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诵读教学“以读促思”的十个落脚点——以《答谢中书书》为例
1
作者 刘艳婷 《语文教学通讯》 2023年第42期46-49,共4页
诵读教学实是用诵读来教。以《答谢中书书》为例,教学中可以划停顿去读、分层次去读、积词语去读、辨文体去读、换文体去读、换字词去读、想画面去读、带问题去读、联类文去读、配赏析去读,等等。爬梳“以读促思”的落脚点,是对诵读教... 诵读教学实是用诵读来教。以《答谢中书书》为例,教学中可以划停顿去读、分层次去读、积词语去读、辨文体去读、换文体去读、换字词去读、想画面去读、带问题去读、联类文去读、配赏析去读,等等。爬梳“以读促思”的落脚点,是对诵读教学“类经验”的整合,提供多路径去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促成学生语文思维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诵读 以读促思 策略 《答谢中书书》
下载PDF
骈体书信文的“美文学”追求与教学思考——以《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晓霞 崔庆蕾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8年第2期59-62,共4页
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的南朝时期的两篇骈体书信文《答谢中书书》 与《与朱元思书》,在教学当中常常被当作写景文来教.这是由教师对骈体 书信文“美文学”的深层内涵及其艺术特色理解不到位所致.南朝駢体书信 文“美文学”的自觉,一方面体... 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的南朝时期的两篇骈体书信文《答谢中书书》 与《与朱元思书》,在教学当中常常被当作写景文来教.这是由教师对骈体 书信文“美文学”的深层内涵及其艺术特色理解不到位所致.南朝駢体书信 文“美文学”的自觉,一方面体现在对审美境界的追求上,另一方面体现在 对形式之美的探索上,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这一篇” 的文本特征,对“选文”类型和功能作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駢体信文 美文学 教学思考 《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
下载PDF
网络交互环境下的文言文教学初探——以《答谢中书书》为例
3
作者 姚咏梅 李卫东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8年第8期8-10,共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获取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借助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交互式电子白板与计算机、网络在线资源的结合是改变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手段,强大的实时圈点批注、书写存储功能以及灵... 随着时代的发展,获取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借助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交互式电子白板与计算机、网络在线资源的结合是改变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手段,强大的实时圈点批注、书写存储功能以及灵活呈现资源的方式,不仅可以营造氛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师生互动中实时呈现和记录学习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反思。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材料三方的实时有效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激发学生 学生 文言文
下载PDF
从“古来共谈”到“独与其奇”——《答谢中书书》别解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婉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X期31-33,共3页
历来都认为,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最主要的特点是描写“山川之美”,语言清丽而简洁。但我以为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它既写出了“古来共谈”的“山川之美”,又写出了“独与其奇”的特别感受,使短短一篇写景小品文具有了特别的内涵。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别解 陶弘景 山川 简洁 语言
下载PDF
笔笼山川,情纳四时——谈《答谢中书书》的教学设计
5
作者 倪克俭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3-64,共2页
山川之美,读景品情 本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教学设计 山川 四时 语文教材 自然山水 教学重点 情景交融
下载PDF
解读初中语文课本中文人的“与山水共情”——以《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整合阅读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余中保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第17期41-43,共3页
钱钟书先生曾有言:“人于山水,如‘好美色’;山水于人,如‘惊知己’。”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山水之美”,其中《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是文言书信,两文加起来字数不足三百,却能够做到意达其情、言尽其意,通过对山川美景... 钱钟书先生曾有言:“人于山水,如‘好美色’;山水于人,如‘惊知己’。”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山水之美”,其中《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是文言书信,两文加起来字数不足三百,却能够做到意达其情、言尽其意,通过对山川美景的精练描绘,传达内心深处之情,恰如“惊知己”,由“景”而入“情”,风景意蕴,相互生辉。本文旨在通过结合时下背景,在全面整合两文景物及挖掘其意蕴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深层情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与朱元思书》 共情 整合阅读
下载PDF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
7
作者 谢建武 赵厚存 《学语文》 2012年第4期23-23,共1页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小品义均被收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上文言单元,而且放存一课中,比较教学是教材编者的意图,更是一线教师的最佳选择。因为同样是小品文,同样是情景交融,但细细品味,两文貌...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小品义均被收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上文言单元,而且放存一课中,比较教学是教材编者的意图,更是一线教师的最佳选择。因为同样是小品文,同样是情景交融,但细细品味,两文貌似神离,迥然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书》 比较阅读 语文教材 比较教学 一线教师 情景交融 小品文
下载PDF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以《答谢中书书》为例,谈谈隐士诗与山水诗
8
作者 西门杏庵 《南腔北调》 2019年第6期54-72,83,共20页
这张《竹溪六逸图》(立轴,设色纸本,185×95cm),张大千先生作于己卯(1939年),时年41岁,正是他居住青城山期间,多有闲暇,游目骋怀,笔墨有所寄寓。此作无疑是张大千的一张代表作,它有很好的收藏记录。这张画,是他的倾力之作,在画面上... 这张《竹溪六逸图》(立轴,设色纸本,185×95cm),张大千先生作于己卯(1939年),时年41岁,正是他居住青城山期间,多有闲暇,游目骋怀,笔墨有所寄寓。此作无疑是张大千的一张代表作,它有很好的收藏记录。这张画,是他的倾力之作,在画面上,除了必须出现的“六逸”之外,还有一个侍砚童子,一共7个人。比起经常可见的一两个人物的画作来,此作要复杂得多,花费力气要大得多,因为画面上的这些人物要分别交代清楚,而且周围环境、竹林背景、溪水映带,均需有所关联,相互照应,一团和气。此作虽然仍然是张大千自己的路数,但取法颇高,这在画中的题字中可见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山水诗 山川 隐士 1939年 张大千 青城山 代表作
