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小说话”与《红楼梦》文学经典的建构
1
作者 温庆新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59,共8页
现代“小说话”不仅关注《红楼梦》的文化典范价值,而且将《红楼梦》当作重要的文学经典作品;不仅从小说类型归纳与小说史定位来强调《红楼梦》的文学经典性,而且基于现代文化语境发掘出《红楼梦》新的审美意义。这是现代“小说话”批... 现代“小说话”不仅关注《红楼梦》的文化典范价值,而且将《红楼梦》当作重要的文学经典作品;不仅从小说类型归纳与小说史定位来强调《红楼梦》的文学经典性,而且基于现代文化语境发掘出《红楼梦》新的审美意义。这是现代“小说话”批评者对《红楼梦》阅读“体验”后,意图与文本进行怡然自得交流的体现。作为一种批评与阅读媒介,现代“小说话”不仅对传统小说的现代接受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而且能够揭示彼时小说批评的新原则与新意义导向的文化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话” 《红楼梦》 阅读史 经典建构
下载PDF
论《红楼梦》之画骨三法
2
作者 王瑛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13,共8页
《红楼梦》中人性之真善美,令人怦然心动,人多赞之。然《红楼梦》对人性恶之批判,一样侵骨噬魂。仅以叙述者可靠与否为视角察赵姨娘、王夫人、王熙凤等三人,即可发现叙述者振奋精神,调整态度,时而真诚,时而作伪,时而故作缄默,手段不同,... 《红楼梦》中人性之真善美,令人怦然心动,人多赞之。然《红楼梦》对人性恶之批判,一样侵骨噬魂。仅以叙述者可靠与否为视角察赵姨娘、王夫人、王熙凤等三人,即可发现叙述者振奋精神,调整态度,时而真诚,时而作伪,时而故作缄默,手段不同,却同样揭了这三位女子光鲜的表皮,暴露出她们骨子里的卑劣、刻毒与凶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可靠叙述 不可靠叙述 人性恶
下载PDF
《红楼梦》:人类史上融悲剧与史诗于一体的最美小说
3
作者 洪迪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红楼梦》属于地久天长的地球村里的全人类。在两个半世纪红内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其现实主义的基底与因情而幻的变形相统一的特创的情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途径,更进而切实评价其为人类史上融悲剧与史诗于一体的伟大的最美小说。
关键词 《红楼梦》 情幻现实主义 悲剧 史诗 最美小说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红楼梦》译者群体研究
4
作者 季淑凤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36,96,127,共8页
以20世纪前半期《红楼梦》的英译者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该时期同一文化系统下译者怎样参与、回应以致影响《红楼梦》的翻译与传播;基于译者群体在身份、国籍等方面呈现的变化,分析这些因素对翻译选材、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所产生的影响... 以20世纪前半期《红楼梦》的英译者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该时期同一文化系统下译者怎样参与、回应以致影响《红楼梦》的翻译与传播;基于译者群体在身份、国籍等方面呈现的变化,分析这些因素对翻译选材、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所产生的影响。译者群体从自己的身份出发,或出于服务语言的需要,或出于传播中国文化的需要,抑或为了满足读者异域情调的需要,大都采取意译和创造性翻译的策略,从不同侧面再现了《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的文学价值和意义,展示了时代和文化因素对该译者群体所起的整体作用,为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译者群体 20世纪前半期
下载PDF
闲话《红楼梦》里的明清税事
5
作者 漆亮亮 《税收征纳》 2024年第2期52-53,共2页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通常被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基于自身家族经历创作,融入了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特征。其中的一些税事情节,不仅推动着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让今人得以管窥明清时期的税收社会生态。以下大体依循小...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通常被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基于自身家族经历创作,融入了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特征。其中的一些税事情节,不仅推动着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让今人得以管窥明清时期的税收社会生态。以下大体依循小说章回顺序聊聊其中的税事。林如海出任巡盐御史。《红楼梦》第二回中,贾雨村被革去知府官职后来到维扬,“闻得今岁鹾政点的是林如海……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此处的“鹾政”即盐政。明清时期,盐税收入占当时赋税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因而被政府以专卖形式牢牢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如海 贾雨村 《红楼梦》 巡盐御史 章回 情节的发展 清代作家 曹雪芹
下载PDF
叙事学视角下《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对比研究
6
作者 宋燕 薛向莹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4期3-6,共4页
