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其细,知其大——朱践耳《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分析笔记
1
作者 彭志敏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3,M0004,共6页
朱践耳《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具有标题性流动音型被中断、抒情性线性旋律被散珠、范型化曲式结构被线性处理的写作特点。虽只是一个局部性的个案,却能给人以“视其细,知其大”的审美体验,故可作为中国当代作曲家交响音乐创作及其个性... 朱践耳《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具有标题性流动音型被中断、抒情性线性旋律被散珠、范型化曲式结构被线性处理的写作特点。虽只是一个局部性的个案,却能给人以“视其细,知其大”的审美体验,故可作为中国当代作曲家交响音乐创作及其个性化特征、时代化特点、中国化特性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践耳 《第三交响曲》 《雅鲁藏布江》 音型 旋律 线性化
下载PDF
独特语汇的潜行——坎切利《第三交响曲》的创作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任佳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99,共10页
《第三交响曲》是吉雅·坎切利创作于1973年的一部作品。作品中极弱与极强、极静与极动之间的循环展现出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般的巨大戏剧性张力,直击人心。剖析全曲两种核心材料的建构——人声演唱圣咏般纯净的民间曲调与全奏喧嚣极... 《第三交响曲》是吉雅·坎切利创作于1973年的一部作品。作品中极弱与极强、极静与极动之间的循环展现出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般的巨大戏剧性张力,直击人心。剖析全曲两种核心材料的建构——人声演唱圣咏般纯净的民间曲调与全奏喧嚣极度痛苦的不和谐音符勾画出坎切利对于压迫的藐视,两种对立性主题的设计体现出坎切利对于战争的憎恨、厌恶及对纯真、平淡、宁静的追求。同时探究全曲拼贴技术的使用目的与意义,分析休止符使用所造成的分切音乐特性,动态音响在这部作品中的两种表现等。尤其探讨作品最具特点的力度构建以及各种创作技法背后所掩藏的象征意义。这部作品是坎切利众多作品中早期少数的无标题音乐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中通过大量的休止、重复、片段句塑造出其个人独特的创作思维与审美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雅·坎切利 《第三交响曲》 圣咏主题 叫嚣主题 拼贴技术 动态音响 分切音乐
下载PDF
勃拉姆斯的《第三交响曲》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炜娟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2-46,共5页
当浪漫主义作曲家们纷纷在音乐与文学艺术的结合中寻找发展时,勃拉姆斯依然执着地创作交响曲。他的《第三交响曲》不但融合、发展了当时的创作技法,而且用自己的独特的音乐语汇再次证实了在贝多芬之后创作交响曲的可能性。
关键词 勃拉姆斯 《第三交响曲》 创作技法 调性 主导音型 和声处理
下载PDF
鲁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乐队音响的类型及形态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汛舫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35-41,共7页
鲁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乐队音响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不协和,从音响类型分析看,包括纯净、混合、化合与合成音响;从音响形态分析看,则包括点状、柱状以及线状、带状、块状形态,基于此构成的音响以及这些音响的逻辑化组织是这部... 鲁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乐队音响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不协和,从音响类型分析看,包括纯净、混合、化合与合成音响;从音响形态分析看,则包括点状、柱状以及线状、带状、块状形态,基于此构成的音响以及这些音响的逻辑化组织是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托斯拉夫斯基 《第三交响曲》 音响类型 音乐艺术 纯净音响 混合音响 化合音响 合成音响 波兰
下载PDF
无声的惊雷——评郭祖荣的《第二交响曲》《第三交响曲》 被引量:1
5
作者 梁茂春 《福建艺术》 2013年第2期19-23,共5页
这里分析和评价的是郭祖荣先生谱写于“文革”期间的两部交响曲。 “文革”十年中产生的中国交响作品几乎全部都是标题音乐,鲜有例外,例如交响音乐《沙家浜》、钢琴协奏曲《黄河》、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交响组曲《白毛女》。
