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史记校勘记》指误
1
作者 芮文浩 《文教资料》 2011年第14期109-110,共2页
张元济先生的《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史记校勘记》是极为重要的学术著作,商务印书馆整理本的出版揭示了《史记》的众多异文,然整理本摘《史记》之文时有讹误,张元济先生的校勘成果尚存可商之处,整理本亦有新误。
关键词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史记校勘记》 错误 商榷
下载PDF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必须得到重视——从张元济先生逝世30周年所想到的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绍曾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9年第6期11-15,44,共6页
张元济先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辑印《百衲本二十四史》(以下简称《衲史》),是我国史学史、校勘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已故刘节教授在《中国史学史稿》中称《衲史》“为保存宋元以来所刻正史之大结集”,张舜徽教授在《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 张元济先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辑印《百衲本二十四史》(以下简称《衲史》),是我国史学史、校勘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已故刘节教授在《中国史学史稿》中称《衲史》“为保存宋元以来所刻正史之大结集”,张舜徽教授在《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称“它为全史中最标准的本子”,都是从《衲史》的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来说的.国内外学术界对《衲史》给予极高的评价,这决不是偶然的.然而人们很少知道,伴随《衲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勘 张元济 校史 二十四史 百衲本 张先 十三经 随笔 注疏 校勘
下载PDF
为什么要整理出版《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兼答汪家熔先生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绍曾 《江苏图书馆学报》 2002年第4期53-56,共4页
<百衲本二十四史>(以下简称<衲史>)是自成体系的"全史"版本,它以传世宋元明旧刻为底本,采取影印的办法,而又校改了其中较明显的讹误,吸收了他本,包括武英殿本的长处,从而在克服文字错误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百衲本二十四史>(以下简称<衲史>)是自成体系的"全史"版本,它以传世宋元明旧刻为底本,采取影印的办法,而又校改了其中较明显的讹误,吸收了他本,包括武英殿本的长处,从而在克服文字错误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我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 史记 《百衲本二十四史 学术价值
下载PDF
百衲本《史记·乐书》校补 被引量:1
4
作者 余作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0-162,共3页
商务印书馆百衲本《史记校勘记》虽称精审,但亦存在不少问题。今以《乐书》为例,对其进行校勘补正。
关键词 百衲本《史记·乐书》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史记校勘记》 校补
下载PDF
钱泰吉《史记》学研究——以校勘记稿抄本三种为中心
5
作者 王碧伦 杨洪升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39-142,共4页
钱泰吉,字辅宜,号警石,嘉兴人,清代著名文学家、校勘学家。其校《史记》长达三十年,校勘成果保留在专门校勘记之中。近于浙江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见所藏校勘记稿抄本三种,皆为孤本,未为人悉。现略加考述,以便学界对其特殊的文献价值有所... 钱泰吉,字辅宜,号警石,嘉兴人,清代著名文学家、校勘学家。其校《史记》长达三十年,校勘成果保留在专门校勘记之中。近于浙江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见所藏校勘记稿抄本三种,皆为孤本,未为人悉。现略加考述,以便学界对其特殊的文献价值有所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校勘 稿抄本
下载PDF
《史记》《新序》校勘记
6
作者 陈蔚松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5期69-76,共8页
刘向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校书的主持者,他所编撰的《新序》《说苑》两部书,大多采自百家传记,其内容与《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互相出入。余嘉锡先生《四库提要辨证》云:“此二书乃向采传记为之,所叙之事一仍古... 刘向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校书的主持者,他所编撰的《新序》《说苑》两部书,大多采自百家传记,其内容与《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互相出入。余嘉锡先生《四库提要辨证》云:“此二书乃向采传记为之,所叙之事一仍古书原文。”今本《新序》已经不全,但就仅存十卷来看,它保存了所据古书的原貌,文字内容可补充《国语》《战国策》及《史记》的不足,也可作为校勘这些古籍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汉书 校勘 战国策 对勘 下句 四库提要辨证 联系上下文 文字 赵世家
下载PDF
《史记·孔子世家》校勘一例
7
作者 林宏跃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72-72,共1页
