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摄影《禅》
1
作者 姚广灿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I0002-I0002,共1页
关键词 《禅》
下载PDF
《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宗密“知即是心”思想探析
2
作者 朱宣锦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0期153-156,共4页
“心性”一直是佛教哲学中讨论的核心议题,对心性的认识被认为是解决众生身心问题、达到解脱的门径。《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宗密在对佛教各宗派判教的同时探讨心性问题,并提出了“知即是心”的命题,在区分心、知、智的基础上,进一步以... “心性”一直是佛教哲学中讨论的核心议题,对心性的认识被认为是解决众生身心问题、达到解脱的门径。《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宗密在对佛教各宗派判教的同时探讨心性问题,并提出了“知即是心”的命题,在区分心、知、智的基础上,进一步以“知”界定“心”阐释万法源流问题。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不仅初探圆融华严、菏泽思想的可能性,还以“知即是心”的心性禅思为日后禅教合一融汇发展奠定了理论前提,并且宗密的心性论对宋明心本论思想建构亦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密 《禅源诸诠集都序》 知即是心 宗哲学
下载PDF
《禅月集》结集及其版本流传考 被引量:7
3
作者 田道英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4-88,共5页
依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丛书集成》、《全唐诗》等收录的有关贯休的诗歌以及相关序跋,可以考证贯休的诗集《禅月集》的结集过程、卷数及其版本流传情况。
关键词 贯休 《禅月集》 《四库全书》 《四部丛刊》
下载PDF
禅思诗语——读张晶《禅与唐宋诗学》 被引量:1
4
作者 韩骏伟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2-62,共1页
唐宋“以禅入诗”、“以禅喻诗”之风蔚为大观,且几乎波及绘画、音乐、雕塑等所有艺术门类,在中国诗歌史、文学史、艺术史产生了深远而深刻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禅宗对中国诗学、文学、艺术的影响不亚于其宗教价值,探究禅与唐宋... 唐宋“以禅入诗”、“以禅喻诗”之风蔚为大观,且几乎波及绘画、音乐、雕塑等所有艺术门类,在中国诗歌史、文学史、艺术史产生了深远而深刻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禅宗对中国诗学、文学、艺术的影响不亚于其宗教价值,探究禅与唐宋诗学之间的因缘也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近些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与唐宋诗学》 张晶 书评 审美 诗歌鉴赏
下载PDF
禅思意韵与诗性智慧──评“禅学三书” 被引量:1
5
作者 康震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学三书” 吴言生 《禅宗思想渊源》 《禅学哲学象征》 《禅宗诗歌境界》
下载PDF
清华简《五纪》的“壇”与郭店简《唐虞之道》的“禅” 被引量:4
6
作者 石小力 《出土文献》 CSSCI 2021年第4期35-43,155,共10页
清华简第十一辑《五纪》的"■"即"壇(坛)"字省体,《祷辞》篇的"■"也应该释作"壇","■"字所从"■"旁上部或讹作"采/米"形,据此可知郭店简《唐虞之道》禅让之&qu... 清华简第十一辑《五纪》的"■"即"壇(坛)"字省体,《祷辞》篇的"■"也应该释作"壇","■"字所从"■"旁上部或讹作"采/米"形,据此可知郭店简《唐虞之道》禅让之"禅"为从"■(壇)"声之字,可隶作■,即"邅"字异体,与禅让之"禅"音义皆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 《五纪》 《唐虞之道》
下载PDF
《禅真逸史》吴方言词语二则 被引量:1
7
作者 崔尔胜 《池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00-102,110,共4页
《禅真逸史》语言具有吴方言特征。其中"皂甲"与"师太"分别是各类词典中不见收录和释义欠精当的吴方言词。其研究对版本、作者籍贯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词典学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 《禅真逸史》 吴方言词 皂甲 师太
下载PDF
杨慈湖对儒家圣人的禅学化诠释及其因缘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海燕 《中原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106-113,共8页
