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素问·脉要精微论》语词考释四则 被引量:1
1
作者 朱鹏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97-1498,1519,共3页
本文以传统的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等为主要手段,对《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地苍""衣被""偻附""易"4语词做了简要考察,提出一是"地苍"疑本作"灺",其义是指火炬燃烧... 本文以传统的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等为主要手段,对《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地苍""衣被""偻附""易"4语词做了简要考察,提出一是"地苍"疑本作"灺",其义是指火炬燃烧后剩余的灰烬,后"灺"误作"地"再误则成"地苍";二是古时"被"有衣之义,"衣被"本是同义复词,义指衣服;三是"偻附"当作"偻俯",义指曲身,而在本篇则指因膝部病变导致的下肢弯曲难以直立;四是"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句中的"易"字可视为"益"之省体,而此处当读为"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素问·脉要精微论》 语词 考释
下载PDF
从《素问·脉要精微论》看春秋平脉
2
作者 高煜勋 谢希朴 +1 位作者 王赫 李成卫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166-1170,共5页
《素问·玉机真脏论》中,将弦脉定为春季之平脉,将浮脉定为秋季之平脉;而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却将春季的脉象描述为浮脉,将秋季的脉象描述为下肤。其实,“下肤”与“浮脉”可以出现在同一个季节的不同时期。弦脉为春季旺... 《素问·玉机真脏论》中,将弦脉定为春季之平脉,将浮脉定为秋季之平脉;而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却将春季的脉象描述为浮脉,将秋季的脉象描述为下肤。其实,“下肤”与“浮脉”可以出现在同一个季节的不同时期。弦脉为春季旺时的脉象,出现在春季的大部分时间,而浮脉则是暮春时节的脉象,此时夏季将至,气温较高,蓄积的阳气推动脉位上浮至肌表,而出现浮脉。同样的,秋季旺时的脉象为浮脉,此时的脉象由于秋气的敛降,相较于夏日之洪脉,其脉象不再宽大有力,但凭借夏日积蓄的阳气,脉位仍然浮于肌表,形成了“轻虚以浮”的脉象。而“秋日下肤”则描述的是秋季之末的脉象,此时阴气逐步积累而盛壮,夏日积蓄的阳气被消耗殆尽,脉位就下沉到皮肤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平 秋季平 下肤 《素问·脉要精微论》 《素问·玉机真脏论》
下载PDF
天回医简《脉书·上经》研究
3
作者 王锦峰 谷建军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0期16-19,共4页
在成都天回汉墓出土的M3:121医简(即天回医简),经整理小组研究,确定系属扁鹊医学。其中由54支简掇合而成的《脉书·上经》充分展示了扁鹊医学中的五脏通天与色脉诊内容。再将出土文献《天回医简》与传世文献《黄帝内经》进行对比研... 在成都天回汉墓出土的M3:121医简(即天回医简),经整理小组研究,确定系属扁鹊医学。其中由54支简掇合而成的《脉书·上经》充分展示了扁鹊医学中的五脏通天与色脉诊内容。再将出土文献《天回医简》与传世文献《黄帝内经》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素问》中诸多篇章是对《脉书·上经》的阐释。比如《素问·阴阳类论》通过三阳三阴对五脏通天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其次《素问·移精变气论》指出详查面色与脉搏,可通于神明。五脏通天,提示人体五脏与天气可以通过穴位互通,同时五脏之气在脉口也有所体现;色脉诊,可以通过面色与脉动的五行对应关系,来预判死生。而色脉诊内容的完整亦可有助《脉书·上经》残简内容的推演。所以天回汉墓医简的出土,有助于学者们对训诂的学术源流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书·上经》 《素问·阴阳类论》 五脏通天
下载PDF
参悟《脉要精微论》开启整体脉诊学习法门 被引量:6
4
作者 齐向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4期686-689,共4页
对《脉要精微论》中得出"诊法常以平旦"、"持脉有道,虚静为保"的脉诊的原则和各种整体脉象的特征及病理机制进行分析,并对10对整体脉象特征进行了理论及其与疾病对应关系的探讨。
关键词 整体 要精微
下载PDF
《素问·刺腰痛篇》诸脉证例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宝华 张媛媛 《北京中医药》 2012年第7期503-505,共3页
分析《素问.刺腰痛篇》中几组典型脉证,对诸脉的经脉归属进行推定,认为对于相似症状的辨识,须联系前后症,结合经脉循行、病候,脏腑生理、病理表现,并对关键字词详加训释,才可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关键词 素问 刺腰痛
下载PDF
《素问》“適其脉”解诂 被引量:2
6
作者 范登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86-187,共2页
《素问》“其脉”中“”字的训释 ,诸家所说纷纷。运用归纳汇证与因声求义之法 ,认为“”是诊视、察视的意思 ,“”当读作“目是”。
关键词 《素问 "适其" "适" 训释 训诂 中医
下载PDF
