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8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好贤恶恶”到“以礼为教”——楚简本《缁衣》向《礼记》本《缁衣》转变的思想轨迹
1
作者 王沁凌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8-13,18,共7页
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本《缁衣》为该文献和思想的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据。经比较,《礼记》本《缁衣》对于郭店本有明显的结构改变,《礼记》本通过全篇的结构调整和章节增补,将《缁衣》的思想重心从"好贤恶恶"转向"以礼为教... 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本《缁衣》为该文献和思想的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据。经比较,《礼记》本《缁衣》对于郭店本有明显的结构改变,《礼记》本通过全篇的结构调整和章节增补,将《缁衣》的思想重心从"好贤恶恶"转向"以礼为教"。作为秦汉之际在思想界颇有影响的儒家文献,《荀子》中有关"以礼为教""先仁后刑"的基本内容,进一步衬托出《礼记》本《缁衣》作为汉代儒家政治思想文献的特质。此外,陆贾、贾谊的《新语》和《新书》作为汉初儒家政治思想的代表文献,进一步凸显了楚简本《缁衣》向《礼记》本转变的思想背景,表明《缁衣》的变化与时代思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缁衣》 郭店楚简 《礼记》 《荀子》
下载PDF
从《仪礼》《礼记》看同义动词的历时替换
2
作者 武振玉 张馨月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仪礼》与《礼记》两部文献,在内容上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距离,可以作为历时比较的语料。通过调查梳理发现,表示“往适”“返回”“站起”“上升”“下降”“穿戴”“结束”“改变”“等待”“佐助”“遇到”义的几组同... 《仪礼》与《礼记》两部文献,在内容上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距离,可以作为历时比较的语料。通过调查梳理发现,表示“往适”“返回”“站起”“上升”“下降”“穿戴”“结束”“改变”“等待”“佐助”“遇到”义的几组同义动词存在历时替换关系。一方面,对各组词的出现频次进行了统计,展现同义动词的替换情况;另一方面,考察了各组词句法功能的异同情况。同时,对同义词历时替换的机制进行了阐释,认为多义化导致的词义负担加重是原有词被后起词替换的主要原因,这一词汇演变现象可以用“择一原则”来解释,而语言的“喜新厌旧”心理和方言因素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 《礼记》 同义动词 历时替换
下载PDF
仪式表演和公共情感——《礼记·月令》与中国早期的感物经验
3
作者 闫月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62,共13页
在月令图式中,四时物候的更迭是一个程序,诸多文本均具有这样的叙述结构。从四季兴替的自然时间到仪式表演,显示出月令图式影响到社会行为。从祭祀仪式的意义看,感物的发生逻辑在于天时引发阴阳二气之动,促成自然物变,引发人心之感,形... 在月令图式中,四时物候的更迭是一个程序,诸多文本均具有这样的叙述结构。从四季兴替的自然时间到仪式表演,显示出月令图式影响到社会行为。从祭祀仪式的意义看,感物的发生逻辑在于天时引发阴阳二气之动,促成自然物变,引发人心之感,形成感通互动的境域。在此一语境中,祭祀物色与所处季节直接相关,祭物参与仪式展演,成为意义的生成方式。月令图式是祭祀仪式的根据,这一图式展现出物候、农事和政令的协调。因而,感物与礼制场景直接相关,感物应物候之变,感人循礼制之限。在早期文本中,物不仅是外物,更是祭祀之物;情不仅是私人情感,也是公共情感。通过情实现群体的共鸣,是仪式表演的抒情策略,它最终指向家庭、族群和社会,在更高层面实现它们之间的协调。因此,在礼制背景中,所谓中国文学抒情性,其早期形态并非指向个人情感,而是指向公共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月令 仪式 公共情感
下载PDF
论孔颖达《礼记正义》著述体例之优及其原因
4
作者 陶广学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6-112,共7页
孔颖达的《礼记正义》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赞誉,它不仅集两汉至初唐《礼记》学之大成,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在著述体例上展现了众多优势。通过对《正义》文本的梳理,可以将孔颖达著述体例的优势归纳为六点:一是贯通“三礼”及... 孔颖达的《礼记正义》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赞誉,它不仅集两汉至初唐《礼记》学之大成,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在著述体例上展现了众多优势。通过对《正义》文本的梳理,可以将孔颖达著述体例的优势归纳为六点:一是贯通“三礼”及其他经传;二是对名物和制度的考释详实丰富;三是努力补充《礼记》经文及其郑注的遗漏;四是善于阐释精深的义理;五是表现出谨慎的著述态度;六是训诂文字典雅而流畅。这些著述体例的优势,既与孔颖达深厚的经学素养密切相关,也与《五经正义》修撰发起者唐太宗的政治抱负有着重要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颖达 《礼正义》 《礼记》 著述体例 唐太宗
下载PDF
《礼记·乐记》对竹笛红色乐曲演奏的启迪和教益
5
