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骚传》窜入《屈原列传》辨 被引量:3
1
作者 谢天鹏 《云梦学刊》 2019年第1期47-52,共6页
《屈原列传》于叙述上有所不通,因此引起一部分学者怀疑。汤炳正先生《〈屈原列传〉理惑》以为是后人将刘安《离骚传》窜入《屈原列传》。由文献比较来看,班固《离骚赞序》、王逸《离骚经章句序》皆有简化《屈原列传》之痕迹,而今本《... 《屈原列传》于叙述上有所不通,因此引起一部分学者怀疑。汤炳正先生《〈屈原列传〉理惑》以为是后人将刘安《离骚传》窜入《屈原列传》。由文献比较来看,班固《离骚赞序》、王逸《离骚经章句序》皆有简化《屈原列传》之痕迹,而今本《屈原列传》基本上与班固、王逸所见之本一致,其中包括汤氏所认为窜入之两段。由此可知,司马迁所作《屈原列传》已经对《离骚传》加以采取。又,汤氏以窜乱说为基础而解决《屈原列传》中诸疑义,以此而佐证窜乱说。详考之,汤氏所举之疑义或不存在,或对疑义之解决亦尚难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列〉理惑》 《离骚传》 窜乱说
下载PDF
试论《离骚传》的文化走向及其历史成因 被引量:3
2
作者 熊良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65-73,共9页
以屈原辞赋为代表的楚辞作品,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研究中,表现出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文化阐释,并从中构建出一套儒家文化的价值模式。探讨其中的原因,固然决定于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思想,而它的发生机制,却是直接导... 以屈原辞赋为代表的楚辞作品,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研究中,表现出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文化阐释,并从中构建出一套儒家文化的价值模式。探讨其中的原因,固然决定于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思想,而它的发生机制,却是直接导源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下的历史文化背景,并由刘安奉诏作《离骚传》所形成的文化走向开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安 《离骚传》 文化走向 价值模式
下载PDF
孤本宋刻钱杲之《离骚集传》递藏轨迹考述
3
作者 刘树胜 张国清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9-36,共8页
国图藏钱杲之《离骚集传》,根据其题跋、题识、题签与藏书印,结合对与之相关的历代书目文献的考察,一条完整的递藏链就清晰地凸现出来了:孤本宋刻钱杲之《离骚集传》首藏于江阴朱承爵“存与堂”,由其后人朱元孺递藏;又藏于常熟毛晋“汲... 国图藏钱杲之《离骚集传》,根据其题跋、题识、题签与藏书印,结合对与之相关的历代书目文献的考察,一条完整的递藏链就清晰地凸现出来了:孤本宋刻钱杲之《离骚集传》首藏于江阴朱承爵“存与堂”,由其后人朱元孺递藏;又藏于常熟毛晋“汲古阁”,由其子毛褒、毛表递藏;继藏于丰润曹寅“楝亭”;继藏于桐乡金德舆“桐华馆”;继藏于平江黄丕烈“士礼居”;继藏于长洲汪士钟“艺芸书舍”,由其后人汪宪奎、汪振勋递藏;继藏于常熟瞿绍基“铁琴铜剑楼”,由其后人瞿镛、瞿润、瞿秉渊、瞿启科、瞿启甲、瞿济苍、瞿旭初、瞿凤起祖孙五代递藏(瞿启甲掌握期间,武进费念慈和常熟邵松年均曾向其借以影抄录副),1950年由瞿济苍、瞿旭初、瞿凤起兄弟将其捐献于中央人民政府,今藏于国家图书馆。同时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作者对楚辞研究的细心、认真与贡献,这也充分证明了此书确为宋刻孤本而非影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本宋刻《离骚传》 藏书印 题跋 题识 题签 递藏链
下载PDF
《史记·屈原列传》关于《离骚》作期矛盾记述的考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生良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87-88,共2页
