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2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现性评价”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实践探索——以《红楼梦》林黛玉专题研讨为例
1
作者 欧阳荣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8-32,F0003,共6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与评价改革的重要课题。作为能够评估高阶思维、合作沟通等多方面素养,并与教学和学习有着密切关系的表现性评价,近年来成为促进素养发展与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评价方式。该文以高二《红楼梦...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与评价改革的重要课题。作为能够评估高阶思维、合作沟通等多方面素养,并与教学和学习有着密切关系的表现性评价,近年来成为促进素养发展与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评价方式。该文以高二《红楼梦》专题研讨教学为例,从表现性评价的目标依据、表现任务进阶以及评价规则制定等方面,探讨课堂教学运用表现性评价的具体教学实施样态与可行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性评价 教学评一致 素养进阶 《红楼梦林黛玉专题研讨
下载PDF
读戏、看戏与听戏:《红楼梦》女性对戏曲的接受方式及林黛玉的情感启蒙
2
作者 李云杰 《曹雪芹研究》 2024年第2期70-82,共13页
明清以来,随着印刷文化的发展,戏曲艺术的传播逐渐呈现为“舞台表演”和“案头传播”并重的状态,《红楼梦》中女性对戏曲的接受方式也以“读”戏、“看”戏和“听”戏三种模式为主。女性在集体和私人两种场合中欣赏戏曲,同时,阅读、观... 明清以来,随着印刷文化的发展,戏曲艺术的传播逐渐呈现为“舞台表演”和“案头传播”并重的状态,《红楼梦》中女性对戏曲的接受方式也以“读”戏、“看”戏和“听”戏三种模式为主。女性在集体和私人两种场合中欣赏戏曲,同时,阅读、观看和倾听因感官不同也带来了欣赏效果的差异。全面考察林黛玉对戏曲的接受情境,可发现她存在偏重阅读与聆听而轻视舞台的倾向。黛玉通过阅读、点评戏曲文本拥有了对戏曲的阐释权,同时,在私人场合聆听“清唱”的行为使她与优伶形成情感共振。这一倾向将黛玉从闺媛集体甚至女性群体中剥离出来,其“越轨”行为带来了情感的启蒙,这一情感启蒙正与爱情悲剧同步,也代表了明清时期读戏、听戏的女性在性别和阶层双重制约下的情感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女性 戏曲接受 情感启蒙
下载PDF
浅析《红楼梦》林黛玉的诗词创作与情感表达
3
作者 李雨璇 伍娟丽 +1 位作者 梁金鑫 廖秋兰 《世界文学研究》 2024年第5期398-404,共7页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人物塑造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其中林黛玉作为小说中的核心人物,林黛玉诗词创作颇多,其独特的诗词创作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现代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林黛玉的诗词创作特点...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人物塑造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其中林黛玉作为小说中的核心人物,林黛玉诗词创作颇多,其独特的诗词创作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现代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林黛玉的诗词创作特点及其所表达的情感,以其更深入地理解并领悟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As one of the four great classical novels of ancient China,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famous for its rich characterization and profound emotional expression. Lin Daiyu, the core character in the novel, wrote a lot of poems, and her unique poetry creation and delicate emotional expression have become the hot spot of modern research.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eply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n Daiyu’s poetry creation and the emotions express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nd comprehend Lin Daiyu’s sentimental character and inner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诗词创作 情感表达 多愁善感
下载PDF
《红楼梦:林黛玉与北静王》——一段三世情缘,两行心酸热泪
4
《家用电脑与游戏》 2010年第2期30-30,共1页
是谁在心头流连,一转身缘就在眼前。 相连的季节,落英缤纷几回, 模糊的记忆浮现。 是谁在梦中留恋,一回眸你就在面前。
关键词 《红楼梦:林黛玉与北静王 网络游戏 电脑游戏 开发
下载PDF
素心无奈天上月——《红楼梦》林黛玉形象的再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曹小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75-78,共4页