作者 陈晓光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礼记·乐记》围绕音乐的发生机理、音乐与心理的互动关系、音乐的社会政治心理功能等进行了探索和演绎,成为中国一部最具本源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文化特质的音乐重要历史文献.竹笛与红色乐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记·乐记》围绕音乐的发生机理、音乐与心理的互动关系、音乐的社会政治心理功能等进行了探索和演绎,成为中国一部最具本源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文化特质的音乐重要历史文献.竹笛与红色乐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相同的精神表达与导向功能.探讨《礼记·乐记》、红色乐曲、竹笛之间的关联,深挖《礼记·乐记》的思想内核,并以此作为指导思想,探索竹笛红色乐曲演奏技法的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竹笛 红色乐曲 演奏技法
下载PDF
探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礼记》中的《冠义》《曲礼》为例
6
作者 潘帅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7期77-80,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创造了无数承载历史记忆的文化符号。《礼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为全书核心,其中《冠义》和《曲礼》尤为注重细微礼仪,对人德行教化、社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创造了无数承载历史记忆的文化符号。《礼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为全书核心,其中《冠义》和《曲礼》尤为注重细微礼仪,对人德行教化、社会政教和谐有积极影响。因此,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礼”中汲取民族团结奋斗共谋发展的文化营养,引导社会各民族形成坚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礼记》 典章制度 冠义 文化符号 历史 德行教化 共谋发展
下载PDF
《礼记》卑己尊人的礼学思想初探
7
作者 闵军 刘梓林 《华夏文化》 2024年第2期4-7,共4页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礼义道德,中国也被称为“礼义之邦”。中华传统经典中有关“礼”的论述是社会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论语·季氏》中讲:“不学礼,无以立。”明确指出礼在人...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礼义道德,中国也被称为“礼义之邦”。中华传统经典中有关“礼”的论述是社会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论语·季氏》中讲:“不学礼,无以立。”明确指出礼在人的自我成长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礼是人与人交往中文明秩序的具体体现。《荀子·礼论》认为礼是一种能够“养人之欲,给人之求”的“度量分界”。如果没有礼的约束和限制,人的欲望就无法被满足,就会产生社会纷争、混乱和穷困现象。在古代中国,礼不只是体现为冠礼、婚礼、丧礼、祭礼、聘礼等各种具体形式,而且还体现为一种行为规范和做人品格。《礼记·曲礼上》中讲:“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将礼界定为一种自我谦逊和尊重他人的行为规范,是对礼在实践中精神品格的高度概括。本文将从探究《礼记》中卑己尊人的礼学思想入手,挖掘中华礼文化的谦逊精神和内省品格,以期对我国今日的道德文明建设有所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品格 中国式现代化 学思想 《礼记》 道德文明建设 行为规范 尊人
下载PDF
“大学”一词在《礼记》中的三重内涵阐释
8
作者 申淑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1,共6页
对“大学”一词的不同理解,是造成《大学》解释不同的原因之一。“大学”一词的含义应上溯到《礼记》。在《礼记》中,“大学”有三层含义:一是作为教学机构,与“小学”对举,是对接近成人的王公贵族和国中俊秀之士,围绕诗、书、礼、乐等... 对“大学”一词的不同理解,是造成《大学》解释不同的原因之一。“大学”一词的含义应上溯到《礼记》。在《礼记》中,“大学”有三层含义:一是作为教学机构,与“小学”对举,是对接近成人的王公贵族和国中俊秀之士,围绕诗、书、礼、乐等内容,进行的崇善、黜恶教育;二是作为养老场所,主要是针对有德行的从政退休者,即国老而非庶老、乡老,天子以礼待之,向社会申明孝悌之义,达到国家教化的目的;三是与教学相关的义理内涵,此即“大学之道”“大学之教”“大学之法”“大学之礼”。《大学》篇则是专言“大学之道”。“大学”在《礼记》中的不同含义,既受《礼记》跨时代性的成书过程影响,又取决于作者以礼治重构社会秩序的需要。这些不同含义奠定了“大学”一词与《大学》文本解释的基调,而解释的纷争亦于此初见肇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礼记》 教学机构 养老场所 义理内涵
下载PDF
诸葛亮的修身、齐家、治国与《礼记》
9
作者 陶广学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5-62,84,共9页
