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7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祝福》“叙述的辩证法”思辨三题 被引量:1
1
作者 郭传斌 《中学语文》 2024年第7期79-81,共3页
“叙述的辩证法”指向《祝福》小说文本叙述中所体现出的深刻的内在矛盾纠葛形态,以及于对立统一中揭示微妙交替转化的演进过程等特点,由此营造独具一格的叙述张力,形成文本的多重复杂意蕴。其主要体现在“祥林嫂的故事”叙述中“我”... “叙述的辩证法”指向《祝福》小说文本叙述中所体现出的深刻的内在矛盾纠葛形态,以及于对立统一中揭示微妙交替转化的演进过程等特点,由此营造独具一格的叙述张力,形成文本的多重复杂意蕴。其主要体现在“祥林嫂的故事”叙述中“我”的介入、“我”的心理独白式叙述及多重声音、叙事结构的形式意蕴建构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的辩证法 《祝福 叙述者介入 多重声音 叙事结构
下载PDF
弃的美学——《祝福》的一种读法
2
作者 李永中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2,共5页
从学术史来看,《祝福》一般解读为“礼教吃人”或“四大绳索”戕害人。如果回到《祝福》的生成情境,即1923年周氏兄弟从怡怡到陌路以及科玄论战鲁迅的缺席,《祝福》的读法就呈现出另一种可能性。本文从无家、无常、无声三个方面探讨“... 从学术史来看,《祝福》一般解读为“礼教吃人”或“四大绳索”戕害人。如果回到《祝福》的生成情境,即1923年周氏兄弟从怡怡到陌路以及科玄论战鲁迅的缺席,《祝福》的读法就呈现出另一种可能性。本文从无家、无常、无声三个方面探讨“弃”的书写,以回应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上溯“神思”,下接“达性说”,这种“弃”的感伤抒情形成了独特的“弃”的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福 神思 科玄论战 美学
下载PDF
“最短的剧本”与“未完成的文学”——夏衍《祝福》电影剧本手稿探赜
3
作者 王宇平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7,共8页
《祝福》电影剧本是导演桑弧所接触到的“最短的剧本”,其简练风格背后是改编者夏衍“供导演用”与以“广大的劳动群众”为观众的电影剧本写作意识,这在《祝福》电影剧本手稿的封面、场景汇总表、加强动作性的修改、依据镜头逻辑的段落... 《祝福》电影剧本是导演桑弧所接触到的“最短的剧本”,其简练风格背后是改编者夏衍“供导演用”与以“广大的劳动群众”为观众的电影剧本写作意识,这在《祝福》电影剧本手稿的封面、场景汇总表、加强动作性的修改、依据镜头逻辑的段落划分以及旁白添加中有着清晰体现。该电影剧本几经修改,夏衍予以发表的却是初稿,并在之后强调它是“供导演用”而非供读者“阅读”的“文学剧本”,从而带出“电影文学”的“文学”意涵问题,显形了当时电影界相关概念的生成、使用与竞争中一次具体而微的碰撞。同时,从《祝福》电影剧本手稿亦可看出:电影化的写作需求,促成了电影剧本自身的“文学”样貌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福 鲁迅 夏衍 手稿 电影剧本 电影文学剧本
下载PDF
“人”的悲剧:细读《祝福》
4
作者 李文优 《文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鲁迅《祝福》有三层叙述结构,由外到内,从外显到内核,表现了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人”的悲剧,分别是:祥林嫂的命运、鲁镇人的态度、叙述者“我”的消融。其中,鲁镇是中国旧社会的文化缩影;祥林嫂是想努力活成“人”样的、一般性意义的“人... 鲁迅《祝福》有三层叙述结构,由外到内,从外显到内核,表现了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人”的悲剧,分别是:祥林嫂的命运、鲁镇人的态度、叙述者“我”的消融。其中,鲁镇是中国旧社会的文化缩影;祥林嫂是想努力活成“人”样的、一般性意义的“人”;“我”是毫无觉察地消融于“吃人”环境里的“人”。祥林嫂与“我”构成了对比反衬关系,深刻揭示了“人”的悲剧这一中心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福 叙述结构 “吃人”
下载PDF
经典叙事文本教学任务的结构化设计——以《祝福》层级进阶研读教学为例
5
作者 郭传斌 《中学语文》 2024年第28期49-53,共5页
运用“三层级进阶研读”对《祝福》小说文本展开由初阶梳理两个故事到中阶辨析两个故事的内在关联,最后建构以“河边问答”为情节核心的互嵌交织的多声部叙事结构;以结构化的教学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循阶而进,在从“破一树二”到“合二归... 运用“三层级进阶研读”对《祝福》小说文本展开由初阶梳理两个故事到中阶辨析两个故事的内在关联,最后建构以“河边问答”为情节核心的互嵌交织的多声部叙事结构;以结构化的教学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循阶而进,在从“破一树二”到“合二归一”的过程中领会小说独具一格的叙述张力,领悟文本的多重复杂意蕴,进入经典叙事文本的深度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福 “三层级进阶研读” 两个故事 内在关联 叙事结构
下载PDF
高中语文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运用——以《祝福》教学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丁瑛 《中学语文》 2024年第8期83-85,共3页