《史记·屈原列传》是关于屈原生平及创作的珍贵史料,但其中关于《离骚》作期的记述,却存在着矛盾。作者既于“王怒而疏屈平”之后继叙《离骚》的写作,并给以解释和评论,又在怀王入秦、顷襄继立之后写到屈原“虽放流,睠顾楚国,系心... 《史记·屈原列传》是关于屈原生平及创作的珍贵史料,但其中关于《离骚》作期的记述,却存在着矛盾。作者既于“王怒而疏屈平”之后继叙《离骚》的写作,并给以解释和评论,又在怀王入秦、顷襄继立之后写到屈原“虽放流,睠顾楚国,系心怀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云云,再次谈论屈子赋《骚》。《离骚》的作期究系何时,从这里自会得出矛盾的答案,以致后世争论纷纷。 对于这一矛盾现象,有以为错简所致者,有以为后人窜乱者,笔者认为,这是由《屈传》的特殊结构决定的,同时与太史公的笔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记述 《离骚 《史记·屈原列传》 《离骚传》 考辨 太史公 司马迁 刘安 史料 吴起
下载PDF
《离骚》题名古传二义考辨──从《楚辞章句》到《屈原列传》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铮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5-70,共6页
关键词 《离骚 《楚辞章句》 王逸 二义 屈辞 《屈原列传》 《离骚经》 《离骚传》 《章句》 考辨
下载PDF
十世纪以前的楚辞传播 被引量:4
6
作者 崔富章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90,共17页
战国中后期,秦楚尖锐对立,楚怀王成了被欺诈、被侮辱的悲剧形象,楚人蒙羞,啣恨百年,不忘报仇雪耻。此乃《招魂》、《大招》和以"存君兴国"为主旋律的屈原作品得以传播的社会基础。"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世相教传"... 战国中后期,秦楚尖锐对立,楚怀王成了被欺诈、被侮辱的悲剧形象,楚人蒙羞,啣恨百年,不忘报仇雪耻。此乃《招魂》、《大招》和以"存君兴国"为主旋律的屈原作品得以传播的社会基础。"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世相教传",汉代人的记叙必有事实依托,但具体细节莫可踪迹。在楚辞文本传承、解说衍生、诵读不辍诸方面,贾谊、刘安、司马迁、刘向、王逸、郭璞、刘杳、刘勰、萧统、智(道)、公孙罗、李善、五臣、王勉、大江匡衡(日本)诸先贤在楚辞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离骚传》 《楚辞章句》 《文选》 《楚辞音义》 《楚辞释文》
下载PDF
《离骚》决不是刘安的作品——再评何天行《楚辞作于汉代考》 被引量:4
7
作者 汤炳正 《求索》 1984年第3期73-82,共10页
我第一次读到何天行的《楚辞作于汉代考》,是在四十年代末期。那时学术界对它并没有任何反应。而我也只是曾在书眉上写了一些零星的看法;并在讲课时,顺便批评了它的某些论点。不料八十年代的今天,在日本学术界掀起“屈原否定论”的高潮... 我第一次读到何天行的《楚辞作于汉代考》,是在四十年代末期。那时学术界对它并没有任何反应。而我也只是曾在书眉上写了一些零星的看法;并在讲课时,顺便批评了它的某些论点。不料八十年代的今天,在日本学术界掀起“屈原否定论”的高潮中,何氏的《楚辞作于汉代考》,竟被誉为“最周密、最系统”的著述。(见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会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中国文学研究》三期,稻畑耕一郎《屈原否定论系谱》)这就是我不得不旧事重提,再次评论一下这部书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安 《离骚 《离骚序》 《离骚传》 楚辞 淮南 屈原 武帝 作品 汉书
下载PDF
传:赋之变体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昆庸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9年第6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离骚 《离骚传》 《大人先生传》 离骚 《目录学发微》 《九辩》 《文选》 《汉书》 《楚辞》 《楚辞章句》
下载PDF
《离骚》称“经”时间新论
9
作者 李大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5-59,共5页