本文通过对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位翻译家的《红楼梦》英译本进行对比,探讨在叙事学框架下译者的决策过程和策略选择。研究发现,杨宪益注重外貌描写,霍克斯注重内在性格和情感表现,这反映了两位译者在叙述要素上的取舍和权衡。总体而言,叙... 本文通过对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位翻译家的《红楼梦》英译本进行对比,探讨在叙事学框架下译者的决策过程和策略选择。研究发现,杨宪益注重外貌描写,霍克斯注重内在性格和情感表现,这反映了两位译者在叙述要素上的取舍和权衡。总体而言,叙事学理论为理解《红楼梦》翻译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对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红楼梦》 英译本 对比研究
下载PDF
《红楼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研究
7
作者 张楠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6-58,共3页
翻译是两种文化间的转化和交流,是文化解码的过程,翻译中的异化或归化的选择逐渐成为文学作品翻译的核心内容。其中异化翻译有助于体现文化与语言差异,以及规避文化帝国主义、种族中心主义、文化自恋等问题。归化翻译则能处理好源语文... 翻译是两种文化间的转化和交流,是文化解码的过程,翻译中的异化或归化的选择逐渐成为文学作品翻译的核心内容。其中异化翻译有助于体现文化与语言差异,以及规避文化帝国主义、种族中心主义、文化自恋等问题。归化翻译则能处理好源语文本中的文化形态问题,使翻译作品易懂、自然,对于不了解文化背景的读者也不难理解。《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著作,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思想,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应从概念内涵出发,明确两种翻译策略在《红楼梦》翻译中的应用方向及策略,从而为后人更好地翻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翻译 归化 异化
下载PDF
《红楼梦》在韩国的传播与翻译
8
作者 金星 霍婷婷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红楼梦》传入韩国已近200年,最早的乐善斋全译《红楼梦》也已问世130多年,20世纪出现的各种韩文译本更是高达30多种。《红楼梦》在韩国的传播与翻译经历了朝鲜时代、开化后至八十年代初、八十年代末至新世纪三个时期,其翻译特征则表... 《红楼梦》传入韩国已近200年,最早的乐善斋全译《红楼梦》也已问世130多年,20世纪出现的各种韩文译本更是高达30多种。《红楼梦》在韩国的传播与翻译经历了朝鲜时代、开化后至八十年代初、八十年代末至新世纪三个时期,其翻译特征则表现为韩译本中的语言特点、汉字文化圈下的直译与意译、韩译的社会文化背景三个方面。《红楼梦》的东传不仅展现了韩国的文字、文学、社会的近代化的过程,也反映了韩国不同身份读者对中国文化理解与阐释方式,体现了中韩关系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韩译《红楼梦》 《红楼梦》传播
下载PDF
企业家为什么要看《红楼梦》?
9
作者 戴荣里 《中国商界》 2024年第2期28-29,共2页
一部《红楼梦》,藏着一个时代万千人物的故事。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会从对《红楼梦》解读中获得深刻的启迪!《红楼梦》作为一本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向来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学者们躲避不开的一座大山。读懂《红楼梦》,才能了解中国... 一部《红楼梦》,藏着一个时代万千人物的故事。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会从对《红楼梦》解读中获得深刻的启迪!《红楼梦》作为一本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向来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学者们躲避不开的一座大山。读懂《红楼梦》,才能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一部《红楼梦》,藏着一个时代万千人物的故事,古典诗词歌赋、文章做法之类穿插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经典文学作品 中国古典文学 诗词歌赋 企业家
下载PDF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涵蕴和艺术特色探析——以《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为例
10
作者 尤文扬 杨斌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9-62,共4页
《红楼梦》以细腻的笔触赋予每一个事与物活的灵魂,致使红学研究的热潮从未消减退却。建筑作为文学作品的空间创设,是文学意象与原型的有形表达,建筑物本体的审美价值与文学底蕴相生,构成对应的建筑意象。《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刻画的... 《红楼梦》以细腻的笔触赋予每一个事与物活的灵魂,致使红学研究的热潮从未消减退却。建筑作为文学作品的空间创设,是文学意象与原型的有形表达,建筑物本体的审美价值与文学底蕴相生,构成对应的建筑意象。《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刻画的重点,作为典型建筑,通过山石、流水的自然景观布局设计以及匾额、内部装饰物的意象传递,将人与物、景与情相生,深层次上由大观园所外延到社会百态雅与俗的共立及其所蕴含的道家文化内涵,从而深化审美活动所影射的对无为世界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大观园 建筑创设 意象表达
下载PDF
从认知语言学看《红楼梦》中饮食文化英译的识解运作
11
