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嵌体与纤维桩核冠对邻牙合面缺损上颌第一前磨牙修复后抗折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闫玉娟 吴宁宁 周亚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89-492,共4页
目的 比较IPSe.max CAD高嵌体和纤维桩核冠对邻牙合面缺损上颌第一前磨牙修复后对抗折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正畸而拔除的6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将其分为A、B、C 3组(n=20),A组、B组样本... 目的 比较IPSe.max CAD高嵌体和纤维桩核冠对邻牙合面缺损上颌第一前磨牙修复后对抗折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正畸而拔除的6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将其分为A、B、C 3组(n=20),A组、B组样本牙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制备邻牙合面缺损洞型,分别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A组行IPSe.max CAD高嵌体修复;B组行纤维桩核冠修复;C组为对照组,样本牙不作处理。记录各组折断力值、折断模式,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B组和C组折裂载荷值分别为(781.25±61.23)N、(712.51±54.36)N和(420.28±41.28)N,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2.154,P<0.001),A组的折裂荷载值最高;3组折裂模式均以可修复折裂为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邻牙合面缺损上颌第一前磨牙采用IPSe.max CAD高嵌体修复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抗折力较高,且折裂模式主要为可修复性折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嵌体 纤维桩核冠 邻牙合缺损 抗折力 上颌第一前磨牙
下载PDF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白云石与磷灰石表面电子结构及性质研究
2
作者 王勋 谢瑞琦 +3 位作者 陈辰璐 赵志辉 周武昌 任慧文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对磷灰石、白云石及其常见解理面的电子结构和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磷灰石晶体结构对称性较差,白云石晶体结构对称性较好;磷灰石晶体碎磨时,Ca—O键、Ca—F键最易断裂;白云石碎磨时,Ca-O键、Mg-O键最易断裂;磷灰...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对磷灰石、白云石及其常见解理面的电子结构和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磷灰石晶体结构对称性较差,白云石晶体结构对称性较好;磷灰石晶体碎磨时,Ca—O键、Ca—F键最易断裂;白云石碎磨时,Ca-O键、Mg-O键最易断裂;磷灰石晶体、白云石晶体以及磷灰石(001)面中O的活性最高,但白云石(104)面中Mg和Ca的活性最高;与磷灰石(001)面的阳离子活性位点Ca相比,白云石(104)面表面的阳离子活性位点Mg和Ca电子总数较高,电荷较低,表现出了与磷灰石(001)面的阳离子活性位点不同的电子特性。基于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的电子结构及性质,在设计或选择磷灰石和白云石浮选药剂时,可以针对性地选择对F具有较强亲和力而对O亲和力相对较弱的基团和药剂,或利用阳离子活性位点电子特性差异,选择与目的矿物表面活性位点电子特性匹配度高的阴离子极性基,以提高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104) 磷灰石(001)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计算 性质
下载PDF
湿气环境中CO_(2)-H_(2)S在α-Fe(110)密排面上吸附与点蚀机理研究
3
作者 李金灵 马文骏 +2 位作者 朱世东 屈撑囤 付安庆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2-93,共12页
