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之美·民俗之奇·人文之智——地域文化视域中的贾平凹《秦岭记》解读
1
作者 王俊虎 李明泽 《商洛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0-26,32,共8页
《秦岭记》是贾平凹严格意义上的第一部笔记体小说,被誉为贾平凹的“山海经”。《秦岭记》继承了《商州三录》《山本》的秦岭叙事,但又不同于贾平凹从前的写作模式与叙事结构,它以笔记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五十七个秦岭故事,以展现广博的秦... 《秦岭记》是贾平凹严格意义上的第一部笔记体小说,被誉为贾平凹的“山海经”。《秦岭记》继承了《商州三录》《山本》的秦岭叙事,但又不同于贾平凹从前的写作模式与叙事结构,它以笔记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五十七个秦岭故事,以展现广博的秦岭地域风貌及特色文化为主,从生态之美、民俗之奇、人文之智三方面呈现出贾平凹对秦岭全方位的观察与理解,并试图破解秦岭数千年所沉淀下的“仰观象于玄表,俯察式于群形”的文化密码,探究贯通秦岭的物质现实与精神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秦岭记》 地域文化
下载PDF
贾平凹的“秦岭志”和中国叙事--以《老生》《山本》《秦岭记》为中心
2
作者 牛佳欣 《镇江高专学报》 2024年第2期29-34,共6页
自2014年的《老生》至2018年的《山本》再到2022年的《秦岭记》,贾平凹的作品越来越具有“秦岭志”的特点。从舆地、物产、风俗、人物等方面为秦岭作传,贾平凹在“商州”和“西京城”两个“文学故乡”之外,成功建构了以秦岭为中心的新... 自2014年的《老生》至2018年的《山本》再到2022年的《秦岭记》,贾平凹的作品越来越具有“秦岭志”的特点。从舆地、物产、风俗、人物等方面为秦岭作传,贾平凹在“商州”和“西京城”两个“文学故乡”之外,成功建构了以秦岭为中心的新的文学地域。3部作品体现了贾平凹对中国古典文化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借鉴与创新。作家通过描绘20世纪的秦岭地方史,实现了小说的“小化”并以此钩沉整个中国历史,但在写作过程中亦有疏漏。在方志性书写的过程中,贾平凹通过对“地理”“历史”“文学”的多重建构形成了“地方—国家”的隐形映射关系。作家以“秦岭”喻中国,通过对秦岭的创新性书写,完成了中国故事的新时代讲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老生》 《山本》 《秦岭记》 秦岭 中国叙事
下载PDF
《秦岭记》互文性研究
3
作者 靳转玉 《南腔北调》 2024年第2期92-96,共5页
贾平凹的新长篇小说《秦岭记》中存在诸多的互文现象,既表现出与《秦腔》《怀念狼》等作品之间的自文本互文关系,又与古典名著及现当代其他作家文本之间存在他文本互文关系。借助互文式书写,贾平凹构建了当代文学史上独特的秦岭书写,并... 贾平凹的新长篇小说《秦岭记》中存在诸多的互文现象,既表现出与《秦腔》《怀念狼》等作品之间的自文本互文关系,又与古典名著及现当代其他作家文本之间存在他文本互文关系。借助互文式书写,贾平凹构建了当代文学史上独特的秦岭书写,并使其文本贯通古今,从而确立自身的书写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记》 互文性 秦岭书写
下载PDF
叙事的本真和悲悯——散论贾平凹长篇笔记小说《秦岭记》
4
作者 李生滨 安骞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6期40-48,共9页
《秦岭记》钩沉地方逸闻、乡村八卦和鬼神传说,透视时代人心,蕴藉道法自然和崇尚本真的艺术情怀,体现了贾平凹融人情物理、历史文化于一炉的叙事才能。本文从独特的空间叙事和古今融通的小说文体入手,力图探析《秦岭记》的叙事特色及其... 《秦岭记》钩沉地方逸闻、乡村八卦和鬼神传说,透视时代人心,蕴藉道法自然和崇尚本真的艺术情怀,体现了贾平凹融人情物理、历史文化于一炉的叙事才能。本文从独特的空间叙事和古今融通的小说文体入手,力图探析《秦岭记》的叙事特色及其文化内涵。《秦岭记》天女散花的叙述手法使宏大历史中的琐碎和散乱得以感性化显现,从而形成了民间文化、乡土伦理与现实生活交互作用的叙事空间。诸子史传、唐宋传奇、明清笔记等多种文体的融通,形成了《秦岭记》山水人文志的简约和本真。形散而神不散的篇章组合加之志异的神秘气息,增强了小说超现实的文体艺术力量。《秦岭记》是贾平凹在中华文化典籍中涵养主体性情进而观照现实生活的特别书写,也是其不断回归传统文学而建构自己笔墨风格的成功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秦岭记》 空间叙事 山水人文志
下载PDF
“浑沌”之德:《秦岭记》的世界、观念和笔法 被引量:3
5
作者 杨辉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4期130-139,共10页
以主体内容五十七则论,《秦岭记》所敞开的世界,属“阴”“阳”交汇,“天”“人”相应,“物”(动、植物)“我”共在的圆融会通之境。此境不同于现代以降之文化观念及其世界展开,乃是中国古典文化观念总体性面向重要一种的“境界的再生”... 以主体内容五十七则论,《秦岭记》所敞开的世界,属“阴”“阳”交汇,“天”“人”相应,“物”(动、植物)“我”共在的圆融会通之境。此境不同于现代以降之文化观念及其世界展开,乃是中国古典文化观念总体性面向重要一种的“境界的再生”,为由简单之“有序”(后世人为造设之各层级秩序)到“浑沌”(诸种观念、意象多元浑成之境)的表征,包含文化精神返归之浑融境界。其观念近乎“绝地天通”前人神不杂时期所开显之世界感觉,笔法之虚实相生、摇曳多姿、断续无定,则为古典文章观念现代转换之一种,与文本世界之敞开可互证共生、交互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秦岭记》 浑沌之德 绝地天通 古典传统
下载PDF
如梦如幻如泡影,如露亦如电——关于贾平凹长篇笔记小说《秦岭记》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春林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6期100-107,共8页