关键词 《第三交响曲》 《第二交响曲 郭祖荣 “文革”期间 《草原小姐妹》 《沙家浜》 钢琴协奏曲 琵琶协奏曲
下载PDF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对古典主义音乐的突破 被引量:1
6
作者 潘青峰 《艺海》 2011年第10期71-72,共2页
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但贝多芬的作品又突破了古典主义重理性、重规则、重均衡的局限,更侧重于个人感情和想象力的自然而充沛的流露,被一些音乐评论家奉为浪漫主义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主义音乐 《第三交响曲》 贝多芬 维也纳古典乐派 音乐评论家 音乐天才 进取精神 乐观向上
下载PDF
从尼采哲学视角下窥探马勒《第三交响曲》的创作思想
7
作者 李笑珂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9-161,共3页
古斯塔夫·马勒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其作品以交响曲和声乐作品为主。本文以马勒的《第三交响曲》为例,结合著名哲学家尼采的"超人"、"日神"、"酒神"以及"悲剧性"等... 古斯塔夫·马勒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其作品以交响曲和声乐作品为主。本文以马勒的《第三交响曲》为例,结合著名哲学家尼采的"超人"、"日神"、"酒神"以及"悲剧性"等哲学思想,通过对该作品的音乐本体、思想内涵以及马勒的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解读出尼采哲学思想在马勒交响曲创作中的运用,深刻地反映出作曲家的心理矛盾与挣扎以及所处时代特有的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勒 《第三交响曲》 尼采 哲学思想
下载PDF
至善至美的回归——戈莱斯基《第三交响曲》的音响呈现 被引量:1
8
作者 钟青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8年第4期96-101,共6页
波兰当代著名作曲家亨里克·戈莱茨基(Henryk Gorecki)于1976年创作《第三交响曲》,没有刻意追求技术复杂艰涩,没有渲染情感冲突,却又极具震撼力。《第三交响曲》创作通过作用于人的听觉感知进而影响人接受心理的音响特征,全曲音乐... 波兰当代著名作曲家亨里克·戈莱茨基(Henryk Gorecki)于1976年创作《第三交响曲》,没有刻意追求技术复杂艰涩,没有渲染情感冲突,却又极具震撼力。《第三交响曲》创作通过作用于人的听觉感知进而影响人接受心理的音响特征,全曲音乐语言、和声、组织结构极具可听性,波兰民族音乐语汇、教会调式、西欧传统与现代作曲技法均在其娴熟的创作技法中融会贯通,同时,他采用简明而直接自然的艺术创作观,摈弃了一切现代音乐创作对外在形式和声响的追求,回归本真,用从容的至纯至净的音乐表达过往岁月的灾难,用沉静的音响抚慰曾经经受苦难的灵魂,体现一种历经沧桑之后的超脱和追求人类和平安宁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里克·戈莱斯基 《第三交响曲》 音响呈现 新音乐
下载PDF
无标题音乐的音乐形象——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与贝多芬《第三交响曲》比较有感
9
作者 冯微 《黄河之声》 2016年第1期14-16,共3页
勃拉姆斯与贝多芬的创作都涉及到19世纪的浪漫主义,一个雄踞在世纪之初,一个傲世于世纪之末,本文主要通过对析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与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从两首作品所表现出的音乐形象这一角度,剖析两首... 勃拉姆斯与贝多芬的创作都涉及到19世纪的浪漫主义,一个雄踞在世纪之初,一个傲世于世纪之末,本文主要通过对析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与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从两首作品所表现出的音乐形象这一角度,剖析两首作品内在音乐风格和特点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拉姆斯 贝多芬 音乐形象 《小提琴协奏曲》 《第三交响曲》
下载PDF
简析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中的英雄形象塑造及革命性情感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维宇 《黄河之声》 2019年第14期36-37,共2页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是标志着贝多芬个人创作风格走向成熟的里程碑式的作品。该作品的多角度深入研究,对于探索贝多芬音乐创作特点和其音乐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通过浅析乐曲第一乐章中音乐语言及结构塑造的英雄性形象并结合...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是标志着贝多芬个人创作风格走向成熟的里程碑式的作品。该作品的多角度深入研究,对于探索贝多芬音乐创作特点和其音乐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通过浅析乐曲第一乐章中音乐语言及结构塑造的英雄性形象并结合作曲家生平年代特点、个人经历等因素,探寻其深刻的革命性哲学思想的艺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交响曲》 贝多芬 英雄形象塑造 革命性情感表达
