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2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美学视域下的元杂剧译者主体性研究——以《窦娥冤》为例
1
作者 郭洁 董晓波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4-60,共7页
作为中国古代悲剧的典范作品,《窦娥冤》以引人深思的主题思想和经久不衰的美学价值吸引了译者和学者的共同关注。在《窦娥冤》英译过程中,译者们在遵循翻译美学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主体性,从而带给不同时期的读者不同的... 作为中国古代悲剧的典范作品,《窦娥冤》以引人深思的主题思想和经久不衰的美学价值吸引了译者和学者的共同关注。在《窦娥冤》英译过程中,译者们在遵循翻译美学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主体性,从而带给不同时期的读者不同的审美感受。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窦娥冤》三个英译本中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认识与再现之异同,以期对元杂剧翻译理论和实践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 译者主体性 元杂剧 《窦娥冤》
下载PDF
戏曲题材的遴选与改编——从《窦娥冤》到《关汉卿》
2
作者 才可 《戏剧之家》 2024年第6期12-14,共3页
戏曲文学自元代走向兴盛以来,逐渐发展成为新中国时期的戏剧文学,数百年的繁荣发展铸就了发达的民族戏剧文化,戏剧文学包含丰富的审美意象和强大的社会批判力。在戏剧文本的采集、构思和拟制过程中,选材技术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戏... 戏曲文学自元代走向兴盛以来,逐渐发展成为新中国时期的戏剧文学,数百年的繁荣发展铸就了发达的民族戏剧文化,戏剧文学包含丰富的审美意象和强大的社会批判力。在戏剧文本的采集、构思和拟制过程中,选材技术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戏剧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本文以元代关汉卿悲剧《窦娥冤》和新中国田汉的历史剧《关汉卿》为研究对象,既将关汉卿视为作者又将其当作叙事主人公,通过对古今两部戏曲作品的创作艺术的对比和艺术特色的总结,试图梳理出民族戏曲艺术在题材遴选与改编上的共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汉卿 《窦娥冤》 田汉 《关汉卿》 戏曲题材
下载PDF
透过《乡土中国》再读《窦娥冤》
3
作者 万磊蕾 《语文教学之友》 2024年第1期20-22,共3页
《乡土中国》以中国的基层社会——农村为研究对象,从乡土社会的本色着手,深入观察分析乡村环境、传统社会结构、道德体系、礼法、乡村权力的分配、血缘、地缘等问题,得出了鞭辟入里的结论。阅读《乡土中国》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 《乡土中国》以中国的基层社会——农村为研究对象,从乡土社会的本色着手,深入观察分析乡村环境、传统社会结构、道德体系、礼法、乡村权力的分配、血缘、地缘等问题,得出了鞭辟入里的结论。阅读《乡土中国》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性,理解古人的一些在今天看来不合理、不被理解的思想行为。透过《乡土中国》再读《窦娥冤》,抓住《乡土中国》的纲领去分析《窦娥冤》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心理,不失为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一个有效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窦娥冤》
下载PDF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窦娥冤》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浅析
4
作者 李雪洁 《作文(高中版)》 2024年第1期31-32,共2页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学素养、创新思维、批判性思考、跨学科能力等。本文选择文学经典《窦娥冤》作为整本书的阅读材料,旨在通过深入阅读与教学策略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学习体验。《窦娥冤》作...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学素养、创新思维、批判性思考、跨学科能力等。本文选择文学经典《窦娥冤》作为整本书的阅读材料,旨在通过深入阅读与教学策略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学习体验。《窦娥冤》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杰作,不仅反映了元代社会的伦理、法律、道德观念,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框架下,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 学习体验 《窦娥冤》 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考 元代社会
下载PDF
项目式学习下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实践研究——以《窦娥冤》课本剧的编排为例
5
作者 栗福金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第5期12-15,共4页
