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1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雅鲁藏布江加查峡谷喜马拉雅鬣羚活动节律研究
1
作者 王志祥 王雪宇 +4 位作者 黄凯 朱宇航 夏万才 费汉榄 黎大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3,共8页
雅鲁藏布江加查峡谷内栖息着种类丰富的野生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喜马拉雅鬣羚(Capricornis thar)也生活在峡谷内,但一直未见喜马拉雅鬣羚的系统调查研究,而影响对喜马拉雅鬣羚的科学保护。因此,为了促进加查峡谷后续开展... 雅鲁藏布江加查峡谷内栖息着种类丰富的野生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喜马拉雅鬣羚(Capricornis thar)也生活在峡谷内,但一直未见喜马拉雅鬣羚的系统调查研究,而影响对喜马拉雅鬣羚的科学保护。因此,为了促进加查峡谷后续开展科学、有效地保护和管理工作,2020年5月到2022年12月,在加查峡谷内共布设85台红外相机对喜马拉雅鬣羚进行监测,并且对喜马拉雅鬣羚的活动节律进行初步研究。相机总工作天数39109 d,其中80台相机拍摄到喜马拉雅鬣羚,共获得有效照片15744张,其中独立有效探测照片数2650张。研究结果:1)喜马拉雅鬣羚全年的日活动节律呈现双峰型,活动高峰出现在4∶00—6∶00和19∶00—21∶00,活动低谷出现在10∶00—15∶00;2)四季对比发现秋季的活动强度比春、夏、冬季高;3)旱季的活动高峰比雨季的活动高峰提前1 h,并持续更长的时间;4)喜马拉雅鬣羚为夜行性动物。使用红外相机对加查峡谷进行了近两年半的监测,对峡谷喜马拉雅鬣羚的活动节律有了一定了解,为后续的研究、保护以及管理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鬣羚 红外相机 活动节律 雅鲁藏布江加查峡谷
下载PDF
雅鲁藏布大峡谷植物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2
作者 赵佳敏 关丽雪 +1 位作者 王伟 郑维列 《高原农业》 2024年第1期65-79,共15页
为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及N、P养分利用特征,该研究在墨脱不同森林植被区选取6个采样点,对每个采样点优势植物进行了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物叶片碳含量均值为452 g kg^(-1),在不同采... 为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及N、P养分利用特征,该研究在墨脱不同森林植被区选取6个采样点,对每个采样点优势植物进行了植物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物叶片碳含量均值为452 g kg^(-1),在不同采样点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其余指标在部分采样点之间则存在一定的差异;从生活型看,研究区木本植物叶片碳含量要高于草本植物,氮含量差异不显著,磷含量则低于草本植物;在不同采样点之间木本植物叶片碳氮磷含量差异不显著,木本植物碳氮差异也不显著,但草本植物部分采样点之间磷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植物叶片C与N、C与P相关性均不显著,但N、P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墨脱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叶片C含量略低于我国南方其它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叶片碳含量,氮含量略高于其他区域,但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区域的植物叶片P含量,因此C/N,C/P及N/P均较低,N/P的均值为11.4。本研究结果支持植物叶片氮磷在不同生境中均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结合生长速率假说,墨脱常绿阔叶林区的植物生长速率可能远高于我国其他常绿阔叶林区,因此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以及面对全球N沉降背景下的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大峡谷 常绿阔叶林 植物叶片 化学计量特征 生活型
下载PDF
雅鲁藏布大峡谷植被垂直分布格局研究--以多雄河及邻近区域为例
3
作者 陈林 刘猛 +5 位作者 李坤 王伟营 左有璐 栾丽 姜跃良 罗垚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6-151,共6页
通过对多雄河及邻近区域的现场调查,结合基于3S技术的遥感解译技术,以多雄河及邻近区域为例,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植被垂直分布格局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白马西路河3条支流(多雄河、比西日河以及丹戈着河)的植被类型相似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通过对多雄河及邻近区域的现场调查,结合基于3S技术的遥感解译技术,以多雄河及邻近区域为例,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植被垂直分布格局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白马西路河3条支流(多雄河、比西日河以及丹戈着河)的植被类型相似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雄河及邻近区域的植被从江面往上依次为热带季雨林带,亚高山常绿、半常绿阔叶林带,亚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草丛带,流石滩植被带以及永久冰雪带共6个垂直分布带;比西日河与多雄河的植被类型相似性比丹戈着河与多雄河的植被类型相似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雅鲁藏布大峡谷 植被 垂直分布 多雄河
下载PDF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确认熊猴分布
4
作者 赵旺林 张林 +2 位作者 王渊 范丽卿 纪应勋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3-533,共1页
