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四字格与译者风格实证研究——以《简·爱》的两个中译本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明权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年第11期122-128,共7页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软件定量研究《简·爱》的黄源深译本和祝庆英译本中汉语四字格的使用,探讨四字格使用与译者风格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黄译在四字格的使用上明显多于祝译,而由此带来的黄译"归化"与读者(包括评论者...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软件定量研究《简·爱》的黄源深译本和祝庆英译本中汉语四字格的使用,探讨四字格使用与译者风格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黄译在四字格的使用上明显多于祝译,而由此带来的黄译"归化"与读者(包括评论者)对黄译的总体评价是一致的。特别选择的含"之"字四字格在二译本中的统计,同样反映上述差异,使得这一抽样分析具有典型意义,结合对所有汉语四字格在二译本中的使用分析,足以量化二译本的风格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四字格 《简·爱》译本 译者风格 “归化”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角下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与文学性的辩证关系——以《简·爱》的两个汉译本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孙伟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8期107-109,176,共4页
文学翻译的目的在于传达原著的诗学之美,而并非简单的内容含义的传递。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而言,诗学之美无法进行传递,因为不同语言文化对于美的认知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对于诗学之美的传达通常是以重构的方式来实现。既然是重构,那么就必... 文学翻译的目的在于传达原著的诗学之美,而并非简单的内容含义的传递。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而言,诗学之美无法进行传递,因为不同语言文化对于美的认知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对于诗学之美的传达通常是以重构的方式来实现。既然是重构,那么就必然会涉及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问题,同时也涉及读者对于译本重构的诗学之美的接受性问题。选取英美经典文学名著《简·爱》的李霁野译本和祝庆英译本为实际案例,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分别看待译者的主体性与文学性,以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期为英译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简·爱》译本 接受美学 主体性 文学性
下载PDF
在“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指导下探析四个《简·爱》译本中的翻译策略
3
作者 何欢 《现代英语》 2022年第14期62-66,共5页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于1847年发表的一部极具自传色彩、脍炙人口、久负盛名的长篇小说。作为一部影响力巨大的英语小说,其中文译本层出不穷。《简·爱》最负盛名的译者包括祝庆英、黄源深、宋兆霖、吴钧燮...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于1847年发表的一部极具自传色彩、脍炙人口、久负盛名的长篇小说。作为一部影响力巨大的英语小说,其中文译本层出不穷。《简·爱》最负盛名的译者包括祝庆英、黄源深、宋兆霖、吴钧燮,他们的译本广受读者好评,但在译本中均存有少量误译的情况。文章在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指导下探析四位译者翻译部分俚语、短语、词汇时采用的翻译策略,通过对比分析四位译者的译文,结合小说故事情节分析译文的翻译策略,并借助两大权威英语词典提供的英语解释阐释译本中部分翻译为何为错译,并探析出现错译的原因:一,人云亦云。四位译者出现雷同的误译应是不假思索地引用别人现成的译文造成;二,翻译技术的局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的译员可以借助国内外各大网站(词典网站、学术网站、学术论坛)找到某个词或短语的解释,但20世纪的译员局限于封闭的翻译环境,错失了互联网带给学术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e Eyre 动态对等翻译理论 《简·爱》译本 翻译策略
原文传递
社会翻译学视域下《简·爱》两译本对比
4
作者 范予 《海外英语》 2018年第13期106-107,112,共3页
翻译学的文化转向是目前翻译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在社会翻译学视域下探讨《简·爱》两种译本能够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翻译活动中文本、译者及社会文化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并有效地从事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
关键词 翻译理论 社会翻译学 《简·爱》译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