项目式学习理念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近年来愈发受到各国教育界的重视。项目式学习关注的重点不在于获取知识本身,而在于通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和学习素材,逐步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关键能力和... 项目式学习理念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近年来愈发受到各国教育界的重视。项目式学习关注的重点不在于获取知识本身,而在于通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和学习素材,逐步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关键能力和思维素养。本文以《窦娥冤》课本剧的编排为例,通过对戏剧学习活动项目的设计、实施、评价,探究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的项目化学习实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 戏剧教学 实践研究 《窦娥冤》课本剧
下载PDF
略论《窦娥冤》的明代接受
6
作者 郑艳玲 纪紫玉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5-60,93,共7页
明代《窦娥冤》的接受表现在著录、出版、批评、改编等方面。明天一阁蓝格钞本《录鬼簿》由贾仲明增补《录鬼簿》而成,该本对《窦娥冤》的著录与该剧的形成时间、吴弘道的资料提供、贾仲明的见多识广有密切关系。朱权《太和正音谱》所... 明代《窦娥冤》的接受表现在著录、出版、批评、改编等方面。明天一阁蓝格钞本《录鬼簿》由贾仲明增补《录鬼簿》而成,该本对《窦娥冤》的著录与该剧的形成时间、吴弘道的资料提供、贾仲明的见多识广有密切关系。朱权《太和正音谱》所参照的《录鬼簿》版本是《录鬼簿》各版本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窦娥冤》的三种明刊本各有特色,《古名家杂剧》本简洁,臧懋循《元曲选》本艺术水平高,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本更为精致。明代批评家孟称舜等人高度赞扬了关汉卿及其《窦娥冤》。明代还出现了《金锁记》等相关创作。明代《窦娥冤》的接受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关汉卿 接受 明代
下载PDF
《窦娥冤》主人公悲剧成因分析
7
作者 张朝辉 《戏剧之家》 2023年第19期25-27,共3页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中位列首位的是关汉卿创作的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是中华人民的骄傲,为中国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的戏剧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窦娥冤》这部戏剧由元代社会真实事件改编,通过主人公窦娥的冤屈经历...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中位列首位的是关汉卿创作的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是中华人民的骄傲,为中国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的戏剧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窦娥冤》这部戏剧由元代社会真实事件改编,通过主人公窦娥的冤屈经历,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引发广大民众的共鸣。本文将从分析《窦娥冤》主人公悲剧形成的主、客观因素入手,阐述这场悲剧的根本原因,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成因 主人公 《窦娥冤》
下载PDF
文化翻译视角下《窦娥冤》英译策略评析——以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文为例
8
作者 赵嘉伟 严晓江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25期15-18,共4页
文化翻译是体现中国古典诗词中文化要素的重要方法,元曲英译也应注重文化要素的再现。典故、风俗习惯、成语、俗语是《窦娥冤》中典型的文化要素,杨宪益、戴乃迭合理地运用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对这些要素进行阐释,使读者感受到原文中的... 文化翻译是体现中国古典诗词中文化要素的重要方法,元曲英译也应注重文化要素的再现。典故、风俗习惯、成语、俗语是《窦娥冤》中典型的文化要素,杨宪益、戴乃迭合理地运用归化策略与异化策略对这些要素进行阐释,使读者感受到原文中的中华传统文化要素,实现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 《窦娥冤》 归化策略 异化策略
下载PDF
金锁的隐喻:从关汉卿的《窦娥冤》到张爱玲的《怨女》
9
作者 康保成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160,共9页
关汉卿《窦娥冤》杂剧采取多层叙事策略,不仅写出了一件由地痞流氓、糊涂官吏等共同制造的冤狱——显型悲剧,还写出了在礼教熏陶下年轻寡妇窦娥只能在苦苦煎熬中度过一生的无可逃遁的隐型悲剧。明传奇《金锁记》杜撰出一个明智的提刑官... 关汉卿《窦娥冤》杂剧采取多层叙事策略,不仅写出了一件由地痞流氓、糊涂官吏等共同制造的冤狱——显型悲剧,还写出了在礼教熏陶下年轻寡妇窦娥只能在苦苦煎熬中度过一生的无可逃遁的隐型悲剧。明传奇《金锁记》杜撰出一个明智的提刑官和窦娥的丈夫蔡昌宗,《窦娥冤》的双重悲剧被消解。清乾隆年间《缀白裘》选取的六出《金锁记》折子戏,淘汰了蔡昌宗赴考及其与“金锁”相关的情节,是向《窦娥冤》悲剧精神的回归。罗瘿公编剧、程砚秋主演的京剧《金锁记》多次赴沪演出,给张爱玲创作同名小说提供了灵感。张爱玲每看京剧必有独到见解,并且常常借题发挥,作为其小说的隐喻。《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命运与窦娥相似,小说中的“金锁”,从男童佩戴的护身饰物被置换成束缚她一生的“黄金的枷锁”。《怨女》中主人公银娣的遭遇,属于每个女性身上都会发生的普通事件。银娣为夫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此时“金锁”还原为男童佩戴的护身饰物,成为传续家族香火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金锁记》 折子戏 程砚秋 张爱玲