中华书局校点本《史记·孔子世家》中,有孔子逝世前七日曾对子贡说过的话,其末一句为:“予始殷人也”。然此句中之“始”字,其它许多版本则作“殆”。究竟是“始”还是“殆”?事关该句的释读,应考证清楚。1、版本考证。校点本《史... 中华书局校点本《史记·孔子世家》中,有孔子逝世前七日曾对子贡说过的话,其末一句为:“予始殷人也”。然此句中之“始”字,其它许多版本则作“殆”。究竟是“始”还是“殆”?事关该句的释读,应考证清楚。1、版本考证。校点本《史记》对该字并无校勘说明,据查可知其袭所钞清同治年间的金陵局版本而无所校勘。局本乃据明末晋汲古阁本刻印。而阁本所刊之书不据所藏宋元旧木,“校对草率,错误甚多”,因此说,校点本的祖本非尽善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中华书局校点本 史记 世家 同治年间 殷人 金陵 校勘 版本考证
下载PDF
读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札记
8
作者 吴昱昊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3年第7期37-40,共4页
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于经书博采众本,但经过校勘发现,其校勘所用《史记》并非善本,所举异文的准确性不高。阮校据误本《史记》,纠正经书,因此多有讹误。比如阮校出经、传作某,云《史记》此处有异文,但今检日本所藏古本《史记》恰... 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于经书博采众本,但经过校勘发现,其校勘所用《史记》并非善本,所举异文的准确性不高。阮校据误本《史记》,纠正经书,因此多有讹误。比如阮校出经、传作某,云《史记》此处有异文,但今检日本所藏古本《史记》恰与经、传相合,再加上他校资料,足以证明阮校所引《史记》有误。又如阮校所出经、传作某,云《史记》同,但日本所藏古本《史记》及他校资料此处却存在异文。故参稽《史记》众本及其他古籍,以作订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元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 史记 订补
下载PDF
《汉书》校勘札记 被引量:1
9
作者 沈梅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46-50,共5页
对《汉书》的校勘,前人做了大量的工作,清代学者王先谦汇集诸家之说,撰成《汉书补注》,在《汉书》的训诂、校勘诸方面,创获颇多。解放后,中华书局以《汉书补注》为底本,广取景祐、汲本、殿本、局本以资参证,并吸收了近人的一些研究成果... 对《汉书》的校勘,前人做了大量的工作,清代学者王先谦汇集诸家之说,撰成《汉书补注》,在《汉书》的训诂、校勘诸方面,创获颇多。解放后,中华书局以《汉书补注》为底本,广取景祐、汲本、殿本、局本以资参证,并吸收了近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又一次对《汉书》进行了全面的校勘整理,使标点本《汉书》成为目前最通行的本子。前人对《汉书》的校勘,纠正了书中的不少谬误,大大方便了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 校勘整理 标点本 校勘 王先谦 清代学者 殿本 史记 十七年 补注
下载PDF
谈谈校勘工作中的他校法
10
作者 伍跃 《国家图书馆学刊》 1988年第2期60-62,共3页
在研究古代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所依据的文献,多数是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尽管载体各有不同)。经过长期的传写、传刻,难免会产生一些错误。所以,对于使用古代文献的人来说,文献的准确程度如何是十分关键的。文献的不准确会使我们对人物。
关键词 校法 古代文化 点校本 《艺文类聚》 广雅书局 旧唐书校勘 晋书校文 《太平御览》 孔子世家谱 史记
下载PDF
稿本《宋蜀大字本史记校勘记》考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彧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4-114,共21页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稿本《宋蜀大字本史记校勘记》,书目多著录为王舟瑶手稿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稿抄珍本》解题亦沿用此说。该稿本是由手民过录的清稿本而非手稿本,其第一作者是管世骏,王舟瑶只是对该稿本做了批注,其批注得到管氏采...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稿本《宋蜀大字本史记校勘记》,书目多著录为王舟瑶手稿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稿抄珍本》解题亦沿用此说。该稿本是由手民过录的清稿本而非手稿本,其第一作者是管世骏,王舟瑶只是对该稿本做了批注,其批注得到管氏采纳,可以算作该稿本的第二作者。管氏校勘所据底本并非完整的“宋蜀大字本”,而是以嘉业堂、宝礼堂旧藏两部南宋绍兴间淮南西路转运司刻宋元明递修本《史记集解》拼合而成,真正的蜀大字本只有十八卷,是嘉业堂藏本的补配本,两者均属九行本《史记》版本系统。其校勘体例独具特色,充分揭示了九行本《史记》在文字上的价值,对《史记》文字亦多有考证,取得了较高的校勘成就,对于进一步整理、研究《史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蜀大字本史记校勘记》 管世骏 王舟瑶 底本 校勘体例
原文传递
《二十四史》点校本书目
12
《中国出版》 1978年第4期20-26,共7页
史记 (汉)司马迁撰 (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 (唐)张守节正义《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卩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记载了我国远古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本书这次点校,... 史记 (汉)司马迁撰 (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 (唐)张守节正义《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卩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记载了我国远古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本书这次点校,采用清朝同治年间金陵书局刊行的《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为底本,由史学家顾颉刚等分段标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校 二十四史 校勘 毛晋汲古阁 列传 底本 择善而从 历史 书局
下载PDF
关于二十四史校勘工作的一些意见
13
