-39,共6页
论文论述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联系,具体分析了小说作者以诗歌的凝练性剪裁历史,借鉴古典诗词意趣展开叙事,注重语言的炼字炼句等方面的特征;指出小说所呈现的古典之美是源于作者将古典诗词的创作技巧融会贯通于小说... 论文论述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联系,具体分析了小说作者以诗歌的凝练性剪裁历史,借鉴古典诗词意趣展开叙事,注重语言的炼字炼句等方面的特征;指出小说所呈现的古典之美是源于作者将古典诗词的创作技巧融会贯通于小说的构思和叙事之中,实现了传统艺术元素的现代性复活,这在中国当代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中具有创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小说 古典诗词 审美 《白门柳》
下载PDF
《白门柳》的人物塑造
8
作者 罗守让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89-92,共4页
刘斯奋的《白门柳》是一部思想深邃,艺术深湛,风格特色突出的优秀历史长篇小说。对于这样一部作品所取得的多方面的思想艺术成就,已有许多评论文章作了深入的、中肯的分析和论述。这里,专门就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成就和特色,谈点个... 刘斯奋的《白门柳》是一部思想深邃,艺术深湛,风格特色突出的优秀历史长篇小说。对于这样一部作品所取得的多方面的思想艺术成就,已有许多评论文章作了深入的、中肯的分析和论述。这里,专门就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成就和特色,谈点个人的认识和看法。笔者认为,《白门柳)》思想艺术成就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其最大的和最具特色的成就无疑是它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成就。小说用从容不迫,细腻传神的工笔画描绘了一批封建社会动乱时代的文人知识分子的生动形象。小说以一群文人知识分子作为“历史”的载体,从而真实地再现历史,且不仅仅从政治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门柳》 人物塑造 刘斯奋 历史长篇小说 时代特征
下载PDF
论汉剧《白门柳》中的隐性艺术家形象——兼论该剧的人物组合艺术
9
作者 汪余礼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3年第4期12-21,共10页
广东汉剧《白门柳》,既是“灯”又是“镜”。说它是“灯”,是因为剧中的柳如是形象光彩照人,俨然为隐性艺术家——她智慧超群,有很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既能推动剧情发展,照亮人心深渊,又能一步步“成人之美”,充分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广东汉剧《白门柳》,既是“灯”又是“镜”。说它是“灯”,是因为剧中的柳如是形象光彩照人,俨然为隐性艺术家——她智慧超群,有很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既能推动剧情发展,照亮人心深渊,又能一步步“成人之美”,充分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说它是“镜”,是因为它真实再现了南明弘光朝党争背景下钱谦益、黄太冲、阮大铖等一批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镜与灯的交辉,落实在剧中是枢纽人物钱谦益、镜像人物黄太冲、摧灵手阮大铖、隐性艺术家柳如是等角色的有机组合:他们彼此互动、互相激发,形成“齿轮联动机制”,既生发出比较强烈的戏剧性,也体现出较为浓郁的诗意。进而言之,该剧的人物组合艺术具有一定的典范性,枢纽人物、镜像人物、摧灵手、隐性艺术家这四者的组合构成一种潜在的行当体系,其联合运作既可在形式上实现戏剧性与诗性的融合,也可在内容上实现对社会人心的深度开掘,因而对戏剧创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剧《白门柳》 隐性艺术家 枢纽人物 镜像人物 摧灵手
原文传递
《白门柳》:龚顾情缘与明清之际的词风演进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宏生 冯乾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6-186,共11页
清初词人龚鼎孳的词集《白门柳》 ,以传奇的笔法记录了龚氏与秦淮名妓顾媚的一段情缘 ,它所表现的明末党社胜流对青楼名姝的感慕、推引之情 ,是明清之际社会风习的产物 ;《白门柳》作为联章词写故事的传奇性质 ,体现了明清之际以词为传... 清初词人龚鼎孳的词集《白门柳》 ,以传奇的笔法记录了龚氏与秦淮名妓顾媚的一段情缘 ,它所表现的明末党社胜流对青楼名姝的感慕、推引之情 ,是明清之际社会风习的产物 ;《白门柳》作为联章词写故事的传奇性质 ,体现了明清之际以词为传奇的词创作观 ;而其将士女遇合与家国之思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则是《花间集》以来的艳词传统在明清之际的深化和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门柳》 龚鼎孳 顾媚 明清时期
原文传递
风骨嶙峋白门柳——古代中国女性文化札记之一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祥林 《文史杂志》 2012年第6期88-90,共3页
“白门柳”一词,本指金陵白下门之柳,为秦淮名妓之代称。在文学艺术领域,前人写过一出《白门柳》戏曲,乃是搬演顾眉生的事迹;今人写过一部《白门柳》小说,则是讲述柳如是等的故事。柳、顾二人皆名列明末清初“秦淮八艳”,她俩及... “白门柳”一词,本指金陵白下门之柳,为秦淮名妓之代称。在文学艺术领域,前人写过一出《白门柳》戏曲,乃是搬演顾眉生的事迹;今人写过一部《白门柳》小说,则是讲述柳如是等的故事。柳、顾二人皆名列明末清初“秦淮八艳”,她俩及其姐妹们的名字连同其极富传奇性的人生故事,数百年来飘荡在桨声灯影的秦淮河上,替六朝古都染上了浓浓的粉色,也留下说不完道不尽的龙门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化 古代中国 《白门柳》 札记 风骨 人生故事 秦淮河 文学艺术
下载PDF
《白门柳》的结构创新及当代意义
12
作者 傅修海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5,共3页
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被赞誉为“描写晚明社会的长篇历史小说的双璧”之一。然而,作为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白门柳》的成功不仅仅是题材开掘,其结构艺术的创造更发人深省。