《礼记》是诸葛亮熟读的一部儒经,他在修身、齐家与治国理政等方面明显带有《礼记》的痕迹,《诸葛亮集》征引或化用《礼记》文献凡九例。诸葛亮静待三顾之节操,廉洁奉公的道德自律,教诲子弟的修身思想,以及倡导薄葬之美德,皆与《礼记》... 《礼记》是诸葛亮熟读的一部儒经,他在修身、齐家与治国理政等方面明显带有《礼记》的痕迹,《诸葛亮集》征引或化用《礼记》文献凡九例。诸葛亮静待三顾之节操,廉洁奉公的道德自律,教诲子弟的修身思想,以及倡导薄葬之美德,皆与《礼记》思想吻合,是其践行《礼记》经义的体现。诸葛亮上表汉献帝进刘备为汉中王,上言刘禅追尊甘夫人为昭烈皇后,谏言刘禅亲贤远佞,简拔人才不拘一格,严明法度而“轻无赦”的系列举措,均体现出对《礼记》经义的积极吸取。其进取精神与磊落品格表明他是一位儒家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礼记》 修身 齐家 治国 儒学
下载PDF
心灵与音乐之间的互动机理——基于《礼记·乐记》的音乐心理学研究
10
作者 姜楚娟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24-27,共4页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意义的音乐文化典籍《礼记·乐记》始终贯彻一个基本逻辑,即音乐来自人的心灵感应。本文基于音乐心理学视角,以《礼记·乐记》为文本,围绕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等心态与音乐的互动机理,淫志、溺...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意义的音乐文化典籍《礼记·乐记》始终贯彻一个基本逻辑,即音乐来自人的心灵感应。本文基于音乐心理学视角,以《礼记·乐记》为文本,围绕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等心态与音乐的互动机理,淫志、溺志、烦志、乔志等心志与音乐的互动机理,疏达、恭俭、清廉、温良等心理品格与音乐的互动机理,探讨人的心理与音乐之间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记》 音乐 情感 心志 品格 互动机理
下载PDF
论理雅各对《礼记》否定词的翻译
11
作者 林泽欣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4-26,共13页
《礼记》是儒家礼学的集大成者,是承载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伦理思想的重要文献。作为规劝和陈情用礼准则的典籍,否定词的使用是《礼记》的特色之一。在“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和“原型—模型”理论视野下,理雅各翻译《礼记》门类众多的否... 《礼记》是儒家礼学的集大成者,是承载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伦理思想的重要文献。作为规劝和陈情用礼准则的典籍,否定词的使用是《礼记》的特色之一。在“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和“原型—模型”理论视野下,理雅各翻译《礼记》门类众多的否定词时“显隐”特征显著,他能精准把握不同否定词的发音、词义、搭配,配合“直译为先”“反说正译”“显化翻译”等不同的翻译方法,作忠实通达的转化;但是,他的翻译也存在对否定词否定程度把握不当、对否定词引起的情感变动无法完善转译的情况。这些由于“文化真空”造成偶有的翻译“失真”现象,并未消解他上佳的译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否定词 翻译方法 理雅各
下载PDF
《礼记·月令》“顺天应时”风俗思想探赜
12
作者 王才俊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3期114-117,共4页
通过对天文的观测来确立生产生活秩序,人事活动与四时合拍,进而形成“顺天应时”的思想,这种思想与先民的原始思维有关。结合礼俗事象论述了《礼记·月令》中“顺天应时”的风俗思想,认为王官通过定期的礼俗展演,自然节律与政治秩... 通过对天文的观测来确立生产生活秩序,人事活动与四时合拍,进而形成“顺天应时”的思想,这种思想与先民的原始思维有关。结合礼俗事象论述了《礼记·月令》中“顺天应时”的风俗思想,认为王官通过定期的礼俗展演,自然节律与政治秩序得以同构,政令与时令合一,使得其中的礼俗(风俗)承担起“上化下习”治国教化的神圣功能,这种“顺天应时”的风俗思想在后世得以继承发展,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月令》 “顺天应时” 风俗观
下载PDF
《礼记·玉藻》“君赐车马”章辨诂
13
作者 马金亮 于少飞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9-36,共8页
学界关于《礼记·玉藻》“君赐车马”句的读法、释义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以郑玄为代表,认为“拜”“赐”二字当分读,后一句言卿大夫受赐于天子,归必致于其君,待君有命才能使用;另一种以陆佃为代表,认为“拜”“赐”当合读,后一句... 学界关于《礼记·玉藻》“君赐车马”句的读法、释义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以郑玄为代表,认为“拜”“赐”二字当分读,后一句言卿大夫受赐于天子,归必致于其君,待君有命才能使用;另一种以陆佃为代表,认为“拜”“赐”当合读,后一句承接前一句,言没有国君之命则不敢乘服。经考辨,这两句是统言“三赐”之礼,陆氏的读法更符合经文语境,但他对第二句的释义不甚清晰,应释为:若没有得到国君的正式授命,则不可以立即乘服。关于“据掌致诸地”,多数学者认为是解释“稽首”之仪,但实属赘述;段玉裁等人认为是臣受君面赐所行之礼。经考察,臣受君面赐确实应先稽首然后受所赐之物,则“据掌致诸地”应释为:臣稽首而后双手捧所赐之物于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玉藻》 君赐车马 君未有命 据掌致诸地
下载PDF
《礼记·檀弓下》“公输若方小敛”句读辨正
14