《书品》 2012年第4期86-88,共3页
一、以校正文字的讹、舛、衍、脱为主,对于史实问题和原书本身的矛盾,一般不作考订。 二、用集中主要的本子互校,择善而从。互校各本间的异文,除文义出入较大、非加说明不可的以外,都不作校记。 三、对于前人校订成果,可吸收其... 一、以校正文字的讹、舛、衍、脱为主,对于史实问题和原书本身的矛盾,一般不作考订。 二、用集中主要的本子互校,择善而从。互校各本间的异文,除文义出入较大、非加说明不可的以外,都不作校记。 三、对于前人校订成果,可吸收其中正确的意见。已经采用的,校勘记应注明出处。至于错误的意见,可置之不理,不必引用之后再加驳正。散见于综合性读书笔记的零星资料,不必广为搜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勘工作 二十四史 史实问题 读书笔 校勘 考订 校订
原文传递
读王仲荦先生《宋书校勘记长编》
14
作者 杜泽逊 孙齐 《书品》 2010年第4期3-12,共10页
2009年3月,中华书局将王仲荦先生遗稿《宋书校勘记长编》列入“二十四史校订研究丛刊”影印行世,这是一件令人非常欣慰的事情。上个世纪50年代末,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和部署下,中华书局组织全国百余位... 2009年3月,中华书局将王仲荦先生遗稿《宋书校勘记长编》列入“二十四史校订研究丛刊”影印行世,这是一件令人非常欣慰的事情。上个世纪50年代末,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和部署下,中华书局组织全国百余位史学工作者进行了“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点校整理工作,被誉为新中国最伟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事实上也是中国古籍整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勘 王仲荦 宋书 二十四史 古籍整理出版 中华书局 2009年 国家领导人
原文传递
《史记》衍脱举正
15
作者 陈冠明 《文献》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9-132,共4页
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校勘方面主要依据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不取各本参校,不出校勘记。因此,有一定局限性,讹误衍脱在所不免。本文专就衍、脱二类作一校勘举正,衍者删之,脱者补之。一,衍文:《五帝本纪》:西至于流沙... 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校勘方面主要依据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不取各本参校,不出校勘记。因此,有一定局限性,讹误衍脱在所不免。本文专就衍、脱二类作一校勘举正,衍者删之,脱者补之。一,衍文:《五帝本纪》:西至于流沙。正义:济,渡也。《括地志》云:"居延海南,甘州张掖县东北千六十四里是。"(1/1/12)按,"济,渡也"三字为衍文,《史记》正文无"济"字,无须解释。或许正义以"济渡也"解释"流沙",但"流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史记 中华书局点校本 索隐 举正 主要依据 五帝本纪 校勘 衍文 流沙
原文传递
张元济辑印《百衲本二十四史》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文宁 《民国春秋》 2000年第2期36-39,共4页
关键词 张元济 二十四史 辑印 史记 商务印书馆 《百衲本二十四史 校勘 《三国志》 中国图书出版业 清末民初
原文传递
罗继祖先生在文献学方面的贡献
17
作者 王同策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4年第4期43-49,共7页
罗继祖先生在文献学方面的贡献王同策罗继祖(1913-)字奉高,一名甘孺,谔士,原籍浙江上虞,后迁江苏淮安。出生日本京都,曾任沈阳医科大学国文讲师(193)、日本京都大学文学讲师(194),大连教育局科员(1945),... 罗继祖先生在文献学方面的贡献王同策罗继祖(1913-)字奉高,一名甘孺,谔士,原籍浙江上虞,后迁江苏淮安。出生日本京都,曾任沈阳医科大学国文讲师(193)、日本京都大学文学讲师(194),大连教育局科员(1945),沈阳博物馆研究员(1949)。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学 罗继祖 校勘 罗振玉 《辽史》 墓志 中华书局 二十四史 整理工作 供奉官
下载PDF
我与山东省图书馆
18
作者 杜泽逊 《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9年第4期45-46,50,共3页
关键词 山东省图书馆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 《清史稿艺文志拾遗》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山东大学 研究生班 整理研究 四库存目
下载PDF
《魏书》点校商榷七十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振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4年第1期36-41,共6页
《魏书》点校商榷七十例高振铎我参加点校《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全后魏文》,是以中华书局点校本《魏书》为主要依据的。是凡出自《魏书》之文,便对我的点校帮助极大,这是因为《魏书》是用新式标点进行整理的,对《全后... 《魏书》点校商榷七十例高振铎我参加点校《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全后魏文》,是以中华书局点校本《魏书》为主要依据的。是凡出自《魏书》之文,便对我的点校帮助极大,这是因为《魏书》是用新式标点进行整理的,对《全后魏文》断句"一般以圈为主"("前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书》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通典》 吐谷浑 形近 《册府》 中华书局 二十四史 校勘 出版说明
下载PDF
唐长孺先生琐记(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忱石 《文史知识》 CSSCI 2011年第12期108-113,共6页
唐先生点校的《北齐书》、《周书》、《魏书》公认是二十四史点校本之样板,笔者实无此学识对以上三史详作点评,这里只想讲一下《魏书》的两条校勘记。
关键词 唐长孺 《魏书》 《周书》 二十四史 点校本 校勘 北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