2022年6月2日13∶00,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背崩乡(95.17°E,29.28°N,海拔900 m)观察到1只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动物(图1),经鉴定为熊猴指名亚种Macaca assamensis assamensis。该个体为成年雄性,发现时正在云南黄杞... 2022年6月2日13∶00,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背崩乡(95.17°E,29.28°N,海拔900 m)观察到1只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动物(图1),经鉴定为熊猴指名亚种Macaca assamensis assamensis。该个体为成年雄性,发现时正在云南黄杞Engelhardia spicata树干上单独觅食,未见到其他熊猴。经观察,该猴形态与普通猕猴M.mulatta相似,但体形更粗壮,尾较短,肩背毛较长;身体棕黄色,腹部灰白色,上背部体色较鲜艳,而下背部体色则较暗淡;与普通猕猴不同的是,面部较长,眉弓较高而突出,顶毛在眉脊后方从中央向两侧分开并延伸,其余顶毛向后覆盖,后腿及臀部为灰色,后者的为红色,毛可延伸至臀胼胝;阴茎龟头顶端尖、基部膨大、背面观呈箭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名亚种 熊猴 猴科 雅鲁藏布大峡谷 猕猴 体色 顶毛 墨脱县
下载PDF
水汽输送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陆—气间水热交换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张强 文军 +4 位作者 杨依婷 贾东于 刘闻慧 陈亚玲 陆宣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3-618,共16页
藏东南地区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以下简称大峡谷地区)是印度洋暖湿气流输送至青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在高原水分与能量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揭示不同水汽输送对陆-气间水热交换通量的影响,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 藏东南地区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以下简称大峡谷地区)是印度洋暖湿气流输送至青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在高原水分与能量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揭示不同水汽输送对陆-气间水热交换通量的影响,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数据产品,根据大气中总水汽含量和水汽水平输送通量将大峡谷地区2013年5月20日至7月9日的水汽强度划分为强/弱/极弱三种级别。并利用第五代公用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5.0,CLM5.0)模拟了水汽输送对大峡谷-大气间水热交换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峡谷地区的南(东)边界为水汽主要的输入(输出)边界,大峡谷南侧河谷存在水汽强输送带。CLM5.0模拟的大峡谷-大气间水热交换通量与实际相比误差较大,通过优选热力学粗糙度参数化方案和土壤属性替代数据集,提高了CLM5.0模拟大峡谷-大气间水热交换通量的精度。其中Zeng and Dickinson(1998)的方案(以下简称Z98方案)效果最优,较CLM5.0默认参数化方案下模拟的小麦站和草地站近地面感热通量均方根误差分别下降18.2%和10.9%。区域模拟结果显示:大峡谷地区近地面潜热通量区域模拟总体分布为东南高而西北低,近地面感热通量则相反,随水汽水平输送强度的减弱,潜热通量大值区向西北延伸面增大,而感热通量大值区则向东南延伸面增大。冰雪覆盖的高海拔地区近地面感热通量维持低值,而潜热通量则相反。整个试验阶段,大峡谷地区降水时长达59%,不同水汽输送条件下近地面有效能量主要以潜热的方式向大气输送,其中在强水汽水平输送条件下的水汽强输送带的近地面感热输送最弱,Z98方案下的感热通量日均值仅为-1.80 W·m^(-2),潜热通量则大于70.0 W·m^(-2)。对于大峡谷地区,当水汽维持高值范围时,近地面净辐射降低,但近地面净辐射主要被潜热消化,水汽保温大气的效应使得地-气温差降低,近地面感热输送抑制显著。本研究结果对认识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陆面过程及其对水汽水平输送的响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大峡谷 水热交换 水汽输送 CLM5.0 热力学粗糙度
下载PDF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汽输送和收支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6
作者 洪佳娜 《自然科学》 2023年第6期935-949,共15页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是季风水汽从孟加拉湾输送到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本研究利用分辨率为0.125˚ × 0.125˚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阐明不同时间尺度(年、季节和月)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汽输送和水汽收支等的时空变...