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砖巷》中后殖民女性文化身份的重构与认同——《砖巷》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1
作者 董雪娟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交流成为普遍现象,少数族裔文学创作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史发展的重要力量。小说反映了后殖民时代中的文化、宗教、性别、种族等问题,从身份认同、女性主义、空间叙事及后殖民的视角,论述了女...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交流成为普遍现象,少数族裔文学创作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史发展的重要力量。小说反映了后殖民时代中的文化、宗教、性别、种族等问题,从身份认同、女性主义、空间叙事及后殖民的视角,论述了女性文化身份的重构与认同这一主题。基于此,从《砖巷》的内容与主题为入口,探究后殖民时代女性的困境及身份探寻,分析后殖民时代女性的文化身份重构与认同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重构 认同 《砖巷》 后殖民女性主义 解读
下载PDF
“英国归属”认同政治的批判——论《撒旦诗篇》与《砖巷》中的族群归属书写 被引量:1
2
作者 芮小河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4-39,共6页
移民问题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社会问题之一。英国官方针对移民提出的"英国归属"认同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萨尔曼·拉什迪与莫尼卡·阿里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发表的作品《撒... 移民问题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社会问题之一。英国官方针对移民提出的"英国归属"认同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萨尔曼·拉什迪与莫尼卡·阿里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发表的作品《撒旦诗篇》、《砖巷》中,对穆斯林移民寻求文化归属的经历进行了书写。两位作家从移民族群的角度出发,对官方三种"英国归属"认同模式中存在的"排斥"逻辑和"强制同化"逻辑展开批评,以他们为代表的英国族裔文学开拓了建构以文化多样性为特征的英国民族认同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撒旦诗篇》 《砖巷》 英国归属 政治认同 族裔性
下载PDF
回家:心灵的归宿——《砖巷》的“第三空间”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艾庆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90-93,98,共5页
《砖巷》是英国孟加拉裔女作家莫妮卡·阿里的处女作。该作品使阿里一炮走红而且为她赢得了多个奖项。运用"第三空间"理论来解读该作品中查努、卡里姆和纳兹尼恩对"回家"的不同理解,认为,"第三空间"... 《砖巷》是英国孟加拉裔女作家莫妮卡·阿里的处女作。该作品使阿里一炮走红而且为她赢得了多个奖项。运用"第三空间"理论来解读该作品中查努、卡里姆和纳兹尼恩对"回家"的不同理解,认为,"第三空间"理论为少数族裔找寻并建构自己的文化身份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指出了该理论在少数族裔找寻并建构自己的文化身份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妮卡·阿里 《砖巷》 “第三空间” 流散 杂糅 身份建构
下载PDF
同根同果:《砖巷》与《紫颜色》 被引量:1
4
作者 郑佳燕 《龙岩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69-72,共4页
英国作家莫妮卡.阿里的处女作《砖巷》和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颜色》都以明确的妇女解放思想,通过对女主人公相似经历的描写,在揭露男权社会对女性压制的同时,极力表现了女性的觉醒和对自由独立的追求。这两部作品在女主人公... 英国作家莫妮卡.阿里的处女作《砖巷》和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颜色》都以明确的妇女解放思想,通过对女主人公相似经历的描写,在揭露男权社会对女性压制的同时,极力表现了女性的觉醒和对自由独立的追求。这两部作品在女主人公形象塑造上,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比较这两部作品,不仅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性主义 女性主体 《砖巷》 《紫颜色》