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能够打破传统小说阅读的“惯例”,有助于学生形成新的观点、产生新的感悟。以鲁迅先生的《祝福》为例,从整体分析、设定目标和创设任务三个角度,探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 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能够打破传统小说阅读的“惯例”,有助于学生形成新的观点、产生新的感悟。以鲁迅先生的《祝福》为例,从整体分析、设定目标和创设任务三个角度,探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以此帮助学生重塑小说阅读观念,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解读小说的内涵,进而加强小说阅读深度和语文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小说教学 任务驱动式 《祝福
下载PDF
《祝福》:“第二次绝望”与鲁迅的文学行动 被引量:1
7
作者 蔡洞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5,共9页
《祝福》通过独特的叙事技巧和“两个故事”的结构安排,开启了作者彷徨时期的反省之路。鲁迅通过文学行动呈现自我现实生存的精神困境以及在绝望中寻路的价值探索,折射出经历了“第二次绝望”之后的鲁迅文学行动及其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祝福》通过独特的叙事技巧和“两个故事”的结构安排,开启了作者彷徨时期的反省之路。鲁迅通过文学行动呈现自我现实生存的精神困境以及在绝望中寻路的价值探索,折射出经历了“第二次绝望”之后的鲁迅文学行动及其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形成,显示了鲁迅精神及其文学的多维和丰富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祝福 文学行动 生命哲学
下载PDF
谁的独白——统编教材《祝福》课文注解辨义
8
作者 吴怀志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1,共4页
高中语文课本将《祝福》中“我”的一段内心独白注解为作者的反语,将“我”等同于作者,事实上,课本的这一注解未能准确反映“我”的形象特征,也未能全面诠释该独白的含义。《祝福》中的“我”是三重形象的叠加:同情祥林嫂的“我”,逃避... 高中语文课本将《祝福》中“我”的一段内心独白注解为作者的反语,将“我”等同于作者,事实上,课本的这一注解未能准确反映“我”的形象特征,也未能全面诠释该独白的含义。《祝福》中的“我”是三重形象的叠加:同情祥林嫂的“我”,逃避祥林嫂的“我”,以及批判祥林嫂的“我”。就其情感立场说,第一个和第三个“我”与作者相同,第二个“我”则与作者相反。无论是相同,还是相反,“我”的独白都只是小说角色的独白,而非作者的独白。只有正确理解“我”的形象特征,才能正确认识《祝福》的主题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白 “我”的形象特征 主题 《祝福
下载PDF
中学语文复调式小说阅读教学——以鲁迅《祝福》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梦琦 《科教文汇》 2024年第5期165-168,共4页
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读不懂复杂的文本、体会不到其深刻的思想情感的情况。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以鲁迅的《祝福》为例,目前多数教师普遍运用情境式阅读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具体情景理解文本内... 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读不懂复杂的文本、体会不到其深刻的思想情感的情况。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以鲁迅的《祝福》为例,目前多数教师普遍运用情境式阅读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具体情景理解文本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但是却忽视了鲁迅文章的复调性,文章解读起来过于单调,学生在整体上对文章把握得不全面。复调式小说还有很多,针对这一类被文章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要开辟新的教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调式小说 《祝福 阅读教学
下载PDF
作为“谬种”的祥林嫂——从身份认同悲剧再读《祝福》
10
作者 邝伟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50,共4页
《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可以看作是自我身份认同确认失败的故事。社会现实、国民精神和历史文化的共同作用让祥林嫂的身份认同努力最终走向悲剧结局。以“谬种”作为切入点,从身份认同的视角分析祥林嫂身份确认的困境,有助于理解祥林嫂... 《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可以看作是自我身份认同确认失败的故事。社会现实、国民精神和历史文化的共同作用让祥林嫂的身份认同努力最终走向悲剧结局。以“谬种”作为切入点,从身份认同的视角分析祥林嫂身份确认的困境,有助于理解祥林嫂悲剧命运、体悟《祝福》主题、理解鲁迅文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祥林嫂 身份认同 为人生 《祝福 鲁迅