屈原及其以《离骚》为代表的伟大作品,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崇高的地位,《离骚》甚至被尊称为“经”。但是,《离骚》称“经”始于何时,古今楚辞学者的意见是很分歧的。我在研习楚辞学史的过程中,对这一问题有了不同于历代学者观... 屈原及其以《离骚》为代表的伟大作品,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崇高的地位,《离骚》甚至被尊称为“经”。但是,《离骚》称“经”始于何时,古今楚辞学者的意见是很分歧的。我在研习楚辞学史的过程中,对这一问题有了不同于历代学者观点的新的认识。我认为,对《离骚》称“经”时间的讨论,不只是为了澄清学术界长期争论乃至失误的一个老问题,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开展屈原及楚辞的研究。故撰为本文,请专家同行指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屈原 王逸 评屈 刘安 《离骚经》 《离骚传》 东汉前期 楚辞学史 王充
下载PDF
谁是“刘安作《离骚》”论的始作俑者?——评许笃仁的《楚辞识疑》
10
作者 黄中模 《中州学刊》 1984年第4期71-75,共5页
一九三八年在上海孤岛出版的《楚辞研究》,收入了卫聚贤的《〈离骚〉的作者——屈原与刘安》、何天行的《楚辞新考》与丁迪豪的《离骚的时代及其他》等文章,集中宣扬了所谓的“刘安作《离骚》”论。1948年,何天行之书又由中华书局再版,... 一九三八年在上海孤岛出版的《楚辞研究》,收入了卫聚贤的《〈离骚〉的作者——屈原与刘安》、何天行的《楚辞新考》与丁迪豪的《离骚的时代及其他》等文章,集中宣扬了所谓的“刘安作《离骚》”论。1948年,何天行之书又由中华书局再版,改名为《楚辞作于汉代考》。此书流行于海外,近些年来被有的外国汉学家,称为“最周密、最系统”的“屈原否定论”,是何“提出‘屈原=淮南王刘安’的见解”。我想,这果真是何天行提出来的吗?经过一些时间,在查其它资料的同时,终于查到一九三五年的《浙江省图书馆馆刊》第四卷第四期,上面刊登有一篇署名为许笃仁写的文章——《楚辞识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安 《离骚 楚辞 高诱 《淮南子》 “屈原否定论” 《离骚序》 始作俑者 《离骚传》 伯庸
下载PDF
刘安释《离骚》“有娀佚女”
11
作者 大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66-66,共1页
《汉书·淮南王传》载,刘安尝为汉武帝作《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此《传》既评文,又对词句典故进行训释。而班固不满意《离骚传》对屈原作品和人品的推崇,也不满《离骚传》对《离骚》名物的训解,故其《离骚序》云:“又说... 《汉书·淮南王传》载,刘安尝为汉武帝作《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此《传》既评文,又对词句典故进行训释。而班固不满意《离骚传》对屈原作品和人品的推崇,也不满《离骚传》对《离骚》名物的训解,故其《离骚序》云:“又说‘五子以失家巷’,谓‘五子胥’也。及至‘羿’、‘浇’、‘少康’、‘弍姚’、‘有娀佚女’,皆各以所识有所增损,然犹未得其正也。”关于“五子”等人名,今不细论:单言“有娀佚女”,则可辨其得失。《离骚》云:“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淮南子·地形》云:“有娀在不周之北,长女简翟,少女建疵。”则刘安释《离骚》,当用此说。案:“简翟”,《楚辞·天问》作“简狄”,《大戴礼·帝系》、《史记·殷本纪》同(《索隐》言旧本“狄”作“易”,又作“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安 《离骚 《离骚传》 《史记·殷本纪》 帝喾 班固 “易” 《离骚序》 偃蹇 汉书
下载PDF
屈原辞赋悬日月——屈原作《离骚》的否定之否定
12
作者 周东晖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22-29,共8页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素无否定屈原之说,也素无否定屈原《离骚》之说。只是到了“五四”运动前后,谢无量在《楚辞新论》中透露了其师廖季平否定屈原及其作品的议论。此后,又有胡适、何天行、卫聚贤扬其说,其中何天行走得最远。也最...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素无否定屈原之说,也素无否定屈原《离骚》之说。只是到了“五四”运动前后,谢无量在《楚辞新论》中透露了其师廖季平否定屈原及其作品的议论。此后,又有胡适、何天行、卫聚贤扬其说,其中何天行走得最远。也最为彻底。他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始皇 屈原辞赋 刘安 《离骚传》 苗裔 楚辞 否定之否定 高阳 廖季平
