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无法登岛的“文化难民”——从《离别的记忆》到《砾石之心》跨越三十年的文化认同困境
被引量:
2
1
作者
马秉文
邵玉琢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92-99,共8页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创作的两部小说《离别的记忆》(1987)和《砾石之心》(2017)的发表时间相隔三十年之久,但它们在故事背景、人物设定、故事情节等方面有高度相似之处。作为两部小说原型地的桑给巴尔,先后经历过葡萄牙、阿曼、...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创作的两部小说《离别的记忆》(1987)和《砾石之心》(2017)的发表时间相隔三十年之久,但它们在故事背景、人物设定、故事情节等方面有高度相似之处。作为两部小说原型地的桑给巴尔,先后经历过葡萄牙、阿曼、德国和英国的殖民统治,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非洲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汇地。两部小说的主人公都从小接受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教育和非洲文化熏陶,但他们对父亲的鄙弃和母亲的抛弃折射出其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非洲文化认同的抗拒。他们身上穆斯林和非洲人的文化标签成为了其无法融入英国社会的主要障碍。古尔纳作为出生在桑给巴尔的阿拉伯裔后代,将自己对移民文化认同和文化融入的思考揉进小说中,讲述了兼具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非洲文化和西方文化背景的移民在努力融入西方社会过程中的艰难经历。三种文化之间的缝隙是“文化难民”生存状态的直观反映,多重文化建构下的身份困境只是表象,文化碰撞中的歧视才是造成其无法登岛的真正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桑给巴尔
文化认同
殖民主义
《离别的记忆》
《砾石之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法登岛的“文化难民”——从《离别的记忆》到《砾石之心》跨越三十年的文化认同困境
被引量:
2
1
作者
马秉文
邵玉琢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阿拉伯研究中心
出处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92-99,共8页
基金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阿曼通史”(20200351)。
文摘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创作的两部小说《离别的记忆》(1987)和《砾石之心》(2017)的发表时间相隔三十年之久,但它们在故事背景、人物设定、故事情节等方面有高度相似之处。作为两部小说原型地的桑给巴尔,先后经历过葡萄牙、阿曼、德国和英国的殖民统治,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非洲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汇地。两部小说的主人公都从小接受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教育和非洲文化熏陶,但他们对父亲的鄙弃和母亲的抛弃折射出其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非洲文化认同的抗拒。他们身上穆斯林和非洲人的文化标签成为了其无法融入英国社会的主要障碍。古尔纳作为出生在桑给巴尔的阿拉伯裔后代,将自己对移民文化认同和文化融入的思考揉进小说中,讲述了兼具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非洲文化和西方文化背景的移民在努力融入西方社会过程中的艰难经历。三种文化之间的缝隙是“文化难民”生存状态的直观反映,多重文化建构下的身份困境只是表象,文化碰撞中的歧视才是造成其无法登岛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桑给巴尔
文化认同
殖民主义
《离别的记忆》
《砾石之心》
Keywords
Abdulrazak Gurnah
Zanzibar
cultural identity
colonialism
Memory of Departure
Gravel Heart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无法登岛的“文化难民”——从《离别的记忆》到《砾石之心》跨越三十年的文化认同困境
马秉文
邵玉琢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