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獻通考》引楊復《祭禮》考
1
作者 袁晶靖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4年第3期331-357,398,共27页
日本靜嘉堂文庫所藏《楊復再修儀禮經傳通解續卷祭禮》是目前已知惟一的楊復編纂《祭禮》文本,也是研究朱熹及其弟子禮學思想的重要材料。該書因年代久遠,有殘損缺頁之處,而馬端臨《文獻通考》的禮制部分基本抄録了楊氏《天神》、《地... 日本靜嘉堂文庫所藏《楊復再修儀禮經傳通解續卷祭禮》是目前已知惟一的楊復編纂《祭禮》文本,也是研究朱熹及其弟子禮學思想的重要材料。該書因年代久遠,有殘損缺頁之處,而馬端臨《文獻通考》的禮制部分基本抄録了楊氏《天神》、《地示》、《宗廟》、《百神》諸篇,可供考訂佚文之用。本文試圖據《文獻通考》對《楊復再修儀禮經傳通解續卷祭禮》進行1佚的同時,總結歸納馬氏吸收楊書的體例,並對兩位學者編纂禮文的體例、思想試作比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复 《祭礼》 马端临 《文献通考》
下载PDF
朱子《祭礼》纂修经过与内容辑考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依平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1-279,共9页
本文根据朱子与同道的往来书信、语录,恢复了朱子佚著《祭礼》一书的纂修经过以及三个稿本的主体内容。这部著作以程颐的祖先祭祀观念为蓝本,采取以义起例、缘情制礼、化俗为礼的礼学方法,建构出一个经礼和俗礼、正祭和小祭相结合的祭... 本文根据朱子与同道的往来书信、语录,恢复了朱子佚著《祭礼》一书的纂修经过以及三个稿本的主体内容。这部著作以程颐的祖先祭祀观念为蓝本,采取以义起例、缘情制礼、化俗为礼的礼学方法,建构出一个经礼和俗礼、正祭和小祭相结合的祭祀体系,规定了具体的祭祀名目、仪节、祝文,完善了家庙、神主制度。《祭礼》完整体现了新兴庶民社会的祖先祭祀需求,并通过整体纳入《家礼》的方式,成为传统礼治社会的主要祭祀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祭礼》 祭祀 祭仪 家礼
原文传递
寶祐"重刻"《儀禮經傳通解》正續編考論——兼論静嘉堂藏楊復《祭禮》爲寶祐刊本
3
作者 管仁傑 《国学研究》 2022年第2期263-274,共12页
南宋寶祐間王佖"重刻"之《儀禮經傳通解》正續編,今罕有傳本.根據流傳於世的序文,一般認爲當時重新刊刻了正、續編全書.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通過辨析王佖等人序文内容存在的問題,論證認爲寶祐"重刻"實際僅重新... 南宋寶祐間王佖"重刻"之《儀禮經傳通解》正續編,今罕有傳本.根據流傳於世的序文,一般認爲當時重新刊刻了正、續編全書.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通過辨析王佖等人序文内容存在的問題,論證認爲寶祐"重刻"實際僅重新刊刻了續編部分,而正編部分則是用嘉定十年的原書版進行了修補.同時,本文通過考察日本静嘉堂所藏楊復《祭禮》中的刻工與今傳《儀禮經傳通解》正編補版刻工之間的互見關係,考證認爲静嘉堂藏楊復《祭禮》即寶祐王佖刊本.此外,本文還對寶祐刊版的歸屬與流傳進行了探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儀禮經傳通解》 寶祐刊本 王佖 静嘉堂 楊復《祭禮》
原文传递
以神为宾:商周丧祭礼制中人神关系的新考察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志刚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38,共13页
殡礼、宾祭、宾尸、延尸、祊祭、傧尸等礼仪细节体现出,商周丧祭礼制中存在着"以神为宾"的观念。就时间向度而言,丧礼中的死亡者由生到死,其身份渐次呈现出由主人到宾客的转换过程。就空间向度而言,丧祭礼制中行礼双方所处的... 殡礼、宾祭、宾尸、延尸、祊祭、傧尸等礼仪细节体现出,商周丧祭礼制中存在着"以神为宾"的观念。就时间向度而言,丧礼中的死亡者由生到死,其身份渐次呈现出由主人到宾客的转换过程。就空间向度而言,丧祭礼制中行礼双方所处的位置和面向等,寓示着死亡者(受祭者)是处于宾客之位;而孝子自殡礼之后,便以丧主自居,行礼时处于主人之位,开始继承父祖的宗教政治权力。这种新的理解表明,商周时期的人神关系远不如后世理解得那么森严、疏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 以神为宾 殡礼 宾祭 傧尸礼
原文传递
《仪礼经传通解》版本考略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少鹏 孙赫男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16年第5期36-42,共7页
《仪礼经传通解》是朱熹晚年所修撰的一部大型著作,该书迭经朱熹、黄榦、杨复师生三代撰成,是朱熹礼学体系的代表作。此书在嘉定年间刊印以来,历经宋、元、明三代修版刷印,其间屡有错讹。明正德时抽出正文重刊,康熙、乾隆时两次全文重刊... 《仪礼经传通解》是朱熹晚年所修撰的一部大型著作,该书迭经朱熹、黄榦、杨复师生三代撰成,是朱熹礼学体系的代表作。此书在嘉定年间刊印以来,历经宋、元、明三代修版刷印,其间屡有错讹。明正德时抽出正文重刊,康熙、乾隆时两次全文重刊,朝鲜和日本也曾有刊印,其底本虽出自嘉定本,但因底本刷印时间先后有别,价值亦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仪礼经传通解》 版本 礼学 杨复《祭礼》
原文传递
Building a Preaching Ministry in the English Church during the Reformation
6
作者 Liu Che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8年第1期186-198,共13页
Martin Luther's concept of "priesthood of all believers" implies that everyone who has been baptised not only becomes a Christian, but also becomes a consecrated priest. There is room for a logical extension of Lut... Martin Luther's concept of "priesthood of all believers" implies that everyone who has been baptised not only becomes a Christian, but also becomes a consecrated priest. There is room for a logical extension of Luther's concept. If every Christian is a consecrated priest and has the right to administer the sacraments for himself, is there any necessity to retain a professional priesthood for the Church? While detailing how Luther's concept entailed the shift of clerical functions from a sacramental priesthood to a preaching ministry as occurred within the evolving Protestant Churches, this paper offers a clarification of what Luther actually meant by his form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esthood of all believers sacramental priesthood preaching ministry theEnglish Church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