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米格尔街》的“异托邦”书写
- 1
-
-
作者
颜浩东
-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
-
出处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8期16-18,共3页
-
文摘
V·S·奈保尔的《米格尔街》属于加勒比后殖民文学,其短篇小说的形式呈现了碎片化的美学特征,相比于时间和叙事的不确定性,空间占据了稳固的位置,从空间角度切入能够全面地把握本文的主旨。本文关注作者的“异托邦”书写,结合福柯的理论,从形式空间、现实空间和表征空间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三者遵循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感性的逻辑。语法“异托邦”解构了西方划定的中心-边缘的殖民分类标准;现实“异托邦”解构了在趋同排异和制造事物界限的西方殖民思维下延伸出的均质空间观念;表征“异托邦”解构了西方在殖民地建构的文化等级制度。奈保尔从以上三个层面建构了异质的分类标准-空间观念-多元文化的连续统一体,是“异托邦”思维的表达。
-
关键词
奈保尔
《米格尔街》
异托邦
空间
-
分类号
I56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成长小说视域下对《米格尔街》的解读
- 2
-
-
作者
郭紫君
-
机构
南华大学
-
出处
《海外英语》
2023年第18期181-183,共3页
-
文摘
维·苏·奈保尔在早年的作品《米格尔街》中融入个人的童年经历,以孩童的视角、幽默夸张的叙事风格描绘了米格尔街的社会现状与众人的生活处境。社会失序、文化混杂、崇尚西方文化是米格尔街的生活主题,反映出英国殖民统治对特立尼达的深远影响。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米格尔街的真实面目决定出走,反映出主人公对文化身份的追寻以及早年奈保尔对身份问题的追问与困惑。
-
关键词
成长小说
《米格尔街》
荒诞叙事
成长逃离
文化身份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米格尔街》的记忆与身份认同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刘爽
庄静
-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24-128,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4YJA752008)
-
文摘
《米格尔街》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的成名作。小说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特立尼达为背景,通过17个相对独立的短篇故事,勾勒出“米格尔街”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作者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回溯了米格尔街的旧时乡邻寻求身份认同的种种困境,揭示出后殖民时代人们实现身份认同的虚无感与悲剧性。在重返童年记忆空间的写作中,奈保尔构建起后殖民文学“自我-他者”的叙事再现。
-
关键词
奈保尔
《米格尔街》
身份认同
-
Keywords
Naipaul
Miguel Street
identity
-
分类号
I109.5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结构·视角·话语·伦理:《米格尔街》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郭先进
-
机构
凯里学院外语学院
-
出处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75-77,共3页
-
基金
2011年凯里学院院级规划课题"叙事.互文.比喻--小说<米格尔街>文本多重解读"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S1110
-
文摘
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结构和方式、叙事视角、叙事话语和叙事伦理四个方面对奈保尔小说《米格尔街》的叙事艺术进行分析,表明除新颖的内容之外,别具特色的叙事手法使《米格尔街》更加真实地呈现了"被压抑历史的真实存在"。
-
关键词
《米格尔街》
叙事结构和方式
叙事视角
叙述话语
叙事伦理
-
Keywords
Miguel Street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methods
narrative perspective
narrative discourse
narrative ethics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米格尔街》的解读策略:明喻、隐喻与提喻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郭先进
-
机构
凯里学院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凯里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24-127,共4页
-
基金
凯里学院2011年院级规划课题"叙事.互文.比喻--小说<米格尔街>文本多重解读"段性成果(项目号:S1105)
-
文摘
