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桐城文派一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新曙光——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题语》析论 |
张静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0 |
|
2
|
桐城文派一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新曙光——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题语》析论 |
张静
|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3
|
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的文体分类与学术观 |
喻智琦
任竞泽
|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4
|
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的文体分类观 |
杨新平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5
|
《经史百家杂钞》与《古文辞类纂》之异同 |
代亮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10 |
1
|
|
6
|
《经史百家杂钞》:毛泽东推崇的国学入门书 |
钟岳文
|
《月读》
|
2014 |
0 |
|
7
|
曾氏双璧 《曾国藩家书 家训》《经史百家杂钞》 |
曾国藩
|
《月读》
|
2014 |
0 |
|
8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出版一份具有当代性的文化遗产 |
|
《遗产与保护研究》
|
2017 |
0 |
|
9
|
试论黎庶昌对曾国藩文学观的继承和发展 |
成晓军
|
《湖湘论坛》
|
1993 |
1
|
|
10
|
青年毛泽东的治学方法和治学思想 |
陈建军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2 |
2
|
|
11
|
浅谈黎庶昌的《续古文辞类纂》 |
关贤柱
|
《贵州文史丛刊》
|
1992 |
2
|
|
12
|
“含雄奇于淡远之中”——曾国藩美学思想浅析 |
邓云生
|
《船山学报》
|
1987 |
0 |
|
13
|
《古文辞类纂》与续补三种的异同 |
王高宇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4
|
《文体流变说》序 |
于非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1994 |
1
|
|
15
|
文体概念是文章的模糊集合 |
刘忠惠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6 |
0 |
|
16
|
应用文古今谈 |
严恩萱
|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
1984 |
0 |
|
17
|
早年毛泽东“独服曾文正” |
白奇
|
《党史研究与教学》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8
|
古代文体论与文章分类 |
章明寿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0 |
0 |
|
19
|
黎选《续古文辞类纂》二十八卷 |
|
《贵州文史丛刊》
|
1992 |
0 |
|
20
|
体裁与体裁图样 |
刘路
可书
|
《唐都学刊》
|
1990 |
0 |
|