林黛玉的前世身份、现世遭遇及地位注定了她是一个典型的性格悲剧人物,一方面具有强烈的诗人气质,以“情”主生,不以俗事为务;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自我情结,具体表现为既自尊优越、又自卑焦虑。林黛玉虽然已初具近代的自我人格意识,但... 林黛玉的前世身份、现世遭遇及地位注定了她是一个典型的性格悲剧人物,一方面具有强烈的诗人气质,以“情”主生,不以俗事为务;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自我情结,具体表现为既自尊优越、又自卑焦虑。林黛玉虽然已初具近代的自我人格意识,但因与宝玉以共同叛逆仕途经济之道为基础的爱情梦想、人生定位无法实现,最终被种种无形的关系和氛围挤压而致毁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 红楼梦 人物性格 文学评论
下载PDF
从林黛玉的语言看《红楼梦》语言的艺术成就 被引量:5
6
作者 杨萍 李姗姗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75-77,共3页
林黛玉是《红楼梦》的女主人公之一,是作者赋予情感,倾其心血塑造的一位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典型形象。林黛玉的语言不仅丰富真实,而且精练简洁,是丰富多样化与鲜明个性化的统一,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人物语言描写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林黛玉 《红楼梦 语言 性格
下载PDF
略论《红楼梦》人物的“魏晋风度”——以林黛玉形象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袁小松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25-28,共4页
古琴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元素,嵇康作为中国魏晋时期精于古琴的名士代表,展现了当时高标于世的"魏晋风度",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红楼梦》在对林黛玉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对嵇康的名士形象进行了艺术的临摹,通过对林黛... 古琴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元素,嵇康作为中国魏晋时期精于古琴的名士代表,展现了当时高标于世的"魏晋风度",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红楼梦》在对林黛玉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对嵇康的名士形象进行了艺术的临摹,通过对林黛玉有关古琴研习与品论的生动描写,展现了林黛玉"玄心、洞见、妙赏、深情"的"名士风流"之美,也巧妙地勾连了嵇康与林黛玉的人生命运,进而从一个侧面呈现了《红楼梦》深厚而高雅的艺术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嵇康 古琴 魏晋风度
下载PDF
译者主体性在人物语言翻译上的体现——以霍译《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语言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革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41-43,共3页
翻译要忠实于原文,忠实于作者,忠实于读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容易被译入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研究霍译《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语言和性格,... 翻译要忠实于原文,忠实于作者,忠实于读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容易被译入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研究霍译《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语言和性格,旨在说明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及人物性格在译入语中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红楼梦 林黛玉 性格刻画
下载PDF
论林黛玉是《红楼梦》的轴心人物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矗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4-81,共18页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巅峰性不仅表现在它在人物、情节、环境、语言和主题意蕴诸方面都达到了中国文学的艺术至境,而且还表现在它的无与伦比的"奇妙性",其最大的"奇妙"处不是别的,而是用一个人物&...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巅峰性不仅表现在它在人物、情节、环境、语言和主题意蕴诸方面都达到了中国文学的艺术至境,而且还表现在它的无与伦比的"奇妙性",其最大的"奇妙"处不是别的,而是用一个人物"扛鼎"起红楼梦世界,这个人物就是林黛玉。《红楼梦》的轴心人物不是贾宝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而是林黛玉。作者特意赋予林黛玉许多奇特的禀赋,如"草"、"神女"、"玉石"、"花神"、"帝妃"、"玄珠";"报恩"、"情恋"、"乡愁"、"诗性"、"本真"等,使她成为一个全局化的"结构轴心",目的是要在整体上为其"为史作传"的新人学建设提供一个"一而统万"的"阿基米德点"。与之配套的是小说人物的"立体幻影互文结构",它保证了林黛玉"轴心论"的有效实施、贯彻。林黛玉是中国历史上"新人学"范型的一次辉煌而壮丽的日出!她的神奇之光完全可以与西方现代、后现代的"美学人学"共契圆舞,交相辉映!她是中国的维纳斯、海伦和贝亚德丽齐;是中国近世人学拯救的人格化的诺亚方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 《红楼梦》轴心 新人学拯救
下载PDF
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永泽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6-40,共5页
