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三度嫌疑人》中新历史主义文本叙事
1
作者 干瑞青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52-154,共3页
影片《第三度嫌疑人》以特有的叙事文本来包含了是枝裕和导演对人性和社会法律体制的深沉思考。影片在一次次呈现犯罪嫌疑人三隅杀人动机的过程中,把律师重盛拖入了真相叙述的旋涡中。影片中,三隅高司的自我阐述充斥着对杀人事件的涂抹... 影片《第三度嫌疑人》以特有的叙事文本来包含了是枝裕和导演对人性和社会法律体制的深沉思考。影片在一次次呈现犯罪嫌疑人三隅杀人动机的过程中,把律师重盛拖入了真相叙述的旋涡中。影片中,三隅高司的自我阐述充斥着对杀人事件的涂抹修改,律师重盛及检察官等在杀人案件解析过程中的不断地排除与简约,而女孩咲江及美津江关于杀人动机的另类叙述文本等都显露出导演展开的是一次新历史主义的文本叙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度嫌疑人》叙事 新历史主义 文本
下载PDF
《第三度嫌疑人》的存在主义解读
2
作者 柴冒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8-140,共3页
是枝裕和的《第三度嫌疑人》可以视为一个存在主义悲剧。电影中的人,生活在一个荒谬的、缺乏理性的世界中,而只能做出有限的反抗,主人公对于他人来说,都是"地狱"式的存在。而面对世界的荒谬以及人生的孤独和痛苦,人的选择很... 是枝裕和的《第三度嫌疑人》可以视为一个存在主义悲剧。电影中的人,生活在一个荒谬的、缺乏理性的世界中,而只能做出有限的反抗,主人公对于他人来说,都是"地狱"式的存在。而面对世界的荒谬以及人生的孤独和痛苦,人的选择很难不背离自己的初衷。如果说,是枝裕和之前的电影,虽然也有存在主义图景,但多少都会有一抹亮色,《第三度嫌疑人》就是是枝裕和电影之中,少有的将灰暗的色调、阴沉的氛围保持全篇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嫌疑人 是枝裕和 存在主义
下载PDF
《第三度嫌疑人》:灰色人性的罪与罚
3
作者 杨柏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1-143,共3页
电影的核心魅力往往来源于剧本的精良、导演的功力与演员的演技,而非现在许多大片中出现的特技与音效,也非画面中唯美的画质与画风。故事的共情作用,才是一部电影真正动人的力量。笔者分析《第三度嫌疑人》,选择的视角是人性与公义,事实... 电影的核心魅力往往来源于剧本的精良、导演的功力与演员的演技,而非现在许多大片中出现的特技与音效,也非画面中唯美的画质与画风。故事的共情作用,才是一部电影真正动人的力量。笔者分析《第三度嫌疑人》,选择的视角是人性与公义,事实上,世间难有绝对公义可言,研究分析仅仅是从电影学术角度出发联系逻辑公义,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案件的第三度嫌疑人,而现实中的确很难做到绝对身份抽离,希望能带动思考,带动更多的社会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嫌疑人 人性灰色地带 公义 法律 罪与罚
下载PDF
日本电影《第三度嫌疑人》的反类型研究
4
作者 喜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5-157,共3页
凭借着《无人知晓》而在日本影坛声名鹊起,被认为是日本新时代代表人物的是枝裕和,一直不断通过家庭题材影片确立自己的影像风格,早已被视为侯孝贤的台湾写实主义和小津安二郎、成濑巳喜男的家庭伦理片的继承者。而其新作《第三度嫌疑... 凭借着《无人知晓》而在日本影坛声名鹊起,被认为是日本新时代代表人物的是枝裕和,一直不断通过家庭题材影片确立自己的影像风格,早已被视为侯孝贤的台湾写实主义和小津安二郎、成濑巳喜男的家庭伦理片的继承者。而其新作《第三度嫌疑人》则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悬疑题材,让人看到了是枝裕和似乎对转型有所期待。但不难发现,《第三度嫌疑人》绝非典型的悬疑类型片,在电影中,是枝裕和甚至有意进行了反类型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嫌疑人 是枝裕和 反类型
下载PDF
新文学伦理叙事的三个维度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宋剑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1-164,287,共15页