下载PDF
《屈原列传》析疑
13
作者 熊任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2-19,共8页
《史记·屈原列传》是研究屈原生平事迹的重要资料。有些地方记叙得不十分清楚,引起一些疑问,较大的有三点:(一)何时作《骚》?(二)何时被放?(三)子兰所怒何事? 或以为今本屈传有错简,须更定;或以为其中有后人窜入的文字,应剔除。可... 《史记·屈原列传》是研究屈原生平事迹的重要资料。有些地方记叙得不十分清楚,引起一些疑问,较大的有三点:(一)何时作《骚》?(二)何时被放?(三)子兰所怒何事? 或以为今本屈传有错简,须更定;或以为其中有后人窜入的文字,应剔除。可是,这两种办法都会生发一些新的问题。拙稿试图在不动原文的情况下,为释疑解惑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列传》 《骚》 参考意见 《离骚 文字 史记 疑问 生平事迹 重要资料 《离骚传》
下载PDF
论儒家诗学的泛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道礼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38,共16页
儒家诗学是儒家先贤把"诗三百"放到政治教化中考量,从礼乐意识中伸展出来的思想智慧。经验的单薄性,决定了儒家诗学有精神旨趣单一、思想结构单调的先天不足。在"独尊儒术"的大背景中,儒家诗学被经典化为一套以&qu... 儒家诗学是儒家先贤把"诗三百"放到政治教化中考量,从礼乐意识中伸展出来的思想智慧。经验的单薄性,决定了儒家诗学有精神旨趣单一、思想结构单调的先天不足。在"独尊儒术"的大背景中,儒家诗学被经典化为一套以"讽"(风刺、风教、风化)为价值核心、号称"诗教"的相对完整的理论话语,并开始了它"泛化"的历程。"泛化"并不是因为儒家诗学结构中有可供拓展的理论空间,而是出于把儒家诗学以"讽"为核心价值的价值观树立为一切文学的"原教旨"的意识形态动机。"泛化"儒家诗学有两大类型:一有"守道护教"般的凝重,一如"梨园扮戏"样轻松。"泛化"儒家诗学的结果,不仅仅表现为涣散了儒家诗学的思想智慧,更为重要的是给中国文学的发展制造了额外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诗学 孔子 淮南《离骚传》 扬雄 白居易
下载PDF
楚辞研究的价值定位 被引量:2
15
作者 熊良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49-57,共9页
屈原和楚辞的研究 ,在两汉时期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自刘安作《离骚传》 ,遭到班固《离骚序》的批评 ,变换视角 ,反映了文学发展与传统学术分道扬镳形势下的价值转换 ,后又引起王逸的批驳 ,从而进一步建立起一套道德本位的价值模式 ... 屈原和楚辞的研究 ,在两汉时期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自刘安作《离骚传》 ,遭到班固《离骚序》的批评 ,变换视角 ,反映了文学发展与传统学术分道扬镳形势下的价值转换 ,后又引起王逸的批驳 ,从而进一步建立起一套道德本位的价值模式 ,更明确地体现了意识形态所发挥的导向社会共同行动的主要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研究 《离骚传》 《离骚序》 《楚辞章句》 批评模式 价值定位
下载PDF
楚辞和两汉文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震云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9-74,共6页
中国之政,自秦始也,中国之制和中国之盛,则自汉始也.汉家天下四百年,也是中国文化史上辉煌的四百年.从夺取秦鹿到楚汉相争,政治上文化上的风云人物刘邦、项羽、范增、萧何、韩信……都是楚人.秦国花费多年心血,苦心经营宇内,不到二十年... 中国之政,自秦始也,中国之制和中国之盛,则自汉始也.汉家天下四百年,也是中国文化史上辉煌的四百年.从夺取秦鹿到楚汉相争,政治上文化上的风云人物刘邦、项羽、范增、萧何、韩信……都是楚人.秦国花费多年心血,苦心经营宇内,不到二十年就归政楚人,显示了楚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楚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显示了恢宏的气度.楚辞,作为楚文化代表的精神方式对汉学术和文化的建构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屈原 司马迁 《离骚 楚文化 朱买臣 《离骚传》 刘安 汉赋 汉文化
