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译者主体性看《红楼梦》中《秋窗风雨夕》的两种英语译文 被引量:3
1
作者 孙李丽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14-118,共5页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鸿篇巨著,其诗歌是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秋窗风雨夕》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长诗之一,它浸透着一种黛玉式的凄婉哀伤,并且体现了她的性格和命运。运用我国著名诗歌翻译家许渊冲在其诗歌翻译中体现...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鸿篇巨著,其诗歌是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秋窗风雨夕》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长诗之一,它浸透着一种黛玉式的凄婉哀伤,并且体现了她的性格和命运。运用我国著名诗歌翻译家许渊冲在其诗歌翻译中体现出的译者主体性理论,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与戴维.霍克思关于《秋窗风雨夕》的两种英译文进行比读和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秋窗风雨夕》 诗歌翻译 译者主体性理论
下载PDF
法译《秋窗风雨夕》:汉法隐喻的对比与翻译 被引量:2
2
作者 唐桂馨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7-191,共5页
跨语言、跨文化比较为隐喻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同时结合具体语料进行分析又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以《秋窗风雨夕》为例分析汉法隐喻的异同,并通过李治华法译本对诗中典型隐喻的翻译方式探讨诗歌隐喻的法译问题。
关键词 隐喻 法译《秋窗风雨夕》 翻译
下载PDF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秋窗风雨夕》英语译文
3
作者 孙李丽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秋窗风雨夕》在《红楼梦》中倾诉着黛玉孤苦生命的秋天,沁透着她悲秋悲己的哀怨,预示着她香消命殒的结局。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方法,选取戴维·霍克斯、杨宪益的两种译文,从意义、形式、读者反应对等三... 《秋窗风雨夕》在《红楼梦》中倾诉着黛玉孤苦生命的秋天,沁透着她悲秋悲己的哀怨,预示着她香消命殒的结局。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方法,选取戴维·霍克斯、杨宪益的两种译文,从意义、形式、读者反应对等三方面对比赏析发现霍译文更注重诗歌形美,而杨译文更好地传达了原诗重大文化信息。评析建立在翻译理论之上,摆脱了印象式翻译评论,验证了功能对等理论对诗歌翻译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秋窗风雨夕》 功能对等理论 戴维·霍克斯 杨宪益
下载PDF
满腔惆怅,无限感慨——87版电视剧《红楼梦》插曲《秋窗风雨夕》的演唱风格探析
4
作者 李月华 《今古传奇(文化评论)》 2017年第3期43-44,共2页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欣赏法等方法对87版电视剧《红楼梦》插曲《秋窗风雨夕》的演唱风格进行探析。笔者分别从气息、共鸣、装饰音以及咬字吐字等角度,结合自身演唱心得与体会,略带浅显地阐述演唱技巧与作品所表达内涵。
关键词 《秋窗风雨夕》 演唱风格 探析
下载PDF
离愁难尽诉 风雨共悲秋——谈永井荷风对《秋窗风雨夕》的引用与翻译
5
作者 赵秀娟 《华西语文学刊》 2010年第2期146-153+410,共8页
永井荷风是日本唯美主义代表作家,汉学修养相当深厚。荷风曾翻译过《红楼梦》中的《秋窗风雨夕》,并在代表作《濹东绮谭》中加以引用。荷风的译作贴切地表现出了原作中的意境,同时融入了作者自身在人生经历中的切身感受,表现了在现实挫... 永井荷风是日本唯美主义代表作家,汉学修养相当深厚。荷风曾翻译过《红楼梦》中的《秋窗风雨夕》,并在代表作《濹东绮谭》中加以引用。荷风的译作贴切地表现出了原作中的意境,同时融入了作者自身在人生经历中的切身感受,表现了在现实挫折中的失落与无奈,其颓伤的风格、枯淡隐逸的格调十分引人入胜。荷风在文学作品中常常描写秋意秋景,那种如诗的旨趣和意境不仅给读者带来绝妙的审美情趣,同时在枯淡的心境中折射出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倦怠、空幻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井荷风 《秋窗风雨夕》 《濹东绮谭》
原文传递
浓浓的哀伤,深深的幽怨——古诗词歌曲《秋窗风雨夕》的艺术特色
6
作者 孙怡文 《大观(论坛)》 2019年第5期124-125,共2页