下载PDF
启蒙与返乡:小说《祝福》的另一种深刻
11
作者 王向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5,共4页
小说《祝福》通过塑造祥林嫂形象进行社会批判;同时,通过讲述作为知识分子的“我”的返乡经历,书写了作为启蒙者的“我”面对启蒙时的犹豫和惶惑,刻画了一个返乡者对故乡的疏离感,体现出思想内涵的深刻。鲁迅以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叙述方... 小说《祝福》通过塑造祥林嫂形象进行社会批判;同时,通过讲述作为知识分子的“我”的返乡经历,书写了作为启蒙者的“我”面对启蒙时的犹豫和惶惑,刻画了一个返乡者对故乡的疏离感,体现出思想内涵的深刻。鲁迅以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叙述方式,传递出真实而深刻的自审意识和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返乡 主体意识 《祝福
下载PDF
“打出常规”:解读《祝福》的新途径
12
作者 杨大忠 《学语文》 2024年第5期62-65,共4页
“打出常规”叙事方式的特征为:突发性事件引申出人物的复杂心理和真实情感。这种手法构成《祝福》建构情节的重要叙事方式。祥林嫂、“我”和鲁镇民众,是《祝福》中的人物主体,在他们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大量使用“打出常规”的叙事方... “打出常规”叙事方式的特征为:突发性事件引申出人物的复杂心理和真实情感。这种手法构成《祝福》建构情节的重要叙事方式。祥林嫂、“我”和鲁镇民众,是《祝福》中的人物主体,在他们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大量使用“打出常规”的叙事方式,突出了小说的社会批判意义,也体现出鲁迅先生高超的叙事技巧和独到匠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出常规” 《祝福 解读 新途径
下载PDF
基于“思维支架”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祝福》联读教学设计
13
作者 员丹 《学语文》 2024年第3期24-27,共4页
[设计意图]被选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两篇经典小说——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和鲁迅《祝福》中,有别里科夫和祥林嫂这两位作者精心塑造的“典型者”,有“我们”和“鲁镇的人们”这些典型环境中的“旁观者”,也有... [设计意图]被选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两篇经典小说——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和鲁迅《祝福》中,有别里科夫和祥林嫂这两位作者精心塑造的“典型者”,有“我们”和“鲁镇的人们”这些典型环境中的“旁观者”,也有华连卡姐弟和“我”这样带有异质气质的“闯入者”。两篇小说都展示了身为悲剧主体的“典型者”的命运,以此为引子,展示出一种由“旁观者”所构筑参与的集体文化的典型环境,继而以“闯入者”为机关,探索了改造社会、疗愈人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材 《装在套子里的人》 别里科夫 《祝福 教学设计 旁观者 祥林嫂 闯入者
下载PDF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祝福》为例
14
作者 李海燕 《求知导刊》 2024年第12期101-103,共3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掌握文学类作品的阅读要领,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然而,当前不少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依旧进行语文知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掌握文学类作品的阅读要领,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然而,当前不少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依旧进行语文知识或者概念的简单传递,忽视学生对语文知识、概念内涵的理解,导致学生标签化理解的现象比较严重。结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文《祝福》,围绕“祥林嫂死因——封建礼教”这个主问题开展教学实践,以促进学生真实语文学习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语文 小说阅读 《祝福 封建礼教 教学策略
下载PDF
“变”与“不变”:《祝福》教学解读新视角
15
作者 童志国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4年第1期30-33,40,共5页
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不能因为单元整体教学和群文阅读教学而忽视了对单篇文本,尤其是经典文本的深入阅读。以经典小说《祝福》为例,教师出于教学目的并结合个人阅读感想,参考名家的专业解读,提炼出“变”与“不变”一组关键词作为引导学... 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不能因为单元整体教学和群文阅读教学而忽视了对单篇文本,尤其是经典文本的深入阅读。以经典小说《祝福》为例,教师出于教学目的并结合个人阅读感想,参考名家的专业解读,提炼出“变”与“不变”一组关键词作为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主线索,并由此统摄情节梳理、人物形象分析、主旨解读等教学内容,最终达到以简驭繁、以少统多的教学设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经典文本常教常新的教学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细读 阅读教学 解读视角 《祝福