作者 刘月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框架,研究《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在英译过程中的识解运作。通过对《红楼梦》中饮食文化元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小说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意义。然后,探讨了饮食文化英译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包括跨文化差异、文化内涵的隐... 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框架,研究《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在英译过程中的识解运作。通过对《红楼梦》中饮食文化元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小说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意义。然后,探讨了饮食文化英译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包括跨文化差异、文化内涵的隐含与外显等问题。在研究中详细阐述了认知识解的概念和运作机制,并提出了在饮食文化英译中应用认知识解的方法和策略。旨在为饮食文化的英译提供新的认知视角,并对跨文化翻译和认知语言学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红楼梦》 饮食文化 英译误解
下载PDF
体认语言学视域下的“一点”英译研究--以霍克思、闵福德《红楼梦》英译本为例
12
作者 张雳 赵秋野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汉语量词“点”表示不定小量,在历时演变中发生语义泛化。在“一点”量名结构中,“一点”较少突显名词所指事物的属性;而相应的英语表达可突显事物的多维属性。本文依据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以霍克思、闵福德《红... 汉语量词“点”表示不定小量,在历时演变中发生语义泛化。在“一点”量名结构中,“一点”较少突显名词所指事物的属性;而相应的英语表达可突显事物的多维属性。本文依据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以霍克思、闵福德《红楼梦》英译本中“一点”的英译为例,探究译者的认知过程。研究发现,在“现实—认知—语言”的翻译再建构中,译者对原文的语境内外关系进行重新评估(现实),按译语规约对名词所指事物的某种(些)属性进行有意识突显(认知),使译文(语言)有了新的认知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语言学 突显 一点 霍克思、闵福德《红楼梦》英译本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红楼梦》英译研究
13
作者 罗静娜 缪羽龙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中极为常见。在翻译过程中,当译者在译文中加入了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内容时,那么在此译作中,创造性叛逆的现象就一定存在。《红楼梦》在国外的流行推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而其取得的斐然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应... 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中极为常见。在翻译过程中,当译者在译文中加入了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内容时,那么在此译作中,创造性叛逆的现象就一定存在。《红楼梦》在国外的流行推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而其取得的斐然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本。本文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考察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的创造性叛逆,揭示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叛逆 《红楼梦》 文学翻译
下载PDF
《红楼梦》“忠”字翻译认知分析
14
作者 刘朵 姚琴 《海外英语》 2024年第7期21-24,共4页
“忠”文化自产生已有三千余年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走出去,要充分发挥翻译在文化传播交流中桥梁作用。本研究拟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探究《红楼梦》霍克斯译本“忠”字英译过程,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择的翻... “忠”文化自产生已有三千余年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走出去,要充分发挥翻译在文化传播交流中桥梁作用。本研究拟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探究《红楼梦》霍克斯译本“忠”字英译过程,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择的翻译策略及概念整合机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概念整合
下载PDF
言语行为理论与中国典籍翻译--以《红楼梦》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为例
15
作者 李扬 陈萍 《今古文创》 2024年第5期95-98,共4页
本文以奥斯汀(J·L·Austin)和塞尔(J·R·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红楼梦》英译本中的部分对话为例,论述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通过讨论,一名合格的译者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源语... 本文以奥斯汀(J·L·Austin)和塞尔(J·R·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红楼梦》英译本中的部分对话为例,论述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通过讨论,一名合格的译者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源语言及目标语言,还需要学习言语行为理论的相关知识,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准确捕捉源文本的预期功能,并确保目标文本在目标语和文化中执行相同的功能,实现译者的翻译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 翻译 《红楼梦》