比喻的出色运用是奈保尔小说《米格尔街》的一大艺术特色。性格各异的人物,独具特色的景物,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常常被奈保尔巧妙地借用到小说《米格尔街》中赋予新的色彩和意义。这种别具特色的比喻修辞手法使《米格尔街》更加以文学的方式呈现了"被压抑历史的真实存在"。
-
关键词
《米格尔街》
明喻
隐喻
提喻
-
Keywords
Miguel Street
similes
metaphor
synecdoche
-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读奈保尔:从《米格尔街》开始
- 6
-
-
作者
高照成
黄芝
-
机构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84-87,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十五规划课题(01EZW001)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米格尔街》是奈保尔早期的一部试笔之作,虽语言和技法都稍显稚嫩,但仍称得上一部不错的短篇小说集。其简洁明快的语言中充满着机智和幽默,人物形象的刻画虽然稍显夸张,但依然可以传达出特立尼达殖民地下层百姓生活的悲欢。文章主要分析了其中一些人物的形象和这些形象产生的原因。
-
关键词
《米格尔街》
奈保尔
特立尼达
殖民统治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米格尔街》互文性解读
- 7
-
-
作者
郭先进
-
机构
凯里学院外语学院
-
出处
《河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7-61,共5页
-
基金
2011年凯里学院院级规划课题"叙事.互文.比喻--小说<米格尔街>文本多重解读"(S1105)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互文性指的是前人或同代人发表的文章的一部分被后来的作者模仿或在后来的文中被借用。《米格尔街》小说文本的魅力植根于文本的互文性中。因此,本文从互文性理论的角度来解读《米格尔街》,分析互文性在《米格尔街》描写人物和深化主题的作用,以此来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关键词
《米格尔街》
《小城畸人》
《都柏林人》
圣经文化
互文性
-
Keywords
Miguel Street
Winesburg.Ohio
Dubliners
Biblical culture
Intertextuality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论奈保尔《米格尔街》中的文学模仿者形象
- 8
-
-
作者
胥维维
-
机构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外语教育研究》
2017年第1期74-77,共4页
-
基金
2014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维.苏.奈保尔存在主义思想研究"(编号:2014QNWX30)
2014年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奈保尔小说中的后殖民暴力研究"(SWU1409348)
-
文摘
《米格尔街》第六个故事的主人公B·沃兹沃斯,是奈保尔塑造的第一个文学模仿者形象,学界却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从B·沃兹沃斯对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威廉·沃兹沃斯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的模仿可以看出,殖民统治的强权文化策略造成了被殖民者对本土语言文化的自卑和对宗主国经典作家作品的盲从。这也为后殖民作家如何战胜欧洲文学传统的巨大影响提出了挑战。
-
关键词
奈保尔
《米格尔街》
文学模仿
B·沃兹沃斯
威廉·沃兹沃斯
-
Keywords
Naipaul
Miguel Street
literary mimicry
B. Wordsworth
William Wordsworth
-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论奈保尔小说《米格尔街》描写的后殖民化家庭暴力
- 9
-
-
作者
胥维维
-
机构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66-170,共5页
-
文摘
奈保尔小说《米格尔街》描写的男性对家庭暴力的使用和受害者的不同应对态度,共同折射出殖民体系中主/奴、殖民者/被殖民者的二元对立关系,但女性对家庭暴力——尤其是言语暴力的使用,则完全颠覆了后殖民语境中的两性关系和父权统治。归根结底,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国家的经济剥削是造成被殖民者在生存压力下诉诸家庭暴力的深层次原因。
-
关键词
奈保尔
《米格尔街》
后殖民
家庭暴力
-
Keywords
postcolonial
domestic violence
Miguel Street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迷失的自我:《米格尔街》中边缘人物的身份探析
- 10
-
-
作者
孙慧
-
机构
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34-35,共2页
-
基金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精品工程外语类研究项目<奈保尔小说<米格尔街>中的自我身份探寻研究>"(项目编号:13Jsskyjwhw-46)
徐州工程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XKY2009106)的研究成果
