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李白《秋浦歌》与王维《辋川集》的异同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振华 《阅江学刊》 2014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李白《秋浦歌》与王维《辋川集》是天宝后期创作的表现江南秋浦胜境和北方蓝田辋川佳境的两组山水诗。尽管王、李二人没有交往唱和,也没有受到对方的影响,但两组诗还是存在相同之处:它们都继承了南朝大谢、小谢山水诗的艺术传统,运用五... 李白《秋浦歌》与王维《辋川集》是天宝后期创作的表现江南秋浦胜境和北方蓝田辋川佳境的两组山水诗。尽管王、李二人没有交往唱和,也没有受到对方的影响,但两组诗还是存在相同之处:它们都继承了南朝大谢、小谢山水诗的艺术传统,运用五绝组诗描写山水景物。《秋浦歌》《辋川集》的差异主要是:李白重主观抒情,王维重客观描摹;李白受民歌影响,追求"诗中有人",王维则受佛禅影响,追求"诗中有画"、"诗中有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秋浦歌》 王维《辋川集》 抒情 描摹 民歌
下载PDF
“无理之妙”和“大言欺人”——谈李白《秋浦歌》(其十五)的理解和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袁晓薇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71-73,共3页
李白《秋浦歌》(其十五 )语言浅近 ,题旨明白。历代注家几乎一致激赏其“无理而妙” ,评价大同小异 ,今人对其夸张艺术的推崇也基本上是前人观点的沿用 ,很少对诗中存在的明显矛盾和疑点做深入探究。实际上 ,只有将“明镜”解作“水镜... 李白《秋浦歌》(其十五 )语言浅近 ,题旨明白。历代注家几乎一致激赏其“无理而妙” ,评价大同小异 ,今人对其夸张艺术的推崇也基本上是前人观点的沿用 ,很少对诗中存在的明显矛盾和疑点做深入探究。实际上 ,只有将“明镜”解作“水镜”才使原诗意境真实自然 ,否则 ,“白发三千丈”只能是“大言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秋浦歌》 理解 评价 夸张 意境 语言 五言绝句 诗歌
下载PDF
也论《秋浦歌》的构思、主旨及有关语词的阐释──兼与日本汉学家松浦友久先生商榷
3
作者 张涤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2-27,共6页
关键词 《秋浦歌》 日本汉学 李白诗歌 秋浦河 白发 青铜镜 社会历史背景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 写作时间 地理环境决定论
下载PDF
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赏析
4
作者 王益祯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8年第3期14-14,共1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我国唐代铜和银的产地之一。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下了组诗《秋浦歌》十七首,本诗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我国古代冶炼工人...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我国唐代铜和银的产地之一。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下了组诗《秋浦歌》十七首,本诗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我国古代冶炼工人的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浦歌》 冶炼炉
下载PDF
《秋浦歌》第十四首新探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玉忠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93-97,共5页
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炉火照天地”)诸家歧见甚多,主要表现在对此诗写作年限的考定和对结构层次的分析和“赧郎”一词的理解上。本文作者在这些方面作了新的考证,发现了旧说的谬误,另有新见,可新耳目。
关键词 李白 《秋浦歌》 天宝 结构 赧郎
下载PDF
《秋浦歌》第十四首新探
6
作者 杨玉忠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65-70,共6页
李白的《秋浦歌》第十四首“炉火照天地”,诸家歧见甚多,主要表现于:对此诗写作年限的考订;对结构层次的分析;对“赧郎”一词的理解。此诗盖作于天宝十三年秋或次年春;“赧郎”一词,并非指冶炼工人,而是吴语中歌者语助之词;此... 李白的《秋浦歌》第十四首“炉火照天地”,诸家歧见甚多,主要表现于:对此诗写作年限的考订;对结构层次的分析;对“赧郎”一词的理解。此诗盖作于天宝十三年秋或次年春;“赧郎”一词,并非指冶炼工人,而是吴语中歌者语助之词;此诗结构,并非“见→感”,而是“见→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秋浦歌》 赧郎
下载PDF
李白《秋浦歌》中的“紫烟” 被引量:1
7
作者 左见 《史学集刊》 1987年第1期67-67,共1页