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是季风水汽从孟加拉湾输送到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本研究利用分辨率为0.125˚ × 0.125˚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阐明不同时间尺度(年、季节和月)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水汽输送和水汽收支等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可降水量分布集中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南侧,夏季可降水量最多,冬季可降水量最少;夏季青藏高原是水汽汇;夏季流域东南部可降水量呈现倒“U”型的空间分布,水汽通量受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带影响明显;空间上,大峡谷的东南部呈现较弱的下降趋势,年均可降水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夏季可降水量增加趋势最明显;时间变化上,除秋季以外其余三季可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2)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南边界和西边界为主要水汽输入边界,在29年里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的水汽收支起伏不大,呈现波动减少的趋势;低层大气主要为水汽输入,中层大气为水汽输出,高层大气水汽收支大致相等且都接近于0;(3) 夏季青藏高原东南部增强的气旋式水汽输送通量从大峡谷西南方输入导致大峡谷在夏季降水偏多年较偏少年可降水量和水汽通量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大峡谷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垂直分布
下载PDF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7
作者 王莹 《自然科学》 2023年第5期771-786,共16页
研究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降水变化规律,有助于加深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降水变化特征的理解。本文使用了欧洲气象资料中心的全球再分析气象数据ERA-interim,分析了1979~2018年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降水的气候特征,并结合趋势分析、Mann-Ken... 研究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降水变化规律,有助于加深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降水变化特征的理解。本文使用了欧洲气象资料中心的全球再分析气象数据ERA-interim,分析了1979~2018年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降水的气候特征,并结合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和EOF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大峡谷地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自西南部向东北部逐渐减少。4个季节中,夏季平均降水量最多、春秋两季适中、冬季平均降水量偏少。降水量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中,大峡谷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西南部地区下降趋势最明显。各季节平均降水量均趋于减少,其中夏季平均降水量的减少趋势最明显。2) EOF分析中年平均降水量的第一、二模态共同解释了大峡谷地区40.3%的降水量变化,第一模态中大部分地区呈一致的降水量增多或减少的分布型式。第二模态年平均降水量呈中部与四周相反的分布型式。3) 通过小波分析得到大峡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存在2~3年的显著周期。4) 年平均降水量在2005年前后发生了由增多到减少的气候突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大峡谷 降水 EOF分析 小波分析 M-K突变检验 滑动T检验
下载PDF
再探世界峡谷之最——中国科学家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
8
作者 高登义 周立波 《科学》 1999年第3期30-32,共3页
1973年,中国科学院首次组队赴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揭开了科学探索大峡谷的序幕。之后,于1974—1975年、1982—1984年、1991年,先后组织了更大规模的综合科学考察,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1994年,中国科学家论证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 1973年,中国科学院首次组队赴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揭开了科学探索大峡谷的序幕。之后,于1974—1975年、1982—1984年、1991年,先后组织了更大规模的综合科学考察,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1994年,中国科学家论证了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新华社向世界发布了这一论证结果。于是,这一世界峡谷之最更受到了世人的关注和青睐。1998年10月,国务院正式将其命名"雅鲁藏布大峡谷",把考察活动推向更高湖。科学考察队以明确的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和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目的,大胆尝试走科学家、企业家、登山家和新闻工作者紧密结合之新路,首次实现了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科学探险考察,完成了中国科学家多年未遂的宏愿。考察结果得到了科学界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经室内认真分析研究后,可望取得丰硕的科学成果,也可望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有益的科学证据和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大峡谷 徒步穿越 综合科学考察 中国
下载PDF
品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中国故事”——读《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有感
9
作者 张英姿 《知识就是力量》 2019年第7期36-37,共2页
本期开始,'知力书会'将陆续为大家带来好书推荐,为你汇聚各界声音,多方位解读精品图书。
关键词 雅鲁藏布大峡谷 《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 易贡湖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的骄傲——人类首次徒步全程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河段