-
文摘
移民作家总以双重文化视角关注自己族裔在多种文化中的生存状态及由此产生了对身份的迷惘和思考。英国移民作家奈保尔的《米格尔街》正是这一探索的体现。本文打破小说《米格尔》的叙述顺序对人物进行分类研究,从自我认知模糊、他者的效仿和人格扭曲、异化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展示米格尔街人自我身份缺失、迷失的过程和特征,感受这些人物的迷失自我的心酸生活。
-
关键词
《米格尔街》
自我身份
迷失
-
Keywords
'Miguel Street'
self identity
lost
-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从《米格尔街》看奈保尔与契诃夫短篇小说的相似之处
- 11
-
-
作者
洪春梅
-
机构
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24-26,共3页
-
文摘
印裔英国移民作家维迪雅达.苏拉吉普拉萨德.奈保尔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米格尔街》是奈保尔最早创作的短篇小说集,曾获得萨姆塞特.毛姆短篇小说奖。奈保尔的这部小说集虽创作于早期,属其试笔之作,却在选材、叙述笔调的冷峻和幽默以及情节的处理方面,与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作品有着相似之处。
-
关键词
奈保尔
《米格尔街》
契诃夫
-
Keywords
Naipaul
Miguel Street
Anton Chekhov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V.S.奈保尔《米格尔街》中的叙述话语分析
- 12
-
-
作者
秦云
-
机构
东莞理工学院外语系
-
出处
《海外英语》
2012年第2X期219-221,共3页
-
文摘
奈保尔的《米格尔街》是对加勒比地区特立尼达被殖民历史的书写。小说展现了畸形社会下弱势群体的悲哀与人物命运的乖蹇。该文从叙事学之叙述话语角度出发,将文本细读与分析相结合,探讨了小说叙述话语的深层意义、引述语的直接音效、非标准式英语和克利普索小调的视觉成像,以及小说修辞上的特色。指出小说叙述话语的巧妙运用正是叙述主题得以深化的重要原因。
-
关键词
V.S.奈保尔
《米格尔街》
叙述话语
-
Keywords
V.S. Naipaul
Miguel Street
narrative discourse
-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语境视角下《米格尔街》语言修辞研究
- 13
-
-
作者
何春燕
张琦
葛春萍
-
机构
湖州师范学院
-
出处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3期63-65,共3页
-
基金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第五届科研项目
-
文摘
维·苏·奈保尔(V.S.Naipaul)出生在中美洲特立尼达,是一位英国移民作家。他一生致力于创作,其中他的作品《米格尔街》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这部小说的语言,既幽默诙谐,又辛辣讽刺。这部小说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修辞学的魅力。此论文从社会文化背景、情景语境以及语言语境对修辞的影响入手,对奈保尔的《米格尔街》进行研究,并揣摩他的语言特色,体会他想要表达的情感——对当时社会丑陋的批判。
-
关键词
语境论
修辞
奈保尔
《米格尔街》
-
Keywords
context theory
rhetoric
Naipaul
Miguel Strecl
-
分类号
H315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米格尔街》中的城市书写
被引量:2
- 14
-
-
作者
程紫薇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67-71,共5页
-
文摘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奈保尔是"流散作家"的代表,其早年获奖作品《米格尔街》是后殖民文学经典之作。《米格尔街》呈现出碎片化的城市空间,借以表达殖民地人们的身份困惑,传递出奈保尔对祖国的矛盾情感。而书中的城市书写,不仅展现出城市的权力空间与人的精神异化,更凸显了奈保尔对后殖民文化身份迷失现状的批判。
-
关键词
《米格尔街》
精神异化
城市书写
身份困惑
-
Keywords
Miguel Street
spiritual alienation
city writing
identity confusion
-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论《米格尔街》中的边缘人物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惠慧
-
机构
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
出处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0年第2期108-113,共6页
-
文摘
《米格尔街》是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移民作家维·苏·奈保尔的早期代表作品。小说以生活在其中的小主人公"我"的童年经历为线索,叙述了米格尔街上那些精神恍惚、行为怪异的人物,他们身在特立尼达,因为被殖民太久而没有传承这个地区的历史文化,而殖民他们的国家也并没有给他们文化上的认同感,导致他们对自身充满疑惑,不断去效仿他人,没有任何的安全感。面对他们人生中呈现的那种充满着激情与悲伤的狂欢化状态,人们不得不去思考殖民地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冲突,不得不去探究边缘人物内心的空缺感。研究《米格尔街》中的边缘人物,不仅是对殖民地人民精神家园的一种关怀,也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意义的一种探索。
