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礼记·檀弓下》“公输若方小敛”句读辨正
1
作者 陈思婷 《文史杂志》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礼记·檀弓下》“公输若方小敛”句,郑玄注在“小”下断句,并将“敛”释为“下棺于椁”。如此,则公输若尚小,不应任官;“敛”字单独成句,三礼无例;以下棺释“敛”,与“封”矛盾。通过考察,此句不应在“小”下断开,而应直接作一句... 《礼记·檀弓下》“公输若方小敛”句,郑玄注在“小”下断句,并将“敛”释为“下棺于椁”。如此,则公输若尚小,不应任官;“敛”字单独成句,三礼无例;以下棺释“敛”,与“封”矛盾。通过考察,此句不应在“小”下断开,而应直接作一句读,“敛”仍指小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檀弓 郑玄 小敛
下载PDF
《礼记·檀弓》“壹似重有忧者”解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景泉 侯晓菊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礼·檀弓 中国 汉语 “壹似重有忧者” 注释
下载PDF
《礼记·檀弓》的文学书写及道德批判
3
作者 徐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6-190,共5页
《礼记》作为儒家经典,其着眼点在于礼乐制度的建立,而不是文学的关怀,其重要篇章《檀弓》亦莫能外。然而,《檀弓》中众多章节却颇具浓郁的叙事性,文学色彩突出。《文则》以为:"《檀弓》之载事,古简而不疏,旨深而不晦。"《檀... 《礼记》作为儒家经典,其着眼点在于礼乐制度的建立,而不是文学的关怀,其重要篇章《檀弓》亦莫能外。然而,《檀弓》中众多章节却颇具浓郁的叙事性,文学色彩突出。《文则》以为:"《檀弓》之载事,古简而不疏,旨深而不晦。"《檀弓》的叙事短文之于先秦文学,"文字亦极茂美",其中鲜明性、个性化人物形象的塑造功不可没。在道德批判中进行文学抒写,通过细腻的刻画展现人物的风神情采及内心世界,这是《檀弓》最为重要的文学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檀弓 文学书写 人物形象 儒家经典
下载PDF
《礼记》“壹似重有忧者”正读
4
作者 钟如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壹似重有忧者” 《礼记·檀弓下》 古代汉语 词义 注释 读音
下载PDF
西儒译《檀弓》丧服术语的注疏话语考察
5
作者 薛超睿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47-53,共7页
在儒学经典西传过程中,不仅义理层面的阐发、大量名物制度的诠释需要下考据功夫,而且要回到经学注疏语境,将训诂与翻译相辅相成,才能等值和真值地阐释其中精髓。理雅各英译本和顾赛芬法译本具有较高的训诂学意识,其注释建立在对中国传... 在儒学经典西传过程中,不仅义理层面的阐发、大量名物制度的诠释需要下考据功夫,而且要回到经学注疏语境,将训诂与翻译相辅相成,才能等值和真值地阐释其中精髓。理雅各英译本和顾赛芬法译本具有较高的训诂学意识,其注释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注疏的接受基础上,可视为西儒译经的范本。通过以《礼记·檀弓》译文为个案,结合经学研究和话语研究方法,考察两译本对古代丧服制度的跨文化经义重构与诠释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檀弓 丧服术语 西儒译本 注疏话语
下载PDF
《礼记·檀弓》“壹似重有忧者”解──兼说对先秦文献几个“壹”字的误释
6
作者 李景泉 侯晓菊 《汉字文化》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礼·檀弓 “壹似重有忧者” 先秦文献 “壹”
原文传递
《礼记·檀弓上》曾子责子夏考辨——兼谈孔门弟子是“和而不同”的君子群体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培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0,共7页
《礼记·檀弓上》曾子责子夏"三罪"一节,后儒多误解,并影响到对儒学史的认识。通过考辨子夏丧亲、丧子的时间地点可知,丧亲、丧子对子夏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有三:一是丧亲时子夏年轻体壮经得起巨大哀痛的打击,丧子时年老... 《礼记·檀弓上》曾子责子夏"三罪"一节,后儒多误解,并影响到对儒学史的认识。通过考辨子夏丧亲、丧子的时间地点可知,丧亲、丧子对子夏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有三:一是丧亲时子夏年轻体壮经得起巨大哀痛的打击,丧子时年老体衰精神承受力大不如前;二是丧亲时子夏挫败赵简子图谋未久,返乡服丧担心其报复,故"使民未有闻焉";三是丧亲时子夏远在异国求学为官,服丧能够悄然行事,丧子时已是举国敬重的贤儒大师,势必广被关注。曾子对此早有洞见,责其"三罪"只是一种特殊的劝慰方法而已。孔门弟子是一个"和而不同"的君子群体,有认识分歧并且互有批评帮助是正常的,其践行君子之德决不会因孔子逝世而终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檀弓上》 曾子 子夏 丧亲真相 和而不同
原文传递
为什么我们习惯说“东西南北”
8
作者 陈丹阳 《北方人》 2024年第8期22-24,共3页
不知你是否注意过,人们在描述彼此相对的两个方位时,通常会说东西、南北,而不说西东、北南。如果四大方位连在一起,一般习惯说“东西南北”或“东南西北”,也是先东后西,先南后北。虽然也有“南北西东”这样的表述,但使用的频率远不及... 不知你是否注意过,人们在描述彼此相对的两个方位时,通常会说东西、南北,而不说西东、北南。如果四大方位连在一起,一般习惯说“东西南北”或“东南西北”,也是先东后西,先南后北。虽然也有“南北西东”这样的表述,但使用的频率远不及前面两种儒家经典《礼记·檀弓》中记载,孔子自称为“东西南北人”,意思是四处奔波、居无定所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南北 儒家经典 《礼·檀弓 习惯 东南西北 方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