宋儒杨慈湖对儒家圣人观的禅学化诠解,是宋明理学家"援禅入儒"的著名案例。受佛禅"即心是佛""无念为宗"等观念的影响,慈湖拈出《孔丛子》中"心之精神是谓圣"一语,强调了本心的"虚明无体&q... 宋儒杨慈湖对儒家圣人观的禅学化诠解,是宋明理学家"援禅入儒"的著名案例。受佛禅"即心是佛""无念为宗"等观念的影响,慈湖拈出《孔丛子》中"心之精神是谓圣"一语,强调了本心的"虚明无体""自灵自神""光明神妙"等体性,并将"不起意"作为成圣功夫,将"静坐反观"中的"见道"体验视为"成圣"端倪。以此为基础,他将孔子自"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生命历程,解释为依照"不起意"功夫不断超越,终至"无思无为"圣境的觉悟过程。这一具有浓郁禅学化色彩的圣人观,与先秦儒学的圣人观形成了巨大反差。此禅学化倾向,与宋明理学"援禅入儒"的思想文化大背景,尤其与当时心学一脉的"圣人可学""以觉训仁""静坐体悟""六经注我"等学思风尚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圣人 杨慈湖 心之精神 觉悟
下载PDF
《禅真逸史》对话性的初步探索
9
作者 刘汝山 乔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2-74,共3页
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中国古典小说《禅真逸史》进行探索性研究,通过与陀思妥耶夫的复调小说对话性的特性的对比,对《禅真逸试》是否具有对话性进行阐述,并探求其发生发展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 《禅真逸史》 对话性 独白 复调小说
下载PDF
《禅话禅画》的“人间佛教”思想与“人本主义”美学
10
作者 王一帆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64,共6页
《禅话禅画》是高僧星云与美学家高尔泰的一次图文合作。这次合作之实现是建立在星云"人间佛教"与高尔泰"人本主义"美学的思想共识之基础上的。二者的思想共性主要体现在"革新意识"、"人道主义关怀&... 《禅话禅画》是高僧星云与美学家高尔泰的一次图文合作。这次合作之实现是建立在星云"人间佛教"与高尔泰"人本主义"美学的思想共识之基础上的。二者的思想共性主要体现在"革新意识"、"人道主义关怀"、"追求自由"与"启蒙精神"四个方面。同时,该文本具有先述后论的写作结构、"对话体"叙述模式等文学特征,反映了"以文弘法,以艺诠佛"的宗教文艺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画》 星云大师 高尔泰 人间佛教 人本主义
下载PDF
《禅学美学史稿》评介
11
作者 李天道 《天府新论》 1994年第6期96-96,F003,共2页
《禅学美学史稿》评介李天道禅宗美学,既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独立的美学分支。由于种种原因,禅宗美学研究长期处于沉寂的状态。直到近几年才稍有转机,人们开始重视对禅宗与中国古代美学之关系的研究。最近,... 《禅学美学史稿》评介李天道禅宗美学,既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独立的美学分支。由于种种原因,禅宗美学研究长期处于沉寂的状态。直到近几年才稍有转机,人们开始重视对禅宗与中国古代美学之关系的研究。最近,继其《静默的美学》之后,电子科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学美学史稿》 中国 古代 美学 书评 创见性 科学性 现实性
下载PDF
禅宗美学研究的新天地——评邓绍秋《禅与诗化哲学比较研究》
12
作者 黄忠顺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9-119,共1页
关键词 美学 研究 邓绍秋 《禅与诗化哲学比较研究》
下载PDF
《禅真逸史》校点后记
13
作者 房日晰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17-20,共4页
《禅真逸史》是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的结合体,并学习和吸收了神魔小说与世情小说的技法;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罕有的。本文对其从作者、版本到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 《禅真逸史》 演义 传奇 世情描写
下载PDF
王艮与禅宗
14
作者 季芳桐 丁新农 《东南文化》 2000年第7期84-87,共4页
王艮是明代泰州学派创始人,阳明后学,他的思想"百姓日用即道"、"安身"、"尊身"说,心情流畅方为乐,与禅宗思想非常相似,从中可以看出禅宗的影响,以及儒佛的融合。
关键词 王艮
下载PDF
贯休《禅月集》版本源流及补遗考述
15
作者 曹丽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54-58,共5页
唐末诗僧贯休的诗集最初有自编于乾宁三年(896)或之前的三十卷《西岳集》,收录诗歌1 000首左右,吴融为之作序。及其卒后,弟子昙域重编其诗为《禅月集》。此集亦当为三十卷,收录歌诗文赞约1 000首,至南宋时流传渐少。后又有南宋僧人可璨... 唐末诗僧贯休的诗集最初有自编于乾宁三年(896)或之前的三十卷《西岳集》,收录诗歌1 000首左右,吴融为之作序。及其卒后,弟子昙域重编其诗为《禅月集》。此集亦当为三十卷,收录歌诗文赞约1 000首,至南宋时流传渐少。后又有南宋僧人可璨重刻《禅月集》,据《四部丛刊》影印本可推知此本收录诗歌701首。此后,历经明末胡震亨、毛晋、清编《全唐诗》以及现当代学者的不断增补、订误,贯休《禅月集》现存诗歌为732首(存疑3首),残句16则。陆永峰先生的《禅月集校注》是现存贯休诗集最为完备的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休 《禅月集》 版本 源流
下载PDF