下载PDF
英雄献给英雄的史诗——贝多芬《第三交响曲》之音乐学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洁慧 《黄河之声》 2017年第13期87-88,共2页
《第三"英雄"交响曲》作为贝多芬转型时期的重要作品,不但确立了他的个人音乐风格,且为交响曲这一体裁的革新做出了突出贡献。它写于欧洲动荡的政治革命时期,贝多芬将其题献给革命中的"英雄人物",使此曲具有了先锋... 《第三"英雄"交响曲》作为贝多芬转型时期的重要作品,不但确立了他的个人音乐风格,且为交响曲这一体裁的革新做出了突出贡献。它写于欧洲动荡的政治革命时期,贝多芬将其题献给革命中的"英雄人物",使此曲具有了先锋政治意义,无论在艺术界还是文学界,亦或群众心中都产生了正面的社会效应,也使这首交响曲立于世纪之交,成为了承前启后的顶峰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 政治革命 英雄性
下载PDF
悲辛无尽 恸歌吟——王西麟《第三交响曲》音乐分析
12
作者 雒鹏翔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89-105,共17页
王西麟于1990年创作的《第三交响曲》,不仅是他在音乐语言和创作风格方面都趋于成熟的一部标志性的作品,而且也是他在创作美学观念和写作技术方面从传统思维转向现代思维的一部代表性的作品。其极具现代美学特征的音乐音响与关乎人类历... 王西麟于1990年创作的《第三交响曲》,不仅是他在音乐语言和创作风格方面都趋于成熟的一部标志性的作品,而且也是他在创作美学观念和写作技术方面从传统思维转向现代思维的一部代表性的作品。其极具现代美学特征的音乐音响与关乎人类历史命运的人文情怀,皆流露出他独具个性的精神气质与深刻的悲剧性美学思想,在中国现当代交响乐创作的历程中可谓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从音乐主题的音高结构技术、结构与发展音乐的长呼吸结构技术、“音色-音响”织体技术三个方面依次对作品四个乐章中主要的创作技术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说明,力求能清晰展现出作曲家在人文美学、音乐表现与技术手法层面,对西方现当代作曲技术借鉴、内化、深化,并创新运用的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西麟 《第三交响曲》 十二音 色块旋律 长呼吸结构技术 音色-音响
下载PDF
融真情于缤纷的技术与有机的结构之中——王西麟的《第三交响曲》及其他
13
作者 钱仁平 《音乐爱好者》 2001年第9期16-19,16,共4页
作曲家王西麟先生是我们的老朋友,也曾是本利的作者,他多年来对我们这本杂志也倍加关爱,我们真不知何以谢答。此次专栏作家钱仁平先生在本期中写了这篇文章可给了我们一次机会,首先要感谢钱仁平先生半年多来为“中国新音乐”栏目的辛勤... 作曲家王西麟先生是我们的老朋友,也曾是本利的作者,他多年来对我们这本杂志也倍加关爱,我们真不知何以谢答。此次专栏作家钱仁平先生在本期中写了这篇文章可给了我们一次机会,首先要感谢钱仁平先生半年多来为“中国新音乐”栏目的辛勤耕耘,持之以恒地写作,把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脉络渐渐梳理成章。其次,有不少读者曾建议本刊附加中国作曲家作品的唱片,这其中也包括王西麟先生相同的提议,但因版权等诸多原因而不能行。当钱仁平先生写到“王三”时我们知道机会来了。因为王西麟先生的《第三交响曲》唱片发行权属本社(上海音乐出版社)所有,就是当时出版他的总谱中的附片,这次附在本期中以飨读者,“中国新音乐”栏目就不完全是“纸上谈兵”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交响曲》 王西麟 唱片 新音乐 作曲家 当代音乐 总谱 专栏作家 真情 读者
下载PDF
勃拉姆斯的《第三交响曲》
14
作者 阎逸 《视听前线》 2015年第9期108-109,共2页
你喜欢勃拉姆斯吗?这句是在法国女作家弗朗索瓦丝-萨冈的同名小说《你喜欢勃拉姆斯吗?》中反复出现的话,是25岁的西蒙写给39岁的宝珥的,它不仅唤起了宝珥那些选择性遗忘的记忆,同时也打开了无数读者的想象空间——这是一个与勃拉... 你喜欢勃拉姆斯吗?这句是在法国女作家弗朗索瓦丝-萨冈的同名小说《你喜欢勃拉姆斯吗?》中反复出现的话,是25岁的西蒙写给39岁的宝珥的,它不仅唤起了宝珥那些选择性遗忘的记忆,同时也打开了无数读者的想象空间——这是一个与勃拉姆斯没有直接联系却又暗暗契合的爱情故事。小说里的音乐会演奏着勃拉姆斯的一支小提琴协奏曲。而在英格丽·褒曼1961年主演的电影《Goodbye Again》中,我听到的却是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的一个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交响曲》 勃拉姆斯 小提琴协奏曲 爱情故事 想象空间 女作家 选择性 音乐会
下载PDF
世界大战下的“爱国狂想曲” 卡塞拉《第三交响曲》与《英雄的挽歌》
15
作者 徐嘉艺 《音乐爱好者》 2020年第8期68-70,共3页
