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鲁迅散文诗《秋夜》的图像阐释与重构 |
张鑫鑫
卢军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2023 |
0 |
|
2
|
《秋夜》与《北方的冬天是冬天》的互文性解读 |
田建民
田天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3
|
“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鲁迅的《秋夜》破译 |
胡尹强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4
|
《秋夜》中的三重内蕴 |
朱崇科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5
|
《秋夜》:《野草》的“序” |
汪卫东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1
|
|
6
|
先驱者孤傲而无奈的心态表露——鲁迅散文诗《秋夜》论析 |
田建民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7
|
再谈《秋夜》的象征问题——兼与张觉先生商榷 |
贺昌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8
|
德里达解构主义视域内鲁迅《秋夜》的文字学诠释 |
周江平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9
|
从“枣树语句”说起——论《秋夜》的白话诗学 |
文贵良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0
|
从《秋夜》看尼采对鲁迅的影响 |
陈蕴贤
|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
2002 |
2
|
|
11
|
个性主义的张扬——鲁迅《秋夜》新解 |
王雨海
|
《许昌学院学报》
CAS
|
2004 |
2
|
|
12
|
《秋夜》:一首含蓄委婉的爱情诗 |
余放成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7
|
|
13
|
文本法之于鲁迅作品教学与研究——以《秋夜》教学为例 |
贺仲明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4
|
|
14
|
鲁迅自我的找寻——《秋夜》的再解读 |
郑迦文
|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5
|
|
15
|
“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鲁迅散文诗《秋夜》中的一种特殊语言格式 |
刘玉凯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
2001 |
1
|
|
16
|
《秋夜》:《野草》的爱情心理之序 |
余放成
|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
2011 |
1
|
|
17
|
多重寓意“家园”的重构与延展——《秋夜》新读 |
张勇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8
|
巴金《秋夜》:关键词、语义场和修辞接受 |
董瑞兰
|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
2012 |
0 |
|
19
|
“自由”与“他由”之间——重读《秋夜》 |
李向东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20
|
鲁迅复杂情感世界的显露——《秋夜》的思想内涵新探 |
卢晓
|
《阅读与写作》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