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素问·热论》看《内经》中不同模式的经脉理论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峰 赵京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99-300,共2页
《素问·热论》篇经脉理论属于足六经理论体系 ,本篇经脉理论在经脉循行、与脏腑属络关系、经脉病候等方面均不同于《灵枢·经脉》篇 ,明显属于从出土经脉文献到《灵枢·经脉》篇之间的时段。《内经》中还有多篇属于足六经... 《素问·热论》篇经脉理论属于足六经理论体系 ,本篇经脉理论在经脉循行、与脏腑属络关系、经脉病候等方面均不同于《灵枢·经脉》篇 ,明显属于从出土经脉文献到《灵枢·经脉》篇之间的时段。《内经》中还有多篇属于足六经理论体系 ,重视并加强足六经理论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经脉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脉理论 足六经理论 《素问·热论》
下载PDF
谈《素问·热论》之热病遗复 被引量:1
2
作者 侯建春 李俊德 《中医药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7-8,共2页
饮食失调、余热内存、正气虚弱是热病遗复的主要病因,谷热与余热相合为其病机特点;治疗上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在遵循治疗法则的同时进行辨证施治;对"遗复"的禁忌要一分为二看待,不可拘泥,治疗过程中,一方面适度进补,另一方面... 饮食失调、余热内存、正气虚弱是热病遗复的主要病因,谷热与余热相合为其病机特点;治疗上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在遵循治疗法则的同时进行辨证施治;对"遗复"的禁忌要一分为二看待,不可拘泥,治疗过程中,一方面适度进补,另一方面要消积化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热论》 病遗复 成因 体会
下载PDF
《素问·热论》与外感热病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爽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5期275-275,278,共2页
发热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些不明原因的发热,也是疑难病。《素问·热论》对外感热病从病名、病因病机、症状、治则治法、预后与调护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论述。对临床辨证论治外感热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素问·热论》 外感
下载PDF
从《素问·热论》宣解通透观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金波 王新陆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9期903-905,949,共4页
基于《素问·热论》对温热病邪六经传变规律的论述,阐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潜伏期、自愈特点及最佳治疗时间。根据"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的治疗原则,把... 基于《素问·热论》对温热病邪六经传变规律的论述,阐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潜伏期、自愈特点及最佳治疗时间。根据"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的治疗原则,把新冠肺炎分为邪在三阳、邪困三阴三阳之间、邪在三阴3个不同的病程阶段。提出邪在三阳,疏表宣解求汗;邪困三阴三阳之间,半里半表,则宣解通透、交通表里玄府,内外分消,以防营卫交并,浊毒内恋膜原;邪在三阴,热壅在中,里气不通,阳邪不能出,阴邪不能下,则通里透表,以防营卫雩重,浊毒内陷。逐邪时应并兼养正,复其脏脉,根据不同的临床阶段和临床表现辨证选用宣解通透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素问·热论》 宣解 通透 六经传变
下载PDF
论体质与寒温
5
作者 马国慧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4期511-511,515,共2页
本文据《内经·热论》理论探讨体质因素对伤寒、温病发病的直接影响,论证了中医外感热病者由感受寒邪引发,但因患者体质和体内原有的宿疾和伏邪有异。则表现出寒温不同的症候。
关键词 《素问·热论》《伤寒论》《温病学说》新感与伏邪 寒温统一论
下载PDF
《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体系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蔡超产 徐峰 杨必安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679-683,共5页
古代医家基于对《伤寒论》的解读,形成了诸多的辨证方法,包括八纲辨证、三焦辨证等,却又都不能完全概括《伤寒论》的辨证体系。张仲景在构建《伤寒论》辨证体系时,继承了《素问·热论》与华佗“六部三法”的辨证思想,结合营卫理论,... 古代医家基于对《伤寒论》的解读,形成了诸多的辨证方法,包括八纲辨证、三焦辨证等,却又都不能完全概括《伤寒论》的辨证体系。张仲景在构建《伤寒论》辨证体系时,继承了《素问·热论》与华佗“六部三法”的辨证思想,结合营卫理论,创建了三阴三阳欲解时,最终形成《伤寒论》独特的三阴三阳辨证体系。三阴三阳辨证体系包含了脉象、症状、部位,在具体辨证操作中,又有辨脉、辨证的不同,脉与证均包含部位信息,参合行之,可显著提高辨证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三阳辨证 《伤寒论》 《素问·热论》 华佗“六部三法” 张仲景
下载PDF
《伤寒论》六经辨证源流与传承 被引量:11
7
作者 朱天宇 甘文平 +2 位作者 于莉华 涂星 徐俊芳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5-18,共4页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是以《黄帝内经》理论为基础,创新、完善了《黄帝内经》六经理论,并创造出与《黄帝内经》不同的六经辨证法则。关于六经辨证的理论溯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六经辨证源于《素问·热论》《灵枢·经脉》,一说六...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是以《黄帝内经》理论为基础,创新、完善了《黄帝内经》六经理论,并创造出与《黄帝内经》不同的六经辨证法则。关于六经辨证的理论溯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六经辨证源于《素问·热论》《灵枢·经脉》,一说六经辨证源于《伊尹汤液》。六经辨证理论传承至今,经历了宋代的启蒙期、清初期的崛起期、清中后期的坚守期、近代的复兴期、现代的发展期。六经辨证的传承是多方面的综合体,只有认清其源流与传承,才能抓住六经辨证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辨证 三阴 三阳 六经 《素问·热论》 《灵枢·经脉》 《伊尹汤液》 《伤寒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