对《素问》寸口三部脉配应脏腑的看法
7
作者 纵横 况执本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1期19-20,共2页
《素问·脉要精微论》在论及寸口三部脉配应脏腑中言:“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古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历代医家对此注释意见不一,产生分岐的... 《素问·脉要精微论》在论及寸口三部脉配应脏腑中言:“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古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历代医家对此注释意见不一,产生分岐的关键是对论中“内、外”的解释不同。归结起来约有以下几种看法:一是认为“内、外”指寸口三部脉的内侧和外侧,如吴昆《内经素问吴注》中曰:“尺外,外侧也。尺里,内侧也。”二是将“内、外”当做“前、后”讲,指寸口各部脉的前半部和后半部,如李念莪《内经知要》中言:“尺外,尺脉前半部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 寸口诊法
下载PDF
《素问·阴阳别论》中五脏脉悬绝日探析
8
作者 马贝 王锦峰 +2 位作者 宋思敏 王东军 王益民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681-684,共4页
运用河图“生”“成”数的数理逻辑,结合运气学说中的“太过”“不及”理论,对《素问·阴阳别论》“持真脏脉”中“十八日”“九日”“十二日”“七日”“四日”五脏脉悬绝日的数字由来,进行深入考究,探析数字背后的数理逻辑,阐发... 运用河图“生”“成”数的数理逻辑,结合运气学说中的“太过”“不及”理论,对《素问·阴阳别论》“持真脏脉”中“十八日”“九日”“十二日”“七日”“四日”五脏脉悬绝日的数字由来,进行深入考究,探析数字背后的数理逻辑,阐发《黄帝内经》数理中所蕴含的天地阴阳消长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出其背后蕴含的中医理论内涵,并将其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阴阳别论 象数 真脏 悬绝日 运气学说
下载PDF
从《素问·热论》看经脉循行
9
作者 杨峰 赵京生 《上海针灸杂志》 2006年第6期50-50,共1页
经脉循行描述较为简单,其循行之处多为肢体的远端、头面颈项部。如巨阳脉至风府,阳明脉至鼻、目,少阳脉至耳,太阴脉至嗌,少阴脉至舌本。比较特别的是厥阴脉,其与阴器发生联系。可以看出,这样的安排是有目的的,它是为了突出足六... 经脉循行描述较为简单,其循行之处多为肢体的远端、头面颈项部。如巨阳脉至风府,阳明脉至鼻、目,少阳脉至耳,太阴脉至嗌,少阴脉至舌本。比较特别的是厥阴脉,其与阴器发生联系。可以看出,这样的安排是有目的的,它是为了突出足六经与头面远端部位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行 头面颈项部 素问 少阴 厥阴 足六经 远端
下载PDF
《内经》络脉理论初探 被引量:10
10
作者 邱幸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1年第2期5-7,共3页
络脉是经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络脉理论是经络学说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内经》对于络脉颇为重视,分别在有关篇章中,对络脉的循行和分布、络脉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证候、络脉理论的临床运用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 络脉是经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络脉理论是经络学说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内经》对于络脉颇为重视,分别在有关篇章中,对络脉的循行和分布、络脉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证候、络脉理论的临床运用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络脉理论。嗣后,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中,对《内经》的络脉理论不断有所补充和发展,丰富和充实了脉络理论的内容。但是,由于一般囿于络脉在经络中的从属地位,而对络脉理论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医疗实践的发展,络脉理论对于临床的指导意义越来越显示出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虚 《内经》 《黄帝内经》 理论 经络学说 经络 阴络伤则血内溢 营卫气血 灵枢 脏腑 素问 津液 贯通营卫 大络 出血证 病证 活血通络 留血 十五别络
下载PDF
谈“草兹”与“下”——《素问》析疑二则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季祥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19,共1页
《素问·五脏生成篇》中的“草兹”、《五脏别论篇》中“治病必察其下”的“下” ,历来歧义颇多 ,本文加以辨析 ,认为“草兹”就是“草席” ,“下”指的是寸口脉。
关键词 《素问 析疑 “草兹” “下” 寸口
下载PDF
“尺脉缓涩”与“肝不弦,肾不石”析疑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季祥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5-6,共2页