下载PDF
5
作者 冯润泽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9年第5期45-45,共1页
柔软的泥土 松散的沙 经过火的炙烤 变成坚硬的物质 以方正的心态承受重压
关键词 《砖》 诗歌 中学 冯润泽
下载PDF
疏离与融合——《砖巷》的文本空间研究
6
作者 刘枫艳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23-26,共4页
在加布里埃尔·佐伦的叙事空间理论指导下,对当代英国作家莫妮卡·阿里的代表作《砖巷》中文本空间建构的分析,为理解和欣赏小说的叙事提供了新的视角。佐伦叙事空间理论从语言的选择性、文本的线性时序和视角结构这三个方面研... 在加布里埃尔·佐伦的叙事空间理论指导下,对当代英国作家莫妮卡·阿里的代表作《砖巷》中文本空间建构的分析,为理解和欣赏小说的叙事提供了新的视角。佐伦叙事空间理论从语言的选择性、文本的线性时序和视角结构这三个方面研究叙事的文本空间。在语言的选择性这一层面,研究发现阿里采用陌生化的写作手法刻画出空间异于寻常的形象,从而让读者体会到女主人公感受到的文化冲击和疏离感。对叙事中文本的线性时序的研究则表明,局部事物和整体空间在叙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暗示着砖巷内部的统一性以及砖巷在伦敦社会的异质性。文本的视角结构以"此在"和"彼在"这对二元对立的概念为基础。身处砖巷(此在)的孟加拉移民对祖国的迷思和真实孟加拉国(彼在)间的迥异,则反映了流散对移民身心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布里埃尔·佐伦 文本空间 语言的选择性 文本的线性时序 视角结构 《砖巷》
下载PDF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砖巷》中的女性身份解读
7
作者 刘钰 李杨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0期189-190,共2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交融成为普遍现象,少数族裔文学创作是世界文坛重要构成部分,其中关于后殖民女性群体身份解读和认同的内容,是文学研究十分深刻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围绕小说《砖巷》展开女性身份解读。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砖巷》 女性身份 解读
下载PDF
《砖巷》中纳兹奈恩的创伤研究
8
作者 付蝶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96-101,共6页
莫妮卡·阿里的处女作《砖巷》描写了孟加拉女孩纳兹奈恩在成长的不同阶段的创伤遭遇。童年父权制家庭下形成的心理创伤,使纳兹奈恩失去女性主体性认知,其创伤记忆在婚后尤其是在移居伦敦后不幸的婚姻中机械般地再现。在种族歧视与... 莫妮卡·阿里的处女作《砖巷》描写了孟加拉女孩纳兹奈恩在成长的不同阶段的创伤遭遇。童年父权制家庭下形成的心理创伤,使纳兹奈恩失去女性主体性认知,其创伤记忆在婚后尤其是在移居伦敦后不幸的婚姻中机械般地再现。在种族歧视与隔离的社会大背景下,纳兹奈恩的创伤不断加剧。通过对创伤理论的解读,进一步探索人物从遭受家庭创伤、性别创伤和种族创伤到创伤治愈、恢复自主权和重获新生的自我重构过程,深度发掘小说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巷》 纳兹奈恩 创伤 治愈
下载PDF
谢阁兰与中国文化
9
作者 曹文刚 《邢台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11-112,共2页
谢阁兰把中国看成一个独立的,外在于西方文化系统的又一文化系统,一个值得探究的系统,中国正是他可以求索理念与未知的精神家园。他的小说《勒内·莱斯》反映了他对中国皇家的神秘感,他创作的碑体诗《古今碑录》从形式到内容都汲取... 谢阁兰把中国看成一个独立的,外在于西方文化系统的又一文化系统,一个值得探究的系统,中国正是他可以求索理念与未知的精神家园。他的小说《勒内·莱斯》反映了他对中国皇家的神秘感,他创作的碑体诗《古今碑录》从形式到内容都汲取了中国文化丰富的滋养,构造了一个他自己的内在世界。他的游记《砖与瓦》本着接纳异质文化的态度,寻求中国的幻象,反映了他从真实走向想象的美学追求。《出征》记叙了他的"内心旅程",他的形而上的思考深深浸润着中国文化的滋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阁兰 中国文化 《勒内莱斯》 《古今碑录》 《砖与瓦》 《出征》
下载PDF
散文诗二章
10
作者 薛来彩 《江淮法治》 2002年第9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停电》 《砖》 薛来彩 中国 散文诗 当代作品
下载PDF
《砖巷》中伦敦城市的分群形态与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建构
11