下载PDF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美育策略探究——以《窦娥冤》为例
10
作者 于聆静 《作文(高中版)》 2023年第2期17-18,共2页
一、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美育意义(-)丰富学校美育方式《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意见》指出,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语文作为母语学科,兼具丰富审美体验、学习人文知识、传承中华文化的功能。... 一、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美育意义(-)丰富学校美育方式《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意见》指出,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语文作为母语学科,兼具丰富审美体验、学习人文知识、传承中华文化的功能。戏剧作为艺术形式,囊括戏剧主题理解、词牌唱段学习、典型人物演绎的内容。在戏剧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时空、资源优势,在语文知识学习、素养培养过程中达到美育教育的效果,丰富美育教育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学校美育 美育教育 戏剧教学 《窦娥冤》 美育策略 典型人物 人文知识
下载PDF
窦娥的第三桩誓愿与《窦娥冤》的“民间”视角
11
作者 李鸿杰 《山东教育》 2023年第29期45-46,共2页
曾观摩一节教学《窦娥冤》的课,课堂上,老师围绕“窦娥性格特点”及其“痛苦与反抗”,引导学生展开充分讨论。有一段师生的课堂对话:师:“愤”的程度一样吗?生:一点一点加重。“耍孩儿”描写,血溅白练,能让围观人看到她自己冤。“二煞... 曾观摩一节教学《窦娥冤》的课,课堂上,老师围绕“窦娥性格特点”及其“痛苦与反抗”,引导学生展开充分讨论。有一段师生的课堂对话:师:“愤”的程度一样吗?生:一点一点加重。“耍孩儿”描写,血溅白练,能让围观人看到她自己冤。“二煞”描述六月飞雪,表现的是自己冤屈上天给点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耍孩儿 窦娥 三桩誓愿 性格特点
下载PDF
从故事经过到对三桩誓愿和结局的反思——《窦娥冤》(节选)教学新探
12
作者 褚衍举 《新校园》 2023年第10期64-65,共2页
《窦娥冤》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珍贵遗产,一直以来都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如何更富有深度地教授这个充满情感和思考的文学作品,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之一。本论文将探讨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 《窦娥冤》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珍贵遗产,一直以来都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如何更富有深度地教授这个充满情感和思考的文学作品,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之一。本论文将探讨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窦娥冤》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育 教育工作者 《窦娥冤》 文学素养 批判性思维能力 文学作品 中国古典文学 教学思路
下载PDF
《窦娥冤》与《哈姆莱特》:中西方悲剧对比解读
13
作者 王星星 《最小说》 2023年第9期62-65,共4页
《窦娥冤》是我国戏剧史上著名的悲剧作品,而《哈姆莱特》是世界戏剧史上著名的悲剧作品,两部作品共同被选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本单元旨在深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其悲剧内涵,两部作品在“悲”的精髓上是相同的,但在人物设... 《窦娥冤》是我国戏剧史上著名的悲剧作品,而《哈姆莱特》是世界戏剧史上著名的悲剧作品,两部作品共同被选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本单元旨在深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其悲剧内涵,两部作品在“悲”的精髓上是相同的,但在人物设定、悲剧冲突、主人公的追求以及结局设置上都有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哈姆莱特》 悲剧 对比解读
下载PDF
东西方戏剧精神之对比审视--以《哈姆莱特》与《窦娥冤》为例
14
作者 陈韦兰 《中学语文》 2023年第3期64-65,共2页
尽管对两者戏剧的研究已比较成熟,但基于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的两者戏剧精神比较研究仍然存在较大空白。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与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集中代表了两者的不同的戏剧精神。对此,本文将结合以上两部作品,分别从戏剧冲突... 尽管对两者戏剧的研究已比较成熟,但基于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的两者戏剧精神比较研究仍然存在较大空白。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与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集中代表了两者的不同的戏剧精神。对此,本文将结合以上两部作品,分别从戏剧冲突、戏剧精神起源、戏剧精神风格等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精神 《窦娥冤》 《哈姆莱特》 比较法
下载PDF
论《窦娥冤》的悲剧性
15