作者 陈思婷 《文史杂志》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礼记·檀弓下》“公输若方小敛”句,郑玄注在“小”下断句,并将“敛”释为“下棺于椁”。如此,则公输若尚小,不应任官;“敛”字单独成句,三礼无例;以下棺释“敛”,与“封”矛盾。通过考察,此句不应在“小”下断开,而应直接作一句... 《礼记·檀弓下》“公输若方小敛”句,郑玄注在“小”下断句,并将“敛”释为“下棺于椁”。如此,则公输若尚小,不应任官;“敛”字单独成句,三礼无例;以下棺释“敛”,与“封”矛盾。通过考察,此句不应在“小”下断开,而应直接作一句读,“敛”仍指小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檀弓》 郑玄 小敛
下载PDF
走近《礼记》
15
《文化产业》 2024年第13期I0003-I0003,共1页
曲礼下国君去其国,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宗庙也?”士,曰:“奈何去坟墓也?”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译文】国君如果要离开自己的国家,左右应当劝阻他,说:“为什么要抛弃社稷呢?”如果大夫要离开自己的国家,... 曲礼下国君去其国,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宗庙也?”士,曰:“奈何去坟墓也?”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译文】国君如果要离开自己的国家,左右应当劝阻他,说:“为什么要抛弃社稷呢?”如果大夫要离开自己的国家,左右要劝阻他,说:“为什么要抛弃自己的宗庙呢?”如果士要离开自己的国家,左右要劝阻他,说:“为什么要抛弃祖宗的坟墓呢?”国君应当为保卫社稷而死,大夫应当率领民众保卫国家,直到自己战死,士应当为法制所规定的保卫国家的责任而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宗庙 坟墓 社稷 国君 抛弃 奈何 劝阻
下载PDF
走近《礼记》
16
《文化产业》 2024年第14期I0003-I0003,共1页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者之制 《礼记》 五等 方千里 附庸 天子 大夫 诸侯
下载PDF
走近《礼记》
17
《文化产业》 2024年第15期I0003-I0003,共1页
王制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名山大泽不以封,其余以为附庸闲田。八州,州二百一十国。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国六十有三,凡九十三... 王制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名山大泽不以封,其余以为附庸闲田。八州,州二百一十国。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国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国。名山大泽不以朌。其余以禄士,以为闲田。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国,天子之元士、诸侯之附庸不与。【译文】四海之内共有九个州。每个州的面积都是千里见方。每州之内分封百里见方的大诸侯国三十个,七十里见方的中等诸侯国六十个,五十里见方的小国一百二十个,总共二百一十个诸侯国。每个州内的名山大泽不用来分封。分封剩余的土地或作为附庸,或留待赏赐。畿外的八州,每州有二百一十个诸侯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侯国 《礼记》 四海之内 赏赐 三国 大泽 八州 方千里
下载PDF
走近《礼记》
18
《文化产业》 2024年第10期I0003-I0003,共1页
曲礼下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库为次,居室为后。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君子虽贫,不粥祭器;虽寒,不衣祭服;为宫室,不斩于丘木,.
关键词 《礼记》 祭器 祭服 宫室 君子 养器
下载PDF
走近《礼记》
19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0期I0003-I0003,共1页
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天子、诸侯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天子犆礿、祫禘、祫尝、祫烝... 王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天子、诸侯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天子犆礿、祫禘、祫尝、祫烝。诸侯礿则不禘,禘则不尝,尝则不烝,烝则不礿。诸侯礿犆,禘,一犆一祫,尝祫,烝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诸侯 祭社稷 五岳 祭天 天子
下载PDF
走近《礼记》
20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2期I0003-I0003,共1页
王制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家宰齐戒受质。大乐正、大司寇、市三官以其成从质于天子。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齐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百官齐戒受质,然后休老劳农,成岁事,制国用。
关键词 大司徒 大司空 三官 《礼记》 大司马 大乐正 天子 百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