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班固《答宾戏》对设论体主题批判价值的解构 被引量:1
1
作者 宋红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1-115,共5页
东方朔的《答客难》与扬雄的《解嘲》初步确立了设论体的文体范式,表达了怀才不遇的主题,提出了士人在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下如何自处的问题,包含着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班固的《答宾戏》"折之以正道,明君子之所守",将东方朔... 东方朔的《答客难》与扬雄的《解嘲》初步确立了设论体的文体范式,表达了怀才不遇的主题,提出了士人在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下如何自处的问题,包含着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班固的《答宾戏》"折之以正道,明君子之所守",将东方朔、扬雄所确立的设论体主题批判价值进行了解构。除作者个人因素外,三篇设论文还基于不同的时代环境,包含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素,从中可见班固对设论体进行主题解构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固 《答宾戏》 设论体 主题批判价值
下载PDF
“以儒统命”:论班固赋对“士不遇”主题的回应--以《幽通赋》《答赋戏》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利群 吉新宏 《中国韵文学刊》 2022年第2期77-84,共8页
“士不遇”是汉代辞赋的重要主题,班固的《幽通赋》与《答宾戏》为这个主题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给文人在“大一统”时代的尴尬际遇提供了一个合理解释,这就是“以儒统命”。班固在秉承儒家天命观的基础上,把儒家之道上升为一种统摄社会... “士不遇”是汉代辞赋的重要主题,班固的《幽通赋》与《答宾戏》为这个主题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给文人在“大一统”时代的尴尬际遇提供了一个合理解释,这就是“以儒统命”。班固在秉承儒家天命观的基础上,把儒家之道上升为一种统摄社会人生的精神实体,以“命理”来解释际遇,再以“儒理”来规划命理,“命理”提供解释的基础,“儒理”提供价值和归宿。这样,关于“士不遇”的历史和现实都可以在儒家圣之道下一以贯之。“以儒统命”的“不遇之赋”在思想情感倾向上有“哀”而无“怨”,在文化根源上是对“大一统”帝国的“时代趣味”的审美回应:“大一统”秩序之下的文人如何安身立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固 以儒统命 士不遇 《幽通赋》 《答宾戏》
下载PDF
固迷世纷 永矣长岑——班固、崔骃人生道路之比较
3
作者 刘艳春 林伟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6-9,共4页
班固和崔骃作为东汉明章时期的文学名人,具有诸多相似之处,通过对读《答宾戏》和《达旨》,可以发现班固功名意识强烈,崔骃则相对淡薄。这种差异源于二人家世背景、人生经历和个性的不同,并导致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班固和崔骃经... 班固和崔骃作为东汉明章时期的文学名人,具有诸多相似之处,通过对读《答宾戏》和《达旨》,可以发现班固功名意识强烈,崔骃则相对淡薄。这种差异源于二人家世背景、人生经历和个性的不同,并导致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班固和崔骃经历了东汉历史上第一次外戚与宦官之争,他们的人生选择对东汉中后期士人具有初始意义,是东汉中后期士人命运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固 崔骃 人生道路 东汉 《答宾戏》 《达旨》 功名意识
下载PDF
赋中论赋:汉代赋学批评的另一种形式 被引量:4
4
作者 冷卫国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3-135,共3页
赋是汉代的“一代之文学”,赋学批评也自汉代而肇其端。班固《两都赋序》称:“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而后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汉赋的创作盛况,由此可见一斑。汉代赋学批评的材料,主要保存在史传、子... 赋是汉代的“一代之文学”,赋学批评也自汉代而肇其端。班固《两都赋序》称:“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而后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汉赋的创作盛况,由此可见一斑。汉代赋学批评的材料,主要保存在史传、子书、奏议等文献中,除此之外,班固《两都赋》、《答宾戏》以及张衡《二京赋》和张超《诮青衣赋》中的赋论,同样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这些材料使汉代的赋学批评呈现出了另一种独特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学批评 汉代 《两都赋》 《二京赋》 《答宾戏》 班固 材料 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