下载PDF
以读代讲,当堂成诵——《答谢中书书》教学构想
9
作者 侯伟波 《学周刊(中旬)》 2012年第2期156-156,共1页
《答谢中书书》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二十七课的一篇短文,是南朝梁文学家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本文字约义丰,全文仅六十八字,包罗四时,兼顾晨昏;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教学构想 山水小品 八年级 人教版 文学家 短文 语文
下载PDF
《答谢中书书》教学实录
10
作者 朱纯利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7年第7期152-154,共3页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位朋友—— (屏显。) 山中宰相 听松仙人 他才高八斗,具宰相之才,却固守山林;他最爱深山,有仙风道骨,听风吹松林。他就是南朝人陶弘景。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教学实录 陶弘景 宰相 同学 老师
下载PDF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11
作者 周曼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3年第11期56-57,共2页
[设计简说] 这是一篇经典的南北朝时期山水小品文.全文借对山水的描摹,表明自己在乱世中不慕名利、亲近自然的情怀。
关键词 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 山水小品文 南北朝时期 描摹
下载PDF
透视中国古代文人的“山水”情结——从《答谢中书书》说开去
12
作者 王小梅 《语文天地》 2019年第23期25-26,共2页
中国的古代诗文几乎都有'山水'的烙印,难道古代文人很悠闲,有大量的时间去游山逛水吗?其实不然,不少文人都是将他的无奈苦闷、志向乃至隐逸情怀寄托在'山水'之中,'山水'亦成了他们精神的家园。《答谢中书书》... 中国的古代诗文几乎都有'山水'的烙印,难道古代文人很悠闲,有大量的时间去游山逛水吗?其实不然,不少文人都是将他的无奈苦闷、志向乃至隐逸情怀寄托在'山水'之中,'山水'亦成了他们精神的家园。《答谢中书书》是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一篇山水小品。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黑暗的时期,各种矛盾非常尖锐,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以期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陶弘景,曾经担任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隐逸情怀 国古代文人
下载PDF
《答谢中书书》点示阅读
13
作者 李正九 《现代中学生(初中学习版)》 2019年第3期7-7,共1页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鱗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点示阅读
下载PDF
《答谢中书书》的文化意蕴及其课堂教学解读
14
作者 袁菊华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3年第26期19-22,共4页
《答谢中书书》的文本解读及其课堂教学,应充分挖掘其文化意蕴:以时空介入,体悟刹那永恒的大美境界和秩序之外的真实生命,全身心进入作者营造的富含奇趣的山水世界,感知特定的时刻其笔下所表露出来的人格解放的力量和勃勃的生气。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文化意蕴 课堂教学
下载PDF
碎片化的阅读教学亟须矫正——从《答谢中书书》课堂教学谈起
15
作者 石修银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2017年第1期106-108,共3页
阅读课堂上碎片化地解读课文或组织教学,文章美感失去了,教学脉络模糊了。如此的阅读课堂如何摆脱低效?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提升?令人震惊的是,这种现象在中学课堂中颇为常见。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答谢中书书》 碎片化 阅读教学 矫正 阅读课堂 组织教学 语文素养
原文传递
山中宰相的山川深情——解读《答谢中书书》的四个关键词
16
作者 沈华 《语文学习》 2015年第2期53-55,共3页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里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其实,那个时代...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里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其实,那个时代何止是陶潜和谢康公痴迷和忘情于山水,陶弘景也是其中一位,世人多以道教思想家和医学家的眼光来敬仰他,却忽视了陶弘景在山水文学方面的造诣和对山水风光的个性体悟。《答谢中书书》就是一篇以独特的审美情怀领略自然之美,令人耳目一新的美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解读 山川 宰相 《美学散步》 自然之美 山水诗
原文传递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初探——以教学《奇文共欣赏——〈答谢中书书〉》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敏华 《新课程》 2017年第35期100-101,共2页
以教学《奇文共欣赏》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全面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从感知语言入手,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开展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 《答谢中书书》
下载PDF
《答谢中书书》文本细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晓春 《语文学习》 2012年第4期44-46,共3页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开篇第一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屋建瓴,气势...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开篇第一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屋建瓴,气势全出。一个“共”字为下文埋下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文本 “共” 山川 伏笔
原文传递
追寻美的足迹--八上第三单元《答谢中书书》导学
19
作者 刘诗琴 《读写月报》 2022年第2期21-24,共4页
【导学目标】《答谢中书书》选自部编本语文教材八上第三单元《短文二篇》。本文是南朝齐梁间道教思想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书信中的一部分,一般认为全文今己无存,流传下来的只有这一段描绘山水的锦绣文字。文章骈散结合,清丽明净,... 【导学目标】《答谢中书书》选自部编本语文教材八上第三单元《短文二篇》。本文是南朝齐梁间道教思想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书信中的一部分,一般认为全文今己无存,流传下来的只有这一段描绘山水的锦绣文字。文章骈散结合,清丽明净,虽短而含韵不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材 南朝齐梁 部编本 陶弘景 导学目标 骈散结合 《答谢中书书》
原文传递
《答谢中书书》课堂实录
20
作者 卜庆振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6年第7期50-53,共4页
师:同学们好,我来给大家上一节课,大家欢迎吗? 生:欢迎。 师:知道我为什么选八七班吗?前年,我任教的班级也是八七班,我们起了一个名字叫——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课堂教学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