林黛玉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飘零与孤独,使她喜散不喜聚,在日常生活中爱哭流泪,经常说"死"。林黛玉诗词抒写其内心的哀伤凄怆、抑郁不平、苦闷颓伤的情感,孤傲高洁的性情,对自己生离死别的命运有强烈的预感,蕴含着强烈的... 林黛玉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飘零与孤独,使她喜散不喜聚,在日常生活中爱哭流泪,经常说"死"。林黛玉诗词抒写其内心的哀伤凄怆、抑郁不平、苦闷颓伤的情感,孤傲高洁的性情,对自己生离死别的命运有强烈的预感,蕴含着强烈的死亡意识。死亡意识使林黛玉成为最富有诗意也最凄美的生命,使《红楼梦》成为一曲女性生命的挽歌,一出旷世未有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研究 林黛玉 死亡意识
下载PDF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个性化语言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岑泽丽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9-12,共4页
林黛玉的个性化语言主要表现在她经常使用含讥带讽的语言,而这种讥讽语言又具有空灵巧妙、委婉婉曲的特点。她的个性化语言还具有风趣幽默、典雅雅致、率真率性等的特点。在她诗意的生存空间里,她喜欢写诗,并且语言也具有诗化特征。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个性化 语言
下载PDF
论《红楼梦》中林黛玉语言的刻意曲解的语用功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淑丽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第2期90-92,共3页
刻意曲解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指语言使用者有意利用某种特殊的语境或对方话语中的模糊性等特点,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刻意曲解的话语在交流中能起到特殊的语用作用。本文以《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语言为语料,进而分析了其中刻意曲解... 刻意曲解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指语言使用者有意利用某种特殊的语境或对方话语中的模糊性等特点,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刻意曲解的话语在交流中能起到特殊的语用作用。本文以《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语言为语料,进而分析了其中刻意曲解的语言所起的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意曲解 《红楼梦 林黛玉 语用功能
下载PDF
质本洁来还洁去——《红楼梦》悲剧人物之林黛玉个性因素评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艳敏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第12期29-30,共2页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悲剧中,林黛玉的悲剧最感人,这和她高洁的性格、叛逆的精神分不开。要考察这一点,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促使她性格形成及发展的情节。林黛玉出生于一个世袭侯爵中支庶不盛的"书香之族"、"清贵之家",为官的父亲因...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悲剧中,林黛玉的悲剧最感人,这和她高洁的性格、叛逆的精神分不开。要考察这一点,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促使她性格形成及发展的情节。林黛玉出生于一个世袭侯爵中支庶不盛的"书香之族"、"清贵之家",为官的父亲因为"聊解膝下荒凉之叹",把这个独生女儿提到男子的待遇抚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悲剧人物 林黛玉 个性因素 性格形成 金陵十二钗 高洁 荒凉
下载PDF
协调与张力——《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刘姥姥进大观园细节描写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平颖 《滨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0-43,共4页
比较分析小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和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两个片段中的细节描写,解析两个片段中的"笑"与林黛玉悲剧命运形成的潜在因素,力图诠释这两片段中小说所显现出来的不同张力效果以及林黛玉和刘姥姥的一些行为在协... 比较分析小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和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两个片段中的细节描写,解析两个片段中的"笑"与林黛玉悲剧命运形成的潜在因素,力图诠释这两片段中小说所显现出来的不同张力效果以及林黛玉和刘姥姥的一些行为在协调或不协调之间的微妙韵味,解释其中的涵义,以小见大,了解小说悲剧中的喜剧效果,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部著名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刘姥姥 协调 张力
下载PDF
从林黛玉进贾府看《红楼梦》的典型环境描写
15
作者 郭占愚 谢福萱 《张家口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23-29,共7页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不仅详细描述了贾府精美的房舍和布局,而且极力渲染了贾府的尊贵、豪华与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而展示了《红楼梦》一书的典型环境。
关键词 环境描写 林黛玉 进贾府 《红楼梦 典型环境
下载PDF