下载PDF
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翻译批评探索——鲁迅《祝福》两个英译本译者的意识形态比较
16
作者 裴梓琪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7期778-785,共8页
本文在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对翻译批评进行探索。以杨宪益和蓝诗玲的《祝福》英译本为研究材料,基于Fairclough、van Dijk和Wodak的批评理论,通过语篇实践分析法、社会–认知分析法和话语–历史批评法,分析两个英译本中不同的人物形象... 本文在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对翻译批评进行探索。以杨宪益和蓝诗玲的《祝福》英译本为研究材料,基于Fairclough、van Dijk和Wodak的批评理论,通过语篇实践分析法、社会–认知分析法和话语–历史批评法,分析两个英译本中不同的人物形象和社会批判,描述译文主题的意识形态。接着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法和话语–历史批评中的语境分析法,揭示译者在社会实践中的意识形态,进一步解释译文主题意识形态出现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祝福 意识形态 翻译批评
下载PDF
反讽艺术的教学探究及其应用——以鲁迅《祝福》教学为例
17
作者 任晓卉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42-44,共3页
以鲁迅《祝福》为例,阐释了反讽艺术的典型表现:正话反说、情景反讽和主题反讽。这阐述了鲁迅讽刺小说“旨微而语婉”的审美风格,重在引导学生认识反讽艺术的特征,并在写作实践中灵活应用。
关键词 《祝福 反讽艺术 旨微而语婉 教学探究
下载PDF
在夹缝中进退两难——《祝福》中“我”的形象解析
18
作者 漆正升 《中学语文》 2024年第33期70-72,共3页
小说《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后收录于鲁迅小说集《彷徨》中。作品主要描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居在四叔家里准备“祝福”时,见证四叔家先前的女工祥林嫂惨死的悲剧故事。小说以旁观者“我”的视角... 小说《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后收录于鲁迅小说集《彷徨》中。作品主要描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居在四叔家里准备“祝福”时,见证四叔家先前的女工祥林嫂惨死的悲剧故事。小说以旁观者“我”的视角描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的无情揭露。同时,“我”这一形象具有多重复杂的象征意义,与小说的情节提炼、人物刻画、主题表现等因素有着密切关联,因此,通过解析《祝福》中“我”的形象,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更深入的解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和审美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福 祥林嫂 “我”
下载PDF
三层四阶:高中小说研读任务的结构化设计——以《祝福》社会环境视角教学为例
19
作者 顾一鸣 《中学语文》 2024年第22期53-58,共6页
小说研读教学是响应“语文学习任务群”课堂形式的积极实践,却一直伴随着“任务缺乏进阶关联性”这个根深蒂固的问题。为此,依据审美心理活动过程,可以设计疏通、探微、涵泳三个层级,搭建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四个梯度,形成“三层四... 小说研读教学是响应“语文学习任务群”课堂形式的积极实践,却一直伴随着“任务缺乏进阶关联性”这个根深蒂固的问题。为此,依据审美心理活动过程,可以设计疏通、探微、涵泳三个层级,搭建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四个梯度,形成“三层四阶”结构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福 小说研读 结构化任务 社会环境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域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策略——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祝福》为例
20
作者 舒帆羲 《文教资料》 2024年第2期172-175,共4页
接受美学以“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为基点,强调阅读主体和阅读活动在文学链中的审美意义,为教师进行高中语文小说教学提供了新的启示。本文结合《祝福》这篇课文进行分析,探讨在接受美学理论下的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 接受美学 高中小说 教学策略 《祝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