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表现者的普罗米修斯:走向一种后人类主义文化?——五幕大学假面剧(献给神圣之灵) 被引量:13
1
作者 伊哈布·哈桑 张桂丹 王坤宇(译)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26-37,共12页
伊哈布·哈桑作为"后现代主义之父",也同时提出了后人类的概念,可见二者有某种内在的关联。伊哈布·哈桑采用了假面剧的形式,将论文的背景、正文、引文、注释、历史、神话等作为假面剧的角色。当前频繁出现的各种热词... 伊哈布·哈桑作为"后现代主义之父",也同时提出了后人类的概念,可见二者有某种内在的关联。伊哈布·哈桑采用了假面剧的形式,将论文的背景、正文、引文、注释、历史、神话等作为假面剧的角色。当前频繁出现的各种热词,例如"赛博格""控制论""麦克斯韦妖""维特鲁威人""变种人""后人类女权"等已在这篇完成于1976年的作品中悉数出现。其讨论也并非浅尝辄止,而是从古希腊神话出发,中及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炼金术传统,下讫图灵对人工智能的预想等,从而揭示了想象、艺术与科学不可分的历史和未来。伊哈布·哈桑为唐娜·哈拉维、罗西·布拉伊多蒂和凯瑟琳·海尔斯等的相关研究打下了框架,特别是他对自然-文化通联、科技与艺术互渗、人文主义与后人类精神之间的传承的洞见,基本奠定了当前后人类话语的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米修斯 后人类主义 赛博格 《童年的终结》 维特鲁威人的未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