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者”的呢喃——论向延斌散文《红枫树下的呢喃》的“在场性”
1
作者 莫付欢 《柳州师专学报》 2012年第3期31-34,共4页
向延斌的散文集《红枫树下的呢喃》具有鲜明的"在场性"特征。作者从一个"行者"的角度"介入"生活,呈现其真实生活的百态,以"有我之境"的抒情方式,在"呢喃"中敞开心扉,流露本真的性情... 向延斌的散文集《红枫树下的呢喃》具有鲜明的"在场性"特征。作者从一个"行者"的角度"介入"生活,呈现其真实生活的百态,以"有我之境"的抒情方式,在"呢喃"中敞开心扉,流露本真的性情,并通过多种富有强烈现实在场感的话语表达方式完成了对家乡的完美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枫树下的呢喃》 在场性 本真精神 话语表达
下载PDF
审美中的自我身份认同——论向延斌《红枫树下的呢喃·枫叶飘飘》
2
作者 田右英 《柳州师专学报》 2013年第5期44-47,共4页
在向延斌的《红枫树下的呢喃·枫叶飘飘》里,有一个充满抒情意味的词就是"家乡"。家乡是自我灵魂的安息地,是"我"梦里故事的背景,是自我身份认同的隐喻。作品中的"自我"被放在双重视域中,作为游子的... 在向延斌的《红枫树下的呢喃·枫叶飘飘》里,有一个充满抒情意味的词就是"家乡"。家乡是自我灵魂的安息地,是"我"梦里故事的背景,是自我身份认同的隐喻。作品中的"自我"被放在双重视域中,作为游子的观光游客角色和充满地方传统道德、土生土长的瑶山人角色相互交织。家乡的形象在想象性的追思中和现实的自我链接在一起,发生着互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枫树下的呢喃》 自我 身份认同 双重视域
下载PDF
有意味的形式——评《红枫树下的呢喃·魅力红河》的景观特征及文化内涵
3
作者 田右英 《柳州师专学报》 2012年第3期26-30,5,共6页
向延斌的散文集《红枫树下的呢喃·魅力红河》主要呈现的是红水河流域的乡村景观。有地理景观的历史记忆;有民俗风情的多情诉说;有山野拾掇的自然情怀;乡村景观是当地少数民族先民及其后代生活的根基,从人的自我认同而言,体现的是... 向延斌的散文集《红枫树下的呢喃·魅力红河》主要呈现的是红水河流域的乡村景观。有地理景观的历史记忆;有民俗风情的多情诉说;有山野拾掇的自然情怀;乡村景观是当地少数民族先民及其后代生活的根基,从人的自我认同而言,体现的是一种成长的生命形式,它是一种符号,它表征着各个少数民族激情的生活方式,它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枫树下的呢喃·魅力河》 乡村景观 符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