李白《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郭老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以为这首诗描写的是唐代炼铁工人的劳动情景。其实它写的是道家之流于月夜下烧炼丹药的事。 唐朝统治者推崇道教。李白生活的开元、天... 李白《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郭老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以为这首诗描写的是唐代炼铁工人的劳动情景。其实它写的是道家之流于月夜下烧炼丹药的事。 唐朝统治者推崇道教。李白生活的开元、天宝年间,道教盛极一时,道士炼丹药者颇多。知识分子中也不乏其人。李白在诗中说:“仆卧香炉顶,餐霞嗽瑶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浦歌》 李白与杜甫 知识分子 炼铁工 人的劳动 丹药 道家 月夜 统治者 道教
下载PDF
李白《秋浦歌》风格之别论
8
作者 殷冬琴 吴世银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88-92,共5页
李白诗歌的基本风格是清新俊逸。但是,他晚年在秋浦(今池州市贵池区)所写的《秋浦歌十七首》,风格有明显变化,趋向平实、沉郁。这种变化,一方面是由于他屡遭挫折,开始自怜和内敛;另一方面,秋浦民风和民歌对李白的诗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李白 《秋浦歌》 风格 平实 沉郁
下载PDF
李白《秋浦歌》(其十四)索解
9
作者 陈钧 宣啸东 《江海学刊》 1984年第5期125-127,共3页
对于李白的《秋浦歌》(其十四),历史上曾经有过不同看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两种:宋人杨齐贤把其中的“炉火”注为炼丹之火;清人王琦则注为“开矿处冶铸之火”,认为这是一首描写矿工生活的歌。王琦的说法,现代学术界普遍认可,
关键词 《秋浦歌》 李白 学术界 王琦 宋人 清人
下载PDF
简论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10
作者 王政学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57-61,共5页
一、《秋浦歌》十七首产生的时代背景唐天宝初年,诗人李白来到了长安。在此后三年的生活中,他渴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理想破灭了,而逐渐代之以怀才不遇和有志莫酬的感慨,《旧唐书》记载李白“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 一、《秋浦歌》十七首产生的时代背景唐天宝初年,诗人李白来到了长安。在此后三年的生活中,他渴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理想破灭了,而逐渐代之以怀才不遇和有志莫酬的感慨,《旧唐书》记载李白“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其实,李白是在朝中权贵们的排斥之下,离开长安的。长安三年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诗 《秋浦歌》 李太白 诗人 秋浦歌
下载PDF
《秋浦歌》中的“明镜”
11
作者 吴昊 《语文知识》 2000年第4期39-39,共1页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必得秋霜?”(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其中“明镜”一词,课本未作注解。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和《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在评析此诗时,均理解为诗人揽镜自照,对镜...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必得秋霜?”(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其中“明镜”一词,课本未作注解。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和《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在评析此诗时,均理解为诗人揽镜自照,对镜端详,显然是把“明镜”直解为生活中梳妆用的镜子。笔者认为,这样解析欠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浦歌》 “明镜” 初中 语文 唐诗 李白 词义 比喻 教学参考
下载PDF
李白晚年审美视角的变化——读李白《秋浦歌》(其十四)札记
12
作者 张家骐 《滨州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25-27,共3页
李白晚年是他一生中诗歌创作最辉煌时期。诗人晚年登上人生的峰巅对社会的观察和理解较过去深刻得多。李白经受沧桑之变,屡遭政治挫折、报国大志受到打击和罹难,倍尝国破家亡之苦。诗人晚年更加觉醒。不但对唐王朝统治者更加憎恶,而且... 李白晚年是他一生中诗歌创作最辉煌时期。诗人晚年登上人生的峰巅对社会的观察和理解较过去深刻得多。李白经受沧桑之变,屡遭政治挫折、报国大志受到打击和罹难,倍尝国破家亡之苦。诗人晚年更加觉醒。不但对唐王朝统治者更加憎恶,而且发现了与统治阶级乌烟瘴气生活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这就是健康、明朗、充满真善美的劳动人民天地。《秋浦歌十七首》就是受到劳动人民情操的熏陶和精神风貌的感染写成的。这一组诗写于李白再游秋浦(今贵池县)的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这组富有民歌韵味的诗,不但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心忡忡,抒发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而且细致地描绘秋浦特有山川景物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景象。诗中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象一组风俗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秋浦歌》 审美视角 劳动者 劳动人民 冶炼工人 诗歌创作 思想感情 精神风貌 统治阶级