关键词 《白门柳》 结构创新 长篇历史小说 “茅盾文学奖” 意义 当代 艺术作品 结构艺术
原文传递
才子佳人故事的另一种讲法——论《白门柳》对《影梅庵忆语》的颠覆性书写
13
作者 陈淑梅 刘卫国 《网络文学评论》 2020年第2期116-124,共9页
冒襄是著名的复社四公子之一,幼有俊才,少负盛名,为人风流倜傥,慷慨好士。同时代人张明弼曾描写他"姿仪天出,神清彻肤","所居凡女子见之,有不乐为贵人妇,愿为夫子妾者无数。"[1]这些女子中,前有陈圆圆,后有董小宛,... 冒襄是著名的复社四公子之一,幼有俊才,少负盛名,为人风流倜傥,慷慨好士。同时代人张明弼曾描写他"姿仪天出,神清彻肤","所居凡女子见之,有不乐为贵人妇,愿为夫子妾者无数。"[1]这些女子中,前有陈圆圆,后有董小宛,皆绝代佳人。阴差阳错,陈圆圆被掳而去,董小宛矢志相从,历经曲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圆圆 同时代人 董小宛 四公子 《影梅庵忆语》 才子佳人故事 颠覆性 《白门柳》
原文传递
《白门柳》的审美维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易文翔 《粤海风》 2014年第6期46-47,共2页
刘斯奋所著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是当代小说中的佳作,被誉为"历史小说的创作范本"。这部小说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作家从古典审美传统中寻找审视历史的方式,将历史视为审美对象,立足于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之结合,以"道人人心中所有,写... 刘斯奋所著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是当代小说中的佳作,被誉为"历史小说的创作范本"。这部小说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作家从古典审美传统中寻找审视历史的方式,将历史视为审美对象,立足于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之结合,以"道人人心中所有,写人人笔下所无"的标准挖掘历史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美,实现审美层面的艺术追求。《白门柳》审美的第一个标尺是"诗"的维度,以"诗"炼史,用诗概括历史风云变幻。首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门柳》 审美维度 长篇历史小说 当代小说 审美传统 审美对象 认识价值 审美价值
原文传递
钱柳翩然入戏端——谈话剧《白门柳》
15
作者 薛若琳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2-53,共2页
前不久,观摩了广州话剧团演出的史诗剧《白门柳》,引起很大的震撼。这是国内最大型的展示钱谦益和柳如是在明末清初活动的长卷戏剧。幕启,舞台一边是秦淮河,可以行船:一边是歌台舞榭,可以度曲,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编导经过匠... 前不久,观摩了广州话剧团演出的史诗剧《白门柳》,引起很大的震撼。这是国内最大型的展示钱谦益和柳如是在明末清初活动的长卷戏剧。幕启,舞台一边是秦淮河,可以行船:一边是歌台舞榭,可以度曲,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编导经过匠心的编织和营造,把观众带到了三百多年前繁华的明陪都南京,回味这段山河陵替、改朝换代的辛酸岁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 《白门柳》 史诗剧 钱谦益形象 如是形象 人物塑造
原文传递
春风几度《白门柳》——看广州话剧团《白门柳》
16
作者 刘彦君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1-52,共2页
经过了几年时间的琢磨与修改,《白门柳》终于和观众们见面了。也许是以前参与过剧作文本的两次讨论,我个人觉得目前的舞台呈现是可以接受的。
关键词 广州话剧团 《白门柳》 舞台艺术 人物塑造 史诗剧 表演艺术
原文传递
《白门柳》三人谈 《白门柳》:将历史远景溶入舞台胜景中
17
作者 童道明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0-51,共2页
《白门柳》是一个有很大创意而且达到了“艺术完整”的好戏。它很有可能作为一种历史剧创作的新的典范存留在演出史上。
关键词 《白门柳》 话剧 审美情趣 表演艺术 戏剧创新
原文传递
灵魂与人性的追问——话剧《白门柳》与《十三行商人》的艺术比鉴
18
作者 梁凤莲 《广东艺术》 2005年第1期32-33,共2页
分别来自广东省与广州市的两台话剧:《十三行商人》与《白门柳》,虽取材不一样,艺术视角不一样,却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同样关注戏中的历史反思,关注戏剧历史与人物内心电光火石的效应,关注艺术的喻示性,关注在这个层面上展开的... 分别来自广东省与广州市的两台话剧:《十三行商人》与《白门柳》,虽取材不一样,艺术视角不一样,却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同样关注戏中的历史反思,关注戏剧历史与人物内心电光火石的效应,关注艺术的喻示性,关注在这个层面上展开的历史人生,有多大程度的启示作用。换一个角度,毕竟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不仅惊人地相似,而且惊人地重复。所以,历史剧从来都是审察现实、关照现状最好的载体,也是戏剧艺术焕发生命力最得当的托负。比鉴两台戏,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个中收获倒也是颇耐人寻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内心 艺术视角 话剧 《白门柳》 戏剧艺术 追问 历史剧 灵魂 角度 人性
原文传递
登台便是戏?——从《白门柳》看戏剧本性的流失、价值取向的迷乱和制作机制的畸态
19
作者 华嵒 《艺术评论》 2004年第7期15-18,共4页
上得台来,便一定是戏剧吗?
关键词 《白门柳》 戏剧性质 话剧 价值取向 演出形式 导演艺术 叙事方式 舞台形象
原文传递
非常“中国”与“现代”——史诗剧《白门柳》演出形式的启示
20
作者 毛金钢 《艺术评论》 2004年第7期13-14,共2页
黑格尔曾说:“艺术家所以成为艺术家是他看到、认识到真实,并把真实放在一个准确的形式里。”
关键词 史诗剧 《白门柳》 演出形式 话剧 现代感 民族精神 人文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