10
作者 柏万良 《科学中国人》 1999年第3期34-36,共3页
人类沿着自己不懈向前的脚步,认识和把握了一个又一个科学之谜,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人们将北极,南极和青藏高原称为世界的三极。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长江的发源地,也是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的母亲河... 人类沿着自己不懈向前的脚步,认识和把握了一个又一个科学之谜,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人们将北极,南极和青藏高原称为世界的三极。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长江的发源地,也是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的母亲河。雅鲁藏布江,藏族的祖先称为央恰藏布,意为从最高峰流下的水。这条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大峡谷 人类首次 青藏高原 雅鲁藏布 华民族 徒步穿越 科学探险 中国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 水资源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 被引量:27
11
作者 陈建军 季建清 +1 位作者 龚俊峰 庆建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1-499,共9页
通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流域地貌形成响应时间域的定量估算,大峡谷与上游河道特征的对比,以及大峡谷入口处河湖阶地的沉积分析和定年研究,结合构造研究的新进展和数值地貌分析成果,系统论证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现今的... 通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流域地貌形成响应时间域的定量估算,大峡谷与上游河道特征的对比,以及大峡谷入口处河湖阶地的沉积分析和定年研究,结合构造研究的新进展和数值地貌分析成果,系统论证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现今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与大峡谷上游的河道在大峡谷形成之前分属不同的河流体系,大约在距今30kaBP前后,原属于帕隆藏布江水系支流的扎曲—直白河段因溯源侵蚀,袭夺了位于现今直白河段上游的古雅鲁藏布江水系,使得此前向南经南伊沟(纳伊普曲)流出高原的古雅鲁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江合二为一,雅鲁藏布大峡谷得以贯通和强烈的侵蚀下切,形成现今著名的大峡谷和大拐弯式样的流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大峡谷 河流袭夺 释光定年
下载PDF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质成因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季建清 钟大赉 +2 位作者 丁林 张进江 杨逸畴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31-235,共5页
文中总结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中获得的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认识与区域上已经取得的多学科成果,论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深部存在着地幔上涌体,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大拐弯的形成是地幔上涌体作用于岩石圈... 文中总结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中获得的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认识与区域上已经取得的多学科成果,论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深部存在着地幔上涌体,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大拐弯的形成是地幔上涌体作用于岩石圈和地表的效应。地幔上涌体的确认揭开了该地区所特有的生物学、气候特征等方面的奥秘,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其周缘地区是大陆动力学研究、壳 幔动力学、地球系统中各圈层间耦合作用及大陆块体运动学研究最理想的野外实验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上涌体 大陆动力学 雅鲁藏布峡谷 地质成因
下载PDF
论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冈底斯岛弧花岗岩带 被引量:20
13
作者 耿全如 潘桂棠 +4 位作者 郑来林 刘宇平 孙志明 欧春生 王小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6-22,共7页
雅鲁藏布大峡谷北部的冈底斯岛弧花岗岩带可分为若干亚带 ,但岩浆活动大致可分为两大期次 ,分别与两次大规模造山活动有关。喜马拉雅造山作用在本区形成大量中新世花岗岩体 ,分布在离雅鲁藏布结合带较近部位 ;本区北部大量的早侏罗世至... 雅鲁藏布大峡谷北部的冈底斯岛弧花岗岩带可分为若干亚带 ,但岩浆活动大致可分为两大期次 ,分别与两次大规模造山活动有关。喜马拉雅造山作用在本区形成大量中新世花岗岩体 ,分布在离雅鲁藏布结合带较近部位 ;本区北部大量的早侏罗世至晚白垩世花岗岩 ,据其空间展布、岩浆活动时间、成因类型和岩石组合特征分析 ,应与怒江特提斯洋的闭合造山有关 ,同时说明本次造山作用可能是中生代的一次长期的构造 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大峡谷 冈底斯岛弧花岗岩带 造山作用 成因 岩浆活动
下载PDF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邓立斌 陈端吕 邓丽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共6页