下载PDF
《秋浦歌》赏读
13
作者 张英华 《作文(初中年级)》 2013年第11期51-51,共1页
秋浦歌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关键词 初中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秋浦歌》
下载PDF
《秋浦歌》譯释
14
作者 何培 《甘肃教育》 1988年第7期44-44,共1页
对译白发三千丈,白发(垂肩)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因愁才似这般长。不知明镜里,不知(案头)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哪来一片秋日霜。浅释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三载诗人游秋浦(今安徽贵池县)之时。时诗人五十四岁了。为他被排挤出长安的第十年,这... 对译白发三千丈,白发(垂肩)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因愁才似这般长。不知明镜里,不知(案头)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哪来一片秋日霜。浅释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三载诗人游秋浦(今安徽贵池县)之时。时诗人五十四岁了。为他被排挤出长安的第十年,这十年诗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飘流异乡,穷愁潦倒,形消容槁。早晨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浦歌》
下载PDF
由《秋浦歌》地名书写看李白游秋浦情感的空间变化特征
15
作者 卢燕新 《中国诗学研究》 2021年第2期10-18,共9页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出现地名凡十七个,其中属于宣州境内者十二个,宣州以外者五个。诸多地名,有出现一次者,也有两次以上者,总计达二十五次。诗中的诸多地名书写,不仅丰富了《秋浦歌》组诗地理文化意义,更使得组诗情感呈现出单线延伸...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出现地名凡十七个,其中属于宣州境内者十二个,宣州以外者五个。诸多地名,有出现一次者,也有两次以上者,总计达二十五次。诗中的诸多地名书写,不仅丰富了《秋浦歌》组诗地理文化意义,更使得组诗情感呈现出单线延伸、双线变化与多线交错综的空间变化特征。探讨这组诗地名书写及其空间变化特征,不仅可以把握李白《秋浦歌》的游历线索,还可以更好地研究诗人游历秋浦时复杂的内心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浦歌》 地名书写 李白 情感空间变化特征
原文传递
池州地方志记载了李白与《秋浦歌》
16
作者 朱文根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11年第4期39-41,共3页
安徽皖南地区历代地方志书都记载了盛唐诗人李白在宣城、当涂、南陵、秋浦等地的游历与创作。其中明嘉靖、万历等《池州府志》、《贵池县志》记载了李白游秋浦的过程和他的名作《秋浦歌十七首》。贵池县(今池州市贵池区),唐时名秋浦县... 安徽皖南地区历代地方志书都记载了盛唐诗人李白在宣城、当涂、南陵、秋浦等地的游历与创作。其中明嘉靖、万历等《池州府志》、《贵池县志》记载了李白游秋浦的过程和他的名作《秋浦歌十七首》。贵池县(今池州市贵池区),唐时名秋浦县,因境内秋浦河而得名。李白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志书 池州市 《秋浦歌》 李白 记载 盛唐诗人 皖南地区 贵池区
原文传递
秋浦歌
17
作者 李白 《俄语学习》 2016年第5期1-1,共1页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文学 诗歌 《秋浦歌》
下载PDF
《秋浦歌》
18
作者 熊珂含 宋雨明(指导) 《十几岁》 2019年第9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秋浦歌》
原文传递
秋浦歌(其十四)
19
作者 李白 《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 2012年第1期54-54,共1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关键词 《秋浦歌》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下载PDF
《秋浦歌·炉火照天地》“旧解”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玉忠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28-30,共3页
文中用萧士旧注中以“赧郎”为笑语,乃歌者助语之词为据,且证以元代杨维桢《竹枝词》和楼西滨的解释以坚其说,从而对李白《炉火照天地》一持重新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李白 《秋浦歌·炉火照天地》 赧郎 旧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