目的从微观尺度探究CO_(2)-H_(2)S(CO_(2)和H_(2)S共存)在湿气管道顶部的吸附特性,进而揭示点蚀机理。方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利用Materials Studio构建CO_(2)、H_(2)S和CO_(2)-H_(2)S在α-Fe(110)密排面的吸附模型,对CO_(2)... 目的从微观尺度探究CO_(2)-H_(2)S(CO_(2)和H_(2)S共存)在湿气管道顶部的吸附特性,进而揭示点蚀机理。方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利用Materials Studio构建CO_(2)、H_(2)S和CO_(2)-H_(2)S在α-Fe(110)密排面的吸附模型,对CO_(2)、H_(2)S和CO_(2)-H_(2)S在α-Fe(110)面的吸附能、局域态密度、分波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进行仿真;利用高温高压釜模拟CO_(2)-H_(2)S-Cl^(-)腐蚀环境,分析L360钢在湿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最后,揭示含Cl^(-)湿气管道顶部CO_(2)-H_(2)S吸附机制与点蚀机理。结果CO_(2)、H_(2)S、CO_(2)-H_(2)S及CO_(2)-H_(2)S-Cl^(-)在最稳定位置时的吸附能分别为-4.065、-3.961、-8.538、-12.775e V,表明相较于CO_(2)与H_(2)S单独吸附,CO_(2)-H_(2)S在α-Fe(110)面的吸附能更负,Cl^(-)会进一步降低CO_(2)-H_(2)S的吸附能;且CO_(2)在与H_(2)S竞争环境电子中占优势;Cl^(-)会使CO_(2)-H_(2)S的局域态密度峰值降低,转移趋势为失去电子,基体和腐蚀介质的电子向着低能级跃迁释放出更多能量,进而加强了Fe与CO_(2)-H_(2)S间的化学键强度;Cl^(-)的2p轨道与Fe的3d轨道在-6.8 eV和-5.7 eV发生重叠,Cl^(-)被吸附到Fe表面并与Fe形成化学键生成氯化物,进而改变腐蚀产物膜的组分与结构,削弱产物膜的致密性和稳定性,减弱腐蚀阻抗力。在含Cl^(-)湿气的CO_(2)-H_(2)S环境中,液相中的Cl^(-)浓度升高,使L360钢的气相平均腐蚀速率逐渐增大,最高达2.935mm/a,点蚀越发严重。结论CO_(2)与H_(2)S在α-Fe(110)面吸附存在一定的协同和竞争作用,协同促进金属的腐蚀,FeCO3会优先沉积成膜,但H_(2)S会抑制FeCO3的生长,腐蚀产物以FeS为主;Cl^(-)会增强CO_(2)-H_(2)S与α-Fe(110)面间的作用力,弱化腐蚀产物膜层的保护性,进一步加速金属腐蚀、尤其是点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H_(2)S Cl^(-) 第一性原理 α-Fe(110)密排 吸附特征 腐蚀机理
下载PDF
第一百零一“面”
4
作者 刁小妹 崔国栋 《半岛新生活》 2004年第8期49-49,共1页
我们只有一“面“之交,却已经有百“面“之缘。
关键词 《第一百零一“面”》 随笔 文学作品 刁小妹
下载PDF
方解石晶体电子结构及(104)面表面特性第一性原理计算
5
作者 谢瑞琦 王勋 +1 位作者 赵志辉 周武昌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3-98,共6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对方解石体相及方解石(104)面的布居、能带、态密度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方解石晶体结构对称性强,结构简单,为绝缘体,其阳离子活性位点为Ca,阴离子活性位点为O。方解石切表面后表面原子均产生了一定弛豫现象,Ca原子在Z... 基于第一性原理,对方解石体相及方解石(104)面的布居、能带、态密度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方解石晶体结构对称性强,结构简单,为绝缘体,其阳离子活性位点为Ca,阴离子活性位点为O。方解石切表面后表面原子均产生了一定弛豫现象,Ca原子在Z轴方向的弛豫最为明显,C在3个方向的弛豫相对较小,O原子在3个方向表现出了不同的弛豫程度。方解石(104)面表面原子价电子构型、布居、键长、态密度等较体相均发生了变化,但费米能级附近主要还是由O的p轨道和少量的Ca的d轨道构成。差分电荷密度图表明方解石(104)面表面缺电子位点和多电子位点交替出现,但得失电子程度不同,各原子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活性。方解石(104)面易与含—COOH、—CON-HOH、—OSO3H等官能团的阴离子捕收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104)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计算 特性
下载PDF
打响新中国插秧机械化的“第一枪”
6
作者 邱缘 朱一鸣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7期52-54,共3页
水稻,不仅仅是中国人历史餐桌上的主粮,更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和演变过程的鲜活体现。而关于水稻的栽培,也与华夏民族有着不解之缘。从原始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栽培方式到近代以来栽培机械化的日益演进,我国第一台人... 水稻,不仅仅是中国人历史餐桌上的主粮,更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和演变过程的鲜活体现。而关于水稻的栽培,也与华夏民族有着不解之缘。从原始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栽培方式到近代以来栽培机械化的日益演进,我国第一台人力夹式水稻插秧机——广西-65型水稻插秧机的发明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插秧机 朝黄土背朝天 原始农业 插秧机械化 弯腰曲背 第一 栽培方式 中华文明