以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状况改善、教育科研价值、生态旅游价值4个方面,选取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自然性、适宜性、脆弱性、人类威胁7项Ⅰ级评价指标,部分Ⅰ级评价指标又分别构... 以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状况改善、教育科研价值、生态旅游价值4个方面,选取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自然性、适宜性、脆弱性、人类威胁7项Ⅰ级评价指标,部分Ⅰ级评价指标又分别构成Ⅱ级和Ⅲ级评价指标层,建立保护区生态评价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化处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生态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结果表明:准则层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制约性最强,景观生态状况改善次之,生态旅游价值最弱。从指标层各指标对目标层的贡献来看,多样性最大,稀有性、自然性、代表性次之,适宜性、人类威胁再次之,脆弱性最小。最后,得出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CEI)为0.9451,说明该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很好,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生态评价 自然保护区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加查峡谷河段古洪水沉积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邬龙 谢悦波 +1 位作者 聂秋月 徐世宾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4-138,共5页
对雅鲁藏布江加查峡谷河段古洪水平流沉积物进行了野外调查与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其野外沉积除具备一般的特征外,还常表现为细颗粒物充填巨砾的特殊堆积形态;其粒度特征表现为分选性较好,分选系数在1.2以下,以砂质、粉砂质颗粒为... 对雅鲁藏布江加查峡谷河段古洪水平流沉积物进行了野外调查与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其野外沉积除具备一般的特征外,还常表现为细颗粒物充填巨砾的特殊堆积形态;其粒度特征表现为分选性较好,分选系数在1.2以下,以砂质、粉砂质颗粒为主,中值粒径在3~4之间等,且与谷坡沉积物、滩地泛滥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重矿物组合特征与沉积类型及沉积物的搬运条件等相关;通过孢粉特征分析,确定了研究区域在大约距今3000a的气候条件与近现代气候条件具有较明显的一致性,为研究河段古洪水分析计算,以及藏木水电站的设计洪水确定提供了基础资料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洪水 平流沉积 粒度 重矿物 雅鲁藏布江加查峡谷
下载PDF
基于GIS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格局与生态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江荣 卢杰 +3 位作者 郑维列 陈甲瑞 杨文凤 牛腾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5-203,222,共10页
针对近期高寒山区生态景观急剧变化、严重影响生态敏感性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评价和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现象,选取大峡谷为研究区,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确定景观类型,以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聚合度指数等作为... 针对近期高寒山区生态景观急剧变化、严重影响生态敏感性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评价和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现象,选取大峡谷为研究区,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确定景观类型,以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聚合度指数等作为指标,对研究区的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和分析。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最终得到10类景观类型的斑块共1761个,其中林地景观和草地景观的面积占比最大,分别为48.84%和22.68%,冰雪/冰川景观的占比为17.39%。从景观指数来看,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374,优势度指数为0.982,均匀度指数为0.597,聚合度指数为97.374。可以看出,大峡谷研究区拥有较高的多样性,单一景观优势度相对较低,不同景观空间分配情况更好,总体上该区域景观以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和冰川为主,人类活动干扰较小,并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农田和草地的转换中。综合6类影响因子对大峡谷研究区生态敏感性进行加权分析,生态敏感性主要集中在中度和高度敏感区域,占比合计95.71%。中度敏感区域集中分布于河谷周边低海拔、低坡度区域,以水域、草地、灌木林为主;高度敏感区域集中分布于山地高海拔区域,以林地景观、冰雪/冰川景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大峡谷 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指数 面向对象分类 生态敏感性
下载PDF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 被引量:15
17