关键词 不弦 不石 《内经》 《素问 中医学
下载PDF
浅谈“寒气客于挟脊之脉”病变部位的认识
13
作者 李玉实 颜金凤 +1 位作者 姚妍妍 王道全 《中医文献杂志》 2012年第4期25-26,共2页
本文对"寒气客于侠脊之脉,则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益也"中的"侠脊之脉"的病变部位,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侠脊之 背俞之 病变部位 素问
下载PDF
历代校勘注释《黄帝内经素问》概述(一)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文铸 郭霭春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31-33,43,共4页
《素阿》既是先秦古籍,历经代革年移,必然编简错落遗佚,文字涣漫剥蚀;而以古今语言的不断变迁,后世读之,也定会文句聱牙,词义难懂。所以,该书自汉代刘向等编校整理以来,历史上又几经校勘注释,今择其要,略述端倪。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素问 全元起 王冰 先秦古籍 林亿 疟论 四时病类论 阳明 编简
下载PDF
《素问》析疑三则
15
作者 李益生 《现代中医药》 CAS 1989年第4期31-32,共2页
一、“诸阳之本”指什么? “诸阳之本”出自《素问·阳明脉解》。其前后原文:“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意在说明狂证的病机。近年来对“诸阳之本”的异议较多,如有个认为“本”是“末”字所讹;有人认为“... 一、“诸阳之本”指什么? “诸阳之本”出自《素问·阳明脉解》。其前后原文:“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意在说明狂证的病机。近年来对“诸阳之本”的异议较多,如有个认为“本”是“末”字所讹;有人认为“本”通“奔”。我认为如能先搞清楚“诸阳”指什么及“本”指什么,就不难理解“四肢者诸阳之本”。“诸”的字义是“众、许多,”“诸阳”显然不可能指“众阳气”。因为《内经》成书时代对阳气的认识还是笼统的,当时还没有表阳、里阳、心阳、肾阳气概念。笔者认为,根据本篇篇名和内容,“诸阳”应是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 阳明 狂证 心阳 宛陈则除之 阳经 阳盛 针解篇 阴阳二十五人 卫气
下载PDF
“太冲脉”初探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慧红 《中医文献杂志》 2002年第3期22-23,共2页
"太冲脉"一词源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文中"太冲脉"究指为何?颇值探思.唐·王冰注为肾脉与冲脉合而盛大;清·高士宗认为... "太冲脉"一词源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文中"太冲脉"究指为何?颇值探思.唐·王冰注为肾脉与冲脉合而盛大;清·高士宗认为指任脉合少阴脉.而近代医家多释为冲脉.按<素问·阴阳离合论>文:"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显然太冲脉含足少阴经之义已为不争之论.但为何又不直称"少阴脉盛"?.略陈个人管见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冲 《素问 月经调节机制 经络协调作用
下载PDF
用经脉论治腰痛4例体会 被引量:3
17
作者 翟珠妹 孙德婉 谈云飞 《中国乡村医药》 2014年第21期53-54,共2页
《黄帝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其中有关针灸治疗的论述很多,非常有指导意义。笔者常依据《素问·刺腰痛篇》以经脉论治病的方法治疗腰痛,本文结合案例浅谈体会。 案例1 患者胡某,男,31岁,2010年5月7日就诊。主诉:弯腰拾... 《黄帝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其中有关针灸治疗的论述很多,非常有指导意义。笔者常依据《素问·刺腰痛篇》以经脉论治病的方法治疗腰痛,本文结合案例浅谈体会。 案例1 患者胡某,男,31岁,2010年5月7日就诊。主诉:弯腰拾物时不慎扭闪而致腰部疼痛,活动受限3天,来诊前经卫生院医生针刺委中、后溪,并拔罐2次,疼痛未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腰部疼痛 黄帝内经 《灵枢》 运针 足厥阴 足少阴肾经 蠡沟 《素问
下载PDF
吴鞠通三甲复脉汤证治浅识
18
作者 孙银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7年第6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阴虚阳亢证 肝肾虚损证 精微下泄证 痰瘀互结证 三甲复
下载PDF
健脾益气活血通脉固摄法治疗Ⅱ型糖尿病40例
19
作者 龙冬艳 《内蒙古中医药》 2008年第6期18-18,共1页
自拟"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40例,结果: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降糖方 健脾益气 活血通 固摄精微
下载PDF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肾气衰”当为“胃气衰”之我见
20
作者 张文光 宋子云 《浙江中医杂志》 2005年第10期453-453,共1页
关键词 素问 肾气衰 胃气衰 上古天真论 胃气 阳明 女子 男子 时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