下载PDF
H在Mg(0001)表面吸附、解离和扩散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吴广新 张捷宇 +3 位作者 吴永全 李谦 周国治 包新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60,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同时结合Nudged Elastic Band方法,系统研究了H2分子和H原子在Mg(0001)表面的吸附过程.给出了H2分子的解离路径和势垒,结果表明H2分子的吸附过程中仅存在物理吸附;在给出H原子在Mg(0001)表面的吸附势...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同时结合Nudged Elastic Band方法,系统研究了H2分子和H原子在Mg(0001)表面的吸附过程.给出了H2分子的解离路径和势垒,结果表明H2分子的吸附过程中仅存在物理吸附;在给出H原子在Mg(0001)表面的吸附势能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H原子在Mg(0001)表面及体内的扩散过程.计算发现,Mg(0001)slab存在表面效应,且对H原子的表面扩散影响较明显.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解离、扩散和放氢环节的激活能数据,为H2分子的解离和氢化物的放氢过程是速控步骤这一结论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势能 吸附能 解离 扩散
下载PDF
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面沟对牙根和根管X线影像影响的离体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汪平 王宇 +2 位作者 袁渝萍 范继红 王小竞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1期632-634,T001,共4页
目的 :观察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面沟 (分叉痕迹 )的发生特点 ,以及对X线片判断牙根和根管形态的影响。方法 :69个离体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中的 15个牙有明显根面沟 ,先对牙齿进行近远中向及颊舌向X线照像。然后打开髓腔 ,用 #15扩大针插入... 目的 :观察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面沟 (分叉痕迹 )的发生特点 ,以及对X线片判断牙根和根管形态的影响。方法 :69个离体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中的 15个牙有明显根面沟 ,先对牙齿进行近远中向及颊舌向X线照像。然后打开髓腔 ,用 #15扩大针插入根管到根尖孔 ,再模拟临床颊向目标法拍X线片 (Buccalobjectrule ,与常规拍片成 3 0~ 40度夹角 )。结果 :15个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面沟均可在近远中向及颊向目标法X线片上出现影像 ,这些影像易被误诊断为多根、多根管或其他异常表型。结论 :由于下颌第一前磨牙相对高的根面沟发生率 (2 2 %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前磨牙 X线 根管
下载PDF
面心立方晶格第一布里渊区的三维动画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志军 章天金 张柏顺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2-384,共3页
介绍固体物理学中面心立方晶格第一布里渊区的三维动画模拟,重点分析了三维动画的设计思想,并展示了部分效果图,最后对动画模拟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作了简要评价.
关键词 固体物理学 心立方 第一布里渊区 三维动画
下载PDF
45钢热轧圆钢第一阶梯面的发纹及其预防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建超 张洪才 +2 位作者 林鹏 翟万里 许正周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68,共3页
对65 mm的热轧45钢圆钢进行塔形切削检验时发现,其第一阶梯面上有发纹。为了弄清发纹的形成原因,对出现发纹的圆钢进行了金相检验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阶梯面出现的发纹来源于连铸方坯近角部的皮下裂纹,而钢中的磷、硫元素... 对65 mm的热轧45钢圆钢进行塔形切削检验时发现,其第一阶梯面上有发纹。为了弄清发纹的形成原因,对出现发纹的圆钢进行了金相检验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阶梯面出现的发纹来源于连铸方坯近角部的皮下裂纹,而钢中的磷、硫元素含量较高,结晶器内冷却不均匀及足辊冷却效果不良是造成方坯近角部产生皮下裂纹的主要原因。通过控制钢中磷、硫等有害元素的含量、优化结晶器铜管圆角半径及改进足辊的冷却等措施,圆钢第一阶梯面出现发纹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纹 第一阶梯 皮下裂纹 结晶器铜管