曹雪芹作词,王立平作曲的古诗词歌曲《秋窗风雨夕》,选自《红楼梦》组曲第七曲,全曲诗词与音乐充满了浓浓的哀伤与深深的幽怨。文章通过对《秋窗风雨夕》这一具体曲目的诗词文化、曲式结构和调式的分析,得出对中国古诗词歌曲《秋窗风雨... 曹雪芹作词,王立平作曲的古诗词歌曲《秋窗风雨夕》,选自《红楼梦》组曲第七曲,全曲诗词与音乐充满了浓浓的哀伤与深深的幽怨。文章通过对《秋窗风雨夕》这一具体曲目的诗词文化、曲式结构和调式的分析,得出对中国古诗词歌曲《秋窗风雨夕》的文本分析以及演唱分析。这首歌曲不仅语言精湛,音乐精美,而且它的艺术性深入人心,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窗风雨夕》 文本分析 音乐分析 演唱分析
原文传递
王立平笔下的林黛玉
7
作者 马璐瑶 徐怡然 《黄河之声》 2017年第9期66-67,共2页
在王立平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谱曲的十三首曲目中,有三首作品紧紧围绕林黛玉的内心情感展开的,用以刻画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这三首曲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结合自己的演唱处理心得,真正从歌曲背后来理解作品,阐述这部音乐作... 在王立平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谱曲的十三首曲目中,有三首作品紧紧围绕林黛玉的内心情感展开的,用以刻画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这三首曲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结合自己的演唱处理心得,真正从歌曲背后来理解作品,阐述这部音乐作品的价值,争取在作品的理解和演唱上更有文学性和画面感,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把握作品、演唱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立平 林黛玉 《葬花吟》 《题帕三绝》 《秋窗风雨夕》
下载PDF
秋天是我读不尽的一首诗
8
作者 郭丹东 《中学生博览》 2022年第35期36-36,共1页
记忆中的秋日,是我读不尽的一首诗。读小学时,每到秋季,下午放学后,我喜欢坐在落着秋雨的窗边写作业。雨水从屋檐滑落,风一吹,落满窗纱,发出“嗒嗒”的声响,也落进我的心里。秋窗、秋风、秋雨,一盏煤油灯,陪我度过了童年的秋天。多年后... 记忆中的秋日,是我读不尽的一首诗。读小学时,每到秋季,下午放学后,我喜欢坐在落着秋雨的窗边写作业。雨水从屋檐滑落,风一吹,落满窗纱,发出“嗒嗒”的声响,也落进我的心里。秋窗、秋风、秋雨,一盏煤油灯,陪我度过了童年的秋天。多年后我读《红楼梦》,看到《秋窗风雨夕》,心中突然浮现出幼时那熟悉的一幕:窗外秋风沙沙,秋雨淅沥,煤油灯上缕缕青烟,一个小女孩执笔拿书,身后奶奶鼾声响起……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但那心境,却永远留在了心里。幼时的秋日,不正是一首独属于我的《秋窗风雨夕》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红楼梦》 《秋窗风雨夕》
原文传递
乐府《春江花月夜》流变考
9
作者 廖文瀚 《乐府学》 2023年第1期133-152,共20页
《春江花月夜》自陈后主创调以来,经隋唐而逐渐派生出三种篇体模式:五言短制的宫体类型、七言歌行的叙景寄情类型、寄寓兴亡的咏史怀古类型。明清以降的拟作在此基础上形成三大系统,各有得失,呈现出题材、风格、文体的复杂演变现象。随... 《春江花月夜》自陈后主创调以来,经隋唐而逐渐派生出三种篇体模式:五言短制的宫体类型、七言歌行的叙景寄情类型、寄寓兴亡的咏史怀古类型。明清以降的拟作在此基础上形成三大系统,各有得失,呈现出题材、风格、文体的复杂演变现象。随着后世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接受,拟张歌行系统兴起;怀古系统独创性突出。曹雪芹《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拟张若虚格调,以乐府拟代传统配合小说情节,展现出文体融合的巨大潜力。梳理乐府《春江花月夜》的流变,为探索乐府传统中复古与新变的张力增补了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江花月夜》 古题乐府 拟代传统 《秋窗风雨夕》 文体融合
原文传递
折射性格命运反映社会文化 红楼梦中人的诗作该怎么读?
10
作者 夜小紫 《国家人文历史》 2023年第4期94-102,共9页
2022年12月17日晚,“永远的《红楼梦》——87版《红楼梦》35周年纪念音乐会”在上海文化广场举办,从《枉凝眉》《红豆曲》《秋窗风雨夕》到《葬花吟》曹雪芹在小说中精心创作的一首首诗歌深入人心,承载了无数人对《红楼梦》的回忆。著... 2022年12月17日晚,“永远的《红楼梦》——87版《红楼梦》35周年纪念音乐会”在上海文化广场举办,从《枉凝眉》《红豆曲》《秋窗风雨夕》到《葬花吟》曹雪芹在小说中精心创作的一首首诗歌深入人心,承载了无数人对《红楼梦》的回忆。著名学者周汝昌曾说:“读《红楼梦》,当然是看小说,但实际更是赏诗。”这点明了诗歌之于《红楼梦》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格命运 《枉凝眉》 《葬花吟》 《红楼梦》 周汝昌 《红豆曲》 曹雪芹 《秋窗风雨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