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社会性别视阙下的女性形象--以东山歌册《寡妇村里的歌》中的《红头巾》为例
1
作者 吴燕莉 《音乐探索》 2018年第3期75-79,共5页
社会性别学说被国际学术界称为将改写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和文化产物的基本范畴。在社会性别视角下,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山歌册为研究对象,选取东山歌册《寡妇村里的歌》中的代表作品《红头巾》进行分析,揭示东山妇女女性形象的形... 社会性别学说被国际学术界称为将改写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和文化产物的基本范畴。在社会性别视角下,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山歌册为研究对象,选取东山歌册《寡妇村里的歌》中的代表作品《红头巾》进行分析,揭示东山妇女女性形象的形成原因,并借此反映中国千百年来的社会制度、社会关系和文化观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东山歌册 《红头巾》
下载PDF
传统失落的反思--粤剧《红头巾》的现代性及其启示
2
作者 曹金燕 《粤海风》 2022年第4期107-112,共6页
粤剧《红头巾》的艺术技巧远比精神层面具有现代性。故事的整一性,与传统粤剧的散场、线性叙事大为不同;表演的预设性,有别于传统粤剧的即兴配合;舞台呈现的多元化,颠覆了传统粤剧以演员为核心的表演体系。但声、光、电语汇应合年轻观... 粤剧《红头巾》的艺术技巧远比精神层面具有现代性。故事的整一性,与传统粤剧的散场、线性叙事大为不同;表演的预设性,有别于传统粤剧的即兴配合;舞台呈现的多元化,颠覆了传统粤剧以演员为核心的表演体系。但声、光、电语汇应合年轻观众的审美接受系统的同时,却失落了“以歌舞演故事”的传统戏曲爱好者的关注点。基于对现代戏曲里即兴表演消失、演员相对弱化的体察,清醒认识传统与现代相生相成的勾连之处,或可为戏曲现代化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红头巾》现代性 传统艺术 接受美学
下载PDF
新编粤剧《红头巾》舞台服饰创作中的“程式”观念
3
作者 邹璐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38,共5页
舞台服饰无声地参与了戏曲的审美建构和意境表达,创作者也借由服饰语言传递出作品丰富的精神意蕴。新编粤剧《红头巾》深入挖掘舞台服饰的表意潜能,运用类型化和抽象化思维,将“红头巾”这一特殊的服饰样式从创作材料转化为视觉和情感符... 舞台服饰无声地参与了戏曲的审美建构和意境表达,创作者也借由服饰语言传递出作品丰富的精神意蕴。新编粤剧《红头巾》深入挖掘舞台服饰的表意潜能,运用类型化和抽象化思维,将“红头巾”这一特殊的服饰样式从创作材料转化为视觉和情感符号,赋予了舞台媒介物超越表现对象的审美意义,由此完成从“见物”到“见人”再到“见心”的表意深化过程,在其创作思路中体现了对戏曲的“程式”观念的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 《红头巾》 舞台服饰 程式
原文传递
“捱”出一群巾帼 “捱”出一个未来 粤剧《红头巾》有感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一赓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5-36,共2页
"命生好丑唔怕捱,几大都要捱过来。捱过今时,听日好起来",这一句红头巾们挂在嘴边的唱段,既唱出了她们的心声,又好似唱给庚子年新冠疫情中"抗疫"的每一位观众。《红头巾》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初,一批来自广东省三... "命生好丑唔怕捱,几大都要捱过来。捱过今时,听日好起来",这一句红头巾们挂在嘴边的唱段,既唱出了她们的心声,又好似唱给庚子年新冠疫情中"抗疫"的每一位观众。《红头巾》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初,一批来自广东省三水的年轻妇女迫于生计,背井离乡下南洋,在新加坡当建筑女工谋生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南洋 粤剧 庚子年 头巾 背井离乡 《红头巾》 新加坡
原文传递
红头巾
5
作者 洪凌云 《少年读者.学语文(小学3-6年级)》 2008年第11期23-23,38,共2页
雪.密密麻麻、无边无际地飘落…… 山谷.幽静的山谷。 梯田.默默的梯田。 玲玲趴在窗口,把红脸蛋贴在玻璃上向外张望: 那条垂到山下的小路怎么不见了?老师曾领我们在那里采集标本,路旁的小红花,还向我微笑过。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红头巾》
下载PDF
红头巾
6
作者 林琳 《健康伴侣》 2009年第1期32-32,共1页
远处“隆隆”的枪声使我们无法集中精力上课,我们彼此交换着目光,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忽然,一个女人破门而入,在老师的耳边嘀咕了几句,然后老师镇静地对我们说课就上到这儿,我们必须一小时后离开。
关键词 小说 《红头巾》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林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