下载PDF
Mn掺杂InP(111)-In极化面电子结构与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斯年 李聪 郑友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24-1429,共6页
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的广义梯度近似研究了Mn掺杂InP(111)-In极化面的电子结构与磁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Mn原子的掺杂位置靠近In极化面,Mn原子掺杂的形成能逐渐降低。并且所有Mn掺杂表面模型均表现出稀磁半导体特征。其原因主要在于... 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的广义梯度近似研究了Mn掺杂InP(111)-In极化面的电子结构与磁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Mn原子的掺杂位置靠近In极化面,Mn原子掺杂的形成能逐渐降低。并且所有Mn掺杂表面模型均表现出稀磁半导体特征。其原因主要在于费米能级附近的Mn-3d自旋态密度具有不对称性。通过对Mn不同掺杂位置的电子态密度、费米能级及Mn原子氧化态的对比分析发现,Mn原子的表面掺杂引起了In极化面的表面原子重构。通过对形成能与净磁矩的分析发现,所有掺杂在表面层的Mn原子的氧化态都是Mn^2+。另外,随着Mn原子掺杂位置上移,费米能级向低能级方向移动,表面体系表现出明显的的P型半导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极化 第一性原理 自旋磁矩 电子结构
下载PDF
上颌第一前磨牙颊根腭侧面沟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鹏 梁景平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61-463,共3页
目的:观察双根上颌第一前磨牙颊根腭侧面沟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50个上颌第一前磨牙,脱钙后从根尖部向冠方按1mm厚度切片,选取颊根腭侧面沟最深的切片,显微镜下测量颊根水平向及垂直向各数据。结果:上颌第一前磨牙颊根... 目的:观察双根上颌第一前磨牙颊根腭侧面沟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50个上颌第一前磨牙,脱钙后从根尖部向冠方按1mm厚度切片,选取颊根腭侧面沟最深的切片,显微镜下测量颊根水平向及垂直向各数据。结果:上颌第一前磨牙颊根腭侧面沟的发生率为96%,在离根分叉平均1.10mm处腭侧面沟凹陷达到最深,平均深度0.43mm。颊根腭侧根管壁的厚度显著小于颊侧根管壁的厚度。结论:颊根腭侧面沟在双根上颌第一前磨牙的发生率很高,受颊根腭侧沟的影响,使颊根腭侧根管壁相对薄弱,在临床治疗时需加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一前磨牙 解剖形态
下载PDF
《三叶集》:新文学浪漫主义的第一面旗帜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永志 《郭沫若学刊》 2002年第1期31-35,共5页
《三叶集》理论观点最主要的表述者是郭沫若。这些观点来源于西方浪漫主义 ,主要是师承歌德及其所代表的狂飙突进运动的浪漫主义精神。从五四新文学理论建设的背景的分析中 ,可以看出《三叶集》最早举起浪漫主义的旗帜。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 浪漫主义 第一旗帜 狂飙突进运动 歌德
下载PDF
单原子Pt吸附于不同原子暴露终端BiOBr{001}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4
作者 张小超 管美画 +5 位作者 张启瑞 张长明 李瑞 刘建新 王雅文 樊彩梅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15-324,共10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暴露不同原子终端的BiOBr{001}表面以及单原子Pt吸附于BiOBr{001}-BiO不同位置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电荷转移.计算结果表明:BiOBr{001}面BiO终端暴...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暴露不同原子终端的BiOBr{001}表面以及单原子Pt吸附于BiOBr{001}-BiO不同位置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电荷转移.计算结果表明:BiOBr{001}面BiO终端暴露可诱导产生表面态且价带和导带能级向低能方向移动,光氧化性增强,尤其导带下方出现的表面态能级有助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和迁移,光吸收显著增强,且BiOBr{001}面BiO终端的功函数远低于贵金属Pt,有利于电荷定向转移.其次,单原子Pt吸附于BiOBr{001}-BiO为基底的表面,在禁带中间诱导产生杂质能级,Pt吸附于穴位时吸附能最小,光响应能力最好且电荷转移量最大,吸附于顶位和桥位时,形成开放性的贫电子区域,因此可预测穴位为Pt原子的吸附位点,预示其良好的降解有机污染物效果,Pt吸附于BiOBr{001}-BiO的顶位和桥位,具有潜在的CO_(2)还原或固氮等领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BiOBr{001} 单原子Pt 电子性质 吸附位点