不同的译者 不同的形象美——以《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文学形象再现为例
16
作者 杨春花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82-85,共4页
文化差异是导致翻译中文学形象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译者,对同一文学形象有着不同的美学体验。在文化差异的影响下,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和英国翻译家霍克斯在再现《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林黛玉的外貌美、... 文化差异是导致翻译中文学形象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译者,对同一文学形象有着不同的美学体验。在文化差异的影响下,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和英国翻译家霍克斯在再现《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林黛玉的外貌美、服饰美和语言美时,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因此,杨译和霍译所塑造出的林黛玉的文学形象美是不一样的。相比较而言,杨译中的林黛玉更符合曹雪芹所塑造的文学形象,而霍译中林黛玉的文学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差异 翻译 文学形象 林黛玉 《红楼梦
下载PDF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初探
17
作者 蔡朔冰 《科教导刊》 2013年第33期52-53,共2页
作为曹雪芹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林黛玉,同莺莺燕燕的其他女子相比,其似乎属于一个例外:“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她是大观园里唯一对于功名利禄轻视与忽略之人,自洁清高,不偏爱女红,却对诗词分外痴迷.作为当时... 作为曹雪芹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林黛玉,同莺莺燕燕的其他女子相比,其似乎属于一个例外:“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她是大观园里唯一对于功名利禄轻视与忽略之人,自洁清高,不偏爱女红,却对诗词分外痴迷.作为当时封建社会的反抗者,她的爱情悲剧成为那个社会的牺牲品.本文结合书中具体形象,详细地分析与论述了《红楼梦》中林黛玉具体人物形象,希望对当今女性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人物形象初探
下载PDF
也谈主题制约表达手法运用——以《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外貌描写技巧为例
18
作者 邓梦燕 《写作》 2015年第6期42-46,共5页
主题是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基本思想或感情倾向。决定文章的基调和主旋律。“主题制约表达手法运用。”①描写是记叙类文体,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用来提炼和表现主题的主要表现手法。
关键词 描写技巧 表达手法 《红楼梦 林黛玉 外貌 写作意图 感情倾向 表现手法
下载PDF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外貌描写的五种译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薛傲霜 唐均 《曹雪芹研究》 2016年第4期133-148,共16页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被译为各种语言在海外传播,近几年对《红楼梦》海外译介与传播的研究也风生水起。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绝美女子,她有一种自然而发的清新脱俗之美。在《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被译为各种语言在海外传播,近几年对《红楼梦》海外译介与传播的研究也风生水起。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绝美女子,她有一种自然而发的清新脱俗之美。在《红楼梦》第三回中,黛玉初进贾府,曹雪芹通过不同人物的眼光,饶有层次地刻画了林黛玉的形象。但这种美似乎在翻译中丢失了原有的韵味。本文援引了林黛玉外貌描写的五种译本,包括包腊英译、裘里英译、杨宪益&戴乃迭英译、霍克思英译及李治华法译,分析各译本对黛玉形象的呈现有何缺失,以及西方读者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并欣赏黛玉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翻译
下载PDF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诗歌浅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42-46,共5页
《红楼梦》中的诗词与书中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命运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林黛玉作为书中最重要人物之一,其名下所作诗歌更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本文试图联系书中人物性格刻画、情节发展等方面对她名下所作的一些代表作品进行初步... 《红楼梦》中的诗词与书中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命运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林黛玉作为书中最重要人物之一,其名下所作诗歌更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本文试图联系书中人物性格刻画、情节发展等方面对她名下所作的一些代表作品进行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诗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