一部带有标志意义的侠游小说——浅谈《禅真逸史》对《水浒传》的变革与继承
16
作者 董定一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75-79,共5页
作为第一部将英雄游侠作为重点描述对象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之中的游历叙事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与深远的文学意义。在明代中后期步其余绪而以游历结构故事、统筹情节的侠义小说中,《禅真逸史》无疑最具代表性。一方面,《禅真逸史》借... 作为第一部将英雄游侠作为重点描述对象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之中的游历叙事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与深远的文学意义。在明代中后期步其余绪而以游历结构故事、统筹情节的侠义小说中,《禅真逸史》无疑最具代表性。一方面,《禅真逸史》借助表现主人公游移于三教之间的人生行为轨迹以实现故事主题的深化,通过系统概述主人公的游历过程以达成故事结构的完整,推动了侠游小说的进一步成熟;另一方面,《禅真逸史》又以文人的意识形态对《水浒传》中藐视正统、背离社会的情节内容进行规范、调整,无形中弱化了以放逸与自由作为基本象征意义的游历主题,破坏了以流动空间内的人物活动轨迹作为基础框架的游历叙事,阻碍了侠游小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禅真逸史》 游历小说 侠义小说
下载PDF
禅宗·哲学·诗歌融通体系的构筑与建设——吴言生博士《禅学三书》述评
17
作者 沈文凡 《佛学研究》 2002年第0期404-406,共3页
禅学三书,(即《禅宗思想渊源》《禅宗哲学象征》《禅宗诗歌境界》)出版后,在文学、佛学界引起较大反响。作者精探奥理,洞析微机,追溯禅宗发展的历史,找寻禅宗的思想渊源,验证禅宗的哲学象征,体悟禅宗的文学境界,内蕴丰厚,语无蹈袭,自具... 禅学三书,(即《禅宗思想渊源》《禅宗哲学象征》《禅宗诗歌境界》)出版后,在文学、佛学界引起较大反响。作者精探奥理,洞析微机,追溯禅宗发展的历史,找寻禅宗的思想渊源,验证禅宗的哲学象征,体悟禅宗的文学境界,内蕴丰厚,语无蹈袭,自具新意,垂示将来的作用已显端倪。予不自揆,就其主要特点予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学三书》 宗思想 宗哲学 吴言生 宗诗歌 《楞严经》 《金刚经》 述评 佛教经典 本来面目
下载PDF
论大禹和夷夏联盟的禅让制度
18
作者 李竞恒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6期25-32,共8页
早期中国文明的政治文化版块主要呈现为夷夏东、西结构,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更迭,便是东、西不同部族集团的轮流坐庄,禅让也是在这个政治联盟规则内的贵族选举制度。大禹能成为夷夏联盟集团的盟主,既有自身在治水、战争等方面的... 早期中国文明的政治文化版块主要呈现为夷夏东、西结构,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更迭,便是东、西不同部族集团的轮流坐庄,禅让也是在这个政治联盟规则内的贵族选举制度。大禹能成为夷夏联盟集团的盟主,既有自身在治水、战争等方面的贡献因素,也是因为他的前一任盟主虞舜属于东部集团,这一任的盟主便只能在大禹所在的西部集团中产生。相应的,大禹之后选定的皋陶、伯益,也是作为东部集团的候选人。从禅让到家天下,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即该盟主以家族形式赢得天下的良好口碑,保有其盟主权利,履行其盟主义务。如果该家族不再能履行其职责,便会被各部族首领举行的贵族会议推举的新盟主取代。《孟子·万章上》引孔子之言说“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就是说夷夏联盟的禅让和汤武放伐,本质上是一回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东西 联盟 轮流坐庄 大禹
下载PDF
《封禅方说》的性质及内容考辨
19
作者 孙振田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67-71,共5页
依据《史记·封禅书》,《汉书·艺文志》小说家《封禅方说》十八篇所言的“封禅方说”之“方”是指方术而非方士;“封禅方说”也就是“说封禅方”,为对封禅的方术进行论说,即《封禅方说》十八篇当为武帝时方士们讨论“封禅方”... 依据《史记·封禅书》,《汉书·艺文志》小说家《封禅方说》十八篇所言的“封禅方说”之“方”是指方术而非方士;“封禅方说”也就是“说封禅方”,为对封禅的方术进行论说,即《封禅方说》十八篇当为武帝时方士们讨论“封禅方”的记录的结集,具体所涉则包括封禅的器物、时间、地点、建筑、礼仪形式、使用的物品及祭品,以及追随黄帝及仙人的足迹与做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小说家 《封方说》 性质 内容 意义
下载PDF
神思妙想 天籁之音——赵丰散文集《禅与物》序
20
作者 阎庆生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1-45,共5页
《禅与物》是赵丰先生新作的散文集,该书体例独特,逻辑清晰;内容充满禅意,以禅宗哲学与美学来观照自然与人;书稿艺术特点鲜明,意境淡远幽深、画面真实传神、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
关键词 《禅与物》 赵丰散文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