下载PDF
健康人第一磨牙面磨耗面的分布
15
作者 白兰军 刘浩 +1 位作者 罗云 王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0期9349-9356,共8页
背景:人类天然牙的牙面的磨耗痕迹具有丰富的个体生活、食物、咀嚼和习惯信息,对齿科治疗和修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至今国内外对牙磨耗面宏观和微观方面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对古人类饮食结构变化的研究和通过对磨耗面的研究来区别不同... 背景:人类天然牙的牙面的磨耗痕迹具有丰富的个体生活、食物、咀嚼和习惯信息,对齿科治疗和修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至今国内外对牙磨耗面宏观和微观方面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对古人类饮食结构变化的研究和通过对磨耗面的研究来区别不同的物种等方面。目的:实验旨在观察不同年龄健康人群第一磨牙面磨耗面的分布及显微结构。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段20-29岁,30-39岁,40-49岁分为3组,以此制备每个志愿者牙列的石膏模型。按照磨耗面数字标记系统辨别各个磨耗面并进行编号。分别对每个模型上第一磨牙出现的磨耗面进行记录。对有年龄记录的离体下颌第一磨牙面磨耗面进行电镜扫描观察,对扫描图像上磨耗面显微结构上的凹面和刮痕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与结论:各年龄组上颌磨耗面10与下颌磨耗面7,10出现的频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0.05),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每个年龄组的磨耗面的显微磨耗情况凹面和刮痕具有各自特异磨耗情况。说明不同年龄健康人群第一磨牙面磨耗面的显微磨耗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磨牙 磨耗 牙齿显微磨耗 咬合 显微磨耗 年龄 刮痕 组织构建
下载PDF
硅(100)表面组装膜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6
作者 史立秋 息明东 +1 位作者 张琳 马清祥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385-386,392,共3页
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计算研究硅(100)表面芳香烃重氮盐自组装单层膜的键长、键角和能量的改变.通过模拟计算,可以确定自组装膜的稳定结构和结合能.计算结果显示,单晶硅表面在自组装前后部分键长和键角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整个... 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计算研究硅(100)表面芳香烃重氮盐自组装单层膜的键长、键角和能量的改变.通过模拟计算,可以确定自组装膜的稳定结构和结合能.计算结果显示,单晶硅表面在自组装前后部分键长和键角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整个自组装系统减少的能量是-101.95eV,该能量是形成Si-C共价键释放出的结合能,说明芳香烃重氮盐和单晶硅(100)表面很容易形成自组装单层膜.自组装后的系统稳定性很好,证明硅表面的单层膜结合的很牢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100) 第一性原理 自组装膜 芳香烃重氮盐
下载PDF
多面折射的爱情光影——解密犬犬《第一皇妃》的女穿主题
17
作者 黄大军 《克拉玛依学刊》 2015年第2期72-75,共4页
犬犬的穿越小说《第一皇妃》是一部成功游走在文学法则与商业法则中的经典网文。它以神话原型为发端,通过"历史+玄幻"构建的爱情乌托邦,完成了女尊男卑的"性政治"改写,"雷人"地呼应了女权文化的性别拷问... 犬犬的穿越小说《第一皇妃》是一部成功游走在文学法则与商业法则中的经典网文。它以神话原型为发端,通过"历史+玄幻"构建的爱情乌托邦,完成了女尊男卑的"性政治"改写,"雷人"地呼应了女权文化的性别拷问。同时,该文又以绝美的感伤、绝恋的温暖,深刻谴责了现代人爱情的物质迷惘,触动着他们内心深处渴慕真爱、感伤唯美的柔软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犬 《第一皇妃》 女穿文 爱情
下载PDF
Sn对O原子在ZnO(0001)-Zn极性面上吸附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8