下载PDF
《红楼梦》中茶文化的“天人合一”
16
作者 潘佳琪 彭家海 《福建茶叶》 2024年第2期196-198,共3页
茶文化在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中承载着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人们也都会借着茶事来促成很多交易和沟通。特别是在传统古典中许多场合都会借着品鉴茶来点缀当时的环境及映照人物心境,并且茶文化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也在其... 茶文化在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中承载着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人们也都会借着茶事来促成很多交易和沟通。特别是在传统古典中许多场合都会借着品鉴茶来点缀当时的环境及映照人物心境,并且茶文化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也在其中有所体现。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也不例外,据统计《红楼梦》当中有273处提到了茶。文章将以《红楼梦》作为载体来具体分析小说中茶文化所体现的“天人合一”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茶文化 天人合一
下载PDF
《红楼梦》缘何“说不尽”
17
作者 陈才训 毛艳秋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8,共12页
曹雪芹屡屡以隐晦婉曲的“春秋笔法”叙事写人,使《红楼梦》颇多“烟云模糊处”;他又“远师楚人”,以比兴寄托之象征手法塑造意象化人物,并通过系统的叙事意象寄寓情志;“一芹一脂”共同塑成了充满“矛盾”与张力的开放性小说文本形态;... 曹雪芹屡屡以隐晦婉曲的“春秋笔法”叙事写人,使《红楼梦》颇多“烟云模糊处”;他又“远师楚人”,以比兴寄托之象征手法塑造意象化人物,并通过系统的叙事意象寄寓情志;“一芹一脂”共同塑成了充满“矛盾”与张力的开放性小说文本形态;经学阐释传统之“过度阐释”与“强制阐释”对小说批评领域的强势介入: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左右着人们对《红楼梦》的阐释维度。正因《红楼梦》呈现出“伟大的混沌”状态,阐释者才会歧见纷出,从而成就了其“说不尽”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曲笔 人物意象与叙事意象 开放性文本 “无结局”小说 过度阐释与强制阐释
下载PDF
麦田里的《红楼梦》——宝丰《红楼梦》说唱文化的传播与实践简述
18
作者 闵虹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宝丰的民间艺人通过不同艺术形式传播《红楼梦》由来已久,一直传唱有《红楼梦》题材的曲剧、豫剧和大调曲子、河南坠子曲(书)目。目前,除宝丰“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区系列丛书”中收录整理的在宝丰流传的部分以大调曲子、河南坠子等... 宝丰的民间艺人通过不同艺术形式传播《红楼梦》由来已久,一直传唱有《红楼梦》题材的曲剧、豫剧和大调曲子、河南坠子曲(书)目。目前,除宝丰“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区系列丛书”中收录整理的在宝丰流传的部分以大调曲子、河南坠子等演唱的红楼曲谱、曲词、曲段外,宝丰《红楼梦》说唱艺术的活态存续尚未进入相关学术视野。《红楼梦》说唱文化在民间的传播与实践,有着拓展学术视角和研究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丰 《红楼梦》 民间说唱 宝丰墨派大调曲子 平调三弦书 河南坠子
下载PDF
论《世说新语》与《红楼梦》之女性形象塑造
19
作者 史卉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4年第3期78-84,共7页
《世说新语》与《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史上两部经典之作,各自塑造了一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女性的觉醒到女性崇拜,两书在女性的审美范式、女性的关照角度等方面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与时代背景及作者写作理念密切相关。
关键词 《世说新语》 《红楼梦》 女性形象 中国古典小说 古代女性观
下载PDF
霍克思译《红楼梦》的误译现象及成因
20
作者 孟天伦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15-118,共4页
霍克思译《红楼梦》的误译问题一直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从语言学和文化学双重视角分析,误译是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其背后隐藏着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本文在深入阐述误读与误译的不可避免性基础上,分析了误译在翻译中... 霍克思译《红楼梦》的误译问题一直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从语言学和文化学双重视角分析,误译是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其背后隐藏着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本文在深入阐述误读与误译的不可避免性基础上,分析了误译在翻译中的再创造意义,对霍克思译《红楼梦》中误译的创造性展开解读,并从语言与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译、译者主观理解与阐释的偏差、文本复杂性与翻译难度的挑战等方面分析霍克思译《红楼梦》误译现象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克思 《红楼梦》 误译 文化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