百年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追求,就是新文学作家在世界格局大变动的关键时期,通过对“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民族”之间伦理关系的深度思考,去全面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从反“家”到想“家”,是一... 百年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追求,就是新文学作家在世界格局大变动的关键时期,通过对“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民族”之间伦理关系的深度思考,去全面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从反“家”到想“家”,是一种回归理性的文学表现;从关注“自我”到关注“社会”,是一种责任担当的文学表现;从“集团”利益到“民族”利益,又是一种文化自信的文学表现。因此,百年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就是重建民族自信心的艺术表述。它以关注社会民生为己任,以复兴民族精神为愿景,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入世”意识,始终都体现着中国文学所特有的文化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 伦理叙事 个维 相互关系
下载PDF
贝克特戏剧的“二度叙事性”及其第三空间
6
作者 夏延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75-77,共3页
尽管贝克特戏剧与西方神话的生成年代相去甚远,但是通过考察贝克特戏剧中的神话互文本,可以看出贝克特戏剧在生成背景和主题思想两个方面与西方神话密切相关的"二度叙事性"。贝剧正是通过这种"二度叙事性"表达了对... 尽管贝克特戏剧与西方神话的生成年代相去甚远,但是通过考察贝克特戏剧中的神话互文本,可以看出贝克特戏剧在生成背景和主题思想两个方面与西方神话密切相关的"二度叙事性"。贝剧正是通过这种"二度叙事性"表达了对人类怎样走出现代社会之荒诞、争取更高理性的第三空间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克特 互文性 叙事 第三空间
下载PDF
奇观、隐喻和精神家园:新主流电影《万里归途》美学叙事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振晖 《东方艺术》 2023年第1期136-142,共7页
2022年国庆档期,由饶晓志执导、华策影视等出品的新主流电影《万里归途》,首次将中国外交官撤侨的故事搬上了银幕。该剧以奇观化的类型描写导入叙事,场景式地再现了中国外交官逆行进入战乱中的“努米亚共和国”,寻找并带领滞留同胞穿越... 2022年国庆档期,由饶晓志执导、华策影视等出品的新主流电影《万里归途》,首次将中国外交官撤侨的故事搬上了银幕。该剧以奇观化的类型描写导入叙事,场景式地再现了中国外交官逆行进入战乱中的“努米亚共和国”,寻找并带领滞留同胞穿越火线和荒漠,并最终成功撤离的故事。影片在现实与浪漫主义的并行交错中,巧妙地把特殊的“撤侨”题材,转化为平安坠、《一千零一夜》等意象背后隐喻的全人类共通的文化图式和“回家”主题,颇具创造性地从普通人的视野对以宗大伟为代表的中国外交官群像进行了丰富而立体的人性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书写 《一千零一夜》 文化图式 精神家园 浪漫主义 奇观化 美学叙事 重维
原文传递
历史类型、现实模式与未来图景——当代乡村叙事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刚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8-112,共5页
在近期的文学创作中,乡村叙事的繁盛颇令观者侧目,一时间,“新乡土写作”渐成热潮之呼声不绝于耳。④尽管在此,评论者所言之“新”还可具体讨论,但这种捕捉与强调之中的“重新发现”无疑显得意义非凡。这也难怪,从“十七年时期”... 在近期的文学创作中,乡村叙事的繁盛颇令观者侧目,一时间,“新乡土写作”渐成热潮之呼声不绝于耳。④尽管在此,评论者所言之“新”还可具体讨论,但这种捕捉与强调之中的“重新发现”无疑显得意义非凡。这也难怪,从“十七年时期”的“土改”与“农业合作化”,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乡下人进城”,作为总体性中国故事的核心情节,乡村叙事对于当代文学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史 乡村叙事 历史类型 重维 农业合作化 乡下人进城 文学创作 80年代
原文传递
“中国之治”的历史文化底蕴
9
作者 刘余莉 聂菲磷 《新华文摘》 2023年第22期159-159,共1页
刘余莉、聂菲磷在《学习与探索》2023年第4期撰文指出,“中国之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五千年历史的时间维度、中国乃至世界的空间维度,以及文明型国家的文明维度这三重维度进行部析,可以建立理解“中国之治”的跨度、广度和高度... 刘余莉、聂菲磷在《学习与探索》2023年第4期撰文指出,“中国之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五千年历史的时间维度、中国乃至世界的空间维度,以及文明型国家的文明维度这三重维度进行部析,可以建立理解“中国之治”的跨度、广度和高度,秉持相应的眼光、胸襟和格局,并进一步构建当今“中国之治”的宏大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底蕴 时间维 《学习与探索》 重维 空间维 宏大叙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