-
关键词
殖民地
边缘化
《米格尔街》
悲剧性
-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从历史角度看《米格尔街》中的现代主义美学
- 16
-
-
作者
姜棋苧
刘宇
-
机构
长春工业大学
-
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99-102,共4页
-
基金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JJKH20191320SK。
-
文摘
现代主义作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在西方出现的一种思潮,其在文学领域表现出了鲜明的文本特征——作品往往时空颠倒,结构错乱。究其历史原因不难发现,现代主义作家们集体陷入了一场因为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而导致的叙事危机之中。成熟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冲突及精神异化,致使作家进行了从形式上的去物质化到意识上的荒诞书写等一系列颠覆。奈保尔的短篇小说集《米格尔街》就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错乱的空间和时间打开了众多视角,不仅揭示了现代主义危机下孤立的个体和人与人之间极其贫乏的社会关系,还表现出了深刻的资本主义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
-
关键词
《米格尔街》
现代主义
叙事视角
物质化
碎片化
-
Keywords
“Miguel Street”
modernism
narrative perspective
materialization
fragmentation
-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米格尔街》的叙事模式剖析
- 17
-
-
作者
熊祺
许丽芹
-
机构
南昌航空大学
-
出处
《海外英语》
2013年第9X期214-216,共3页
-
基金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后殖民语境中的维.苏.奈保尔及其作品研究"(项目编号:WGW1212)的阶段性研究论文
-
文摘
奈保尔的成名作《米格尔街》以线条简洁传神的方式速写众生像,表现手法冷峻而细腻,幽默而伤感。该文从叙事学中的不同角度:叙述者与感知者,内视角与外视角模式等方面对《米格尔街》的多重叙事视角进行剖析,重点探讨该小说的叙事视角模式。
-
关键词
《米格尔街》
叙事学模式
内视角
外视角
-
Keywords
Miguel Street
narratology mode
inner perspective
outer perspective
-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米格尔街》作者的叙述风格
- 18
-
-
作者
叶静
-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
-
出处
《大观周刊》
2011年第13期127-127,114,共2页
-
文摘
印度裔作家奈保尔的第一部小说《米格尔街》是由十七个短篇故事组成的小说集。十七个故事的内容相互独立又有着一定的关联,刻画了特立尼达殖民地下层人民生活中的琐碎的悲欢离合。本文将从作者叙述的风格手法对小说中的“我”进行分析解读。
-
关键词
《米格尔街》
殖民地
叙述风格
-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
-
题名《米格尔街》中的空间叙事
- 19
-
-
作者
肖俊蓉
-
机构
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98-101,共4页
-
文摘
奈保尔在短篇小说集《米格尔街》中,以一个成年人的第一人称视角,回顾了生活在殖民地街道上的小人物们的生活百态。小说有意识地打破了传统小说将空间作为故事发生地点的单调写法,将空间作为历史隐喻,利用二重叙事视角进行文化反思,揭示了殖民地人民面对殖民文化与本土文化双重身份构建的两难困境,反映出奈保尔在殖民地复杂的文化形态下对个人生存的命运去向的思考。
-
关键词
《米格尔街》
空间叙事
叙事视角
空间体验
-
Keywords
Miguel Street
space narrative
narrative perspective
space experience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试析《米格尔街》中底层人的价值观
- 20
-
-
作者
李明珠
-
机构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公外部
-
出处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40-43,共4页
-
文摘
《米格尔街》是英籍印度裔作家V.S.奈保尔早期的一部短篇小说集。这部小说集大多被拿来做后殖民主义解读的文本。分析小说中描述的小人物、"底层人"所构成的下层社会,梳理出其自有的价值体系,从而印证奈保尔文学创作的本意——客观反映殖民地的文化生活,同时表明殖民地人民并非毫无文化的木偶,只为西方殖民文化代言。
-
关键词
《米格尔街》
底层人
价值观
-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