作者 邵翠茹 尤惠川 +10 位作者 曹忠权 王椿镛 唐方头 张德成 楼海 胥广银 常利军 杨歧焱 美朵 谢平 俞岗 《震灾防御技术》 2008年第4期398-412,共15页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前锋地带,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都十分强烈,两者关系密切。区内发育有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西-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调查研究表明,它们的规模、性质、活动时代、活动强度等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北西...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前锋地带,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都十分强烈,两者关系密切。区内发育有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西-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调查研究表明,它们的规模、性质、活动时代、活动强度等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北西西-北西向断裂规模较大,多为逆冲、逆走滑断层,形成较早;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单条规模相对不大,常集中分布,构成北北东向的剪切拉张断裂构造带,形成较晚,第四纪晚期活动明显。强震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差异运动强烈地带或地段,如块体周边的深大断裂带及其附近。7级以上地震主要与断裂构造带中规模较大、全新世强烈活动段、断裂几何构造复杂部位或多组方向断裂交汇密切相关。其中,7.5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断裂构造带中走滑分量较大的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大峡谷 构造 地震
下载PDF
世界最大峡谷的地理发现和研究进展──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考察和探险成果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逸畴 高登义 李渤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99-303,共5页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量测,加上室内地形图上的量测和分析,论证和推出了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峡谷为世界最大的峡谷,平均深度在5000m以上,最深达5382m;切刻在青藏高原东南斜面上的大峡谷长度达496.3km,围绕南迦巴...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量测,加上室内地形图上的量测和分析,论证和推出了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峡谷为世界最大的峡谷,平均深度在5000m以上,最深达5382m;切刻在青藏高原东南斜面上的大峡谷长度达496.3km,围绕南迦巴瓦峰的核心段峡谷长度也在270km,V形多曲折的峡谷谷底宽在80~200m之间。无论从深度上和长度上,都要远远超出世界著名峡谷──秘鲁的科尔卡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峡谷和中国金沙江虎跳峡谷。它也是世界最高的峡谷。通过对大峡谷的考察探险,无论在自然科学和生产实践上,都已取得重大研究进展,如大峡谷作为高原主要水汽通道的发现和论证;峡谷形成的构造解释;峡谷中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生物资源,它们的特殊性和开发论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 峡谷 南迦巴瓦峰 水汽通道 地理
下载PDF
雅鲁藏布大峡谷水电开发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志威 王兆印 +2 位作者 余国安 王旭昭 张晨笛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1-338,共8页
雅鲁藏布大峡谷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水能资源,未来水电开发对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和应对气候变暖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可能对其边坡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野外调查发现,基岩河床下切促使大峡谷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大峡... 雅鲁藏布大峡谷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水能资源,未来水电开发对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和应对气候变暖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可能对其边坡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野外调查发现,基岩河床下切促使大峡谷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大峡谷内巨大水流能量与河床结构消能保持微弱的临界平衡状况,河床结构(瀑布和阶梯深潭系统)的消能作用对维持边坡稳定性起至关重要作用。针对梯级高坝和引水隧洞的两种水电开发方案分析表明,两种方案对边坡稳定性均会产生不利影响,且前一种方案的影响更强烈。只有充分认识未来水电开发对大峡谷边坡的影响,才能将水电工程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大峡谷 水电开发 边坡稳定性 河床结构 消能
下载PDF
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考察新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文敬 高登义 《山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99-103,共5页
介绍了首次徒步穿越世界第一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活动观察到的新资料和新发现
关键词 峡谷 雅鲁藏布峡谷 科学考察 冰川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