尽管《秦岭记》中的确存在着无可否认的现实关切,但与社会批判相比较,贾平凹在《秦岭记》中更在意的,其实是一种建立在万物有灵观念基础上的人与大自然之间生命的相互感应,是建立在特异功能基础上的某种带有突出玄思色彩的形而上哲学思... 尽管《秦岭记》中的确存在着无可否认的现实关切,但与社会批判相比较,贾平凹在《秦岭记》中更在意的,其实是一种建立在万物有灵观念基础上的人与大自然之间生命的相互感应,是建立在特异功能基础上的某种带有突出玄思色彩的形而上哲学思考。然而,究其根本,《秦岭记》最重要的一种思想内涵,却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和世界某种虚无本质的彻底看破,正所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者是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秦岭记》 社会批判 万物有灵 形上哲思 人生虚无
下载PDF
志人志怪、文本杂糅以及文化地理学——贾平凹《秦岭记》的来龙去脉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少山 王春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4-209,共6页
《秦岭记》是一个以新文本为主体的新旧文本杂糅而成的小说文本,由作为主体的“秦岭记”与“秦岭记外编一”(也即原来的《太白山记》)和“秦岭记外编二”这三部分组构而成。首先,从中国本土文学传统的角度来说,作为笔记小说的《秦岭记》... 《秦岭记》是一个以新文本为主体的新旧文本杂糅而成的小说文本,由作为主体的“秦岭记”与“秦岭记外编一”(也即原来的《太白山记》)和“秦岭记外编二”这三部分组构而成。首先,从中国本土文学传统的角度来说,作为笔记小说的《秦岭记》,很显然是“志怪”与“志人”小说传统某种创造性转换的结果。其次,《秦岭记》这样一部长篇笔记小说之所以会诞生于贾平凹之手,从一种文学地理学的角度来说,与贾平凹“秦头楚尾”的出生地紧密相关。第三,是贾平凹个人身上一种非常突出的散文写作能力的具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记》 小说 志人志怪 文本杂糅 文化地理学
下载PDF
总体性的重构与笔记体的内在难度——关于贾平凹的《秦岭记》及其他
8
作者 徐勇 《商洛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7,共7页
贾平凹的《秦岭记》沿袭了《山海经》的写法,但因时间因素的引入,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小说表现出了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摇摆不定状态。这种矛盾,同时也决定了小说中各个篇什之间的零碎化,无法有效重构成一个整体。《秦岭记》中总体性的... 贾平凹的《秦岭记》沿袭了《山海经》的写法,但因时间因素的引入,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小说表现出了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摇摆不定状态。这种矛盾,同时也决定了小说中各个篇什之间的零碎化,无法有效重构成一个整体。《秦岭记》中总体性的重构的努力,因为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而变得不再可能。现代社会的加速发展之下,经验的贬值成为必然,贾平凹一方面感慨着传统的衰弱,一方面却寄希望于现代文明的启示之光,如此种种,都使得笔记体小说呈现出其内在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记》 总体性 体小说
下载PDF
《秦岭记》:贾平凹的道常之思与救赎之困
9
作者 程小强 《华夏文化论坛》 2023年第3期103-109,共7页
贾平凹的长篇笔记体小说《秦岭记》在形式上明显受《山海经》、魏晋唐人笔记、聊斋鬼神叙事的影响,更深受《道德经》的形式相对整齐、内容零散又注重思想聚合的写作风格影响。《秦岭记》显现出秦岭生民多活死人气与秦岭世界无可奈何的... 贾平凹的长篇笔记体小说《秦岭记》在形式上明显受《山海经》、魏晋唐人笔记、聊斋鬼神叙事的影响,更深受《道德经》的形式相对整齐、内容零散又注重思想聚合的写作风格影响。《秦岭记》显现出秦岭生民多活死人气与秦岭世界无可奈何的终结镜像,多见挽歌基调与创作者的无奈感怀,再现了贾平凹瞩目于人如何在纷扰的尘世中寻求内心安宁,由尊重“秦岭有生灵”意义上的万物平等,进而启示一种由古朴生活涵养的正确人生态度,以此对抗现代文明疾患与道德沦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记》 文明批判 神魔叙事 《道德经》
原文传递
近年“笔记体小说”创作与传统的当代转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尚发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7-157,共11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带有“笔记体小说”文体特征的小说创作尝试者颇多,其中不乏佳作。近年,随着莫言与贾平凹分别推出新作《一斗阁笔记》与《秦岭记》,“笔记体小说”再次引起关注。这关涉传统文学资源的当代转化、当代文学对传统文学...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带有“笔记体小说”文体特征的小说创作尝试者颇多,其中不乏佳作。近年,随着莫言与贾平凹分别推出新作《一斗阁笔记》与《秦岭记》,“笔记体小说”再次引起关注。这关涉传统文学资源的当代转化、当代文学对传统文学资源的借用等问题:原作改写、文体学借鉴、精神性与思想性层面的回归,甚至一定程度上的“照抄硬搬”,都是常见的方式。这也意味着传统文学资源的当代转化是一项“未竟的事业”,不可能被完成或穷尽。正是有赖于传统资源当代转化的“进行中”状态,当代文学版图的重塑,当代文坛的持续创新,其活力源泉才得以绵延不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小说 《一斗阁笔记》 《秦岭记》 传统文学资源 当代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