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成为工人的农民——约翰·伯格《第七人》中移民工人的生存困境 |
崔玮崧
|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
2024 |
|
|
2
|
“左手荒诞,右手温情”——《西西弗神话》在戏剧《第七天》中的接受探究 |
赵稳稳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3
|
论余华《第七天》中的时间美学 |
刘晓艳
蔡爱国
|
《艺术科技》
|
2024 |
0 |
|
4
|
浅析贝多芬《第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 |
吴宇欣
|
《艺术家》
|
2024 |
0 |
|
5
|
美国非裔艺术家群体的困境、觉醒、与反抗--《第七号魔咒》中的异质空间探析 |
程硕妍
|
《海外英语》
|
2024 |
0 |
|
6
|
社会历史批评视域下余华《第七天》的生命意识之诗性书写 |
马会莹
|
《河池学院学报》
|
2024 |
0 |
|
7
|
论余华《第七天》的意象叙事 |
唐书晴
|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3 |
0 |
|
8
|
虚拟世界中的荒诞现实——以余华《第七天》为例 |
胡璇
|
《戏剧之家》
|
2023 |
0 |
|
9
|
余华小说对鲁迅文学创作的传承――以《活着》《第七天》为例 |
姜艳雪
|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论丛》
|
2023 |
0 |
|
10
|
仿真现实与临界写作——论余华的《第七天》 |
陈博
史丹丹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1
|
余华《第七天》小说叙事及其伦理问题 |
李仕华
杨红旗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2
|
“鬼魂书写”的后死亡叙述及其精神限度——论余华新作《第七天》 |
张丽军
计昀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13
|
音乐是最好的证词──从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的音乐形象说到《见证》的真伪 |
钱仁平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1999 |
6
|
|
14
|
虚构与非虚构:论余华的《第七天》 |
王毅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5
|
当先锋“沉降”大地——余华《第七天》底层写作的伦理困境 |
陈少华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6
|
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审父”叙事——再论短篇小说《第七个男人》 |
沈丽芳
沈媛媛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2
|
|
17
|
简论1998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政治意义——读《第七次革命》有感 |
黄卫平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18
|
英籍汉学家白亚仁的译者惯习探析——以余华小说《第七天》英译为中心 |
汪宝荣
崔洁
|
《外国语文研究》
|
2019 |
9
|
|
19
|
超越苦难与生死的高尚书写——评余华新作《第七天》 |
刘霞云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6
|
|
20
|
“死无葬身之地”是真正的安息地——论余华的《第七天》中理想型生存状态 |
陈国元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