战争是死神的盛宴。世界大战的炮火把人们祥和的太平盛世炸得粉碎。战场上无数鲜活的生命无异于一只只死去的蝼蚁,曾经怀着满腔热忱的士兵,如今却一一化作孤寂与凄凉。战争是刚强与懦弱、正义与罪恶、仁慈与残暴、理智与疯狂的对抗,历... 战争是死神的盛宴。世界大战的炮火把人们祥和的太平盛世炸得粉碎。战场上无数鲜活的生命无异于一只只死去的蝼蚁,曾经怀着满腔热忱的士兵,如今却一一化作孤寂与凄凉。战争是刚强与懦弱、正义与罪恶、仁慈与残暴、理智与疯狂的对抗,历史性的浩劫把世界捶打得千疮百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大战 狂想曲 《第三交响曲》 太平盛世 盛宴 战争
下载PDF
马蒂努和他的《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
16
作者 徐乐娜 《音乐爱好者》 2011年第6期38-40,共3页
在波西米亚与摩拉维亚之间,有一座名叫波利奇卡(Policka)的捷克乡镇。十九世纪早些时候,这里曾发生火灾。之后,当地圣雅各教堂的钟楼管理员,凭借教堂的高地优势,兼负着监管全镇安全的职责。
关键词 《第五交响曲 《第三交响曲》 十九世纪 管理员 教堂
下载PDF
王宁《第三交响曲》音乐结构阐释
17
作者 王齐悦 《艺术评鉴》 2019年第15期1-2,共2页
王宁的《第三交响曲——呼唤未来》是一部取材现实、关注人类命运的交响乐作品。这部作品将王宁创作中“复合性、多元风格的技法”特征表现的极为典型,音乐内容也极为深刻。作品中反映了多元的社会存在,及对美好未来、世界和平的期盼。... 王宁的《第三交响曲——呼唤未来》是一部取材现实、关注人类命运的交响乐作品。这部作品将王宁创作中“复合性、多元风格的技法”特征表现的极为典型,音乐内容也极为深刻。作品中反映了多元的社会存在,及对美好未来、世界和平的期盼。本文笔者将通过音乐结构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以及对于音乐内涵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宁 《第三交响曲》 音乐结构
下载PDF
历史视域下的批判性接受——贝多芬《第三交响曲》在他所处时代的各种评价
18
作者 王怡聪 《音乐生活》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两百多年前,在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交织时刻的欧洲,一位桀骜不驯的年轻人正撩拨着人们的心弦,他用音乐热烈地一遍遍刷新着时代,他像一座神秘的矿藏,等待着想要一探究竟的人们。然而,作为一个为时代传声的伟人,在大踏步前进的道路上,不可... 两百多年前,在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交织时刻的欧洲,一位桀骜不驯的年轻人正撩拨着人们的心弦,他用音乐热烈地一遍遍刷新着时代,他像一座神秘的矿藏,等待着想要一探究竟的人们。然而,作为一个为时代传声的伟人,在大踏步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公众对其音乐的各种评论,人们各抒已见,从而掀起了一股音乐讨论的浪潮。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历史视域下贝多芬所处时代掀起的那股讨论浪潮关注不多,更多地是从当代视角谈论贝多芬个人及音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音乐 贝多芬 各抒已见 一遍遍 所处时代 历史视域 当代视角 《第三交响曲》
原文传递
自然之子的自然之声——听《许忠演绎马勒第三交响曲》音乐会
19
作者 游暐之 《歌剧》 2023年第8期6-11,共6页
如果世界是一支庞大的乐队,人不过是其中的乐器而已。马勒的这一认知,与中国的一句老话“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何其相似。马勒《第三交响曲》的规模宏大,全曲六个乐章,仅第一乐章就长达40分钟,从结构形式上已经完全跳出了交响乐创作通常... 如果世界是一支庞大的乐队,人不过是其中的乐器而已。马勒的这一认知,与中国的一句老话“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何其相似。马勒《第三交响曲》的规模宏大,全曲六个乐章,仅第一乐章就长达40分钟,从结构形式上已经完全跳出了交响乐创作通常四个乐章的模板,同时在艺术表现上也力求创新,不仅将交响与声乐置于同一时空当中,更突破了乐器本身的局限,用与自然之声高度统一的声效,体现出马勒对世界的深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交响曲 马勒 许忠 交响乐创作 自然之子 戏如人生 第一乐章 《第三交响曲》
下载PDF
写在历史上的苍凉与豪迈——王西麟《第三交响曲》到《第四交响曲》的演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亓迎春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8-101,共4页
坎坷的生活经历使作曲家王西麟先生有机会更多地接触到生活的底层,在恶劣的条件下,他懂得了如何从底层看社会的道理,并获得了深厚的心理积累与精神沉淀,他还从大量的地方戏曲中汲取了丰厚的悲剧因素,这些都成为他音乐创作的重要养分。
关键词 《第四交响曲 《第三交响曲》 王西麟 演变 苍凉 历史 生活经历 悲剧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