作者 赵晶辉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3-119,共7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伦敦传统城市的空间形态和机体功能正在消失。在城市空间中,不同居民群体或占据不同的区域,或被隔离在特定的地区,城市发展及其持续筛选与分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分群形态。同质性的都市共同体瓦解之后,引发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伦敦传统城市的空间形态和机体功能正在消失。在城市空间中,不同居民群体或占据不同的区域,或被隔离在特定的地区,城市发展及其持续筛选与分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分群形态。同质性的都市共同体瓦解之后,引发了作为隐性的城市文化系统的社会成员的构成方式、种群关系以及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在《砖巷》中,莫妮卡·阿里从孟加拉裔移民视角出发,描写生活在聚居区移民面临的经济、身份、宗教和种族等方面的冲突问题。本文分析《砖巷》中伦敦城市由迁徙飘零的孟加拉人结成的社区共同纽带和在城市中生存下去的共同记忆,聚焦《砖巷》特定的落脚聚居空间、隐匿的社会秩序、社会流动的通道等方面,展现城市作为生活共同体的建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妮卡·阿里 《砖巷》 社会生活共同体 城市 分群形态
原文传递
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砖巷》叙事艺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翃遐 柳晓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0-148,共9页
《砖巷》通过孟加拉移民女孩纳兹奈恩和其丈夫查努的家庭生活,展现了生活在西方的东方人纳兹奈恩由受命运摆布到主宰自己命运的觉醒过程,揭示出东西方文化中不同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本文运用叙事学和文体学的研究成果对《砖巷》的艺术... 《砖巷》通过孟加拉移民女孩纳兹奈恩和其丈夫查努的家庭生活,展现了生活在西方的东方人纳兹奈恩由受命运摆布到主宰自己命运的觉醒过程,揭示出东西方文化中不同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本文运用叙事学和文体学的研究成果对《砖巷》的艺术形式进行分析,认为小说中叙事时间、叙事方式、叙事语言的精心构思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思想的凸现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妮卡·阿里 《砖巷》 叙事 孟加拉
原文传递
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砖巷》叙事艺术
13
作者 蒋翃遐 《叙事(中国版)》 2009年第1期163-173,共11页
《砖巷》通过孟加拉移民女孩纳兹奈恩和丈夫查努的家庭生活,展现了西方文化中东方人纳兹奈恩由受命运摆布到主宰自己命运的觉醒过程,揭示出东西方文化中不同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本文运用叙事学和文体学的研究成果对《砖巷》的艺术形式... 《砖巷》通过孟加拉移民女孩纳兹奈恩和丈夫查努的家庭生活,展现了西方文化中东方人纳兹奈恩由受命运摆布到主宰自己命运的觉醒过程,揭示出东西方文化中不同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本文运用叙事学和文体学的研究成果对《砖巷》的艺术形式进行分析,认为小说中叙事时间、叙事方式、叙事语言的精心构思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思想的凸现起着重要作用。这一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叙事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妮卡·阿里 《砖巷》 叙事 孟加拉
原文传递
散居族裔的生存困境:浅析《砖巷》中的男性角色
14
作者 肖吉木斯 《唐山文学》 2016年第2期152-153,共2页
英国青年作家莫妮卡·阿里在她的成名作《砖巷》中描绘了孟加拉移民在伦敦的生存状态。他们在祖国与客居国之间被架空,处于一个尴尬的生存状态。他们除了适应就是逃亡,没有别的出路。本文根据萨弗兰对散居族裔特征的归纳,分析了《... 英国青年作家莫妮卡·阿里在她的成名作《砖巷》中描绘了孟加拉移民在伦敦的生存状态。他们在祖国与客居国之间被架空,处于一个尴尬的生存状态。他们除了适应就是逃亡,没有别的出路。本文根据萨弗兰对散居族裔特征的归纳,分析了《砖巷》中的男性角色及他们最终离开客居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巷》 散居族裔 祖国 客居国
原文传递
废墟上的生命垒砌——李松的古典情结
15
作者 杨卫 《艺术评论》 2004年第4期36-39,共4页
关键词 李松 油画 欧洲古典主义 艺术生涯 写实技法 艺术风格 《砖与玩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