下载PDF
古代楚辞学重要论著及版本述评
17
作者 张磊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8-80,68,共4页
对西汉至清代研究《楚辞》的重要论著及版本进行述评。
关键词 楚辞学 著作 版本 述评 古代 《离骚传》 《楚辞章句》 《楚辞补注》
下载PDF
古典屈学中屈原人格研究与现代屈学人格理论
18
作者 彭红卫 张棣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04-107,共4页
自汉初迄清季,历代学者虽没有用“人格”一词来评论屈原,但对其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品行等多有阐发,并集中在忠君爱国的伦理道德层面。这些感发式的阐述,包含了“人格”的一些方面,是对屈原人格不自觉的局部揭示。以人格心理学理论观... 自汉初迄清季,历代学者虽没有用“人格”一词来评论屈原,但对其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品行等多有阐发,并集中在忠君爱国的伦理道德层面。这些感发式的阐述,包含了“人格”的一些方面,是对屈原人格不自觉的局部揭示。以人格心理学理论观照,屈原赍志以殁,是历史必然条件下其人格合乎逻辑的推衍,是他对人生积极探索之后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人格 “古典屈学” 《离骚传》 司马迁 《楚辞章句》
下载PDF
齐文学对秦汉文学的影响
19
作者 王洲明 《管子学刊》 1995年第1期50-53,36,共5页
齐文学对秦汉文学的影响王洲明秦祚短暂,且重法无文,因此称得上文学的作品很有限。但值得注意的是齐地仙道方术却曾影响到秦的文学。《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三十六年,有陨石落,黔首或刻其名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 齐文学对秦汉文学的影响王洲明秦祚短暂,且重法无文,因此称得上文学的作品很有限。但值得注意的是齐地仙道方术却曾影响到秦的文学。《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三十六年,有陨石落,黔首或刻其名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不乐,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文学 东方朔 《答客难》 《安世房中歌》 司马相如 郊祀歌 《离骚传》 浪漫主义文学 招隐士 《汉书》
下载PDF
汉人对楚辞的整理和编纂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建勋 《中国文学研究》 1989年第2期62-66,共5页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宗悬案:汉以前的文献中,找不到关于屈原事迹及其作品的任何记载。据《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曾以“左徒”之位,“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作为楚怀王的重臣,先秦有关文献理应有所...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宗悬案:汉以前的文献中,找不到关于屈原事迹及其作品的任何记载。据《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曾以“左徒”之位,“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作为楚怀王的重臣,先秦有关文献理应有所提及,而不见者,或是因为他“暴显君过”的行为不容于楚国当时的统治者,故史书不载;或是有关文献遭秦火散佚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章句 刘安 刘向 屈原赋 王逸 《离骚传》 “楚辞” 汉人 《离骚 作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