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8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万历援朝抗倭后朝鲜社会秩序再建——韩国文献《社约辑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商传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0-187,4,共8页
明万历间,日本侵略朝鲜,明朝派兵援朝抗倭,前后近七年,最终日本败退,朝鲜国土得以光复。此七年间,朝鲜关壁江山,尤其是南部诸道,尽为日军所占领。日军于其占领地区,实行破坏朝鲜本土文化之行为,故光复后,地方耆绅着力于社会风气之改造... 明万历间,日本侵略朝鲜,明朝派兵援朝抗倭,前后近七年,最终日本败退,朝鲜国土得以光复。此七年间,朝鲜关壁江山,尤其是南部诸道,尽为日军所占领。日军于其占领地区,实行破坏朝鲜本土文化之行为,故光复后,地方耆绅着力于社会风气之改造。文内所举之韩国文献《社约辑录》所录之社约,肇建于明正德间,日本侵略后被迫废止,万历间朝鲜光复,遂有新约之立,其后延至清朝中叶,实为难得珍贵之史料。文章兹就其于明中叶以后所立之社约,以窥当时朝鲜社会之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征 援朝抗倭 乡约 儒家文化 明朝 《社约辑录》
下载PDF
《资本论》在社会主义时代显示的新生命力──评李炳炎的《社本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锋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资本论》 《社本论》 会主义时代 中国
下载PDF
讨论式教学法在《社建》课教学中的运用
3
作者 蒋盛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7年第1期54-55,共2页
讨论式教学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数学要求,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从而达到巩固、加深、运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生动活泼、适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尤其要注意运用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数学要求,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从而达到巩固、加深、运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生动活泼、适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尤其要注意运用讨论式教学法。从社建课内容上看,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学生中会有不同的看法,引起激烈的讨论。实践表明,通过讨论,让学生在比较中增强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运用,这是一种受到学生欢迎的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近两年中,我们在运用讨论式教学时,重点抓了4个环节。 (一)拟定好讨论题目。讨论题目直接关系到讨论的成败。富有题发性、探索性、针对性的题目,有助于激发学生追求和探索问题的浓厚兴趣。在社建课教学中,应当说需要讨论的问题较多。但在组织讨论时,要少而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讨论式教学法 《社建》课 教学方法 精神文明建设 讨论形式 拜金主义 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会主义建设 主持人 讨论题
下载PDF
《社建》课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4
作者 孙伟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7-19,共3页
《社建》课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孙伟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 《社建》课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孙伟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要“认识和掌握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社建》课 会主义市场经济 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人的现代化 人的全面发展 会主义事业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会主义理论 市场经济价值取向 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下载PDF
从《社建》课教学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改革
5
作者 高淑泽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1996年第3期59-60,共2页
开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比较全面系统地讲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中国才有希望,... 开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比较全面系统地讲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中国才有希望,才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而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本文试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从大学生思想中普遍存在的难点、热点、疑点问题入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社建》课 是马克思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主义理论 大学生 教学谈 《中国会主义建设》课 会主义现代化 资本主义 教学实践
下载PDF
找准《社建》课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 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
6
作者 龙庆华 《红河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47-49,53,共4页
本文从《社建》课的教学目的和特点出发,探讨了《社建》课教学内容的深化改革问题,认为:一、《社建》课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应重在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二、应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突出教学的思想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 《社建》课 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内容 会主义实践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 青年学生 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结构 学习兴趣
下载PDF
原创性的成果突破性的贡献—《社本论》简评
7
作者 钟国焱 《江苏改革》 2002年第9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本炳炎 卓炯 会主义资本 经济学 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本论》
下载PDF
社联“马列主义的大众化”的意涵、指向及其能力建构——以《社联盟报》为重点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爱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6,共12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社联”)与其他左翼文化团体共同兴起了一个很有声势和实力的左翼文化运动。社联既是“马列主义的大众化”的产物,又是“马列主义的大众化”的主体。社联“马列主义的大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社联”)与其他左翼文化团体共同兴起了一个很有声势和实力的左翼文化运动。社联既是“马列主义的大众化”的产物,又是“马列主义的大众化”的主体。社联“马列主义的大众化”呈现出具备高度自觉、以对象为中心的特质,其大众化实践在青年读书指导和工农教育工作中的展开,具有与国民党争夺青年的政治指向。由于遭受国民党疯狂的文化“围剿”,社联意识到“马列主义的大众化”的张力并自觉进行能力建构。以《社联盟报》为重点考察其“马列主义的大众化”理论和实践,对于深化社联研究,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意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会科学家联盟 《社联盟报》 马列主义 大众化
下载PDF
学好科学指南 贯彻行动纲领——关于《社建》课与学《邓选》贯彻《决定》相结合问题
9
作者 张国伟 《思想理论教育》 1994年第2期27-29,共3页
今年11月初《邓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这是邓小平领导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引导我们继续胜利前进的科学指南,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统一全党思想,教育干部人民,提供了最好... 今年11月初《邓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这是邓小平领导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引导我们继续胜利前进的科学指南,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统一全党思想,教育干部人民,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和最有力的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建》课 邓选 《决定》精神 科学指南 行动纲领 实事求 建设有中国特色会主义理论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 两个基本点
下载PDF
浅谈《社建》课改革
10
作者 陈胜余 《思想理论教育》 1994年第3期32-34,共3页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我校于1986—1987学年,首先在历史系86级和教学系85级两个班进行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以下简称《社建》)的试点。然后于1987—1988学年在全校文理科普遍推开,通过8...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我校于1986—1987学年,首先在历史系86级和教学系85级两个班进行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以下简称《社建》)的试点。然后于1987—1988学年在全校文理科普遍推开,通过8年来《社建》课的教学改革,总的说来,学生反映是好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建》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会主义理论 过学习 青年一代 政治理论课程 《中国会主义建设》课 政治理论课改革 改革学 教学改革 第二课堂教学
下载PDF
《社会主义建设》课程怎么上?