作者 任晓燕 张文庆 胡博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5期32-34,共3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系统地研究了Sn原子存在时对ZnO(0001)极性面再吸附原子的影响.计算了Sn、O(Zn)原子吸附在(0001)表面的总能以及在(0001)极性表面存在有Sn、O原子时候再次吸附O、Sn原子的总能.通过比较这几种吸附体系的总能,我们得到:(00... 采用第一性原理系统地研究了Sn原子存在时对ZnO(0001)极性面再吸附原子的影响.计算了Sn、O(Zn)原子吸附在(0001)表面的总能以及在(0001)极性表面存在有Sn、O原子时候再次吸附O、Sn原子的总能.通过比较这几种吸附体系的总能,我们得到:(0001)表面在有Sn原子存在的情况下吸附的O原子比O原子直接在(0001)面上的吸附更加稳定;在Sn原子存在情况下(0001)表面再次吸附原子后的稳定构型是(0001)-O-Sn而不是(0001)-Sn-O,这使得Sn原子恒存在于顶部,起到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吸附 极性 稳定构型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带根面沟下颌第一前磨牙V型根管形态的Micro-CT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戴海峰 刘亚文 +2 位作者 陆亚倩 吴大明 李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8-842,共5页
目的:使用Micro-CT技术研究离体带根面沟下颌第一前磨牙V型根管系统形态。方法:收集58颗带根面沟下颌第一前磨牙,运用Micro-CT扫描后三维重建牙齿及根管系统形态,观测根管类型、Vertucci V型根管分叉位置及角度,统计侧副根管发生率及位... 目的:使用Micro-CT技术研究离体带根面沟下颌第一前磨牙V型根管系统形态。方法:收集58颗带根面沟下颌第一前磨牙,运用Micro-CT扫描后三维重建牙齿及根管系统形态,观测根管类型、Vertucci V型根管分叉位置及角度,统计侧副根管发生率及位置;并对颊、舌根管根尖孔位置、管壁厚度及根管直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带根面沟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最常见的类型为Vertucci V型,发生率为55.2%,有1例罕见4根管类型:1-3-4-3型;分叉至釉质牙骨质界距离为(6.13±2.08)mm,其舌侧根管偏离主根管角度为29.89°±11.22°;V型根管颊舌两根管在根尖孔位置、管壁厚度及根管直径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带根面沟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复杂,V型根管发生率较高,了解其根管解剖特点,可为临床牙体治疗和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T 下颌第一前磨牙 V型根管形态
下载PDF
碳热氯化过程中氯化剂在SiO_(2)(101)面吸附模拟
20
作者 陈思明 段东平 +5 位作者 李燕江 刘艳 胡凯 周娥 董昌吉 李鹏业 《矿冶》 CAS 2023年第2期92-101,124,共11页
粉煤灰中有价元素提取是实现粉煤灰高值化资源的有效途径。氯化法因处理速率快、产物分离操作简单、处理过程渣减量化程度大等优点而受到研究者重视,但粉煤灰中SiO_(2)含量大,且氯化速度较其它氧化物小,影响到氯化法在粉煤灰处理中的应... 粉煤灰中有价元素提取是实现粉煤灰高值化资源的有效途径。氯化法因处理速率快、产物分离操作简单、处理过程渣减量化程度大等优点而受到研究者重视,但粉煤灰中SiO_(2)含量大,且氯化速度较其它氧化物小,影响到氯化法在粉煤灰处理中的应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从头计算方法,对Cl原子、Cl_(2)和COCl化合物与C原子在β-SiO_(2)(101)面的协同吸附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无C原子存在时,Cl原子和COCl化合物可与β-SiO_(2)(101)面发生化学吸附,而Cl2与β-SiO_(2)(101)面的吸附键类型与其吸附方法有关。吸附能计算结果显示,无C原子存在情况下,氯化剂在β-SiO_(2)(101)面的化学吸附趋势为Cl原子>COCl化合物> Cl2,Cl原子吸附于β-SiO_(2)(101)面的吸附能为-4.80 eV。在C原子存在时,上述三种氯化剂在β-SiO_(2)(101)面的吸附能不仅与氯化剂吸附方式有关,还与C原子出现位点有关。总体而言,C原子存在情况下,氯化剂在β-SiO_(2)(101)面的化学吸附趋势为Cl原子> COCl化合物> Cl2,当C原子出现在OA位置时,Cl原子在β-SiO_(2)(101)面的吸附能最小,为-9.74 eV。电子分布和态密度分析结果表明,C原子和Cl原子在β-SiO_(2)(101)面的协同吸附作用有利于电子向Cl原子转移,同时促使β-SiO_(2)(101)面整体稳定性下降,有助于后续晶面吸附结构的解离或氯化剂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碳热氯化 吸附 第一性原理 β-SiO_(2)(10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