作者 徐丹怡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1期13-15,共3页
大团圆结局致使部分学者认为《窦娥冤》不能称作严格意义上的悲剧作品,或至少削弱了悲剧对人心的震撼力量,但其实《窦娥冤》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且大团圆结局升华了悲剧色彩。基于此,本文将从女性悲剧、社会悲剧与团圆悲剧三方面着手... 大团圆结局致使部分学者认为《窦娥冤》不能称作严格意义上的悲剧作品,或至少削弱了悲剧对人心的震撼力量,但其实《窦娥冤》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且大团圆结局升华了悲剧色彩。基于此,本文将从女性悲剧、社会悲剧与团圆悲剧三方面着手,论证《窦娥冤》悲剧的彻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窦娥 悲剧
下载PDF
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论《窦娥冤》 被引量:6
16
作者 成娟 刘善堂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89,共3页
《窦娥冤》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元杂剧,在西方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亚里土多德是西方文学理论早期杰出代表,《诗学》集中体现了他的悲剧理论,是西方悲剧学说的开端。从他的悲剧理论看中国元杂剧《窦娥冤》,寻求两者的交汇点和融合处... 《窦娥冤》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元杂剧,在西方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亚里土多德是西方文学理论早期杰出代表,《诗学》集中体现了他的悲剧理论,是西方悲剧学说的开端。从他的悲剧理论看中国元杂剧《窦娥冤》,寻求两者的交汇点和融合处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观 《窦娥冤》 情节论 性格论
下载PDF
豫剧《窦娥冤》与关汉卿《窦娥冤》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史莹莹 李跃忠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1期25-26,共2页
50年代,周奇之在将关汉卿杂剧《窦娥冤》改编成豫剧《窦娥冤》时,不仅对剧中人物蔡婆、张驴儿父子的身份以及部分故事情节做了较大改动,而且赋予了改编本独特的时代特色,突出了剧本反对封建统治的主题。剧本对丰富豫剧舞台形象、延长古... 50年代,周奇之在将关汉卿杂剧《窦娥冤》改编成豫剧《窦娥冤》时,不仅对剧中人物蔡婆、张驴儿父子的身份以及部分故事情节做了较大改动,而且赋予了改编本独特的时代特色,突出了剧本反对封建统治的主题。剧本对丰富豫剧舞台形象、延长古典名著的艺术生命力做出了较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剧《窦娥冤》 关汉卿《窦娥冤》 改编
下载PDF
论窦娥形象的内涵及《窦娥冤》的创作意图 被引量:11
18
作者 诸葛忆兵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窦娥是封建礼教的“孝子贤孙”,她不惜用生命去捍卫的是女子“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和对长辈竭尽孝顺的孝道观。在窦娥的那个时代 ,出身于这样一个穷酸知识分子家庭 ,又是一位受社会压迫最深的弱女子 ,窦娥被毒害到拿泯灭人性的伦理道德... 窦娥是封建礼教的“孝子贤孙”,她不惜用生命去捍卫的是女子“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和对长辈竭尽孝顺的孝道观。在窦娥的那个时代 ,出身于这样一个穷酸知识分子家庭 ,又是一位受社会压迫最深的弱女子 ,窦娥被毒害到拿泯灭人性的伦理道德规条要求自己 ,自觉地维护这些伦理规范 ,成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是非常普通正常的。《窦娥冤》从传统的“贞节”、“孝道”等道德伦理规范角度出发 ,不认同蒙古人的现实统治 ,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对现实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批判 ,其中潜藏着的是一种强烈的民族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 贞节 民族意识 《窦娥冤》
下载PDF
《窦娥冤》与历代改编本之比较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卫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93-103,共11页
《窦娥冤》与历代改编本之比较王卫民《窦娥冤》问世后,历代都有改编本:明代有《金锁记》;清代有两本《东海记》;民国初年有皮黄剧《金锁记》(后改名《窦娥冤》。一九五八年是关汉卿从事创作七百周年,我国广大地区开展了各种各样... 《窦娥冤》与历代改编本之比较王卫民《窦娥冤》问世后,历代都有改编本:明代有《金锁记》;清代有两本《东海记》;民国初年有皮黄剧《金锁记》(后改名《窦娥冤》。一九五八年是关汉卿从事创作七百周年,我国广大地区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许多剧种纷纷把《窦娥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金锁记》 改编本 关汉卿 赛卢医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蔡婆 东海 改编者
下载PDF
关于《窦娥冤》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志武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1-94,共4页
本文认为 ,只有正确认识关汉卿名剧《窦娥冤》中几个难点重点问题 ,即高利贷问题 ,封建道德问题 ,三桩誓愿问题 ,鬼魂问题 ,清官问题 ,才能准确把握《窦》剧的思想艺术和人物。
关键词 高利贷 封建道德 三桩哲愿 鬼魂 清官 《窦娥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