11
作者 熊国忠 代金祥 +1 位作者 王金洲 舒先林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4年第5期6-8,共3页
为了增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下简称《社建》)课程的吸引力和时代感,我们首先改革了“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消极被动地跟着听,考试背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一举采用启发式,少讲精讲,这样沟通了讲台与学生之间,课堂与社... 为了增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下简称《社建》)课程的吸引力和时代感,我们首先改革了“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消极被动地跟着听,考试背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一举采用启发式,少讲精讲,这样沟通了讲台与学生之间,课堂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激发了教学对象主体参与意识。从而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融讲授内容、课堂讨论、电化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于一体的”新的教学模式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会主义建设》课程 《社建》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会主义理论 课堂教学 电化教学 教学内容 会实践活动 课堂讨论 传统教学模式 主体参与意识
下载PDF
搞好《社建》课教学必须避免三种倾向
12
作者 庞增安 樊国仁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89-91,共3页
关键词 《社建》课 《中国会主义建设》课 国有企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 乐观主义 现代企业制度 “两权分离” 简单化 现实因素 会主义建设实践
下载PDF
提高《社建》课教学质量初探
13
作者 林鸣春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98-100,共3页
提高社建课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两手抓”,把基本理论的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必须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 《社建》课 教学质量 提高
下载PDF
开展社会调查是《社建》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法
14
作者 谭劲松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100-101,47,共3页
开展社会调查对《社建》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可采用暑假让学生回家乡调查,同配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就近到社会实践基地进行短时参观考察的办法。
关键词 《社建》课 理论联系实际 会调查
下载PDF
《社帕昆昌昆平》与泰国传统社会价值观一探
15
作者 程露 《百色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56-63,共8页
《社帕昆昌昆平》是泰国经典民间文学作品,由阿瑜陀耶王朝时期在素攀地区流行的口头说唱故事演化而来。作为集体性创作的产物,《社帕昆昌昆平》代表并传达了泰国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包括佛教业报思想以及对“君—臣”秩序观念的强化。
关键词 《社帕昆昌昆平》 列维-斯特劳斯 结构主义 会价值观
下载PDF
一部社会主义致富经济学力作 李炳炎博士著《社本论》最近问世
16
作者 张彦伟 杜贵阳 《出版参考》 2000年第9期3-4,共2页
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炳炎博士所著的《社本论》是作者多年来沿着著名经济学家卓炯的思路辛勤探索的总结。
关键词 《社本论》 会主义 经济学家 资本论 卓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资产阶级 发展生产力 会主义资本 一般劳动过程范畴
下载PDF
社会实践在《社建》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7
作者 肖兴燕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11-13,共3页
《社建》课是1985年后我国高校新开没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社建》课教学第一线的成员,现将自己在《社建》课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叙述如下,以期请教于诸位同仁。
关键词 《社建》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会调查 地位和作用 建设有中国特色会主义 组织学 参观考察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主义 教学中
下载PDF
在新形势下搞好《社建》课教学的若干思考
18
作者 刘锦屏 《思想理论教育》 1996年第4期54-55,共2页
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政治课的主要内容。为使这门课的教学更有说服力针对性,本文试从四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正确认识和处理《社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中国革命史》... 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政治课的主要内容。为使这门课的教学更有说服力针对性,本文试从四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正确认识和处理《社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中国革命史》等其他几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之间的关系。首先,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建》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会主义理论 若干思考 教师 教学和科研 新形势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革命史》课 人格力量
下载PDF
对《社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
19
作者 严由铭 《赣南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230-232,共3页
对《社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严由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简称《社建》,下同)课是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两课"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邓小平同志在... 对《社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严由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简称《社建》,下同)课是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两课"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讲话时明确指出:"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建》课 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 大学生 建设有中国特色会主义理论 人与自然的关系 操作条件 理论教育 现代化教学手段 中国特色会主义的理论
下载PDF
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社建》课教学的体会
20
作者 邓晓华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67-68,共2页
党的十五大的最大理论成果,就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和教育大学生是高校“两课”教学义不言辞的义务,尤其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简称《社建》课,更要以讲授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实事求是... 党的十五大的最大理论成果,就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和教育大学生是高校“两课”教学义不言辞的义务,尤其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简称《社建》课,更要以讲授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纵观中共党史,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的事业就取得成功,否则就招致挫折或失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不可能再教条的搬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它毕竟是一百多年前的产物,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不可能对今天的具体问题作出具体的回答,列宁和毛泽东由于生活的年代和现实也不可能对今天的问题作出具体回答.而邓小平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国情最紧密结合的产物,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只有邓小平理论才能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作出具体的回答.因此,用邓小平理论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是最实事求是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此,《社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社建》课 俄国的会主义实践 是马克思主义 会主义本质 教育学生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的会主义 高校“两课”教学 改革开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